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哺乳仔猪皮炎与肾病综合症与坏死杆菌病混合感染的实验室诊治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1哺乳仔猪皮炎与肾病综合症与坏死杆菌病混合感染的实验室诊治前言PCV-2主要感染8-13周龄的猪,其特征为体质下降、消瘦、腹泻、呼吸困难,多表现为PMWS。PCV常与猪细小病毒(PPV)或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混合感染,从而使疾病更趋于复杂化和多样化。猪圆环病毒病是指以2-型圆环病毒为主要病原、单独或继发/混合感染其它致病微生物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其主要发病类型有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繁殖障碍、先天性震颤、肠炎等一些临床症状。本病最早发生于加拿大(1991),此后很快在世界各地(大洋洲除外)流行,近年来亚洲及我国各地有关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朗洪武(2000,2001),曹胜波(2001)先后通过血清学方法和PCR技术在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吉林、江苏、上海、河南、湖北和广东、广西检测到了PCV-2。中国农业大学杨汉春教授等对北京、天津、广东、山西等12个大规模猪场病原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后发现11个猪场存在PMWS的感染,一个猪场存在PDNS的问题,由此可见PCV-2在我国的普遍性。此病病原体是2-型圆环病毒,圆环病毒有两个血清型,1-型没有致病性。发病逐渐增多的原因主要是2-型圆环病毒,无论是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呼吸道疾病综合征还是其它的复合感染,其病原均有病毒、细菌等多种致病微生物引起。抗生素对大多数细菌、支原体、原虫都有疗效,只要能查清继发感染的病原种类、选用敏感药物,就能有效降低发病严重程度,减少死亡率。但是由于病毒往往是原发性致病因素,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所以抗生素的疗效并不理想,一旦停药,往往复发。皮炎肾病综合症(PDNS)也是目前遇到的主要疾病问题。PMWS似乎比PDNS出现的要早。但后来知道PDNS于1993年就已经出现了,甚至更早。PCV2分布极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2为广泛,在健康猪及病猪体内都能发现。发病率一般在30~50﹪,且生长不良,如无严重并发症死亡率在10~20﹪。PCV-2感染可以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从而引起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PMWS和PDNS发生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然而研究表明,这是一种传染因子,2型环状病毒在两种病的发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已发现环状病毒有两个类型:环状病毒1型(PCV1)首次确认于1974年,为非致病性病毒。PVC2是于1997年在PMWS病例的病料中确认的。该病毒也在其它病例中检出过,包括PDNS、先天性震颤、胎儿心肌炎以及增生坏死性肺炎等。PCV2是一个很小(17nm)又很坚硬的病毒,它对高热和多数消毒剂的抵抗力很强。研究表明,该病毒只是偶然引发PMWS,但没有该病毒就不会造成PMWS。PCV2存在及其广泛,在多数健康猪群以及所有发病的猪群中都能检测到该病毒的循环抗体。这种现象可表明:病毒能够发生增殖,但病毒的存在并不一定能引发具有可见临床症状的疾病。尽管实验研究证实单独PCV2可以引起轻微的疾病症状,并且当有其它病毒混合感染或免疫系统受到应激时,发病的机率及其严重程度就会明显增加,表明该病的发生通常有诱发因素。目前对PCV2主要了解以下几点:(1)PCV2在大多数猪群中存在。因为几乎所有的猪场都能检测到一些猪体内有抗体。(2)大多数消毒药都很难杀死该病毒,然而病毒对火碱和Virkon则很敏感。病毒的抗体自从1974年就在一些猪群中存在。(3)单独PCV2存在时很少引发疾病。(4)病毒的抗体自从1974年就在一些猪群中存在。(5)对病毒的传播方式了解的还不是很多,但病毒似乎很容易被传播,通过对病例的观察,病毒可能有多种传播形式。如机械性转移:靴子上的粪污、车辆、设备、鸟类、鼠类等;通过精液排泄病毒大约可持续6周,因此,理论上推测,病毒可通过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而传播,但目前尚未证实;感染后的带毒猪带毒时间可持续5-6个月,并通过鼻腔、粪便及精液向外排泄,因此最可能的传播方式是通过猪与猪间的接触。关于PDNS的临床症状,最明显的是皮肤红色或棕色的病灶。兽医发现这类病变时需要有心里准备,因为它的外表病变与猪瘟的病变非常相似,因此要立即报告到当地官方兽医机构进行鉴别诊断。对于此病的诊断,主要是听取兽医的意见。断奶猪与生长猪皮下有圆形的红色或棕色的出血病斑。这些病变常见于耳、脸、腹侧、腿及臀部,通常感染10-16周龄的猪只,但有时5-24周龄的猪也受到感染,体况良好的猪常受到感染。有的猪皮肤出现病变后突然死亡,而有些猪先消瘦然后死亡。PDNS的发病率并不是很高,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3一般低于5%,但死亡率可大于50%。对于PMWS和PDNS发生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然而研究表明,这是一种传染因子,2型环状病毒在两种病的发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本病主要是依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进行诊断,因为多数病例其皮肤病变具有特征性,然而,最近研究表明PDNS中会有某些巴氏杆菌和PCV2的混合感染。10-16周龄的猪最易受到感染,5-24周龄的猪也可发病,受感染的猪体况均较好。此病的一些常见剖检病变有:可见到皮肤有暗红或棕色的出血病变;肾脏色淡并有出血性病变;出血性病变也见于肺脏、大肠和小肠;淋巴器官出血、肿大;胃溃疡。通过实验室检测可发现组织病理学--淋巴结中淋巴样组织减少,还可见到肾炎以及皮肤血管和淋巴腺发炎。有许多疾病与PMWS和PDNS相似,所以这就是要征询兽医意见的原因,这些病包括猪瘟和其它一些常见疾病,如:营养不良或饥饿、兰耳病、气喘病、断奶后瘦弱和绒毛萎缩(吸收不良)、腹泻(伤寒、大肠杆菌、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巴氏杆菌感染、副嗜血杆菌病、回肠炎、古典及非洲猪瘟等。猪场发生PCV2后的严重与否似乎与猪场存在的感染因子的水平有关。连续性使用的猪(场)舍对免疫系统是一个严重的应激,这种应激是一种关键因素,这种因素可促使PCV2去侵害淋巴系统而发生疾病。另外营养在保障猪群健康方面是不容质疑的,特别是抗氧化剂的作用不容忽视。本病的流行病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目前已知的诱发因素包括与兰耳病病毒、细小病毒、疫苗中的某些佐剂、猪场中已经存在的某些病原微生物的密切接触以及不良的饲养管理;PCV2能在多数健康猪群中以及所有的发病猪群中发现;营养缺乏或营养不良的诱因;某些品种可能更易感;存在着当免疫系统受到刺激时,PCV2致病性增强的可能性;一般来讲猪场健康状况越好,得病后的症状越轻;疾病的发生与没有或对PCV2的抗体较低有关,而有较高抗体的猪则不感染此病;在英国,当本病进入到一个未感染的猪场时,似乎是一种新的病源;诱发因素至关重要,它们能使PCV2进入到淋巴组织和免疫系统,并引发疾病;在美国,尽管也存在着繁殖问题,但该病并未在母猪群和哺乳仔猪中见到;PCV2对大多数消毒剂不敏感,病毒能在环境中存活几个月;一旦猪场存在该病,在场内可持续4个月或至少18个月或时间更长;疾病始发于3周龄的仔猪,之后于4-6周变得明显;仔猪在母体内或出生时可以受到感染;在受到PCV2感染的猪场,达到95kg体重时,几乎100%的猪有PCV2抗体;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4一些研究表明,某些母猪所生仔猪易受到感染,而另些母猪所生仔猪则不被感染,说明母猪个体或母猪日龄有一定影响。坏死梭杆菌可引起仔猪的皮炎,是坏死杆菌病的一种临床症状。坏死杆菌病由坏死梭杆菌引起各种哺乳动物和禽类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在受损伤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消化道粘膜发生组织坏死,有的在内脏形成转移性坏死灶,一般散发,有的表现地方流行性。本病广泛发生于世界各地,在我国也有猪、牛、马、绵羊和鹿发病的报道,在南方耕牛、奶牛较为严重,是其主要传染病。其病原坏死梭杆菌为多形性的革兰氏阴性菌,小者呈球杆状或段杆状,大者呈长丝状尤为在病变组织或培养物中。幼龄培养菌着色均匀,老龄培养物中,则着色不均,似串珠状;本菌无荚膜、鞭毛和芽孢。猪坏死性皮炎又叫“开疮”、“眼子病”、“花疮”或“旋疮”,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以皮肤、皮下组织坏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上以体表皮肤及皮下发生坏死和溃疡,多发于耳部、颈部、臀部、膝关节及四肢外侧等处,个别猪发生于尾部,最后腐烂脱落。病猪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营养不良、体质瘦弱、有的出现跋行、甚至卧地不起。发病初期患病部位皮肤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硬固、无痛、有热感、患部脱毛、皮肤变白,有的部位盖有干痂,最后创口处流出灰黄或灰棕色有恶臭味的脓汁;创口边缘不整齐,创面凹凸不平,呈紫红色,平均体温为40.1℃。对死亡猪进行剖检,肝质地变硬、并且表面有少量大小不等的坏死灶;肾被膜剥离困难,其中有的猪可能出现肺脏发生气肿,有灰黄色坏死结节;胃壁和肠黏膜有纤维样坏死性炎症;膀脱黏膜增厚;脾脏肿大、淤血、尤以边缘最为严重;患部皮下坏死灶溃烂到深层组织,发病率达14.49%(10/69),致死率达20%(2/10)。由于该病常导致猪只死亡,饲料报酬低下,从而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病无特异性菌苗预防方法,只有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和消除发病诱因,避免皮肤和粘膜损伤。平时要保持圈舍环境及其用具的清洁与干燥,使地床平整,粪尿污水常清,防止动物互相啃咬,不到低洼潮湿不平的泥泞地放牧,牛、羊、马要正确护蹄,在多发季节,可在饲料中加抗生素类药物进行预防。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51发病情况1.1发病情况该猪场现有400头母猪,繁殖三元杂交猪,现有15日龄左右的哺乳仔猪12窝165头,密度较大。仔猪均按常规保健,于13日龄开始发病:急性死亡,患病仔猪精神不振,食欲减少,喜卧挤堆。3天内发病率70%,死亡率49%。日龄稍长者,病猪头颈部、腹部等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暗褐色,破裂渗出浆液,与皮屑、皮脂腺和污垢混合,逐渐蔓延至全身表皮,干燥后形成微棕色磷片状结痂。母猪未见异常。1.2剖检病变肾脏色淡肿大、有多量细小出血点,包膜剥离困难,纵向切开见切面内有较多渗出液。全身淋巴结肿大,中度出血。部分肺叶间质增宽。心包软化。其他器官未见异常。2实验室诊断2.1细菌分离(1)预先把熔化好的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在培养皿中,凝成平板后,翻转放在30℃恒温箱中2—4h,使表面无水滴凝结。也可凝成平板后直接使用。(2)将病组织先用0.1%升汞表面消毒0.5--2min,再用无菌水换洗3次后,放在灭菌培养皿中的灭菌水中,用灭菌玻棒研碎,并让组织碎块在水中浸泡20—60min,让细菌释放到灭菌水中。(3)用灭菌的接种铒(接种环)蘸取浸泡液在干燥的培养基平板表面划线,尽量不要把平板表面划破。划过第一批线后的接种环应放在火焰上烧灼.冷却后直接在第一批划线的末端向另一方向划线。灭菌后再划第三次线。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6(4)用玻璃铅笔在培养皿上写上分离材料、日期和分离者姓名后,翻转培养皿,放在26~28℃恒温箱中培养。1—3d后观察有无细菌生长,在哪些地方有单菌落生长出来?其中的优势单菌落应为待分离菌形成的。(5)仔细挑取病原菌的单菌落,并移植到斜面培养基上。同时,再把单菌落用灭菌水稀释成悬浮液作第二次划线分离,经培养后出现的菌落在形态特征都趋于一致,并与典型描述的特征相一致时,即表明已获得纯培养。要经过连续三次单菌落的分离,才能确保纯化。同时,无菌挑取病死猪心脏、肝脏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2.2生化试验将菌株接种于乳糖、蔗糖、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培养基中,并进行靛基质试验和尿素酶试验。靛基质试验试验方法:将待试纯培养物小量接种于试验培养基管,于36±1C培养24h时后,取约2ml培养液,加入Kovacs氏试剂2~3滴,轻摇试管,呈红色为阳性,或先加少量乙醚或二甲苯,摇动试管以提取和浓缩靛基质,待其浮于培养液表面后,再沿试管壁徐缓加入Kovacs氏试剂数滴,在接触面呈红色,即为阳性。尿素酶试验试验方法:挑取18~24h待试菌培养物大量接种于液体培养基管中,摇均,于36±1℃培养10,60和120min,分别观察结果。或涂布并穿刺接种于琼脂斜面,不要到达底部,留底部作变色对照。培养2,4和24h分别观察结果,如阴性应继续培养至4天,作最终判定,变为
本文标题:哺乳仔猪皮炎与肾病综合症与坏死杆菌病混合感染的实验室诊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51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