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设计
1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预测及对策课题名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学者和民工对人生追求问题的回答”为教学设计的案例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识记: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了解:唯物主义的合理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能力目标: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训练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现实生活中实例的了解和分析,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理解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原理论述和事例分析,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懂得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对现实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自己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成长方向。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基本类别教学难点:①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不是哲学的基本派别。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归纳演绎法、练习导学法等1课时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钻研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备好教学详案。2、收集相关图片、视频、文字素材,制作教学课件。(二)学生准备1、在课前作好预习,对新知识的框架有一定了解,争取提高听课效率。2、通过网络、报纸、电视、探访等渠道,搜集与本课有关的材料。2一、课前温故: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内容?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哲学派别的依据是什么?3、“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4、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3min)二、自主探究学习,进入新课。(3min)内容一:阅读、理解、思考(P12-14)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及其根本观点分别是什么?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有哪些?并举例说明。3、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有哪些?并举例说明。4、如何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三、结合案例探究感悟,讲授新课。(34min)以“学者和民工关于人生追求问题的回答”为案例,探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根本观点、基本形态、哲学两个对子是什么?讨论总结:(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的第一方面内容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3)学者没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是错误的。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所以,学者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和划分是不科学的。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归纳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这两种观点根本上是对立的。判断题:判断下列观点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3、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观点属于哪一种唯物主义观点?忆一忆:复习相关知识,聚精会神,进入课堂学习。带着问题阅读和浏览课本知识,进行自主学习。探究问题一:①你同意这位学者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理解吗?为什么?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和根本观点分别是什么?③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有哪些?他们都有优点和局限性吗?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回顾知识,为本课内容打下基础。对课堂探究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形成基本思路,准备合作探究时交流。回顾“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划分标准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这两个知识要点,巩固上节课知识,导入本框新知: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及其类型。提高学生的兴趣,引之起疑,从而探究其原因。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直接经验,提高参与的能力部分学生可能无法完整地回答,可用指导学生看书。学生回答也可能有个人的主观色彩,教师要做正确引导。回答问题时学生可能存在口语化的现象,老师要引导学生准确运用政治术语回答。有些学生可能回答不来教师要用提示性语言来引导学生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3归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记一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观点属于哪一种唯物主义观点?这种观点有什么优点和局限性?归纳: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的局限性。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比一比: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比较误区警示:除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他都是错误的。归纳: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虽然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存在种种局限性,但是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都主张世界是物质的,都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在本质上是正确的。练一练:判断题:区分下列唯物主义的观点:选择题: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主观题:1道题4、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归纳: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分析材料,上述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归纳: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成本原(第一性)的东提高学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懂得辨别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学生结合课本知识思考回答记熟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常考的观点,懂得判断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标准。学生通过比较加深理解,并且适当记忆。温故所学的新内容,思考和解决问题。练中加深理解新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归纳唯物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适时引导学生归纳知识要点,帮助学生清晰学习内容,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参与,激发兴趣,引发思维通过正反不同的事例,培养学生辩证的看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记忆,牢固常考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加深理解。通过表格比较,梳理知识有个别同学可能不懂得结合教材观点分析,教师要引导好理论性较强,教师要做适当的解析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和解释不同的经典观点,帮助学生理解。可能学生分析不到位,可以提示学生如何分析。可以提示学生做题分方法。适当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切入点。4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分析材料,上述观点又属于唯心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归纳: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这种精神,不是指人的主观精神,而是指脱离人而单独存在的所谓“客观”精神)通俗地说就是崇拜自己以外的精神力量。比一比: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误区警示: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归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正确,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错误的,但就其局部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因此我们对于唯心主义哲学不能全盘否定,而应该科学对待,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针对性选择题:1道题4、哲学上两对子多媒体展示: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两个对子。注意问题:略。练一练:选择题归纳总结:通过知识网络图梳理整堂课的内容。课后巩固练习:4道选择题。识点。通过练习加深对古代唯物主义的理解。思考和练习。探究问题二:①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什么?②唯主义的基本形态有哪些?他们有什么不同?③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吗?通过理解经典观点加深理解主观唯心主义,而且思考主客观精神是什么。探究问题三: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什么?他们有什么关系?练习中回顾新学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做好笔记。学生根据课本知识讨论归纳。点。通过误区警示,懂得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温故而知新,回顾唯物主义根本观点理论性较强,教师要重点讲解分析,从理论上加强理解古代唯心主义是常考点,所以,有针对性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通过表格对比加深理解。懂得哲学的常考点的设问和学会审题。55、板书设计本原本原近代形而上学意识主观客观辩证法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教学反思由于哲学理论性较强,本框内容又是哲学的开篇部分,学生仍然会存在疑问和不解,如何将哲学知识与学生实际、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另外,设置探究问题时候,如何才能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能贴近课本知识也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本文标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54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