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东北师范大学《旅游地理学》1
PowerPointTemplate旅游地理学任课教师:周丽君86562990旅游规划与管理第三章旅游资源及其评价•第一节旅游资源概述•第二节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第三节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第四节旅游资源的调查•第五节旅游资源的评价§1旅游资源概述•一、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内涵•(一)旅游资源的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二)旅游资源的内涵•1.具有吸引力,能够激发旅游动机•2.能够为旅游业所利用,并可产生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3.是一种客观存在•二、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一)观赏性•(二)地域性•(三)多样性毛泽东旧居滕王阁崖棺鄱阳湖•(四)综合性•(五)季节性•(六)不可移动性大观园•(七)可持续性•(八)不可再生性•三、旅游资源分类•(一)按旅游资源基本属性分类•1、按旅游资源本体属性及组成要素划分•1992年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把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系列,进而划分为6大类、74个基本类型。•2003年5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这一方案将旅游资源划分为8主类、31亚类、155基本类型。主类亚类基本类型A地文景观AA综合自然旅游地AAA山丘型旅游地AAB谷地型旅游地AAC沙砾石地型旅游地AAD滩地型旅游地AAE奇异自然现象AAF自然标志地AAG垂直自然地带AB沉积与构造ABA断层景观ABB褶曲景观ABC节理景观ABD地层剖面ABE钙华与泉华ABF矿点矿脉与矿石积聚地ABG生物化石点AC地质地貌过程形迹ACA凸峰ACB独峰ACC峰丛ACD石(土)林ACE奇特与象形山石ACF岩壁与岩缝ACG峡谷段落ACH沟壑地ACI丹霞ACJ雅丹ACK堆石洞ACL岩石洞与岩穴ACM沙丘地岸滩AD自然变动遗迹ADA重力堆积体ADB泥石流堆积ADC地震遗迹ADD陷落地ADE火山和熔岩ADF冰川堆积体ADG冰川侵蚀遗迹AE岛礁AEA岛区AEB岩礁B水域风光BA河段BAA观光游憩河段BAB暗河河段BAC古河道段落BB天然湖泊与池沼BBA观光游憩湖区BBB沼泽与湿地BBC潭池BC瀑布BCA悬瀑BCB跌水BD泉BDA冷泉BDB地热与温泉BE河口与海面BEA观光游憩海域BEB涌潮现象BEC击浪现象BF冰雪地BFA冰川观光地BFB长年积雪地C生物景观CA树木CAA林地CAB丛树CAC独树CB草原与草地CBA草地CBB疏林草地CC花卉地CCA草场花卉地CCB林间花卉地CD野生动物栖息地CDA水生动物栖息地CDB陆地动物栖息地CDC鸟类栖息地CDE蝶类栖息地D天象与气候景观DA光现象DAA日月星辰观察地DAB光环现象观察地DAC海市蜃楼现象多发地DB天气与气候现象DBA云雾多发区DBB避暑气候地DBC避寒气候地DBD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DBE物候景观E遗址遗迹EA史前人类活动场所EAA人类活动遗址EAB文化层EAC文物散落地EAD原始聚落EB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EBA历史事件发生地EBB军事遗址与古战场EBC废弃寺庙EBD废弃生产地EBE交通遗迹EBF废城与聚落遗迹EBG长城遗迹EBH烽燧F建筑与设施FA综合人文旅游地FAA教学科研实验场所FAB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FAC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FAD园林游憩区域FAE文化活动场所FAF建设工程与生产地FAG社会与商贸活动场所FAH动物与植物展示地FAI军事观光地FAJ边境口岸FAK景物观赏点FB单体活动场馆FBA聚会接待厅堂(室)FBB祭拜场馆FBC展示演示场馆FBD体育健身场馆FBE歌舞游乐场馆FC景观建筑附属型建筑FCA佛塔FCB塔型建筑物FCC楼阁FCD石窟FCE长城段落FCF城(堡)FCG摩崖字画FCH碑碣(林)FCI广场FCJ人工洞穴FCK建筑小品FD居住地与社区FDA传统与乡土建筑FDB特色街巷FDC特色社区FDD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FDE书院FDF会馆FDG特色店铺FDH特色市场FE归葬地FEA陵区陵园FEB墓(群)FEC悬棺FF交通建筑FFA桥FFB车站FFC港口渡口与码头FFD航空港FFE栈道FG水工建筑FGA水库观光游憩区段FGB水井FGC运河与渠道段落FGD堤坝段落FGE灌区FGF提水设施G旅游商品GA地方旅游商品GAA菜品饮食GAB农林畜产品与制品GAC水产品与制品GAD中草药材及制品GAE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GAF日用工业品GAG其他物品H人文活动HA人事记录HAA人物HAB事件HB艺术HBA文艺团体HBB文学艺术作品HC民间习俗HCA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HCB民间节庆HCC民间演艺HCD民间健身活动与赛事HCE宗教活动HCF庙会与民间集会HCG饮食习俗HGH特色服饰HD现代节庆HDA旅游节HDB文化节HDC商贸农事节HDD体育节•链接J:\资源普查\浙江资料\图文对照旅游资源单体类型\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单体A类对照(20060929).ppt•J:\资源普查\浙江资料\图文对照旅游资源单体类型\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单体BCD类对照20061010.ppt•J:\资源普查\浙江资料\图文对照旅游资源单体类型\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单体EFGH类对照20060924.ppt•2.旅游资源本体属性的三分法方案大类基本类型自然旅游资源地质旅游资源地貌旅游资源气象、气候旅游资源水文旅游资源生物旅游资源太空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古迹旅游资源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交通旅游资源建筑与园林旅游资源文学艺术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民俗风情旅游资源购物旅游资源城市景观旅游资源会议旅游资源商务旅游资源体育保健旅游资源娱乐旅游资源(二)根据旅游活动的性质分类大类主类划分标准供陆上旅游活动的资源露营、篷车旅行、野餐旅游资源距乡间碎石小路400m以内的地方骑马旅游资源已开辟步行道、车行道和驰道的海拔300m以上的高地散步及远足旅游资源海拔450m以上,已建有驰道、步行道、车行道的高地狩猎旅游资源有狩猎价值的地方攀岩旅游资源高差在30m以上的断崖滑雪旅游资源有效高差在280m以上,且有3个月以上的持续雪期以水体为基础的旅游活动资源内陆钓鱼水域宽度在8m以上,未受污染的河流、溪谷及运河,或面积在5hm2以上的水域其他水上活动内容水域面积在20hm2以上,或宽度在200m以上,长度在1km以上的未污染水域靠近乡间道路的水域在距乡间碎石小路400m范围内,可供一般水上活动的末污染水域适于海上活动的未污染水域海岸边适于海岸活动的靠近乡间道路地带有沙滩或岩石的海滩,位于乡间碎石道路400m以内供欣赏风景的旅游资源低地海拔高度在152m以下平缓的乡野海拔高度在152~457m之间,相对高差在122m以下高原台地海拔高度在152~457m之间,相对高差超过122m;或海拔高度在152~610m之间,相对高差在122~244m之间峻秀的小山海拔高度超过610m相对高差在122~244m之间;或海拨高度457~610m之间,相对高差超过183m高山海拔高度在610m以上,相对高差超过244m(三)根据旅游资源成因分类类别特点例证自然赋予型天然的,没有人的参与,是地球本身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形象和形态长江三峡、黄果树瀑布、武夷山人类历史形成型人类发展过程中生存、生活的各种遗存历史文化名城、秦兵马俑、山海关—老龙头天然与人工结合型以自然景观为基础,经过人类的开发、建设、改造而成的景观五台山、鼓浪屿、骊山华清池人工创造型人工创造的旅游资源,受地理因素影响小北京世界公园、深圳锦绣中华(四)根据动态变化状况分类稳定类长久稳定型城市、宗教圣地、会议中心、港口、古建筑、遗址、出土文物;山岳、江海、大型造型地貌、温泉、岩洞、民俗风情等相对稳定型小型造型地貌、古树、野生动物、常年性溪流、瀑布、常绿树木花卉、钟乳石、黄土造型地貌、游乐设施等可变类规律变化型稳定规律变化型季节性气候条件、季节性河流、瀑布、溪流、泉水等;山花、红叶、落叶树种;海光、鱼群、动物群、候鸟、鸟鸣、沙丘、海潮等;农业土特产品等不稳定规律变化型云海、云雾、树挂、沙鸣、山鸣随机型海市蜃楼、极光、佛光等•(五)结合旅游资源的特性与游客体验进行分类•(六)其他分类方法第二节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地理事象是构成旅游资源的基础,探讨旅游资源的形成,应从地理事象的性质入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地表物质包括五个圈层:即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社会圈(也称智慧圈)地球的圈层•岩石圈——地质和地貌类旅游资源;•水圈——河、湖、泉、瀑等水体类旅游资源;•生物圈——生物类旅游资源•大气圈——气象旅游资源和气候旅游资源•岩石、生物、水和大气等组合——旅游资源•一、地球内外营力共同作用形成各种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一)地球内营力形成了地质地貌景观的基底•内营力——构造运动、火山运动和地质作用等•决定海陆分布、岩浆活动、地势起伏等的地球内能•1.构造运动•东西走向: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大别山轮廓;•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长白山、吕梁山等山地;•西北—东南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喜马拉雅山等山地。•六大板块地中海红海•不同的地质营力•不同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珠峰•地质构造•标准地层剖面蓟县平顶山•火山和熔岩地貌•中国熔岩地貌主要分布在3个地带:环蒙古高原带,包括山西大同火山、黑龙江五大连池等;青藏高原带,包括云南腾冲火山群等;环太平洋带,包括吉林长白山、台湾大屯火山群等。•峡谷——金沙江虎跳峡•云南虎跳峡长20公里,落差213米,分为上虎跳、中虎跳、下虎峡三段,共有险滩18处。江面最窄处仅30余米。峡口海拔1800米,海拔高差3900多米,峡谷之深位居世界前列。•虎跳峡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峡谷,以奇险雄壮著称。从虎跳峡镇过冲江河沿哈巴雪山山麓顺江而下,即可进入峡谷。上虎跳距虎跳峡镇9公里,有公路直达,是整个峡谷中最窄的一段,峡宽仅30余米,江心有一个13米高的大石——虎跳石,相传猛虎曾借此石而跃过大峡。江水与巨石相搏击发出山轰谷鸣的涛声。诗人孙髯翁写得好:“劈开蕃城斧无痕,流出犁牛向丽奔。一线中分天作堑,两山夹斗石为门。”金沙江至此真似走在石门中。•(二)地球外营力进一步塑造和改变地质地貌•1.风化作用•黄山•2.溶蚀作用•二、水体的形态和作用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功能•(一)观赏价值•1.形态•海洋——广阔•河流——带状、沿岸风光•湖泊•瀑布•泉水•2.声音•3.气势•4.色彩•5.动态•(二)康体健身价值•温泉,就是从地底涌出的天然热水。但是,温泉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简单的说,大部分温泉都是「处女水」。是因为岩浆在地壳内部冷却,形成水蒸气、气体加上湿度的变化后产生温热水。少部分的温泉属于「化石水」,也就是几亿万年前深埋入地底深处的动植物遗体,经过了长时间的分解后便形成了石油和水。温泉的疗效温泉是一种自然疗法,其化学物质可刺激自律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但虽然温泉对身体健康有益处,仍要注意它非治疗百病,亦要小心其危险性。温泉依不同的泉质有不同的疗效但一般相信就整体而言如下:热疗效果:1.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腱组织伸展性、解除肌肉痉挛、减轻疼痛。2.增加内分泌,改善免疫系统。3.消耗热量达到瘦身作用。机械力学效应:1.阻力减轻:利用水的浮力,容易做各种复健运动,有助改善运动机能。2.肌肉放松:可改善痉挛,可减轻疼痛。3.可增加内腹压、增加心脏容量、促进排尿作用。•(三)娱乐价值•(四)对其他旅游资源的辅助作用河蚀地形峡谷瀑布河蚀地形壶穴河阶•(三)气候差异影响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日照、热量分布不均——动植物种类不同、人类活动不同——旅游资源不同•大尺度——景观带不同•小尺度——河积地形三角洲泛滥原冲积扇•三、气候要素及其组合的区域性差异吸引旅游者•气象气候与旅游的关系•外营力因素之一,对旅游资源中风景地貌的塑造、风景水体的形成、观赏生物的生长和演变等有着控制性的影响;•地域差异,造成自然旅游资源的游览观光内容及旅游活动项目的地域性;•季节性变化,导致人类旅游行为发
本文标题:东北师范大学《旅游地理学》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6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