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医疗机构灾后重建项目放射防护现状调查
医疗机构灾后重建项目放射防护现状调查[摘要]目的了解绵阳极重灾县医疗机构灾后重建项目放射防护现状,查找防护薄弱环节,为改进放射防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5.12地震灾后绵阳4个极重灾县医疗机构重建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以及相应单位放射工作人员近2年的健康体检资料,选择射线装置、放射防护设施、人员体检结果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此次调查包括绵阳4个极重灾县47家医院共68个灾后重建放射场所,辐射监测结果介于0.08~1.12μSv/h之间,未对牙科X线机开展防护监测;警示灯正常使用率76.5%;受检者防护用品配备合格率35.3%;放射人员健康体检率91.0%。结论绵阳4个极重灾县医疗机构灾后重建项目放射屏蔽效果较好,但警示灯、受检者防护用品使用情况欠佳,患者自我防护意识较差,建议加强灾区卫生监督工作,增强各医疗机构的法制观念和放射防护意识,加强牙科X线机的放射防护。2008年“5•12”特大地震,绵阳所辖9个县市区全部成为重灾区,其中北川、安县、平武为极重灾县,江油为参照极重灾县。在国家及对口支援省份的全力帮助下,至2012-02,全市381个医疗卫生重建项目全部完成施工。为掌握绵阳重灾区各级医疗机构灾后重建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具体实施情况,保护公众及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也为指导绵阳市各级医疗机构在今后的放射工作中更加科学、规范、合理地采取放射防护措施,对绵阳市4个极重灾县灾后重建放射场所的防护现状进行了调查。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收集绵阳市4个极重灾县47家医疗机构灾后重建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以及相应单位放射工作人员近2年的健康体检资料。1.2方法1.2.1数据整理及分析对收集的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体检资料进行整理,选择射线装置基本情况、辐射监测结果、防护配套设施(防护用品、警灯及辐射标志、通风等)、放射工作人员基本情况等项目进行调查分析,采用EXcel数据库函数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1.2.2质量控制所有控评报告均由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具,所收集体检资料均由绵阳市职业病医院提供,以上单位均具备相关服务资质,保证数据的准确性。1.2.3监测仪器451P型加压电离室巡测仪,经中国测试技术计量研究院检定合格。1.2.4评价标准依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l8871-2002)[1]、《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2]、《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GBZ/T180-2006)[3]要求,重建场所的年平均有效剂量应不高于以下限值:职业放射工作人员20mSv/a,公众人员1mSv/a。结合本地区放射工作人员实际工作负荷(放射工作人员以年工作2000h计算,居留因子取1),规定机房门、病员候诊位、机房墙外表面各病员相关地点辐射剂量水平低于0.5μSv/h为合格;工作人员操作位、控制室防护门、控制室铅玻窗各放射工作人员相关地点辐射剂量水平低于10μSv/h为合格;配备有警示灯、警示标志、放射防护用品并能正常使用者为合格;机房有独立进、出风口视为合格。2结果2.1射线装置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包括68台射线装置,其中普通X线机41台,直接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DR)11台,胃肠机5台,螺旋CT机10台,介入C臂机1台;进口或合资机型26台,占总装置数量的38.3%,500mA以上机型40台,占总装置数量的58.8%(表1)。2.2辐射监测结果此次调查的绵阳市4个极重灾县环境辐射水平为0.08~0.14μSv/h,属本底背景值水平。监测布点主要集中在各人员可能停留地点[2],机房侧墙外表面监测左、中、右3个点,机房防护门、控制室防护门及铅观察窗监测上、下、左、右及中心5个点,工作人员操作位监测2个点,机房楼上地表面监测2个点,病员候诊位监测2个点。监测条件采用日常工作最大管电压和管电流,各点监测结果介于0.08~1.12μSv/h之间,场所监测合格率98.5%(表2)。2.3防护设施基本情况此次调查的68个放射场所均系灾后重建,设计、施工及后期装修均由援建方负责,对场所的放射防护设计都严格遵循现有国家标准要求[2]。在机房通风设计方面,采用轴流风机的场所有3个(4.4%),采用排风扇的场所有31个(45.6%),采用独立空调或中央风机通风的场所有25个(36.8%),采用窗户自然通风的场所有7个(10.3%),未设置通风口的场所有2个(2.9%);调查发现有7个(23.5%)放射场所未安装工作指示灯或安装后指示灯不能使用,具体情况详见表3。2.4重建机房面积情况此次调查的4个极重灾县对口援建省份分别为:山东省--北川县,辽宁省--安县,河北省--平武县,河南省--江油市。所有重建机房均采用隔室防护,机房有效面积均大于24m2,共有26个(38.2%)放射场所未设置控制室防护门,导致医生与病人使用机房门作为共同通道(表4)。2.5放射工作人员基本情况此次调查的47家医疗机构共有放射工作人员111名,其中男性90人(81.1%),女性21人(18.9%),平均年龄38.8岁,平均工龄13.5a,2009-2011年新上岗22人(19.8%);本科及以上学历22人(19.8%),大专28人(25.2%),中专28人(25.2%),其他学历33人(29.7%);影像专业毕业42人(37.8%),其他专业69人(62.2%);111名放射工作人员中专职人员90名(81.1%),兼职人员21名(18.9%)。近两年内参加过放射人员健康体检的101人(91.0%)[4],其中血常规异常31人(27.9%),肝功能异常4人(3.6%),尿常规异常7人(27.9%),其他异常2人(27.9%),可继续从事放射工作67人(81.1%)。(注:有2项以上体检项目异常者做重复计数统计)3讨论此次调查的绵阳市4个极重灾县68个放射场所均系灾后新建,各场所防护监测结果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辐射屏蔽效果较好。另一方面,调查中也有部分问题须做如下探讨。3.1关于机房通风近年来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迅速,DR、C臂机、全景牙片机等新型的射线装置开始广泛使用,2003年“非典”的出现又使人们认识到放射工作在传染病预防、诊断过程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的放射防护标准对于放射机房的防护设计要求过于笼统,已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实需求。在此次调查中反映较为突出的就是机房通风问题:31个(45.6%)重建机房采用换气扇通风,且有部分医院对通风口安装整体铅防护罩,既增加了防护成本,又达不到良好的通风要求;25个(36.8%)医院采用中央空调通风,进、排风口距离过近,有部分排风热交换后又被作为新风送入机房,大大提高了传染病播散的机率,也不利于射线射解产物(O3、NOX)的排放。因此建议修改现有国家标准中放射机房通风设计相关要求,以适应技术发展需要。3.2关于CT机房的面积我国现有的国家标准[2,3]要求:单管头200mA以下的X射线机房面积不小于24m2;双管头200mA以上的X射线机房面积不小于36m2,但对于CT机房面积没有明确要求。在此次调查中发现,新建的68个放射场所中仅有1间CT机房机房防护门辐射监测结果高于国家标准限值。分析原因,是由于CT扫描机架系统占地面积较普通X线机大得多[5],且检查床水平位移距离较大,由于该CT机房面积小于35m2,导致机器无法合理斜向安装,有用线束方向不易避开机房门与铅玻窗,因此建议国家标准应明确规定CT机房面积不小于40m2。3.3关于人员防护素养我国国家标准[2]明确要求:牙科X射线机应安装在单独机房内,不能在口腔诊室内曝光。但本次调查涉及的47家医院中,无一家医院申报牙科X射线机机房防护监测,也无口腔科摄片医师进行健康体检。此现象应引起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的注意;调查还显示仅有一家医院给与受检者恰当防护,没有患者主动提出使用防护用品,且大部分医院配备的防护用品都采购于上世纪末,款式陈旧、老化严重。这说明绵阳市极重灾区各医疗机构对放射防护问题重视程度差,放射工作人员及患者自我防护意识低下。建议卫生监督单位今后加强对各放射工作单位的监督管理,督促其及时更新老旧防护用品,积极开展放射防护知识宣讲工作,使受检者及陪护人员了解放射诊断、治疗中放射性的危害,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同时也应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进一步规范医疗照射行为,将放射卫生防护工作落到实处,使辐射技术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本次调查结果反映了地震灾后三年绵阳市极重灾县灾后重建放射场所的卫生防护状况,为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了基础依据,也为今后同类医院开展放射卫生建设工作、改善防护条件提供了科学依据。此次调查对于减少公众及放射工作人员受到的电离辐射外照射剂量、保护灾区公众及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避免放射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指导绵阳市各级医疗机构在今后的放射工作中更加科学、规范、合理地采取放射防护措施、降低随机性及确定性放射效应的发生提供了相关卫生学依据。
本文标题:医疗机构灾后重建项目放射防护现状调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62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