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动计划
12011年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行动计划挑战与机遇ii目录致谢...........................................................................................................................iii前言...........................................................................................................................iv参考文献及其他相关报告..........................................................................................vii首字母缩略词与关键术语.............................................................................................i概述............................................................................................................................11.引言.................................................................................................................32.推动交通电动化的趋势.....................................................................................13.中国新能源汽车行动计划透视..........................................................................73.1推动公众支持电动汽车的政策框架...................................................................73.2技术水平........................................................................................................103.3商业模式........................................................................................................124.讨论意见与结论.............................................................................................144.1与全球其他项目对比......................................................................................144.2中国发展所面临的挑战...................................................................................27尾注..........................................................................................................................31iii致谢1.本报告为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交通处ShomikMehndiratta先生(smehndirtatta@worldbank.org)提供咨询,由PRTM咨询公司顾问团队在ChuckShulock先生与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的协助下完成。2.本报告旨在推广在中国发展电动汽车的意义。3.感谢Messrs.O.P.Agarwal、LiuZhi、GailiusJ.Draugelis和PaulProcee审议报告初稿,并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免责声明4.本报告所有调查结果、解释和结论均属撰写者观点,不代表世界银行。世界银行与撰写者不保证本报告中所有数据或其他信息的准确性,对因使用上述数据或信息造成的损失不负任何责任。iv前言城市交通与气候变化5.对于交通行业而言,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一个日益严峻的挑战。交通行业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燃料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3%。更令人担忧的是,交通行业是化石燃料消耗增长最快的行业,也是增长最快的二氧化碳排放源。随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交通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6.快速增长的二氧化碳排放也给中国城市交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据世界银行近期对中国17座样本城市的研究显示,北京、上海、广州和西安等大城市的城市交通每年能源消耗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GHG)增长速率为4%到6%。2006年1,北京市城市交通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1.4吨,而同一年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4.6吨。预计2011年这一数字将会出现大幅增长。7.世界银行在研究解决中国城市交通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实施性战略(世界银行2010)时发现,交通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所面临的挑战与其他挑战之间有密切关联。许多中国城市迫切需要解决本地城市交通问题——拥堵、事故和污染。城市经济占全国经济总量的80%,而迟缓拥堵的交通系统则会严重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效率。以汽车为导向的城市将严重影响无车族出行和安全,以及那些不得不使用迟缓的公共交通和对行人以及骑车族极其不便的公路系统的出行者。此外,过度强占耕地用于城市发展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也将威胁农村的生态环境。市政府通过借贷过度投资城市交通将带来沉重的金融负债,将威胁国家的金融稳定。不断增长的能源消耗量将危急国家的长期能源安全,而城市交通日益严重的二氧化碳排放将使国家减排目标的实现面临非常大的困难。低碳城市交通的机遇8.人们认识到区域和全球问题有很多共性,这一点也反映在人们寻求综合的措施来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中。图P1显示,类似干预措施不仅可以节省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还可以解决与城市交通相关其他重要问题。该图为城市交通排放推动因素示意图,表明了城市交通政策干预措施是节省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切入点。v图P1:节能与二氧化碳减排切入点9.图P1显示的六个切入点均与同一因素有关,从根本上讲,交通行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均产生自机动车出行所消耗的燃料。如图显示,城市经济活动水平的提高将导致出行总量的增加:例如交通活动水平总量。根据各种交通方式对特定出行者的竞争力,出行者可采用各种可行的出行模式(即交通方式划分)出行。每次机动车出行均将排放温室气体,而排放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使用燃料的消耗量及其温室气体的强度,也和车辆效率、所使用燃料的能源强度相关。最后,司机驾驶行为也将影响燃料消耗量——在超过阈值速度后,燃料消耗量将大幅增加。交通出行的地点、交通方式选择、驾驶行为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例如,一个普遍的假设是交通出行的地点决定着出行模式的选择——有人上班可能选择开车、公共交通或非机动化交通方式。同时,部分出行模式选择是固定的——一个人可能想要开车——然后据此选择目的地,例如去购物。交通行业这种复杂的、分散的温室气体排放性质导致交通节能减排极具挑战性。对于希望减少城市交通部门碳足迹的城市,以下几个战略可以用来减少排放,且均适用于中国的城市:改变活动的空间分布:对于任何水平的经济活动,如果可以对总体交通活动水平产生影响,则城市可以在空间上对活动的分布施加影响(例如:改变土地使用模式、密度和城区设计等)。通过合理土地使用规划,并向紧凑型城市发展,可以减少或缩短机动化出行,并增加公共交通在机动化出行中的比例,减少人们对过度强占耕地和交通部门投资需求的担忧。改变各种出行模式的相对吸引力:城市可以通过鼓励多种出行模式来实现交通活动。可通过提高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排放水平相对较低的出行模式的质量,吸引更多城市出行者采用这些模式,从而减少每次出行的碳排放量。而且该措施还可以提高机动性和可达性,解决贫困阶层和无车族的担忧。同时,城市可以采取需求管理措施,提高机vi动车使用成本或限制机动车的使用频率,来减少机动车出行,解决交通拥堵、污染和安全性等相关问题。影响车辆类型和所消耗燃料类型:最后,政府部门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直接影响车辆应用技术和燃料的选择。其中包括有利于特定类型汽车的定价政策——例如对更高燃油经济性汽车提供税率优惠;还可以采取技术性措施和某些清洁、低碳燃料以减少机动车每次出行的碳排放量。该类措施可以直接减少温室气体和区域污染物排放。关于本报告10.本报告为系列报告之一,并属于世界银行正在执行的关于本主题的多年行动方案的一部分。本报告主要以电动车辆问题为重点,整个行动方案已为多项分析研究分析、政策分析和试点提供过支持,并成功解决了该挑战的其他方面问题。以下为本系列报告的其他内容,可访问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交通专题网站()浏览。vii参考文献及其他相关报告战略与体制Darido,G.,M.Torres-Montoya,与S.Mehndiratta.2009.“城市交通与二氧化碳排放:中国城市事实报告”。世界银行工作文件,世界银行,华盛顿特区。[E,M]世界银行,2010.“中国:城市交通与气候变化.世界银行商业战略”,世界银行,华盛顿特区.[E]关于中国城市交通的文件,第5号,2010年:[E,M]O.P.Agarwal.“印度应对城市机动化的策略”Chui,Michael.“公交整合与枢纽站规划设计要点”方可.“公共交通系统整合与服务优化”刘志.“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SammuelZimmerman.“美国联邦政府在城市交通发展中的角色”碳排放ALMEC.2009.“城市交通项目碳减排初步估算指导准则”.最终报告与计算表.2009年5月.[E]步行、骑行与公众参与ChenYang与ShomikMehndiratta.2007年.“抚顺自行车使用者调查”2007年交通研究委员会年度会议会议记录.[E]ChenWenling与ShomikMehndiratta.2007年.“点亮回家路:通过公众参与在城市交通项目规划中整合性别问题.中国辽宁省案例研究”世界银行工作文件,世界银行,华盛顿特区.[E]ChenWenling与ShomikMehndiratta.2007年.“制定符合老百姓需求的规划:辽宁省城市交通项目中的公众参与”2007年交通研究委员会年度会议会议记录.[E]Tao,Wendy,ShomikMehndiratta与ElizabethDeakin.2010年.“义务便利?中国抚顺市大型交通干线与土地使用对行人安全的影响”《交通与土地使用杂志》.11月3日第3期.https:[E]世界银行.2009年.“包容的机动性:通过公众参与提高公路基础设施的可达性”简短注解.世界银行,华盛顿特区.[E]可达性与土地使用JiangYang,P.ChristopherZegras,ShomikMehndiratta.“中国济南市车站环境、通路类型与快速公交步行入口”.(审核中)[E]Torres-Montoya,Mariana,LiYanan,EmilyDubin与ShomikMehndiratta.2010年.“行人可达性衡量:北京、伦敦与纽约市中央商务与商业区对比”.世界银行工作文件,世界银行,华
本文标题:中国新能源汽车行动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8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