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十单元金钱备课人:郭艳娥审核人:石玺教学设计课前调整单元分析:本单元以“金钱”为主题,编排了3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三篇主题课文依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从不同视角透视金钱的价值,引导同学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学会从小认识金钱,懂得正确对待金钱。学习本单元,可让同学明白金钱所包括的文化内涵,懂得要以老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语文天地中布置了搜集与积累、开卷有益、畅所欲言、笔下生花等栏目,设计了一系列语文活动,在内容上非常贴近同学的生活实际,旨在加强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提高同学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教学目标:1、独立认识20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20个生字。2、引导同学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依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从不同视角透视金钱的价值3、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引导同学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依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从不同视角透视金钱的价值2、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继续培养同学合作的学习意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鼓励同学对实际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同学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的认识金钱的价值。教学课时:9课时一枚金币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2-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感悟老人这么做事想让儿子懂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3、理清课文思路,了解课写作顺序。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1、朗读或讲述故事,体会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作的思路,感悟老人这么做事想让儿子懂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2、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语。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理清课文思路,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新课交流“钱能做什么”的课前问题1、互相汇报调查结果:10元钱能做什么2、小结钱的重要性二、板书课题,读题。三、自由读文,扫清生字词的障碍。并检查学习结果。四、快速读文,找出课文几次写到老人烧金币,每次儿子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1、快速读文。2、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3、汇报:文中三次提到老人烧金币。前两次都是母亲放纵儿子,给儿子一枚金币来骗老人,两次都被识破了,因为儿子面对被火烧掉的金币无动于衷。后来,母亲只好劝儿子自己去挣金币。当老人第三次把金币扔到火炉时,儿子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还大声叫,父亲终于相信-3-这个金币是儿子用劳动换来的了。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第一段:起因,写老人有一个花钱如流水而且懒惰的儿子。第二段:经过与结果,写老人三次将金币扔进火里儿子不同的表现。五、同桌比一比,看谁课文读的好。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感悟老人这么做的原因。2、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包含的道理: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金钱,自己才会去珍惜劳动所得。教学设计: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二、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枚金币》,昨天讲到短短的文章中,介绍了一件怎样的事情呢?-4-叫同学讲述故事。按课文顺序。三、讲授新课:(一)学习1-8自然段:1、同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考虑:老人为什么“再也受不了“?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身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3、指导想像儿子懒惰的程度让父亲受不了?读读父亲痛恨的话,再次体会父亲的“受不了”4、指同学进行集体交流,为什么父亲要这样做?(二)学习9-26段熟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写了父亲与儿子的几次对话?引导质疑;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第三次为什么会是那样?引导同学一边读一边想,小组内交流讨论。想像儿子在一个星期的工作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指导同学读出儿子的愤怒的语气。对比儿子上两次的表示,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试着说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三、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感情。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这篇课文是依照什么顺序写的?五、布置作业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板书设计:一枚金币老人“受不了”儿子花钱如流水又懒惰儿子明白只有亲手创造财富才会珍惜课后反思:-5-散落的钞票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作的思路。3.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从几组相对的词语描写中,体会人间真情互助的可贵和可敬。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能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讲述在车站发生的事情。教学设计:一、质疑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齐读。2.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感知。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2.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是否读得正确流利。(如达不到这一要求,须继续朗读)3.默读课文,想一想,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给各部分列个小标题。4.同桌交流。5.反馈。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在一个地铁站众人捡拾散落的钞票、物归原主的故事。掉钱――捡钱――钱归原主-6-三、学习课文。(一)起因。刚才大家在质疑时提出了“钞票为什么散落”这个问题,作者在文中告诉我们了吗?是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的?1.指名读第1、2、3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都告诉我们什么了?2.指名回答。时间:国庆长假地点:地铁站;人物:“我”和立明原因:人多拥挤四、作业。1、熟读课文。2、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教学重难点: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友爱的美好品德和良好的社会风尚,树立正确的金钱观。-7-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复述故事。2、回忆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二、学习课文。(一)经过。1.默读课文4、5自然段,边读边想:钱散落以后,人们各有什么反应?用直线请画出相关的语句。2.全班交流讨论。我、立明,众人。壮汉。他心中是怎么想的?我和立明是如何对待他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自由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二)结果。事情的结果到底如何呢?1.默读第6~7自然段,边读边做批注,看看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地方不懂?2.四人小组交流讨论。3.汇报学习结果,引导解决以下问题:众人为什么发出遗憾的感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立明和我没吃麦当劳,也没买到《丁丁历险记》,为什么“特别高兴?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三、回归全文,感知整体。1、说一说课文的写作顺序、各部分小标题、主要内容。2、谈一谈本文中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并说出理由。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悟。四、联系实际,交流讨论这件事发生在今天人们会怎么做?你会怎么做?说出理由。五、语言积累读一读,理解句子的含义。当金钱在人们心中高到不恰当的位置时,世界就倾斜了。-8-发财不是人生的目的,贫困不是穷人的耻辱。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六、总结升华同学们,课文虽然学完了,但是我想大家的心情肯定不平静。是呀,金钱的确很重要,它可以买到许多我们想要的东西,但是有许多东西金钱是买不到的,比如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心。这种真诚的关爱比金钱更重要。如果我们都能像故事中的行人那样,相互帮助,相互关爱,这个世界将是多么美好呀!你们说对吗?那好,就让我们像爱自己的亲人一样去关心身边的人吧!七、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掉钱:人多拥挤散落的钞票捡钱:我立明众人(拾金不昧)壮汉(见利忘义)钱归原主:高兴课后反思”毽子里的铜钱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2、阅读课文内容,讨论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体会卖山薯老人的善良,淳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感激之情。3、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1、阅读课文内容,讨论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体会卖山薯老人的善良,淳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感激之情。2、体会文中“亮晶晶、热烘烘”一类的词在文中表达的意思。-9-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教学设计:一、出示毽子,谈话引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毽子吗?毽子下面这个铜钱值钱吗?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毽子里的铜钱》。二、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课文是一篇回忆录。作者回忆了几十年前一位卖烤山薯的老人送两个烤山薯给自己吃的事。2、课文采用倒叙的方法写的,全文可分三段。第一部分:1自然段“我”每次闻到烤山薯的香味,就会想起几十年前卖烤山薯的老人和两枚铜钱。第二部分:2到14自然段具体写“我”对往事的回忆。第三部分:15自然段写“我”对那位烤山薯老人的回忆和他对“我”的关爱。三、自由读文,扫清字词障碍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2、用多种方法理解生字词。3、检查自学效果。4、再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5、指导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四、齐读课文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10-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亮晶晶、热烘烘等词语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教学重难点:讨论课文重点语句,体会卖山薯老人的善良、淳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教学设计:一、出示小黑板,复习。1、指名读词。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尽量用上刚才读的词。二、围绕课文重点部分学习1、读课文,找出老人一共给了我几个红薯,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给的。2、指名读出这些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指导感情朗读。3、演一演当时的情景,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4、根据三次不同的情景,谈谈自己对人物的看法。5、感情朗读。6、老师正面引导学生“我想她会补偿给他的”这句话,让孩子从小就做一个不占小便宜的人。7、引导学生认可肯定“小君”的做法,鼓励孩子教育孩子做一个尊重老人,不占人家便宜的人。三、小练笔展开想象:二婶后来还铜板了吗?怎么还的?写下来。四、齐读最后一段1、理解“他没有接受我的铜钱,却接纳了我的心意。”这句话的含义。2、感受人间友情的可贵。钱可以买到但不能买到。-11-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语文天地教学目标:1、做好本单元的摘录笔记。2、积累名言警句。3、阅读4、按要求完成本单元的习作。教学重难点:1、显一显身手,做已分调查。2、完成习作。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做好摘录笔记,积累名言。教学重难点:自己可以再学生生活中自由运用这些词句。教学设计:一、出示小黑板1、指名读词。2、学生自己理解词语并交流。3、句子,读句子,并讨论自己对句子的理解。4、独一读,写一写这些词句。5、展示自己的摘录笔记。看谁写的规范。6、教师抽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12-二、积累名言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名言。2、齐声朗读名言。3、展示自己的摘录。4、自由提问不懂的地方。三、布置作业。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阅读短文,了解人命币后面的风景。教学重难点:读故事,理解诗意。教学设计:(一)阅读短文《人民币背后的风景名胜》。1、考虑:你了解了哪些内容?2、在预习过程中,你对短文有哪些感想?说一说。(二)畅所欲言,积累学习方法。周围的同学怎样支配压岁钱?老师结合同学交流的资料引导同学发表自身的想法。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的保护金钱呢?指同学集体交流发表想法,互相点评,互相补充。老师结合同学的意见进行板书。总结:大家都是从哪里获得的这些信息?大家再看的时候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醒大家?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说了说怎样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假如请大家来想些方法,使大家都能来保护金钱,学会分配,你们有什么好建议?-13-四、布置作业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教学目标:显一显身手,做一份调查报告。教学重难点:调查报告的书写格式,内容。理清思
本文标题:十单元教案金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91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