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四川省考试院2012年高考文综模拟试题5
四川省考试院2012年高考文综模拟试题5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1至8页,第Ⅱ卷(非选择题)8至14页,共14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务必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读中国四地形区气象灾害多年平均频次和危险度统计表,据表完成1~3题气象灾害(次)干旱扬尘暴雨洪涝危险度(%)①大于3020—402②小于10010③小于1040—800④大于300—10大于201.上表中,①②③④所表示的四地形区依次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华北平原塔里木盆地B.四川盆地江中下游平原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C.华北平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D.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2.关于四地气象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地旱灾频次高于②地说明①地位于干旱地区,降水少于②B.②地扬尘频次低于④地说明②地位于南方,④地位于北方C.③地暴雨洪涝频次低说明③地的降水季节分配最均匀D.①地和④地干旱频次高,但是干旱的成因和季节不同3.有关四地形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地形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旱涝、盐碱、风沙B.②地形区石油资源丰富,被称为天府之国C.③地形区河网密布,河流航运价值高D.④地形区荒漠广布,生物种类少我国按区域经济状况,可分为东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四大地区。下表反映了2000年四大地区间的人口流动情况(单位:万人),据此回答4~6题。4.关于2000年人口流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东部地区是人口净流入地区B.中部地区流入西部的人口84.6万人C.东北地区流入人口大于流出人口D.四个地区中流入东部地区人口最多的是西部5.2000年人口流动情况对四大地区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A.东部地区环境质量得到改善B.中部地区农村人地环境压力减小C.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增大,劳动力丰富D.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的压力增大6.形成区际人口流动主流方向的主要原因是A.东部地区第二、三产业发达且发展快,吸引大量劳动力B.东部地区平原广,耕地面积大,吸引大量劳动力C.东北部地区人口相对稀疏,吸引大量人口迁入D.中、西部人口稀疏,资源开发吸引大量劳动力读“沿30°纬线年降水量和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图1),完成7~9题。7.图1中③、④两地年降水量产生差异的原因是A.③地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多B.④地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作用显著,降水少C.③地位于沿海,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多D、④地位于山脉背风坡,降水少8.有关图中①、②两地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中②地比①地气温年较差大B.由于海陆位置的影响图中②地比①地气温低C.图中①地比②地气温高等温线①地向南凸D.该季节②地的等温线向南凸出9.有关图示区域所在地区的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重要的铁矿和小麦出口国B.水热丰富,热带雨林风光旅游业发达C.北部有世界三大传统工业基地D.沙漠广布,气候干旱,人口集中在河流沿岸图2是北极圈某点上空的俯视图,阴影表示黑夜,此时为冬至日前后,O地与F地相距的纬度数为23°26′,O地与Q地相距的纬度数为36°34′,P地为日期分界线。读图完成10~11题。10.有关该图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O地是南极点B.图中K地和L地在同一条经线上C.此时P、Q所在的经线将全球分为范围均等的两个日期1200mm1000mm800mm600mm400mm200mm年降水量某月平均气温经度120°130°140°150°5℃10℃15℃20℃年降水量某月平均气温①②④③图1图2D.F地此时为6点11.关于此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直射(23°26′N180°)B.图示区域正午物体影子都朝向正南C.图示区域有极夜现象D.此日过后,图示区域夜长变短12.“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兵戎不交害,各保性与躯。”这首诗所赞颂的人是A.汉武帝B.唐太宗C.康熙帝D.乾隆帝13.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闯非类”。(引自《林居漫录》)导致这种社会巨变的主要原因是A.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B.封建制度的衰落C.西学东渐的影响D.商品经济的发展14.从近代最大的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的创办,到近代最有影响的报纸《申报》的诞生,再到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和世界博览会的举行,可以看出上海是A.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重要目标B.引领中国革命的一面旗帜C.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中流砥柱15.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1865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1894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1903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1913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A.实现中国工业化B.推动中国近代化C.实行政治民主化D.启蒙与救亡并重16.“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A.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C.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D.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17.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特殊”、“新式”的含义是A.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B.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8.西方历史学家汤因比在论述世界历史上的一次变革时说:“首先令人感到印象深刻的是人口更快地增长;……其次我们注意到,农业人口相对地或绝对地减少。”此次变革指的是A.新航路开辟B.工业革命C.世界市场形成D.信息时代来临19.对右表中反映的情况产生促进作用的是①科学技术的发展②工业生产的增长③陆路和海上运输的发展④全球性贸易组织的建立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世界主要国家的对外贸易(单位:百万马克)年份贸易额190310194419051131001907133943191115387020.20世纪20年代初,面对复杂的形势,(苏俄)党内有些同志认为“用异已分子来建设社会主义”是“离开社会主义原则”。让这些同志感到“离开社会主义原则”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列宁的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的工业化政策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21.“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理论。而且,它还粉碎了古典力学和电动力学的这个框架,并给科学提出了一项新任务:为全部物理学找出一个新的概念基础。”这段话评价的科学家是A.牛顿B.法拉第C.爱因斯坦D.居里夫人22.有人概括战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是“基础殷实,决策正确,动力巨大,高新技术”。下列图示中比较符合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是23.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在此,他强调的是A.厚古薄今B.厚今薄古C.以古讽今D.贯通古今24.如果以前非洲A国出口到中国的M商品关税为10%,人民币与A国货币间的汇率为1:3,该商品价格为180元A国货币单位。2010年中国给予该国M商品对华出口零关税待遇,该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中国的价格用人民币表示相差()A.10元B.16元C.20元D.30元2011年9月7日,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联合发布2011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明确规定辽宁、安徽、四川等11个中晚稻主产区须执行最低收购价,中晚籼稻和粳稻收购价格每市斤分别比去年上调0.1元和0.23元。回答25—26题25.适当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有利于①保障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②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③防止“谷贱伤农”,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④从根本上缓解粮食供给长期偏紧的态势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26.从2004年起,我国实行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市场粮价低于最低收购价时,国家委托符合条件的粮食企业,按最低收购价收购粮食,化解粮价下行压力;粮价上涨A速度B速度D速度C速度时,可以通过抛售平抑粮价,国家掌握的大量粮源成为应对粮价波动的重要保障。这说明①价格是调节粮食供求关系、合理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②粮食价格的形成应以政府定价为主,不能由市场决定③国家加强经济调节,切实增强对粮食价格的调控能力④国家运用行政手段调控粮食市场,稳定农民收益预期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7.右图反映的是一定时期某种商品供求量(Q轴)随价格(P轴)变化的情况。其中,曲线D为需求曲线,曲线S为供给曲线,两曲线交点为E。当该商品价格从P2向P1运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商品价格上涨,需求量增加,供应量减少B.该商品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供应量增加C.该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供应量减少D.该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减少,供应量增加28.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以“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为基本取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①增加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②控制信贷规模,缓解通胀压力③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④刺激消费需求,调节市场物价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9.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伊利诺斯大学一个实验室新开发出一种连声呐也探测不到的“隐声衣”,它是一种声学外罩,能在一个设计好的空间内,通过弯曲或扭转来控制声波。研究人员在一篇论文中,详细论述了这种能让物体在声呐或其他超声波探测中销声匿迹的技术。“隐声衣”技术的开发表明①现代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否定物质的客观存在②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改变客观事物存在的状态③人们实践的能动性可以改变事物之间原有的具体联系④人们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形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天上明月,常令诗人爱恨交织。有人怜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也有人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回答30—31题。30.月亮本是宇宙间一个冰冷无知的星球,它的阴晴圆缺乃是天体运动的自然规律使然,人们对它的爱恨都是无理的,“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诗人的怜爱与怨恨表明①文学作品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②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事物没有客观根据③文学创作是意识能动改造世界的具体形式④文学创作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能动性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1.正是通过这种看似无理的怜爱与怨恨,把诗人郁积于心的深情浓愁表达得淋漓尽致,因而无理却又显得有理了。可见,在诗的世界里,“有情”才能“有理”,“情”往往是胜于“理”的。这一论述说明①文学世界中“情”与“理”是直接同一的②文学世界中“无理”可以转化为“有理”③文学创作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有其独特方式④文学创作过程往往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32.波士顿经验曲线是一种表示生产单位时间与连续生产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又称之为经验学习曲线,当个体或组织在一项任务中获得更多的经验,他们会变得效率更高(如右图)。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A.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实践经验比理论知识更为重要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33.
本文标题:四川省考试院2012年高考文综模拟试题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96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