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中国的能源外交战略与实践——以石油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的能源外交战略与实践——以石油为例姓名:王子义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国际关系指导教师:张森林20090501中国的能源外交战略与实践——以石油为例作者:王子义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张树明.李子芬.ZHANGShu-ming.LIZi-fen能源外交:21世纪中国外交的新内容-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4)能源外交是中国整体外交的一个独立内容,成为我国新时期外交工作的中心议题.必须充分调动一切力量,综合运用一切合法、和平的手段,紧密围绕缓解我国能源短缺这一中心问题而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全方位的外交活动.能源外交的主要目的是缓解我国现在和将来极其严重的能源(石油)短缺问题.通过积极的能源外交促成有效的国际能源合作对我国能源问题的解决意义重大.2.期刊论文何鹏程中国外交在能源战略冲突中的对策分析-科教文汇2007,(16)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人类社会进步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然而,能源的地域分布不均衡性和稀缺不可再生性,赋予了其浓厚的地缘政治色彩,以致于能源战略冲突频频发生.中国在快速的和平发展进程中,能源需求和消耗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怎样在诸多国家能源战略和冲突中采取合理有效的外交手段,以保证中国的能源安全和国家利益是现今中国外交需要探讨的问题.3.期刊论文伍福佐.WuFuzuo试析日本能源战略中的中亚-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5)日本国内能源资源匮乏,高度依赖进口能源来满足国内需求.为了确保能源供应安全,日本实施多元化油气进口源和促进核能发展的能源战略.于是,油气资源和铀资源都相对比较丰富的中亚地区就成为了日本能源外交的一个重要对象.当然,除了能源利益外,日本在中亚地区还有着重要的地缘战略利益.4.学位论文何中顺新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研究:理论与实践2005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分析方法、结合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层次分析法、案例分析方法、变量分析方法等分析手段,对中国经济外交进行了的规律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中国经济外交的决策系统、主要构成,进行了系统的全景式的扫描。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外交的理论和实践的概述;中国经济外交的实践与必要性;评估经济外交作用的理论框架;中国作为经济外交分析个案的意义;中国的外交战略和经济外交;中国的金融外交;中国的能源外交;中国的外交中的经济制裁;中国的对外援助;中国的国际经济机制外交等。总的思路是首先分析近年来经济外交理论研究的成果,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经济外交理论研究和经济外交理论的局限性。并进一步提出经济外交作为一个变量,构建和完善经济外交理论框架的必要性。通过对中国经济外交的理论和实践的分析,可以丰富经济外交的理论。并对中国经济外交的进一步完善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政策建议。最后是对经济外交和中国经济外交的结论性认识。通过研究本文认为:一、经济外交的一般规律和国际经验,随着新时期中国外交质量和能力的不断提升,逐渐为中国外交的实践所验证。经济外交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实行经济外交的过程,为评价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行为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平台。中国2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为经济外交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丰富的样本。中国外交的总体目标服务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体国家战略,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保障中国的出口产品市场和资源、能源来源的稳定获得是中国外交面临的重大任务和挑战。作为实现中国国家利益的手段之一,有足够的理由和需求对中国经济外交的研究投入更多的精力。通过研究中国的经济外交行为,不仅可以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行为有更清晰的观察,而且可以为外交学研究的立体性和丰富性提供一个较大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文本。二、制度变迁、经济转型、文化传统、国内发展目标的调整等内政因素,是影响中国经济外交的重要变量。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内政和外交的联系更为紧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更为明显。这种互动表现为三个层次:首先,制定国内政策离不开对国际形势的把握。中国能够经受国内风波和苏东剧变的考验,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重要的原因是对国际形势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作了准确的判断。其次,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发展不断给中国外交提出新任务,外交工作处于配合中心工作的地位。从国内经济、政治需要出发来考虑外交问题,对外政策更加务实。最后,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国内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进程。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外交强调了内外政策的一致性。80年代以来,中国强调经济建设的核心地位,指出外交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三大任务,强调“核心是经济建设,它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和“最重要的条件”。一方面,邓小平特别强调经济建设对于中国外交的作用,认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中国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如果中国国家发展了,更加兴旺发达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就会大。现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并不小,但是,如果中国的物质基础、物质力量强大起来,起的作用就会更大”。1他说:“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中国的发展战略。”2另一方面,邓小平也特别强调外交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是中国对外工作的总方针。邓小平明确指出:中国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就是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搞好建设需要一个好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要根据这一任务、这一方针,解决国际上的问题,解决中国与各国间的问题,也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如香港问题和台湾问题。三、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讲,中国经济外交的内容日益丰富、手段日趋多元、层次日益清晰,并开展形成诸多分支领域的议题。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和经济相互依赖的发展,中国经济外交在内涵和外延上不断拓展。同时,随着对经济外交的理解和运用的意识的不断增强,经济外交的表现形式有多样性的特点。包括国家经济合作外交、封锁禁运、贸易外交、关税外交、金融外交、能源外交等等。这些具体问题领域的外交构成了中国经济外交的内涵。能源外交在中国外交的分量正在上升。能源外交已经成为中国外交战略中仅次于大国外交、周边外交的重要外交部署。能源安全—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外交战略的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将会是争取更多国家利益,特别是中国非常缺乏的能源。中国经济发展对于石油的需求,已成为一个关系经济安全的大问题。四、经济外交作为一个重要的外交概念,已经与中国的大国外交、多边外交、周边外交表现出极大的重合性。冷战结束后,中国对外政策逐渐形成了三个基本侧重点:一是积极与大国搞好关系,努力发展大国间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与各大国建立各种类型的伙伴关系,扩大中国的回旋余地。二是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三是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从战略高度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使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得到巩固和充实。这三个侧重点是直接而务实的。中国经济外交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外交的战略目标服务和服从于中国外交战略的总体部署。五、从中国经济外交的具体实践观察,经济外交和单纯的政治、安全外交等所谓传统外交比较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和特点。经济外交和政治外交具有一定条件下的交叉性。经济合作关系好,则政治合作关系就必然好或者相反。中日、中美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发展良好,但政治关系有时存在很多结症。两国间良好的政治关系也并不一定就会促进两国关系的飞跃发展。如中俄之间的贸易关系。反之,两国之间经济合作关系的水平也并不必然影响两国政治合作关系。中俄经济关系的滞后性也并不必然对两国关系产生影响。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一定条件下可以分离,经济关系强劲而政治关系的松散。如日本一方面在追求对美贸易利益的最大化行为过程中,尽力维护自己的贸易额和贸易顺差,坚持本国的市场准入制度,形成对美贸易的全方位优势,而在政治关系方面又以不损害日美政治同盟为底线。必须把发展经济关系作为促进政治关系的必要前提。在很大程度上,只有经济关系得到了发展,政治关系才能巩固。中美之间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的互动,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并行发展,经济成为双边关系稳定的基轴和压舱石。六、中国经济外交作为对政治、安全外交的重要补充,还存在大量提升的空间,经济外交的质量和意识亟待提高。中国经济战略要加强塑造能力、锤炼议程创设和实施能力,以经济战略的成就促进国际战略的整体成熟。要树立经济安全的思想,要提高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要拓展中国获得国外技术和资金的渠道,要保障从国际市场获得能源和战略资源的途径和能力。尽管中国开展经济外交已经多年,但各方面的机制还有待完善,能力还有待提高。经济外交在中国外交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仍然没有被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中国的经济外交仍然局限于一些具体的经济实务方面。几十年革命外交所形成的惯性仍然影响目前的中国外交,今天“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内容。重义轻利的文化传统和建国50年来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实践所形成的惯性使中国羞于将国家利益明确宣示为政策取向。中国一方面有必要树立广义的经济外交观念,更加积极的参与国际与地区多边经济、金融事务的对话与各项“国际规则”的决策过程,真正把经济外交提高到中国国际战略的高度;另一方面,也要加大政府交涉力度,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市场空间。在国际贸易摩擦越来越频繁的情况下,中国应当加强开展反倾销、反补贴方面的经济外交,为中国企业产品走入国际市场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现有的外交资源可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有效的利用,要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加强经济外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使中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技术与合作和竞争的新形势,按照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为国家的发展服务。简言之,随着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的内涵、外交功能也都在发生变化,传统的政治外交、安全外交正在向经济外交、文化外交、民间外交,包括企业外交总体外交方向发展,经济外交现在越来越热,它在整个对外交往当中,在中国大事及发展当中,民族振兴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外交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就必须要重视外交的经济内涵。旧有的传统观念往往会落后于现实的需要,比如,至今仍有个别外交人员认为经济活动和外交活动是分离的。可见,要想避免因观念落后产生的障碍,就需要外交部门和其它领域人士来共同推动。中国的外交也要相应的顺应内涵的变化,来扩大它的功能,不仅要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国家的形象,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的完整,领土的尊严,同时也更好地为国内的经济建设服务。5.期刊论文华年中国能源外交觉醒了-中国水运2004,(4)外交部长李肇是不久前接受采访时表示,经济外交是中国外交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同外国在政治上友好合作的基础,能源寻求国际合作是外交工作中大力支持的.6.学位论文常泽鲲论石油安全与中国外交政策选择2004该文从上、下两个大的篇章对石油安全与中国外交政策选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一、上篇主要对世界石油资源格局及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的分析.主要从世界石油资源分布格局及发展趋势、世界石油的进出口流向格局、世界石油运输格局、世界石油态势的地缘政治等方面进行了宏观分析,从而对中国获取石油的外部环境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同时,通过分析石油对国际政治的主要影响,主要通过石油对当代国际政治、世界军事战略影响以及国际石油背景下的文明冲突、非传统安全因素等的阐析,进而论述了石油对大国外交决策的影响,表明石油是国家外交决策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二、下篇主要是论述中国石油安全与外交政策的选择.主要通过对中国石油安全态势、中国石油安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国际政治背景下的未来油源和大国争夺的分析,提出了保障中国石油安全的外交政策建议.该文通过对石油安全与中国外交政策选择的系统研究,提出以下几
本文标题:中国的能源外交战略与实践——以石油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9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