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科研合作基金
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科研合作基金2010年申请指南二○一○年六月1一、总体目标依据《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科研合作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要求,鼓励两校教师围绕具有内蒙古民族特色、地区特点的现代农业开展创新研究,提高内蒙古农业大学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研队伍与学科建设,推动内蒙古经济的发展。二、支持方向根据“管理办法”,结合内蒙古农业大学科研重点方向与需求,经两校科技管理部门调研与商讨,2010年两校科研合作基金拟在生物技术、农业、草原畜牧业、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工程等领域设立十个研究方向予以资助。方向一马铃薯抗旱性研究主要研究重点:内蒙古因海拔高、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气候冷凉和传毒媒介少等特点成为全国马铃薯的种薯基地和主要种植区。针对马铃薯主产区的干旱条件严重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从解决马铃薯栽培过程中的这一突出问题出发,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解析调控马铃薯抗旱性的主要信号转导路径,克隆调控路径中的关键基因,并利用遗传基因工程的手段提高本地主栽马铃薯品种的抗旱性,为推动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方向二水氮耦合对沙生蔬菜不同生育期产量和品质调控效应的研究2主要研究重点:沙生蔬菜(如沙芥等)属于十字花科沙芥属,是一种集药用、保健、防风固沙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绿色保健蔬菜,其一年生的肉质根、叶及二年生的嫩茎、嫩叶均可食用。已被作为加工野菜及其他深加工产品开发利用,经济效益可观。针对目前沙芥人工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落后、亩单产低、很难满足市场需求的现状,开展对水分和氮肥耦合对其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为沙芥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向三绒山羊免疫相关基因的组学分析主要研究重点:内蒙古绒山羊做为我国所特有的优良山羊品种,其在分子水平对于其抗病抗逆性的基因基础、产生机制以及其他的优良生产性状的分子基础还知之甚少。因此本课题拟通过利用前期构建完成的绒山羊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包括绒山羊免疫球蛋白基因、T细胞受体基因等在内的免疫相关的基因进行基因组学研究,分析其基因的结构特点、功能机制及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机制与绒山羊抗病机制的关系,为绒山羊的抗病育种和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优良品种内蒙古绒山羊的种质资源保护和未来的分子改良提供基础。方向四肢蹄软组织运动性肿胀及防治研究主要研究重点:赛马最主要的疾病是肢蹄病和疝痛。本研究方向主要探讨赛马肢蹄在运动损伤后软组织出现肿胀的病因和发生机制,筛选中蒙有效药物单剂的有效成分,组合不同配方和3不同剂型,采取不同给药途径,研制出作用迅速、疗效显著、无类固醇含量达到国际标准的绿色药物制剂,用于赛马肢蹄软组织肿胀的治疗。为我国赛马业肢蹄病研究与防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向五不同种植模式对苜蓿人工草地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主要研究重点:本方向以土壤小型动物土壤线虫为生物指标评价不同种植模式的扰动下苜蓿人工草地土壤健康状况。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苜蓿人工草地土壤线虫群落种类组成及群落多样性的消长规律,找出能够反映不同种植模式的较敏感的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征指数;确定不同种植模式下苜蓿人工草地土壤线虫群落的关键种(属),为以土壤线虫群落为生物指标来指示不同种植模式对人工草地的干扰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矿化氮的变化,最终用植物群落→土壤线虫群落→土壤矿化氮所构成的土壤食物网来进一步解释人工草地受不同种植模式干扰的程度。方向六内蒙恶劣环境中生态植被保护与恢复中的生物技术主要研究重点:针对内蒙古西部荒漠、沙地、退化草原,尤其是土地荒漠化面临的问题。以内蒙古西部退化生态系中残存荒漠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丛枝菌根在荒漠植物存活、生长过程中功能特征的研究,理解恶劣生境中残存植被的适应、存活机制,揭示丛枝菌根真菌对维持极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机制,探讨利用菌根生物技术实现恶劣环境生态植被恢复中的作用潜力。为内蒙古西部恶劣环境的植被恢复探索出新的生态生物技术途径。4方向七内蒙古草原公路直线段长度设计研究主要研究重点:针对内蒙古地区草原公路路域地貌与景观环境特性、综合分析草原公路线形结构特点、草原公路交通环境状况和草原公路行车时驾驶员的驾驶行为等因素,运用驾驶员心率、心率变异、眼电、眨眼率和眼动等人体生理信息数据,研究驾驶员在草原公路直线路段行车时的精神疲劳和生理疲劳,由此确定适宜于驾驶员生理与心理需要的直线段长度。方向八内蒙古阴山北麓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主要研究重点:通过广泛调查与历史分析,借助RS和GIS技术,揭示内蒙古阴山北麓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结合田间实验与测定,系统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的影响机制,揭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的环境效应,提出内蒙古阴山北麓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适应对策与模式,为区域生态建设重建服务。方向九转基因高品质蒙古羊新品种的培育主要研究重点:在转基因动物生产中,从采用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外源基因导入的受体细胞为出发点。拟建立蒙古羊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体系,以这些细胞作为外源基因导入的受体细胞,以GFP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转染受体细胞。期望建立一种高效、简便的转基因阳性细胞筛选体系,进而将在细胞水平上确定的转基因阳性细胞作为核供体进行体细胞核移植,制备转基因胚胎。为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生产转基因蒙古羊提供一条新的技术路线,同时对将改良蒙古羊新种质的基因如控制Omega-3转化的Omega-3去饱和酶基因Fat-1定点整合转基因门蒙古羊的生产提供重要的依据。5方向十蔬菜种植环境参数自动检测及智能信息处理主要研究重点:以蔬菜为种植对象,以科技园区的温室大棚为基础,综合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数据挖掘、分布式信息处理等多种技术对设施蔬菜种植过程中的生长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水分、肥料等进行检测和数据采集;对采集数据利用无线网络进行传输;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智能化信息处理,建立相应专家系统,实现智能决策及预报,为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集约化生产模式。三、项目申请按照《管理办法》,科研合作基金的日常管理由两校科学技术处负责。基金须由双方在职教师共同申请,且中国农业大学的申请教师必须具备高级职称。鼓励有合作研究基础或共同承担过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的两校教师联合申请。四、资金来源2010年度科研合作基金计划安排资金200万元,来源为两校2010年度财政预算;资助强度为20万元/项。五、实施年限科研合作基金项目实施年限为2年。六、项目申请要求1、申请书由内蒙古农业大学科技处受理,一式5份,电子版通过电子邮件分别报两学校科技处;2、申请受理截止日期:2010年7月12日。6七、联系人和电话: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处卜洪震电话:010-62731443email:buhz@cau.edu.cn内蒙古农业大学科技处马春梅电话:0471-4314589email:nmmcm@126.com附件:申请书格式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科研合作基金申请书项目名称: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二○○七年月1一、基本信息项目名称中国农业大学申请人姓名性别年龄学位职称职务联系电话传真手机电子邮箱内蒙古农业大学申请人姓名性别年龄学位职称职务联系电话传真手机电子邮箱其它计划支持1.973项目;2.863项目;3.国家攻关项目;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有关部委计划项目;7.内蒙古科技计划项目;8.其他共同获准奖励1.国家奖(一、二);2.省部奖(一、二、三);3.其他奖共同发表论文项目研究起止时间申请总经费(万元)总计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2二、立项依据(1000字以内)项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三、研究方案(5000字以内)1.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写出具体承担单位)2.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3.本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4.研究进度5.预期研究成果四、研究基础(1000字以内)1.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2.申请者简介、合作研究的情况、在本项目中承担的任务五、经费预算(万元)(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个人和学院不得提取任何费用;仪器设备费不得超过申请总额的10%。)3六、项目主要参加人员姓名单位性别年龄专业职称、学位责任分工联系电话本人签名七、推荐单位意见申请人所在学院推荐意见:情况属实,同意立项,并为该项目提供基础设施和必要设备。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学院院长(签章):年月日学院院长(签章):年月日八、科学技术处意见该项目已经通过形式审查,同意提交合作基金管理委员会论证。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负责人(签章):年月日负责人(签章):年月日九、科研合作基金管理委员会意见主任(签字):年月日
本文标题: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科研合作基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9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