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2013年秋季高2014级理科综合测试题三
1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2013年秋季高2014级理科综合测试题(三)生物部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共42分)1.下列关于生物体与水分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干燥的种子中结合水的含量最多。B.生物体含水量越高,新陈代谢就越强。C.有氧呼吸既有生成水也需要水参与反应D.缺水时,动物体的负反馈调节能促使机体减少水的散失2.有一种蜘蛛能产生多种毒素,作用于动物细胞膜的离子通道,用以麻痹和杀死猎物。其中一种毒素是一个由3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控制该毒素的基因至少包含204个碱基B.控制该毒素的基因在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该毒素主要是在蜘蛛细胞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D.ATP可以为该毒素的合成提供能量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其大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凋亡相关的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B.图示该过程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C.吞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与溶酶体有关D.细胞凋亡过程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4.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右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2A.甲B.乙C.丙D.丁5.如图所示为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②过程,过程③中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B.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植株A为二倍体的体细胞内最多有4个染色体组,植株C属于单倍体其发育起点为配子D.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的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25%.6.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A.吞噬细胞可存于第二道防线,也可存在于第三道防线B.动物肝细胞和神经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所含有的转运RNA不同C.细胞的生长要受到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的限制D.在适宜的条件下,纤维素酶能除去植物细胞壁7.以下关于细胞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A)①有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②有线粒体的细胞才能进行有氧呼吸;③核糖体的形成一定离不开核仁;④纺锤体的形成都与中心体有关;⑤有液泡的细胞都能发生质壁分离;⑥有染色质的细胞都能形成染色体A.0项B.1项C.2项D.3项第Ⅱ卷(48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48分)8.玉米是山东省的主要农作物,常作为农业科研的重要材料。如图1表示玉米细胞的某一生理状态,图2表示两个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请据图回答。图1图23(1)图1所示的生理状态________(能/不能)在图2曲线中找到对应点,若玉米长期处于图1所示的生理状态则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玉米植物叶肉细胞处于图中a点时,产生ATP的场所是,在b点时,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3)干旱初期,玉米的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反应过程受阻。小麦灌浆期若遇阴雨天则会减产,其原因是反应过程受阻。(3)图2中c点之前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c点以后的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4)若玉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图2表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则将温度提高到30℃时,a点将_______,b点将________,d点将________。若由于施肥不当造成植物缺镁,则d点将________。[中*教*网z*z*s*tep]9下列各图分别表示A、B、C、D、E、F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请据图回答:A.B.普通小麦(AABBDD)×黑麦(RR)→不育杂种(ABDR)→小黑麦(AABBDDRR)C.高杆抗锈病(DDTT)×矮秆易染锈病(ddtt)→F1→F2→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品种D.高杆抗锈病(DDTT)×矮秆易染锈病(ddtt)→F1配子→幼苗→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品种E.获取苏云金牙孢杆菌中的抗虫基因→通过某种载体将该基因转入棉花植株→抗虫棉F.人造卫星搭载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发生多种变异→人工选择→新品种(1)A图所示过程称为克隆技术,新个体丙的性别取决于____________亲本。(2)B过程所表示的育种方法叫_____________,该方法最常用的做法是在①处用____________处理,其作用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过程表示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若要在F2中选出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4)D过程中过程②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5)E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是所有生物在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决定氨基酸的____________是相同的。(6)第F种方法中发生的变异一般是____________10.在细胞免疫中,致敏T细胞(即下图中效应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图1)和诱导细胞凋亡(图2)。前者指致敏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致敏T细胞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4⑴人体内的致敏T细胞来自_______的增殖、分化。⑵图1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由致敏T细胞产生并以____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K+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_______(流入/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⑶图2中的FasL又称死亡因子,Fas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一般来说,控制FasL的基因(是/否)只在致敏T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内表达。①Fas和FasL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功能,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______(是/否)共存于一个细胞中。②研究发现,某些肿瘤细胞能够调节Fas和FasL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使自己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此时,肿瘤细胞内Fas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是_______。(升高/不变/降低)③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的一个主要障碍。目前,应对排斥的做法主要是使用一些免疫抑制剂。请根据Fas和FasL的相互关系,提供一种解决免疫排斥的思路。11.现有以下牵牛花的四组杂交实验,请分析并回答问题。A组:红花×红花→红花、蓝花B组:蓝花×蓝花→红花、蓝花C组:红花×蓝花→红花、蓝花D组:红花×红花→全为红花其中,A组中子代红花数量为298,蓝花数量为101;B、C组未统计数量。(1)若花色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组和组对显隐性的判断正好相反。(2)有人对实验现象提出了假说: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为显性。若该假说正确,则B组同学所用的两个亲代蓝花基因型组合方式是。(3)若(2)中所述假说正确,那么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有种,为了测定其基因型,某人分别用AA和aa对其进行测定。①若用AA与待测植株杂交,则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②若用aa与待测植株杂交,则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5生物答题卷第I卷选择题题号1234567答案第II卷简答题8.(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3)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教*网z*z*s*tep]9(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10.⑴。⑵。_______⑶。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③11.(1)。(2)。(3)①。②。
本文标题:四川省邻水县石永中学2013年秋季高2014级理科综合测试题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99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