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四年级上册找规律(一一间隔)
苏州外国语学校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教案第1页共5页【教学课题】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教材分析】新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找规律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数与代数”领域里设计了“探索规律”的培养目标,并作为重要的数学学习内容。苏教版从本册开始编排“找规律”,本单元教学间隔现象的规律。这节课首先让学生在有趣的童话情境中分别观察、分析晾晒的手帕块数和所用夹子个数、兔子只数和蘑菇个数、篱笆的块数和所用木桩的根数之间的关系,发现其中存在的数学规律。“试一试”让学生操作学具表示上述相关的现象,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其中的规律,并对不同现象中的规律进行沟通,帮助学生体会相应的数学模型。“想想做做”让学生在直接运用规律回答有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深化认识。【教案背景】《找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内容。在低年级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目的简单排列规律。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的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想象的初步意识及初步能力。3、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的关系的过程【教学难点】规律的应用及不同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引导发现法。【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引出新知1.师:我们一起看大屏幕,这是喜洋洋和灰太狼的小公仔,按照这样的规律,下一个小公仔是什么?(指名回答,并说说想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Learningistheeyeofthemind.学问是心灵的眼睛。苏州外国语学校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教案第2页共5页2、师:像这样一个喜羊羊、一个灰太狼、一个喜羊羊、一个灰太狼,两种物体交替出现,我们数学上称之为“一一间隔”,这样的排列,称之为“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3、下列每组图形中的物体是一一间隔排列吗?(1)狗、鸭、狗、鸭、狗、鸭、狗(2)8×8×8×8×8×8(3)(4)(5)(6)ABCABCABCABC(不是一一间隔,相机板书:两种物体)4、(出示:以上所有“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看一看,有什么感觉?(学生说,师评价)【设计意图】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喜洋洋和灰太狼的小公仔的环节,给学生直观形象的一一间隔排列,引导学生从认识“一一间隔”,体现出规律存在的普遍性和数学源于生活。然后加以练习,让学生进行巩固、内化,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1.出示森林图。师:请大家观察一下,在这幅图中,有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吗?谁和谁是间隔排列的?(学生回答,师板书,并说每两个什么中间夹着一个什么。)2、师:现在大家看一看,我们找出了好几组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1)数一数,想一想:从数量上看,这4组排列可以分为几种情况?萝卜4白菜4兔子8蘑菇7木桩13篱笆12夹子10手帕9从数量上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两种物体数量相同;另一类,两种物体数量不同。3、师:同样是一一间隔排列,为什么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呢?请大家再观察一下。(小组讨论)A、首尾相同:苏州外国语学校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教案第3页共5页师:夹子和手帕这一组,头尾都是夹子,手帕在哪里?(手帕在夹子中间),看一看数量上呢?(夹子比手帕多1)让学生分别说说兔子和蘑菇、木桩和篱笆这两组(同上)师:刚才我们说到夹子、兔子、木桩,它们都在这个排列的头和尾,我们可以称之为“两端物体”,像手帕在什么位置?蘑菇、篱笆在这中间的,我们称之为“中间物体”。师:现在,结合这个图和这些数据,想一想“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有着什么联系?(学生回答,师板书:首尾相同,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B、首尾不同:师:还有一种情况“首尾不同”的,在这里,谁属于这种类型?(萝卜和白菜),那它们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师板书:首尾不同,两种物体数量相同。)三、动手验证,完善规律1、师:同学们,刚刚在兔子乐园里发现了这样的规律,但是仅仅发现这规律就行了吗?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支验证它,看它对还是不对,下面请同学们动手创造一个一一间隔的排列,看清要求(出示):做一做你可以摆,也可以画,创造一组一一间隔的排列。看一看两端的物体是否相同。比一比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吗?如果不等,哪种物体多?多几个?想一想我们找的规律正确吗?2、学生动手验证3、指名汇报、展示4、动画演示:将一组排列逐渐首尾相接,问:是一一间隔排列吗?它们在数量上又有什么联系?(板书:两种物体一一间隔,围成一圈,两种物体数量相同。)【设计意图】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设计表格时特意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找出符合一一间隔的排列来,将这三组排列编上号,通过幻灯片将其展示出来,便于学生观察比较。表中特地设计填写每组中两种物体的对应数量,让学生很好地发现规律。引导学生充分参与数学活动,获得充分的数学体验,进而将有价值的发现挖掘出来。四、联系实际,应用规律我们掌握了一一间隔排列的三种情况,知道了其中的规律,学习规律就是要用的,我们解决几道题,好吗?1.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师问:两端的物体是什么?中间的物体是什么?谁比谁多1?)对比题:马路一边有25块广告牌,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根电线杆?苏州外国语学校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教案第4页共5页2、河堤的一边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桃树有多少棵?3、沿圆形池塘的一周共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4、把一根木头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如果锯成6段,要锯多少次?学生想想结果,可以用铅笔代替木料比划一下。交流想法出示答案。小结:在锯木料时,锯成的木料段数比锯的次数多1,锯的次数比锯的段数少1。5、挑战题字母A和B依次间隔排列,字母A有5个,则字母B有()个。【设计意图】精心设计的练习,既检验了学生的掌握情况,也通过练习让学生对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也帮助学生对今天学习规律的内容进行了很好的梳理。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规律的存在使物体的排列显得更加有秩序,给我们感受到规律所独特的美。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以发现生活中更多的规律。【板书设计】首尾相同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首尾不同围成一圈【教学反思】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动手摆一摆、仔细看一看、认真想一想、大胆说一说。回顾本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比较成功:1、课始,我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引导学生直接观察两组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使学生初步体会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为研究这样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也为后面探究规律留出了时间。2、探究规律时,我让学生用小棒和圆片代替实物来摆出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这样做使学生加深了对一一间隔排列的认识,又方便了“一个对着一个”的教学操作。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寻找规律,抓住了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数量之间关系的本质,还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也能有序地进行观察、比较。3、在大量图片的展示的过程中,极大地丰富了表象,有了这样的基础,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交流和总结。学生初步得出规律后,我重视让学生通过操作来验证规律,使学生更加确信规律的一般性,从而体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4、设计有层次的习题,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的角度出发,重视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像“每两根电线杆之间有一个广告牌”两种物体数量相同苏州外国语学校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教案第5页共5页这样的说法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在理解时可能会有困难,我能充分利用教材的情境图,使学生明确:电线杆和广告牌是一一间隔排列的,而且两端都是电线杆,这样教学对学生理解下面的习题扫除了障碍。
本文标题:四年级上册找规律(一一间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02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