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教案(人教版)
先锋学校品德与社会(四下)学科电子教案日期课题吃穿用哪里来(第一课时)第8课时总3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考察和研究,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2、以水稻生产过程为范例,让学生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3、知道农、牧、渔、林的生产都是农业生产。教材分析重点使学生认识到农、牧、渔、林生产都是农业生产,不同的地区农产品有所不同,农业生产方式也各不相同。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田间观看农民劳作情况,走访农民,体会农民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懂得珍惜农民的劳动,不要浪费食物。教具相关课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预设反思与调整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童谣。同学们想听吗?“大饼哪里来?面粉做出来。面粉哪里来?小麦磨出来。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2、提问:这首童谣里都出现了哪些物品?是怎么说这些物品的呢?学生思考后回答。3、教师引导说出“哪里来”。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身边与我们关系密切的吃、穿、用都从哪里来!二、追根寻源──日常用品找“老家”师:我们每天的生活除了吃饭、穿衣,还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请同学们观察教材26页中的图片,根据书上的提示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分小组在练习本上列出各种用品的名称。1.学生分类说,师板书。2.我们生活需要的物品真是数也数不清,你们知道它们都是从哪里来的吗?出示图片铅笔、蔬菜。(1)同学们在小组内说说:列出的物品是从哪里来的。(2)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分类,说理由。同学们说的都很棒,那么能归纳一下农产品、工业品的特征吗?(3)活动。(4)小结。(我们需要的所有物品,不论是农产品还是工业品都是劳动人民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农村有进行农业生产的广阔天地,山坡上的果树、草场中的牛羊、海边的渔场、农田里的庄稼,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咱们一起到农村来看看吧)三、到农村去看看。1.教师依次出示图片,增加一幅林业的图片,让学生明白:农业(种植业)、牧业(养殖业)、渔业(水产养殖)、林业(造林营林)都是农业生产。2.农业生产由于受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的地区,人们生产的农作物和农产品种类会有所不同。那么,我们家乡又适合种植什么样的农作物呢?(小麦、玉米、大豆等)在什么季节播种,什么季节收获?那么我们家乡又有哪些农产品呢?3、了解家乡的农产品4、激励学生为家乡的农产品打广告,设计广告词。“家乡瓜果菜、绿色人人爱”“瓜果香又甜、健康更自然”四、拓展延伸五、总结板书设计吃穿用哪里来饮食:大饼、面粉、水果、蔬菜、肉食……起居:衣服、床、椅子……学习用品:书、本……出行:公共汽车、自行车……教学后记先锋学校品德与社会(四下)学科电子教案日期课题吃穿用哪里来(第2课时)第9课时总32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流程和分工合作。2.让学生理解工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给人们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用品。3.让学生懂得工业产品改进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的需求。教材分析重点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流程和分工合作。难点让学生懂得工业产品改进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的需求。教具相关课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预设反思与调整一、引入:同学们,我们每天上下学都要坐公交车,这样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出行,类似于公交车这样的生产生活工具还有很多,你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吗?这几课,让我们一起到工厂去看看!二、到工厂去看看1.介绍几种工业产品,让学生猜想这些产品是从什么种类的工厂制造出来的;再让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用到的一些工业产品,让他们猜想这些产品来自哪些工厂。例如:工业品工厂肥皂、牙膏、护肤用品、洗衣粉日用化工创可贴制药作业本印刷衣物、布匹纺织和制衣糕点食品加工小收音机电子、电器2.让学生观看课本34-35页的图画,辅助使用多媒体影音资料,以汽车的研发和生产为例,让学生了解,一个产品从设计-生产-检验-销售的整个流程,让学生看到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合作,让学生自己回答工人们为什么要分工,又是怎样进行分工和合作的?板书:分工合作的好处:把复杂的生产过程变成简单的生产程序,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3.让学生提前问问爸爸妈妈家乡有哪些工厂,生产什么产品,产品特色有哪些,以及产品特色的重要性。使其明白工业产品改进的根本原因。板书:工业产品改进的根本原因:人们的需求4.让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参加社会调查,明白工业产品要受欢迎最重要的是什么?工厂采取了什么措施?板书:最重要的是:产品的质量厂家会设置质量检测这一道流程。三、小结分工合作的好处:工业产品改进的根本原因:工业产品最重要的是:板书设计吃穿用哪里来分工合作的好处:工业产品改进的根本原因:工业产品最重要的是:教学后记先锋学校品德与社会(四下)学科电子教案日期课题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第1课时)第10课时总3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生活中某一物品的发展变化,认识生产要根据人们的需求不断革新和发展;2.从各种产品的不断更新中,知道生产的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教材分析重点通过认识生活中某一物品的发展变化,认识生产要根据人们的需求不断革新和发展。难点从各种产品的不断更新中,知道生产的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教具相关课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预设反思与调整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家换过电视机吗?2.听了大家的回答,我们发现:随着时代的进步,家用电视机有了或多或少的变化。那么电视有哪些变化,它们都是怎样变化的,是什么让它发生了变化,通过他们的变化,你又会感受到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板书课题)二、七嘴八舌话电视1、交流汇报家庭电视机小调查。大家可知道,我们最早用的电视机是什么样的?现在市场上又有哪些类型的呢?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你调查的情况。学生汇报调查结果随机问学生,通过调查你有什么感受?2、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家里的电视,一台黑白的14寸小电视机。结合课件讲:频道要用旋钮,搜索节目还要用天线控制,有时候信号不好,什么也看不清。你们猜猜老师当时收看这台电视的心情怎么样?(学生众说纷纭,多数猜一定是不高兴。)其实老师当时还高兴得很呢!在那个年代能有这样一台电视收看就已经很满足了!不过渐渐地,我也像你们刚才说的那样,渴望能有一台色彩更鲜艳,收看更便捷的电视机。终于家里新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听爸妈说还很难买呢!(出示课件,彩色电视机的图片)大家再猜猜,我这回又是怎么想的?(学生猜测)把电视机换成彩色的,这下大家该满足了吧?(不,不满足)看来大家的需要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要求越来越高。据我所知,现在更多的人换上了环保的低辐射电视机,不伤眼睛的液晶电视机,还有科技含量很高的等离子电视机。3、知识拓展(出示课件:展示几款新型的电视机)看看,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机也越来越好了。想想,这是为什么呢?板书: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生活水平、生活需要对,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我们生活中的其他东西是不是也越变越好,越来越高级呢?三、寻找身边其他物品变化老师爱喝温开水,但水凉了不好喝,怎么办呢?于是,我买了一个保温杯,这样解决了我的困难。可这种杯子在以前是没有的。那么,大家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发生了变化。如:1:电话从用手摇到按键到无线。2:邮信发展到现在发E-mail。3:火车由蒸汽式到柴油式到现在的磁悬浮式。4:写字的笔由铅笔、钢笔发展到现在的碳素笔、可擦笔等。这些物品的演变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人们运用智慧创造出来的。那么这节课,你也运用一下你的智慧创造一些稀奇古怪,而又在生活中很实用的物品来。四、“金点子”行动今天我们要举办一次奇思妙想金点子行动,请你们把点子写在自己的小卡片上,以便交流。学生交流,教师及时点拨。评价与总结:从同学们的创意里,我深受启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小发明家、小设计师正在冉冉升起!五、总结提升,回归生活“同学们,我们的社会之所以能发展,我们的生活之所以有变化,就是因为我们人类自己的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板书:创新)正如奥林匹克精神所说的,我们将永远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前进,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用一双睿智的眼睛去发现,一颗敏锐的头脑去思考,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去创造,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板书设计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创新)科学发展、社会进步↗↘生活需要←生活水平教学后记先锋学校品德与社会(四下)学科电子教案日期课题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第2课时)第11课时总3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一些基本的生产工具,知道生产工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2、通过列举传统、现代的生产工具,懂得生产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进;通过观察、模拟、计算、比较,体验人们在使用传统劳动工具和现代劳动工具中的不同感受,探讨人们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的原因。3、了解生产工具改进的过程,认识只有虚心学习、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敢于创新,才能不断改进,持续发展。教材分析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生产工具,知道生产工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难点了解生产工具改进的过程,认识只有虚心学习、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敢于创新,才能不断改进,持续发展。教具相关课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预设反思与调整一、松身心,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游泳圈、足球、赛车、风筝。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玩这些玩具的快乐生活,和大家一起交流。2、由玩具的“具”导入“工具”,再导入“生产工具”。教师相机板书。3、学生汇报调查的现在使用的工具。4、教师演示课件,补充部分现代生产工具。5、这些工具都是现在的工具,那么人们在发明这些生产工具之前,使用什么?6、教师过度:这些传统的生产工具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所以人们要不断地改进它们,以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板书:不断改进)究竟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不便?也就是为什么要不断改进生产工具?今天,我们重点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为什么会)二、拟比较,探讨原因。1、体会传统工具的劳动强度大。(1)课件演示:烈日下割麦(2)学生汇报父母割麦的经历;师生模仿割麦的情景;联系自己弯腰走路10分钟的体验,说说自己的体会。(3)课件演示:过去现在使用工具效率劳动强度使用工具效率劳动强度镰刀大2、体会现代工具的劳动强度轻松。(1)课件演示:收割机割麦(2)要求:仔细观察,想象这位叔叔怎样割麦?有什么感觉?(3)课件演示:过去现在使用工具效率劳动强度使用工具效率劳动强度镰刀大收割机轻松3、小结:通过刚才的体验、想象,谁说说为什么会不断改进生产工具?(板书:减轻劳动强度)4、体会现代工具的生产效率高。(1)课件演示:某试验基地有60亩麦地,如果王小明用镰刀割麦,需要400小时割完,他每小时割麦多少亩?如果他操作联合收割机割麦,需要10小时割完,每小时割麦多少亩?是镰刀割麦的多少倍?(2)学生计算、汇报。(3)课件演示:过去现在使用工具效率劳动强度使用工具效率劳动强度镰刀低大收割机高轻松(4)教师导语:不止是农业,社会上各行各业都在改变着他们的工具。(5)课件演示:行业传统工具现代工具炼钢铁锨铲煤(每小时产钢54.1吨)电脑数控(每小时产钢11640000吨)海运木船(每只载重量10吨)东风号远洋客轮(每艘载重量11700吨)交通自行车(每小时行15公里)客运汽车(每小时行160公里)通讯书信(寄到市区需要两天)电话手机(到市区需要几秒钟)(6)学生阅读后说说体会。(7)课件演示:过去现在使用工具效率劳动强度使用工具效率劳动强度镰刀低大收割机高轻松自行车书信(8)人们为什么不断改进生产工具?(板书:提高工作效率)三、听听议议,感悟道理。1、学生读《锯的故事》。思考:鲁班是怎么发明剧的?(板书:仔细观察、认真思考)2、教师补充鲁班发明的相关知识。(板书:虚心学习、敢于创新)四、教师总结。五、拓展活动:对文具、日常用品有什么不方便的加以改进。板书设计生产工具为什么会不断改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虚心学习、敢于创新教学后记先锋学校品德与社会(四下)学科电子教案日期课题生活中的各行各业(第1课时)第12课时总32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
本文标题: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教案(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06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