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中国农业教育、研究与推广――现状与前景
中国农业教育、研究与推广――现状与前景袁嗣良因为自给自足的粮食目标,中国近年来才认识到在任何一项国家政策中农业科学的重要性。就过去150多年来,因为对外封锁以及战乱冲突,中国有效地杜绝了其他国家先进农业技术。尽管1949年中国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开始着手于农业改革尝试,但管理不当和灾难性的政治运动阻碍了这些努力。直到70年代政治环境才稳定下来,才开始进行农业现代化进程。过去20年中国农业面临着巨大压力。中国国家统计局最近报告:①主要粮食(谷物)的生产在1996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即4.9亿t,比前一年增长5.0%。这项高产应归功于适宜的气候和对技术转化的重视。肉类、海产品、纤维和其他农产品产量也都普遍提高。同时,计划生育措施的实行也使人口增长仅为1%,增加1268万人,总人口达到12.2亿。尽管与人口增长相比,农业生产率是提高势头,但除非现有农业系统成为一个总体系统,否则仍有理由怀疑中国达到自给自足粮食的目标。中国的可耕地面积十分有限,且近年来由于工业和住房的扩建耕面积在进一步减少。这种减少无疑还将继续。尽管当前的人口出生率相当低,人们的平均寿命已延长为70.8年。有限的土地和资源将满足更多人口的粮食需要。预测2030年中国总人口将达到16亿,比1995年增长31%。相应的粮食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很可能要达到长期"粮食自给自足"的目标就必须有农业生产率的持续增长。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可能达到这种增长。由此将不仅需要能提高产量、质量、营养价值和开发现有的贫瘠、低生产率的土地,而且需要新型的、与农业相关的作物产业以给中国从事农业的几亿人民提供新的经济来源。本文将从个人对农业教育、研究和推广方面的看法来着重阐述应置于重要地位的教育系统,以培养更有效、高质量和富有创造性的农业劳动力。但必须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显然,在处理农业中的实际问题时,要求农业科学家有广博的基础知识。农业推广人员则需要现代社交和管理手段以便更有效地为大众传播新知识。另外,开阔的思路和奉献精神对这些专业人员很重要。为达到这样的培训水平就需要各种水平的高质量、有效管理的教育系统。兴趣、理想和个人品质由此逐渐灌输进去,文化基础最好是在小学和中学中学习,而专业知识和技能则最适宜在高等教育学院中有效地传播。要使中国农业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中国教育系统就必须进步。1949年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简要回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几乎所有的私立学院和大学都被政府接管。为了迅速培养科学和工程人才以满足经济重建的需要,教育系统被全部再组合,课程被重新修订。1952年起,所有的高教学院被全部解散,像苏联一样,不同大学的相似学院被重组为单一学科的独立学院,如工程学院、农学院、医学院、艺术学院、师范学院、林学院等,学科系别也进行此类重组。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大学逐步更名为"大学",但仍然缺乏传统大学定义中的多学科跨度。尽管多种学科仍然存在,但每个系又分为不同的专业。每个专业形成自己的称为"教研室"的小团体。通过这种途径,原来的三个水平的管理,即整个大学、学院和系变成了学院(大学)、系统和专业。这个重组过程即为强化学习过程从而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成熟。每个学院或大学提前一年由政府负责针对计划需要调整,以便培养将来的某专业领域的一定量的人才。为达到此目标,所谓的"非必需"的课程被淘汰,课程范围被减少,课程内容作了调整和标准化,以使全国同专业的学生学习同样的课程。个别教授的特殊专业的贡献不被欢迎。增加了一些新的实用性课程。由于学生们只受了专业知识的训练,他们的专业范围很狭窄。毕业后,学生们按照政府意愿被指定分配到某地作某项工作。多年来,由此培养出一大批这样的专家来满足政府需求。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引起高等学校入学率迅速增加。1949年到1958年间高等学校总数从191增加到227所,而全日制新生从155000人增加到441000人。研究生入学人数从1949年的424人增加到1955∽1956学年度的4800人。1958年,为了同时加速工农业发展,政府开始大跃进运动,建立了公社制度。谷物、钢铁以及其他主要产品的产量目标在第一年就定为翻一番。师生们被送到工厂和农场,一边参加手工劳动一边建立新学校。因为着重把数量作为生产率的衡量标准,1958年一年就成立612个新的大学和学院。这些新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或者根本不合格。另外,学校中大部分教师也缺乏足够的训练,并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这个初始阶段的活动证明不仅不利于提高新培养人才的素质而且对作为整体的教育系统也有害无利。这种政策也使人们对各行各业的生产率产生了误解。恶劣气候和大跃进运动中的错误管理最终导致了严重粮食不足,全国陷入大饥荒。大跃进的失败便促使政府采取正确的措施。教育系统被重新调整,许多新成立的大学被解散合并。这些措施使国家逐渐恢复。但1966年,更加灾难性的运动――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并一直延续到1976年。在这10年中,特别是1966∽1969年,各地的学校都停课。学校被围攻,管理者被赶走,教工们也都解散了。60年代末所有的大学都停课一直到70年代初,另外一些则直到70年代末才重新恢复教学。但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对社会风气和教育的毒害甚至到今天仍然未完全消除。1978年,政府开始了四个现代化进程,即着重实现工业、农业、国防以及科学技术现代化,以期恢复国家活力。一批重要大学被列为"重点大学",一些省级大学的专业系别和专业学院也进行类似的命名。一般来说,这些学校和系有较好的师资力量和更多的成果。它们受到更多的重视,优先授予资金从而使其培养更高水平的科技人才。7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派出一批科学家、学者以及行政管理人员到国外,主要是去西方国家,作短期访问和参加学术会议。这些活动旨在帮助矫正导致文化大革命中教育系统全面停滞的教育上的错误。从80年代中期起,中国也派出较高素质的大学生到国外,主要是去美国,进一步学习先进知识,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到国外留学的学生急剧增加,但其中许多人学成获得学位后因为国外较好的环境选择留在国外。与此同是,中国国内大学的研究生教学也进一步发展,外国学者和科学家经常应邀到中国讲学、培训人才和帮助或合作进行许多科研项目,包括农业项目。当前教育系统的组织结构中国的教育科研政策是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科工委共同制定,再由不同部委的科教部门、各级省、县以及基层政府机构来执行。中国的大学可根据各级管理机构(即国家级、省级和当地政府,如市级、社会阶层和基层政府办事处)分为三级。这些学校的全部或大多数资金来自其相应的政府机构。中央政府与国家最高的研究机构――中国学术委员会对国家增长率机构进行裁决。直到1985年,艺术学院和三类主要的工程院校才由教育部管理,教育部撤消后则由国家教委管理,其他国家级的专业化或单科学院一直由各部委管理。几乎每个教委都要负责一所以上的院校,并给其提供资金。如农业和与农业有关的院校即由农业部管理。需要指明的是,各部委不只管理专业性院校,而且还有相应的研究机构,其由各部委的科技司管理。第二类大学院校由省级政府管理。与国家院校的管理机构类似,这类院校也是由负责教育、科技、农业等的特殊部门管理并提供资金。但特殊资金仍可由国家级相应部委获得。同样,省政府也选拔了一些大学院校作为重点院校,因其较强的师资力量、较好的设备和更多的成果而可优先获得资金。但各省的资金水平不同,相对富裕省份的大学院校一般资金较多,设备也较好,师资力量也较强。第三类高教院校是由市级政府或社会办学,以满足其自己的人才需要。其资金是在上级政府批准和帮助下发放的。因此某部委的生产性企业可以设立职工大学来满足其特定的需求。还有许多函授大学、夜大学、电视大学等。虽然也叫大学或学院,但其往往缺乏像正规大学院校的师资、设备或课程质量。未来的教育需求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起,中国一直把发展专业技术教育作为教育重点。这种强调是基于当时中国迫切需要针对特殊工作的专业人才而做出的合理决策。这种不在无关或非必需的理论课上花时间的培训很实际有效。但是,这种培训传授的专业知识往往面窄且很肤浅。专家能解决特殊问题但对专业外的问题则手足无措。因为当时工业还不很发达,这些问题一开始还不太明显。但近来市场经济的实行揭示了高级科技人才所需求的不仅仅是现有增长率系统所提供的知识。过去培养出来的科学家更像个高级技工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或技术专家。对高水平专家的缺乏不久将表现出来,而实际上已经有所证明了。目前的设置可能对培养中等水平的的技术人才有用而且其最多只是过渡性的。高级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需求高级的教育系统。为此,中国已在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院校完善研究生教育并开辟了一些新的研究生点。近几年开始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许多学生也被派到国外学决。大学院校也被允许设置多元化学科和强化学科。尽管如此,进一步的发展仍是必要的。不论国家级还是省级,由于大学的研究资金缺乏,研究生水平的训练就需要由大学和研究所联合开展。但这种培养方式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机构间的合作和协调情况。经常产生的竞争和矛盾阻碍了有效的合作。过去20年,中国一些有远见的教育工作者和科学家以及应邀来华访问学者都提过建议:应把专业化的大学院校重新组合为类似1952年"再分配"以前的多学科综合大学。在这方面已经有说服力的证明,但真正的重新组合的尝试直到最近才有所行动。如上所述,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提供机会的小学和中学也不应被忽视。其不仅对一些独立知识,如语言、历史和文化知识的培养至关重要,而且对打下科学的基础知识也非常重要。一个关于中国小学和中学教育系统的综述超过了本文范围,在此不再赘述。但是,应该注意到其中一个独特的现象:通常中国的大学有自己的附属小学和中学。与美国的大学教育中的实验学样(即教师学院)不同,这些学校是作为综合大学的一部分,由大学为学校教职同工的孩子组建的正规学校。农业教育、研究与推广的过去和现状教育如其他教育系统一样,中国农业教育也分别由三个层次的政府部门主管。因此,农业院校分别由农业部、省级或市级主管。其中一些院校被称为"重点院校"。1949年前,中国23所大学都有农学院。在1952年的教育系统重组中,这些农学院由各自的大学中分出来合并为30个农学院或有关的学校,包括农学院、林学院、畜牧学院、水产学院以及农机学院等。其被重新安置于沿海地区或乡下,遍布各省市自治区,仅4个省没有。学校系统的设置和运作完全按照当时苏联的模式进行。这样试图来迅速培养大批各地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1957年,农业院校的大学生达36189人,研究生达183人,而在1949年相应人数分别仅为10726人和20人。教师人数增加了约7倍,他们主要是从国外,主要是从前苏联国家,获得高等教育的农业工作者。在1956年美国解除海外华人归国的限制后,许多科学家和学者返回祖国,进一步壮大了师资力量,但农业师资方面的具体数据还不清楚。"大跃进"中农业院校增为171人,新入学的学生达26800人,分别是1957的5.3倍和3.8倍。但是如前所述,农业人才的培养却在遭受着巨大打击。另外,许多杰出的教授和科研人员也被卷入了反右倾运动而被贬黜。直到80年代他们的名字才重见天日。1961年政府曾在政策中制定了一个正确步骤,即停办许多劣质的学校。1965年大学院校减至45所,入学新生为13849人。农业教育逐步恢复教育及整个教育的破坏无以估量。农业相关院校或者解散或者搬到农村与农民为伴。教室和设备严重缺乏,教师们的生活很艰苦。在农场的劳动被列为教学的一部分。和其他学科一样,新成立了许多农业院校,不够入学要求的学生也可以入学。学校不要求测验和考试,毕业时间也缩短了。与此同时,原来的学校校园被占据,仪器和实验室被破坏,图书馆的材料被毁坏了。1966∽1969年,农业院校全部关闭,1970年重新恢复教学,当时在校生总数仅1090人。但当时农业院校却难以脱离困境重返校园,因为当时校园仍然被占据着。甚至直到70年代末,一些迁回的院样仍面对着校园仍被其他机构占领的状况。文化大革命的10年中,农业院校共培养了75261名毕业生。也正如前所述,尽管这些人是大学毕业,但
本文标题:中国农业教育、研究与推广――现状与前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1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