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华工2014级工硕自辩周燕课堂讨论题
专题研究专题内容专题核心主线问题讨论专题一:自然界的存在方式——系统自然观的看法·自然界以什么方式存在?1、基于系统科学的观点,你认为通过部分能否认识整体?专题二:人与自然·人类中心还是生态中心?2、发展低碳经济是否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3、面对中国今天的雾霾,我们个人可以做什么?专题三:科学方法论研究我们凭借什么保证科学认识的合理性?·科学认识的基本模型是什么?·人类的经验在科学研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4、请评价分析“实践出真知”这一说法。5、如何理解: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专题四:技术的一般理解·技术是否就是科学的应用?6﹑为什么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纳入专利制度的保护?你们认为科学发现是否也应该纳入专利制度的保护之中?专题五: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的社会运行·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许多国家立法禁止克隆人,你们认为根本的理由是什么?复习范围一、原理部分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P5)1.自然哲学——研究自然界的性质、发展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重点: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2.科学哲学——研究科学的性质、结构、价值、发展模式以及科学发现的逻辑。重点: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3.技术哲学——研究技术的性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重点: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4.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重点: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5.科学技术史——研究科学技术的历史演进。重点: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典型案例。2.系统的涵义、对系统的描述以及对系统普遍性的理解(P31—36)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完整地描述系统的基本因素(P31—34)(1)系统的组成——系统的所有组成元素的集合。任何系统都是由若干个元素的组成的整体,一个元素不能构成系统。不同的组成元素会形成不同的系统。(2)系统的结构——系统诸组成元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是系统诸组成元素相互结合的方式。(3)系统的环境——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又不属于这个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4)系统的功能——系统在与环境相互联系中表现出来的系统对环境起作用的能力,或系统对环境变化和作用作出响应或反应的能力。(5)系统的边界——把系统与环境分开的东西。因为系统性是自然界和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的根本属性,一切自然事物都是由一些有自己特定属性的元素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在整体上具有特定功能的综合体。它们不仅有自身的结构,同时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周围的其他物质相互联系而构成另一个系统。所以在自然界中,万物皆系统,系统无处不在3.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P36—39)(1)系统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因此,在系统中,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着某些加和性或守恒关系。(2)系统整体中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会造成部分中旧质的消失而在整体中产生出新质。因此,在系统中,整体与部分之间又存在着非加和性或非守恒关系。(整体突现性原理)4.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P39—43)(1)结构是功能的内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结构决定功能。(2)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功能的发挥还会反作用于结构。对于某一特定的结构,一般来说,总有确定的功能与之相对应;但在不同的环境和边界条件下,同一结构也能产生不同的功能。对于某一特定功能,可以有多种结构与之相对应(异构同功)。5.系统进化的机制和条件(P77-83)1.开放是系统进化的先决条件——系统要从无序走向有序,必须保持对外环境的开放性,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2.“非平衡是有序之源”——要从无序向有序进化,系统必须远离平衡态。3.非线性机制是系统进化的内在根据——只有非线性机制才能使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相互维系形成有机整体,导致系统失稳、旧结构瓦解、新的有序结构得以产生。4.随机涨落是系统进化的直接诱因——随机涨落是非平衡系统失稳的“导火线”,是非平衡有序结构的“胚芽”,是非平衡系统进化的“驱动力”6.全球性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P98-P10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人口根源,也有经济、技术根源,但最根本的原因却是人类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传统的价值观。这种传统的价值观,以人统治自然为指导思想,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以人为根本尺度去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正是依据这种思想,在应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人类开始了大规模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才出现今天这样的困境。7.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思想(P106)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类对自然界态度的根本观点,其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2.人是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3.生态系统的利益包含并高于人类的利益。4.维护生态系统的繁荣稳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伦理原则。8.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P112-P114)(1)持续性原则——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促进自然的持续性、经济的持续性和社会的持续性。(2)公平性原则——在人与人关系上,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等。(3)共同性原则——在具体操作上,着眼于全人类的发展,并需要全人类的共同行动。(政府调控、企业自制、公众参与)9.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P169-171)1.需要性原则——课题必须着眼于满足社会的需要或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1)社会实践的需要(2)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2.创新性原则——应选择别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力求研究成果有新发现或新的发明,至少对别人的成果有新的补充或有所扩展、深化。最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课题:(1)科学前沿(2)富于挑战性的问题(3)新事实与现有理论的矛盾所产生的问题(4)学科、理论之间的空白区或交叉地带3.科学性原则—所选择的课题必须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作为根据。4.可行性原则——必须考虑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根据实际具备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来确定课题。10.归纳问题和对归纳法的认识(P156-161)归纳问题主要是指归纳合理性及其辩护问题第一,从已观察到的事例中能否推得还没有经验到的事例?第二,由单称陈述过渡到全称陈述是否合理?归纳推理能为我们提供一种可能性的结论。虽然归纳结论不是必然性结论,但毕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选择,一种可供参考的意见,大大减少了工作的盲目性。因此,归纳法在科学认识中仍然是一种有用的方法。它不但过去是,今后仍然是科学发现和科学理论确认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在科学研究中,应将归纳法与其他科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这样可克服运用归纳法带来的局限。11.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的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要求对科学技术作用要作全面、客观、恰当的评价。第一,应当充分肯定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积极作用;第二,对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认识,不能脱离整个社会大系统第三,对科学技术的消极后果要进行辩证分析。首先要看到,造成消极后果的主要原因不在科学技术本身,而是在于人类本身,是人类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的问题。对于社会原因造成的消极后果,必须依靠社会进步来解决。至于科学技术本身不够完善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则可以通过发展和完善相应的科学技术来克服。二、案例部分1.公用地的悲剧整体与部分关系①人们往往从个人理性出发,首先追求部分最优,但部分最优不等于整体最优;②最终的目标是追求整体最优,因为从长远来说,只有在整体最优的前提下,部分最优才有保证;③实现整体最优的途径:a.从个人来说,要从集体理性出发,以合作的态度,争取双赢。b.从管理的角度看,要从整体出发,统筹兼顾,协调平衡。2.酒与水整体与部分关系3.瞎子摸象通过部分能否认识整体?答:不能。由于系统具有整体突现的性质,仅从其组成部分看是不能理解的,也不可能被发现。虽然部分中或多或少地包含着整体的信息,但不能说整体的全部信息都反映在它的每一个部分中。因此,仅通过部分是不能认识整体的性质和功能的。4.拿破仑骑兵与马木留克骑兵系统的结构由功能决定5.田忌赛马结构-功能原理6.木桶效应存在的整体性――任何系统都是由系统内部诸元素、诸部分之间及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协调作用所构成的有机整体。部分是整体的基础,又受整体的制约。部分之间也互相发生影响。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的性质表现为加和性和非加和性。木桶理论指的是为了使木桶能够装更多的水,加长最短的那块木板。用到企业管理,是说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需要加强薄弱环节,主要是利用企业内部资源,补缺不足,以获得竞争优势。7.一马失社稷蝴蝶效应8.囚徒困境9.环境库兹涅茨曲线1、产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现象的原因;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能否并行?10.钟南山谈抗击非典经过什么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人类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和变革自然活动的理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的集中表征。它包括理性精神、实证精神、怀疑和批判精神、创新精神。(2)为什么要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应当具备的精神。第一,在研究自然的过程中,只有坚持崇尚数学论证和逻辑推理的理性精神,才能坚信和理解自然的秩序和规律;第二,科学认识必须建立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其检验也必须以科学事实为依据,而观察实验是发现科学事实的基本手段,因此,在科学研究中,必须具备崇尚实验的实证精神或求实精神;第三,科学研究必须提倡怀疑和批判精神,反对迷信,反对盲从权威,不轻信书本,敢于在事实和理性的基础上对现存的一切知识进行批评和辩护,才能维护真理,发现真理;第四,创新精神是科学的灵魂,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只有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本文标题:华工2014级工硕自辩周燕课堂讨论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16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