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国务院审议医改方案药改与医院收支两线成关键
杜乐勋谈中国特色医改道路—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总报告日期:2008-10-27杜乐勋张文鸣王培舟徐宝瑞等撰写杜乐勋执笔杜乐勋简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医疗卫生绿皮书主编;•国家软科学项目《国有医院产权制度改革》课题组负责人;•中国卫生经济培训和研究网络项目《中国卫生总费用》课题组负责人;•曾任卫生部《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委员会》一至三届委员,《结核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中国卫生经济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经济学,医院管理学教授课件目录•第一部分胡锦涛总书记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改革发展道路•第二部分学习贯彻17大精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改进行到底•第三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改革发展道路•第四部分各地探索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发展道路•第五部分南京市探索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发展道路第一部分胡锦涛总书记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改革发展道路•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06年10月23日下午进行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胡锦涛总书记“走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改革发展道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步伐”等判断,进一步明确了卫生改革方向。•中国卫生部部长高强在2008年1月举行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明确表态拥护胡锦涛总书记的意见,探索中国特色卫生发展道路。•他要求大家“坚持从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机制入手,牢牢抓住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这一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卫生保健制度,努力维护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与和谐。”第二部分学习贯彻17大精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改进行到底•胡锦涛总书记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卫生部门的政策和理论研究一定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探索创新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事业的宏观思路和正确方向。探索创新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事业的宏观思路和正确方向•首先,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探索建立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事业的宏观思路。在认真借鉴参考其他国家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走自己脚下的路。•其次,中国特色的第一条,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卫生改革大方向完全正确就是因为有中共中央的决定;卫生改革操作上有所失误,行动上有所滞后说明卫生部门和公立医院的党风建设需要加强和完善。探索创新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事业的宏观思路和正确方向•第三,中国特色的第二条,就是初级阶段理论。我国卫生部门理论界有人仍然坚持高级阶段理论。这从他们对市场经济的看法、对公有制私有制的看法、对资本纽带和股份制的看法可以十分准确的加以证明。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理论首先要坚持卫生改革的市场经济方向;其次,要纠正歧视非公经济的高级阶段理论思维;第三,要和中共中央保持一致承认资本纽带和股份制,承认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股份制是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承认公私合伙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鼓励和欢迎社会资本投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第四中国特色理论的第三条,就是科学发展观。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完善科学的卫生发展观。进一步完善科学的卫生发展观•1,卫生工作者要从卫生增长观向科学的卫生发展观转变。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服务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改善虽然十分重要,但是从小康评价新标准出发特别强调健康的公平性和卫生服务的公平性。•2,全社会都应该加大健康投资和卫生投入,从小康评价新标准出发同样需要特别强调健康理财的公平性。政府卫生投入必须把对弱势人口的雪中送炭放在首位,大办特办城市居民大病统筹、农村居民合作医疗和特困人口的医疗救助;减少对优势人口属于锦上添花的医疗服务投入。•3,科学的卫生发展观的新标准要特别关心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人们都在议论什么叫做公益性,我们体会公益性就是公平、公开、公正。在科学的卫生发展观指导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体制改革•党的十七大对今后一个时期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方针作了明确阐述,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提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标志着我国将进入世界上实施全民基本卫生服务的国家行列。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报告强调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在卫生战线的具体体现,为我国即将全面展开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今后卫生工作指明了方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报告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了医疗与百姓生活的密切关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总目标•明确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总目标,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并以科学的卫生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实际,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最重要的当属医疗体制改革问题•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医疗体制改革问题。医疗体制改革五大问题•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设计问题;二政府的投入与职责问题;三建立全民保障体系问题;四是公立医院的改革问题五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行为问题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设计问题•一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设计问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个渐进的、连续的过程,涉及到医疗体制、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险等问题。因此,可分为若干阶段。设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首先要确定好宏观的改革框架,明确改革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从而分阶段实施改革,逐渐趋近目标。另外,设计改革目标要量力而行,各级政府承担公民医疗卫生保障的能力有限,绝非某些官员设想的那种无底洞。特别是贫困地区,让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医疗卫生事业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不符合中国国情,不是中国特色。各地政府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加大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力度,是中国特色政府投入原则。二是政府的投入与职责问题•二是政府的投入与职责问题。政府对人民健康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建立保障居民健康的卫生政策;通过各种形式的经费投入,提高居民对基本卫生服务的利用能力。其中第二个方面更为关键。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卫生的投入,通过供方补偿即对卫生机构的经费投入与需方补偿即保障制度建设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全体居民健康的需要。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政府在维护居民健康时,在资金投入上必须既要补贴需方,也要补贴供方,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公平性,且易控制费用。从供需双方实施政府投入是中国医改特色。三是建立全民保障体系问题•三是建立全民保障体系问题。十七大报告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卫生服务,内容非常丰富。•第一,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如果到2020年,就要覆盖15亿人,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程和艰巨的任务。•第二,“享有”,一是“享”,即让所有居民都得到服务;二是“有”,基本医疗和卫生服务成为民众的一项重要权益。建立全民保障体系问题•第三,卫生服务包括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二者不可偏废,不可顾此失彼。目前,社会各界对“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也就是要保证全体居民基本卫生服务的需要,促进健康和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医疗保险制度•但是,如何才能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除了通过增加政府投入,建立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还需要有医疗保险制度作保障。通过医疗保险制度,分摊居民的疾病经济负担,提高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能力。在目前的经济和卫生发展现状下,“看病贵”问题的解决,医疗保险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目标,也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现实生活中人们已感受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已拉大。政府要促进医疗卫生领域的社会公平,只能在再分配中建立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确保所有的社会成员相对地分层次公平享受基本医疗服务。远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建立具有强制性的全民健康保障制度,是卫生改革的远期目标。中期目标是建立全民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比较公平地解决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问题。近期目标是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城市大病救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行并推广城镇非从业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达到全民覆盖。在政府举办全民健康保障制度的同时,可鼓励社会举办商业医疗保险,以满足公民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同时促进公立医疗保险机构服务水平的提高。多层次多阶段发展医疗保险制度是中国特色卫生发展道路。四是公立医院的改革问题•四是公立医院的改革问题。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医院作为卫生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承担起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职责和义务。但关键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宏观政策应该如何对公立、民营、合资、股份制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医院系统进行科学的定位,并为之搭建起一个公平、合理、互补的发展平台,进而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及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紧密相连,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思路。关键的问题•关键的问题在于医院筹资机制怎么改,政府管多少及怎么管。现在全国有近两万家医院,95%是政府开办的,但政府又拿不出足够的钱对其进行投入,转出一部分到社会上去,势在必然。目前,应当根据区域卫生规划中的基本医疗需要,确定一定数量的医院由政府举办,其余交由社会去办。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公立医院的资产属于人民,本不应以营利为目标。目前,由于政府财政投入不能完全满足公立医院的开支,医院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各项经营性服务项目成为了医院成长和医务人员工资福利的主要来源。避免由于公立医院的趋利性所带来的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和群众就医困难的问题,是政府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发展医疗卫生•公立医院改革的成功离不开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的支持。政府的卫生投入、医疗机构预算补偿政策、药品政策和医保政策、健全的法律体系和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都将对改革的开展产生巨大的影响。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推动公立医院改制改造,探索创新公立医院公益性运行机制,建立以公立混合所有制医疗机构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是中国医改重要特色。五是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行为问题•五是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执业行为问题。建立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都是为了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的健康保护,但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近年来,城市居民工资水平不断上涨,人均职工医保基金大幅度上升,新农合的基金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实施结果是,城镇职工医保对参保人员的医药费补偿比例基本没有增加,医保基金显得入不敷出。新农合的医药费用补偿比例也没明显增长。五是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行为问题•据了解,2005年全国人均最低筹资30元,平均住院实际补偿比为20%左右,2006年最低筹资50元,平均住院实际补偿比约28%,远低于筹资额增长幅度。究其原因,医疗费用水平快速上涨是主要因素。医疗费用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筹资水平增长的作用。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讨论医改要解决以下五大问题•导致医药费用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医疗机构的不规范行为,如过度提供医疗服务、诱导需求等。对此,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制定有效措施,规范医疗机构的行为,促进医疗机构的合理服务、规范服务,引导居民合理利用卫生服务,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上涨,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创新中国特色医改理财政策方向•如通过创新补偿机制和政策,通过预付包干,分别核定收支规模,激励医疗机构主动规范行为,引导居民更多地利用基层和社区卫生服务。创新补偿机制和政策,激励医疗机构主动规范行为,是创新中国特色医改理财政策方向的重要内容。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讨论医
本文标题:国务院审议医改方案药改与医院收支两线成关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48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