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主題一:目錄、文字1、「牽」字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形)。2、依六書造字法則,「政」屬於:會意。3、遠之他鄉得「之」在此具的意義是用它的:假借義。★「之」原指種子從土地裡向上生長日漸壯大之狀,屬「指事」字,題目「之」為「往」義,因此與本義無關者為「假借義」。4、歸去來辭並序:「幼稚盈室,缾無儲粟」中的「缾」字,註釋說「缾同瓶」,「缾」和「瓶」的關係是:異體字。★「異體字」與「正體字」相對而稱,就是「古今字」的不同,以下順序為「正體字」/「異體字」,如:期/朞;井/丼;同/仝;檯/抬;臺/台;燈/灯;床/牀;稚/穉;暖/煖;暉/輝;間/閒……繁體字與簡體字也屬「異體字」(形異音同義同)。5、「舟」、「矛」、「走」、「面」四個部首中,何者不屬於象形?走。★「走」字是動詞,為會意字,屈足而跑。6、「牆」「穡」都是形聲字,其聲符為:牆的聲符在左,穡的聲符在右。★「穡」音ㄙㄜˋ,从禾,嗇(ㄙㄜˋ)聲。7、漢代的隸書又稱:左書。★左書即「佐書」,用以輔佐當時公文推行。8、天文學、地理學在中國學術中的分類是屬於:考據之學。9、「為」的意思是「作為」,它的本義是牽著何者動物去勞動?象。★「為」屬會意,以手牽象作勞役。10、「兵」一字的原始本義是用雙手舉:斧。★「兵」屬會意,手持斤以會兵械。11、「果」字在六書中屬:象形。★合體象形,果實在木上,數目所結實為果。12、「耳」的意義是耳朵,屬象形字,如果用為「語尾助詞」,那就是:假借。★「假借」:本無其字,因聲託事。13、「碧」的造字原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從玉、從石,「白」聲。14、「牟」在六書中屬於:增體象形。2★從牛,象氣之出,牛聲氣自口出為牟。15、「小」「音」二字的六書歸屬是:只是、會意。★「小」從八從亅,「八」為分開意,「亅」(ㄐㄩㄝˊ)以為界而直指其中分為二;物中分則大者亦小,故本義作「物之微」解。「音」從言含一,「言」示所發之聲,「一」示道,意指「聲之倫理有條不紊而能合於道者」。16、「借意不借音」是指:訓讀。★日文借用漢字有因讀與訓讀兩類發音,音讀淵源於古漢語,訓讀則是日語語詞的本音。訓讀時只借字型字義,不採漢語本音,如「山」音讀為san,訓讀為yama。17、周太史作《史籀》,紀錄西周晚期所通行的文字。18、中國文字有許多合體字,「喜」字的組合方式是:上中下式。★「喜」屬於會意,「士+豆」是陳列樂器架子,表音樂,口中吟唱,故喜為快樂。19、「句」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句」从「ㄐ」,「口」聲。「ㄐ」為「糾」,凡物糾繚則停止而不得進,故本義作「止」解。20、「丁」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象釘帽(蓋)之形。21、「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共有幾個形聲字?8個。★舟、日為象形,餘為形聲。「移」从禾,多聲,稻禾豐碩,隨風婀娜起伏狀,今多用「遷移」義,實「迻」(ㄧˊ)之假借。22、「勺」為六書的:象形。★「包」象斗之形,「一」表斗內之食物。23、依六聲造字,「尹」屬於象形,手持丈,有治理之義;「突」為會議,犬在穴中,由洞中忽然竄出。「公」為會意,从八從「ㄙ」。「八」解釋為「背」,相反之意。「ㄙ」為古私字,對物不據為己有,而適宜分人,稱之為「公」,其本義作「平分」解。24、中國古籍可分「傳寫本」與「刻本」,刻本書以(宋)版書最珍貴。主題二:經部1、漢初傳詩305篇,唯毛詩另於「小雅」中,增列六篇有篇目無歌辭的詩篇叫3「笙詩」,分別是: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2、宋儒所說:「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於今可見古人為學次等者。」指的是:大學。3、孔門十六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句出偽古文尚書。意謂:「人心易為私慾所蒙蔽,所以危殆難安;道心展現了天理,所以精切微妙。(所以人要去私慾,存天理)精純專一,不偏不倚,無過與不及」此為宋儒認定之堯、舜、禹三聖的道統真傳,表現了個人修養和治國的原則。4、「十翼」中的巽辭是解釋:卦辭的由來。★周文王奠定了《易經》以「乾」為第一卦,並為每一卦寫下「卦辭」(卦象的解釋)。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則被認為是「爻辭」(每一爻的解釋)的創立者。《十翼》被認為是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與再傳弟子作品,為今文經。它是對《易經》的詮釋,有十篇,包括:彖上下(解釋卦辭)、象上下(解釋全卦及每爻所從之象)、繫辭上下(補充巽、象辭之不足,通論一經大體凡例,漢儒又稱「易大傳」)、文言(專門解釋乾坤二卦)、序卦(說明64卦相承相生之次序),、說卦(陳說八卦之德業變化及法象之所為)、雜卦(雜舉各卦之正義,比其同而明其異)。到了漢武帝以後,《十翼》被稱為《易傳》,並被視為《周易》的一部分。朱熹編有「八卦取象歌」: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5、詩經哪一個形式佔最多篇:風。★風有160篇,雅有111篇,頌有40篇。6、〈大學〉有言「八目」,依其先後之序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7、朱熹說:「修聖學者必由何書?」大學。8、公羊傳釋春秋大義,其最後目的在:大一統。9、詩經中最早的詩是:周南。10、「潛龍勿用」是易經乾卦的爻辭。★乾卦初九的爻辭,蛟龍隱藏蟄伏,不為世所知。比喻賢才遭埋沒,不受重用。11、傳統儒家以「六經」來教化群倫,《禮記經解》曾概括六經之內容:「溫柔敦4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絜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意為:「觀察一國人民的為人,溫柔而敦厚,是得力於《詩》的教化;知識龐通而又瞭解歷史,是得力於《書》的教化;豁達、平易而善良,是得力於《樂》的教化;純潔、貞靜而細心,是得力於《易》的教化;謙恭、節儉、莊重而專致,是得力於《禮》的教化;善於連綴文辭,比較事實而判斷是非,是得力於《春秋》的教化」。故詩之失,愚;書之失,誣;樂之失,奢;易之失,賊;禮之失,煩;春秋之失,亂。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也。疏通知遠而不誣,則深於書者也。廣博易良而不奢,則深於樂者也。絜靜精微而不賊,則深於易者也。恭儉莊敬而不煩,則深於禮者也。屬辭比事而不亂,則深於春秋者也。12、「石經」是古代刻在石碑上,作為朝廷所頒佈的標準儒家經典。其中以「熹平石經」的時代最早。★後蜀孟昶於廣政元年刻,將注文也上石,故耗石千方,規模頗大。原藏四川成都學宮,現已佚。13、張潮《幽夢影》:「讀經宜冬,其神專也。讀史宜夏,其時久也。讀諸子宜秋,其致別也。讀諸集宜春,其機暢也。」14、十三經注疏中,《儀禮》為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孟子為漢趙岐注,宋孫奭(ㄕˋ)疏;《孝經》為唐玄宗注,宋邢昺(ㄅㄧㄥˇ)疏;《禮記》為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15、「詩經」15國風,沒有晉風、楚風。★南區—《周南》、《召南》、《陳風》;西區—《秦風》、《豳風》;北區—《魏風》、《唐風》;中區—《鄭風》、《衛風》、《邶風》、《鄘風》、《王風》、《檜風》、《曹風》;東區—《齊風》。為中原一帶,「晉」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楚」為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一帶。16、「元亨利貞」是周易乾卦的什麼?卦辭。17、左傳「秦晉殽之戰」的時期,是在魯(僖)公三十三年夏時。18、詩經「氓」中,(甲)「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乙)「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丙)「女也不爽,士貳其行。」;(丁)「淇則有岸,隰則有泮。」這四句屬於賦的句子是:丙。★〈氓〉為〈衛風〉名篇,全詩以棄婦口吻,追憶相戀至婚變的經過。此處5考筆法,甲乙丁皆為「比」,丁另有映襯,獨丙為「賦」,直敘其夫變心(貳其行)。甲:「桑樹葉子未落時,綴滿枝頭綠萋萋。」乙:「噓噓那些斑鳩兒,別把桑葚吃嘴裏。」丙:「我做妻子沒差錯,是你這男人太*刁。」丁:「淇水滔滔終有岸,沼澤雖寬有盡頭。」主題三:史部1、司馬遷《史記》的體例:本紀、表、書、世家、列傳。2、《戰國策》之別名:國策、國事、事語、短長、長書、修書。3、政書體例仿通史分「紀傳」、「年譜」、「略」者是:鄭樵的通志。★《通志》有帝紀18卷、皇后列傳2卷、年譜4卷、略51卷、列傳125卷。是「三通」中唯一有紀、傳,而涉及朝代興衰者;然權書精華仍在典章制度的「略」,在序中謂其氏族等15略,「漢唐諸儒所不得而聞也」,另有五略,則「雖本前人之典,亦非諸史之文也」,可見自視頗高。★二十略部份是鄭樵獨創的,像氏族、六書、七音、都邑、草木昆蟲等略,為舊史所無。鄭樵說:「總天下之大學術,而條其綱目,名之曰略,凡二十略,百代之憲章,學者之能事,盡於此矣。」涉及諸多知識領域,堪稱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書。梁啟超曾高度評價鄭樵對史學的貢獻:「宋鄭樵生左(左丘明)、司(司馬遷)千歲之後,奮高掌,邁遠蹠,以作《通志》,可謂豪傑之士也……史界之有樵,若光芒競天一彗星焉。」4、四史中,只記載帝紀10篇、列傳80篇的使書,是指:後漢書。★《後漢書》共130卷,起光武帝,迄於獻帝。有本紀10篇共12卷,列傳80計88卷,志8計30卷,無表。使書無表,自范曄《後漢書》始,寫此書是為了「欲因事就卷內發論,以正一代得失。」。5、《國語》共計: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史事。主題四:子部1、荀子解蔽篇所說「蔽於用而不知文」指的是:墨翟。★指墨子只崇尚功用,對禮樂等節文都加以非議。「墨子蔽於用而不知文。宋子蔽於欲而不知得。慎子蔽於法而不知賢。申子蔽於埶而不知知。惠子蔽於辭而不知實。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2、荀子32篇,以哪一篇為首?勸學篇。63、今存墨子書,凡有幾篇?53篇。4、理學家中,其學「以易為宗,以禮為體,以中庸為的,以孔孟為極」的是:張載。5、考據學的重要著作:夢溪筆談(沈括)、困學記聞(王應麟)。6、韓非子「孤憤」意謂孤立而憤恨,內容在說明法術之士能遠見明察,矯正姦邪,故被權佞所斥而不見用,以致於孤立無援,內心常感憤恨。「五蠹」謂五種殘害國家的蠹民:學者(儒家)、言談者(說客與縱橫家)、帶劍者(游俠與墨家之支)、患御者(近幸—害怕戰爭當兵的人)、商人工人。7、莊子內七篇: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人間世、德充符、大宗師、應帝王。8、據四庫全書總目,世說、山海莖、搜神記、太平廣記等「小說家」類著作,係屬於:子部。9、荀子主張「人之性惡」,其立論基礎在人的:自然生命。10、《音學五書》:音論、詩本音、易音、唐韻正、古音學,是誰的著作?顧亭林。11、漢代儒者以自然之道,駁虛妄災異之言的是:王充《論衡》一書。★《論衡》,是中國東漢時期思想家王充的重要著作。全書共計十三卷,八十五篇,佚亡一篇。主要闡述了作者無神論的思想觀點,對當時社會上讖緯盛行,社會上層和民間流行各種神秘主義進行了批判。12、司馬談〈論六家要旨〉文中「使人儉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實,不可以不察也。」是指:名家。★句謂:使人受思想言語的束縛,失去事理的真相;然而他考定名實,卻不能不考察啊!13、「人之初,性本善」此說法源自:孟子(性善說)。14、蘇軾嘗曰:「吾昔有見,口未能言,今見是書,得吾心耳。」此書是指:莊子。★蘇軾初好賈誼、陸贄(ㄓˋ),及讀《莊子》,乃有此嘆,於此可想見其人風格。15、主張不立文字,被稱為教外別傳的佛學宗派是:禪宗,代表作為壇經,記載惠能一生得法傳法的事迹及啟導門徒的言教,內容豐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禪宗思想淵源的重要依據。★(a)華嚴宗:從《華嚴經》的思想,發展出法界緣起、十玄、四法界、六相圓融的學說,發揮事事無礙的理論。此派從盛唐立宗,至武宗滅佛後,逐漸衰7微。(b)淨土宗:淨土宗的修行方法是修行者日常念佛修行,命終時藉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以自力加上他力的修行方法。(c)密宗:不許公開的秘密傳授,及充滿神秘內容的特徵,因而又被稱為密教,又稱金剛乘,代表了密宗的教法如同鑽石一般完美,而且可以摧破一切外道錯誤的想法。16、莊子思想:「一是非」—任何事物都包含著既對立雙統一的兩個方面,即是事事有矛盾;「同生死」—生與死的變更也像晝夜的交替一樣,也完全是一自然現象;「物我齊一」—物與我本來就是一體。17、道家思想在中國最盛行的時代是:唐代。18、中醫
本文标题:国学常识试题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50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