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三、南京城市贫困阶层的调查为了研究南京市城市贫困阶层,笔者曾于2001年2月至4月期间,走访了南京市民政局、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并在同学协助下,对城市贫困阶层的典型居住地区,进行了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3.1城市贫困阶层的规模调查国内对于城市贫困阶层的实际测量,主要采取贫困线的确定方法,综合考虑居民的收入水平与住房状况。在本次调查之前,并没有有关部门或学术研究单位,对南京市城市贫困阶层的规模、贫困程度及其分布,进行专门的研究。因此,本次调查参照了国内外学术界对贫困阶层的界定标准,结合了南京市民政部门的统计资料,以及国家统计局每年在各城市中进行的“城镇居民家庭收支调查”,对南京市贫困阶层的规模做初步估测与分析。根据南京市民政局的统计资料,2000年南京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约为1.8万,占全市非农人口比例的0.57%。据有关部门估计,这部分人口仅仅是“金字塔”的塔尖部分,与实际生活水平相对贫困的人口相比,仅占其5-10%左右。3.2城市贫困阶层的典型调查3.2.1调查地点考虑到接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代表城市生活中最为窘迫、无助的一部分人群,他们在空间的主要分布地区,大多是贫困阶层较为集中的地带。根据南京市接受“低保”人员的密度差异,从鼓楼、玄武、白下、秦淮、建邺和下关等六城区范围内,按适当比例选择社区,对贫困家庭进行典型调查。具体地点包括:(1)建邺区的安品街--评事街,问卷10份;(2)玄武区的梅园新村--梅园新村、汉府街,问卷10份;锁金村--锁金六村,问卷7份;(3)秦淮区的中华门--西街、下码头,问卷14份;钓鱼台--荷花塘、高岗里,问卷8份;(4)下关区的中山桥—宝善街、南通路,问卷22份;建宁路--五所村,问卷7份。调查地点图3.2.2调查方法在对各社区的调查中,采用类似“滚雪球”的调查方法,访问78户家庭,共230人。调查后经筛选,得到有效问卷共份,有效率为%。问卷问卷具体分三个部分,一是对家庭成员基本状况的调查,二是对家庭社会和经济状况的调查,三是针对贫困阶层的具体问题,如是否失业、下岗或退休、无业人员,是否领取社会2保障等。此外,为了解问卷以外的更多有关情况,对部分被调查的贫困家庭,调查地点所在的社委会和居民委员会的负责人,以及长期生活在当地的居民,进行了深入的无结构式访谈。四、南京城市贫困阶层的社会空间分析4.1城市贫困阶层的空间分布根据目前对南京城市贫困阶层的唯一统计数据,即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统计资料,可以基本判断城市贫困阶层在6个城区,47个街道基本统计单元内的主要分布特征。4.1.1根据南京市各城区接受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社会保障)的人口比例差异,可以了解在城南与城西的秦淮与建邺区,以及城北的大厂区,接受社会保障的人口比例最高。城中的玄武区与城东的白下区比例适中,鼓楼区的比例最低。表4-1南京城市贫困阶层的分区差异城区名称社会保障户数(户)占总户数的比例(‰)社会保障人数(人)占城市人口比例(‰)玄武区6245.0712313.18白下区6696.4013274.27秦淮区7088.0113976.24建邺区6717.5613355.69鼓楼区6524.4313462.60下关区7097.3114075.094.1.2具体从各个街道的比例来看,城市贫困阶层的分布在各区内还存在显著差异。根据47个街道的统计数值P,计算得出均值p与偏差σ,在此基础上,将这些街道划分为五类,分别是Ⅰ类,低于均值即Pp-σ;Ⅱ类,略低于均值,P∈(p-σ,σ);Ⅲ类,略高于均值,P∈(p,p+σ);Ⅳ类,较高,P∈(p+σ,p+2σ);Ⅴ类,很高,Pp+2σ。由表可见,贫困人口比例相对较高的街道包括,玄武区的梅园、红山,建邺区的安品街,秦淮区的中华门,下关区的中山桥。(见附图1、2)表4-2南京城市贫困阶层的空间分布类别街道名称Ⅰ类江东、水佐岗、兰园、后宰门、孝陵卫、淮海路、瑞金路Ⅱ类五台山、宁海路、湖南路、三牌楼、中央门、鼓楼、挹江门、新街口、丹风、玄武门、玄武湖、锁金村、苜蓿园、洪武路、朝天宫、车站、建宁路Ⅲ类华侨路、健康路、石门坎、五老村、大光路、夫子庙、钓鱼台,双塘、秦虹、红花镇、饮虹园、止马营、莫愁湖、南湖、兴隆、热河南路、宝塔桥、小市Ⅳ类梅园、安品街、中山桥3Ⅴ类红山、中华门4.1.3从空间分布密度来看,城市贫困阶层的居住,集中在城南和城中地区,和城西的下关区。(见附图3)这一分布状况,与南京城市的历史发展演变,有密切的关系。城南地区----早在明代,城南就是贫民住宅区,其时城南为手工业区,范围东起大中桥,西至三山门(今水西门),南达聚宝门(今中华门),北抵北门桥(今珠江路北)。不仅有织锦坊、弓匠坊、铁管坊等各式作坊18个,而且居住着10余万手工业者。解放前,这一地带既有最繁华的商业街——三山街,也有居住条件最差的地区,据统计当时棚户区309处,位于城南的就有近6000户。城中地区---城中的白下区也是南京历史上的老城区之一,自唐代就是交通发达、商业繁荣之地。解放前,内秦淮河以东,为飞机场和大片菜地,内秦淮河以西,除新街口、太平路较为繁华,大多地区房屋破旧,区内有中山南路、五老村、公园路等17片棚户区,铁路沿线与秦淮河两岸,也零散聚居着不少人力车、搬运、铁路工人和流入城市的农民。80年代,先后建立了瑞金新村、蓝旗街、标营等多片居住小区。城西地区---历史上,建邺与下关区均为棚户集中的地区。建邺为东吴都城旧址所在,解放前,仅6.9平方公里内分布着宫后山、石城村等13个棚户区。80年代以来,兴建了南湖新村、莫愁新寓等居住区,吸纳了大量由农村返城的下放人员及其家庭。下关是历史上的商埠区,曾有相当的店铺市街,解放前大多衰败不堪。旧时的下关,也是船民、搬运工和逃荒而来的难民集中地,他们常年居住在芦席、泥土围起来的“滚地龙”中。1949年该区内有七八千个“滚地龙”,现金陵新村、五所村、姜家园、热河南路等以往贫民居住地区,已建成多片居住小区。4.2城市贫困阶层的基本特征城市贫困阶层究竟是由那些人构成,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对当前南京城市贫困阶层作如下描述。为了便于分析,将本次调查家庭按收入、居住状况分为以下三类,进行比较分析。表4-3南京城市贫困阶层的研究分类A组(收入贫困者)B组(住房困难者)C组(收入贫困且住房困难者)家庭人均月收入343元①家庭人均住房面积10m2家庭人均月收入343元,人均住房面积10m2调查户数(户)533730人数(人)167131109人均收入(元)203.81239.74190.42人均居住面积(m2)10.196.796.86①根据南京市200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月均686元,取1/2为343元。44.2.1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在年龄方面,贫困阶层中,36-45岁的中年人和46-60岁的中老年人比例最高。在收入贫困层中,高龄老人(71岁及以上)和没有经济来源的未成年人(15岁以下)比重明显偏高,而26-35岁的中青年人和61-70岁的老年人,突出表现为住房困难。在收入贫困而且居住面积狭小的“双重贫困者”中,15-25岁的青年和36-60岁的中年和老年人比例偏高。图4-1南京城市贫困阶层的年龄结构从性别构成来看,B组、C组中女性比例明显低于男性,然而A组中,即收入贫困组中,女性比例相对其它两组略高一些,几乎与男性比例持平。女性男性A组49.1%50.9%B组46.6%53.4%C组47.7%52.3%4.2.2受教育程度贫困阶层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从调查中了解到,A组收入贫困者中有15%是文盲,约4/5左右的人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只有1/5的人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在C组收入住房双重贫困者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比例更高,达83%以上。表4-4城市贫困阶层的文化程度(%)未受过教育小学初中高中中专/技校/职大专大学本研究生0102030405060A组B组C组图4-南京城市贫困阶层的性别构成百分比女性男性05101520253035百分比(%)0-1415-2526-3536-4546-6061-7070-A组B组C组5高科A组15.228.535.812.06.11.80.60B组13.430.733.99.49.42.40.80C组15.030.837.48.45.61.90.904.2.3职业构成从职业分布来看,工人是收入贫困的最大群体,其次是无正式职业的人员,共占90%以上。B组住房困难户的职业分布面较广,除“教师/科研人员”与“商业工作者”,其它各类职业都有代表。在C组双重贫困阶层中,职业的分化更为明显,可以说,工人与无业人员是当前城市贫困阶层的主要构成。表4-5城市贫困阶层的职业分布(%)工人领导干部教师/科研人员企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商业工作者服务业工作者无正式职业A组52.80.80.00.00.01.63.341.5B组54.02.00.02.02.00.02.038.0C组51.91.20.00.00.00.01.245.74.3城市贫困阶层的居住状况在实地调查中发现,除了部分居住在城市中心的贫困者,以及一些因下放回宁集体安置住房的贫困者,大部分贫困阶层的居住条件比较差,在城南和下关的旧城区,和城市的边缘地区,贫困阶层的居住往往是成片的,具有“棚户区”的特点。4.3.1居住水平从住房的类型和质量看,贫困阶层的住房50%以上为平房,40%以上为质量较差或很差的平房,其余大部分居住在一般或较差的中低层楼房,调查对象中未发现居住在别墅或高层楼房的。另有5%以上贫困者居住在“其它”类的住房,即等级以外的自搭建的棚屋、坯房或过渡房。从住房来源看,贫困阶层的住房绝大多数是房管部门的公房,以及家传的私房,。贫困阶层中单位分房、自购商品房和自购福利房的比例很低,可见大部分贫困者不具备单位分房的能力,也不具备购房的一般经济条件。表4-南京城市贫困阶层的住房类型(%)别墅住宅高层楼房很好的中低层楼房一般的中低层楼房较差的中低层楼房较好的平房一般的平房较差的平房很差的平房其它A组001.920.817.0011.328.315.15.6B组00010.813.5010.927.029.78.16C组00013.316.7010.030.023.36.7010203040506070百分比A组B组C组图南京城市贫困阶层的住房来源家传私房其它公房单位分房自购福利房自购商品房租房从居住面积看,A、B、C组的居住水平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10.4平方米/人,而且住房内的设施条件十分落后。在C组收入住房双重贫困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仅有6.86平方米,只有16.7%的家庭有管道煤气,20%的家庭有卫生间。表4-南京城市贫困阶层的住房面积和设施平均面积(平方米)有卫生间(%)有管道煤气(%)A组10.1932.115.1B组6.7916.216.2C组6.8620.016.74.3.2居住需求贫困阶层的居住状况较差,住房内往往缺乏应有的基础设施,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没有能力主动搬迁,但仍希望改善现有的居住条件。在被调查者中,24.4%明确表示希望获得搬迁机会,同时又表现出对购房的经济上的担忧,33.3%表示无所谓,42.3%不愿意或没考虑过搬迁。对于搬迁后居住区位的选择,55.1%的人表示希望能够留在本街区,或本区范围,其中以老城区的老年人居多,因为他们对现在的居住环境十分熟悉,也觉十分便利,另一方面,他们对在区外,或城市边缘区、郊区购房居住不甚了解。中青年人对居住区位持无所谓的态度,他们更加关心拆迁补偿费用,能否获得拆迁安置等具体问题。7图4-1晚清时期的评事街4.4.3居住典型地区1、旧城区的贫困阶层地点安品街----评事街这是城南传统商业区的一条南北向的老街,位于升州路与笪桥之间。旧时是皮货摊贩市场,称为皮市街,后讹传为评事街。从沿街的出租店铺看,与其它位于闹市的普通小巷没有区别,然而每走进其中的一个门,就会发现,这里密密匝匝地住着数十户人家,其传统的生活方式与周围现代商业活动氛围的反差极大。从内部格局看,评事街的住宅仍保留晚清特色,为五至六进的穿堂式结构,
本文标题:南京城市贫困调查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56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