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国家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思考--基于英语语言类课程的调查分析
国家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思考--基于英语语言类课程的调查分析宗云摘要:本文以2003—2008年共评选出的54门英语语言类国家精品课程为研究对象,从总体概况、课程模块建设、运行情况三方面对网站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数据表明,网站整体建设质量有待改进,课程资源共享程度不够。作者在分析的基础上对国家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关键词:国家精品课程;英语;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质量分析国家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经过6年的建设,教育部共评出国家级精品课程2392门,其中作为外国语言文学类的英语精品课程共54门。从数量上来看,我国的开放课程建设已初具规模,但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改进的过程,质量是我们更应关注的话题。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是要实现全国高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要求课程的相关内容全部通过网站的方式对外开放。因此精品课程相关网站的建设质量将直接影响精品课程优质资源的共享,也是影响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我国英语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质量究竟如何?是否真正做到了示范性、开放性并达到了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这些英语语言类课程网站进行了详细的调研,管中窥豹。以期对我国国家精品课程网上建设情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一、研究框架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精神。参照《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对课程网站的相关要求。并结合我国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笔者拟从以下几方面对网上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见表1)二、理论依据课程网站依托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身,它所创设的环境极其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因此。建构主义及在建构主义学习观基础上形成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支架理论成为课程设计重要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提出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概念。旨在明确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意义建构是学习活动的最终目标,而其他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的。学习者是意义建构的主体。而教师则是意义建构的倡导者和促进者,其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和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为学习活动的展开尽可能地创造有意义的情境。Vygotsky在1978年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认为有效学习的关键在于学习者和他人之间的交往互动的质量;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的学习者。如能得到有效指导或有机会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其水平能够从现有水平(i)提高到即将取得的潜在的发展水平,用公式表示为:ZPD=i+1。由此看出Vygotsky的理论强调互动与合作,而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互动的社会过程。支架理论(Mercer,1994)旨在通过有效的教师与学习者对话,帮助学习者完成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Mercer认为课堂上的成员互为支架,互相帮助。这一理论的发展进一步突出了会话在学习中的功能。在这些理论指导下课程网站设计应突出情境构建,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和辅助学习工具使自主学习称为可能,同时加强交流性、互动性,这也是我们把相关模块确定为研究重点的原因。三、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一)总体概况调查结果1.课程院校分布情况从整体情况来看,英语语言类国家精品课程主要集中分布在211院校,共有33门,占总数的61%(见表2)。从每年的态势来看,211院校也以绝对优势荣登榜首。尤其在2004年,所遴选的7门精品课程全部来自211院校。其他分布依次是一般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分别占26%和13%。高职高专院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2006年甚至超过一般院校。2.课程类别分布情况:图1显示,公修英语课精品课程建设远远超过专业英语课.6年公修英语课程门数依次分别为3门、4门、3门、4门、10门、7门。而专业课分别为1门、3门、3门、3门、5门、8门。除2005年两类课程平分秋色和2008年专业课比公修英语多1门外,其他年度公修英语课均明显超过专业英语课。公修课总门数31门是专业课总门数23门的1.3倍。3.可用精品课程统计表3显示。在54门课程中不可用课程6门,占总课程的11.1%。这些课程网站或找不到链接无法打开,或首页可打开,但需账号、密码才能点击进入,或者是所有二级链接均无法打开。2004年不可用课程占本年度英语精品课程的40%,可用课程48门占总课程的88.9%。(二)课程模块建设情况调查1.互动交流模块建设情况外语教学作为一个动态过程,要求教师、媒介和学习者之间互为影响、彼此合作。课程网站应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人机互动、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的形式促进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在可打开的48门课程中,使用bbs进行互动交流的有16门。占总门数的33.3%;其次按照使用多寡依次为在线答疑(20.8%)、电子邮件(14.6%)、聊天室(4.2%)、QQ(2.1%)、blog(2.1%)(见图2)。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移h贸英语》、宁波大学和南京大学的钛学英语》、中山大学的缡级商务英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商务英语写1恸在这方面做得不错,有2—3种互动方式可供选择。但总体来看,课程使用互动交流方式单一、采用比例不高。2.学习评价模块建设情况建设课程网站的目的之一是要确保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利用有效手段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估,查找问题,修正不足。完善提高。因此,课程的评价模块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图3表明,在可打开的课程中有75%的课程有习题练习供学生检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20.83%的课程建设有在线测试系统,12.5%的课程有作业提交系统,仅6.25%的课程有学生整个课程学习期间的记录。从评价种类来看,类型偏少,11门课程没有提供任何评价方式。占可打开课程的22.9%,大多课程仅有习题;从评价方式来看,现有学习评价模块建设重形成性评估,轻过程性评估。3.课程评价在线调查情况课程评估是促进课程建设的有效手段,是建立科学、完备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保障体系的重要基础。在线课程调查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应,便于发现问题、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国外网络课程大都重视该项建设,我国情况正好相反,除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英语1》和北京交通大学的《大学英语》设有在线课程调查外,其他院校均无该项。4.学习辅助模块建设情况课程提供学习辅助,促使学生知识的构建,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是网站建设的一项必要内容。图4显示表明我国英语精品课程建设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常用的辅助手段有友情链接、公告板、学习工具、搜索引擎等,友情链接虽位居榜首,但也只占可打开课程的39.58%,其他形式比例更少,说明大多课程给学生提供辅助非常有限。在可用课程中有19门课程未能给学生提供任何学习辅助形式,占总课程的39.58%。值得一提的是华南理工大学的大学英语和中山大学的编级商务英语课程在这方面堪称榜样。设计有3种辅助手段供学生使用。5.教学资源建设情况资源建设是辅助英语教学的重要途径,是网络课程建设的关键,不同类型教学资源的组合方式应根据课程特点和不同媒体的表现特点进行统一设计,以最佳组合方式来保证学习者学习任务的完成。课程资源应有丰富的表现形态。应具备良好的多样性。就英语教学资源而言,常见的表现形式有教学录像、教学大纲、教案、课件、参考书、视频、音频资料、站点资源、学法指导、论文等。图5显示。在可打开的精品课程中所有课程均提供有教学录像,因教学录像是国家精品课程的硬性要求和评估的重要指标,因此100%的比例并不足为奇。令人惊讶的是教学大纲、教案、课件同样也是课程资源的基本要素,但和教学录像相比比例并不算高。至于英语学习中常用的视频、音频等资源建设比例就更低了。(三)网上课程运行情况质量分析课程建设重在质,网络课程质量的高低还要看各课程模块的具体运行情况,检验它们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笔者从互动交流模块、学习评价模块和教学录像的可用性状况来分析我国英语精品课程网上运行情况。1.互动交流模块可用性分析在可打开的48门课程中。互动交流可用的仅15门。占31.25%;无互动交流的竟有26门,占54.17%;设计有互动交流模块但打不开或需密码的有7门,占14.58%(见图6)。即使有互动交流的课程,有些网站的bbs里竟只有1个帖子,互动平台设置明显流于形式。1.学习评价模块实际使用情况分析表4显示,学习评价模块的实际使用率不高,除习题使用率较高外,其他模块的实际使用率均低于建设资源。如有6门课程设有作业提交系统。但实际只有3门可用,其他3门均被限制在校内使用或需密码登录,违背了精品课程优质资源共享的原则。1.教学录像根据《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2004年),教学录像的音频、视频都要制作成流媒体形式。音频与视频图像有良好的同步。播放流畅,对外实现共享。实际数据表明。在48门课程中有17门的教学录像需下载观看,占35.42%;3门课程的教学录像无法打开,占6.25%;可在线观看的有28门,占58.33%(见图7)。四、结论从整体来看,英语语言类国家精品课程院校分布极不平衡,211院校凭借雄厚的师资。良好的设施包揽了近三分之二的课程;公修英语精品课程门数多于专业英语课,显示了近年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力度及成就;精品课程中有11.1%的课程网站不可用。或需密码登录,显示了课程建设中重评审阶段。轻持续建设。且对外开放程度不够。从互动体系来看,模块建设以bbs和在线答疑为主,大多数课程建设形式单一.且利用率不高,成为摆设。互动交流平台是师生、生生间沟通的空间,有益于教师了解学生。更是学生疑难问题解答的地方。没有互动.根本谈不上重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就无异于传统教学了。从评价体系来看,学生的学习评价模块建设以提供习题和在线测试为主,在实际利用中大多仅有习题可用,显示了评价方式单一和仅重视形成性评估。课程评价也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是网络课程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动力之一,关于征求学生对教学和网站建设看法的课程评价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很少课程关注此类评估。从教学资源及学习辅助手段来看,教学资源类别呈多样化趋势,但每一类资源的数量有待加强,例如部分网站虽提供有教案、课件。但仅有1—2课。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但相对来说。教学资源建设是令人满意的。学习辅助模块建设比较薄弱。辅助方式较少,采用率不高。五、启示和建议(一)搞好不同院校间精品课程建设的均衡发展。部分非211院校虽在师资、资金配备等方面处于明显劣势,但在课程建设中投入了相当的时间、财力、物力,使课程建设有声有色、成绩斐然,尤其在网站制作开发、资源共享方面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明显优于已被遴选出的部分国家精品课程。国家应在政策方面给予鼓励扶持。使真正愿意将资源与大家分享的课程脱颖而出。促进我国开放教育的发展。(二)加强专业英语课程建设工作。和近年轰轰烈烈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相比,专业英语教改稍显滞后。大学英语教材建设、课件开发、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是专业英语所不及的。英语专业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如较强的师资、一大批专业科研人才,积极寻找对策,认真研究自身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建设整体规划,把精品课程建设纳入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科建设,加速教学改革步伐。(三)改变单一评价方式,加强过程性评价。评价问题是网络教学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自主学习的动力支持,也可以说是教学的一个指挥棒。我国现有网络课程大多采用教师评定学生成绩的办法,且忽视过程性评价。网络教学强化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自我评价提供了强大的平台,而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为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了一种引导,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协商、评价有助于他
本文标题:国家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思考--基于英语语言类课程的调查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56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