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中国现代农业道路(完整)
两会聚焦: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食品产业网(2007-3-710:13:23)两会聚焦: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发展现代农业是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在全国政协经济界、农业界4日的讨论会上,一位委员的发言《中国农业发展路在何方?》感动了包括温家宝总理在内的所有人。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不仅需要中央重视,各地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积极探索。--从国情出发探索发展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中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决策后,不少专家和学者提出,我国应积极学习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经验,一些基层干部也存在这样的认识:发展现代农业要高起点、高标准,要学就学发达国家。这不禁让人想起前一时期不少地方纷纷去韩国学习新农村建设的现象。不可否认,一些发达国家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的确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但像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有自己独特的国情,这决定了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模式、目标和路径都会与国外有所不同,决不能照抄照搬。发展现代农业,更重要的是立足国情、立足实际,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国情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要养活这么多人,中国必须把粮食生产放在农业发展的首位。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搞好粮食生产。近年一些地方放松粮食生产,搞结构调整,甚至以“无粮镇”“无粮村”自居,这种现象在局部可以,但放在整个中国不行。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保持足够的粮食面积,而且要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国情二:中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有限。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不可能像美国、加拿大等国那样,靠大规模粗放经营取胜。必须精耕细作,努力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土地单位产出率。这一国情还决定了发展现代农业,要格外珍惜土地资源,保护耕地,减少建设占地;同时,要不断增加对土地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国情三: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土地经营的最大特点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这种体制有利于保持农村的长期稳定,但一家一户力量弱小,与市场对接难。要与国外农业抗衡,必须创新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依靠龙头和组织,形成合力。国情四: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情况不一,发展现代农业也不能一个模式,必须根据当地实际,确定自己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发展思路。总之,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立足国情,不能脱离实际。发展现代农业也不能脱离现在的发展阶段,不能目标过高,急于求成,搞大跃进式的发展。只有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国情,结合各地实情,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子,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谨防“贪大求洋”等六大不良倾向从各地实际情况看,当前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尤其要谨防六大不良倾向:一是提升农业装备水平时,杜绝“贪大求洋”倾向。一些群众反映,“贪大求洋”是基层干部的通病。过去在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等工作中,一些地方上马了许多中看不中用的面子工程,购进了价格昂贵的设备,但产生的效益却甚微,今后应当吸取教训。二是用科技技术改造农业时,要杜绝“盆景化”倾向。近年来,有关部门加大科技入户工作力度,出现了一些高产户、高收入户,但目前相当部分仍是“盆景”。基层群众建议,在发展现代农业用科技技术改造农业时,必须突破盆景效应,做到全面“开花结果”。三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基层干部要杜绝“千百万”倾向。一些基层干部认为,发展现代农业就要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不能当农民讨厌的“千百万”型干部。前些年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一些地区热衷于上规模、出成绩,各式各样的“百里长廊”“千亩基地”“万亩基地”,重规模、轻效益;重生产,轻销售,引起群众反感。四是在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时,要杜绝“土地归大堆”倾向。一些群众担心干部借发展现代农业为名,剥夺农民对土地生产经营权,搞规模经营和租赁经营。在个别地区,已出现动地论,有的村庄在土地调整中随意增加机动地面积。五是在用现代理念引领农业时,要杜绝“弃粮转经”倾向。一些人士担心,地方政府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可能会出现“弃粮热经”,盲目发展经济作物,忽视粮食生产。个别基层干部认为,种粮对农民来说没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发展现代农业就要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发展经济林果。六是在培养新型农民时,要杜绝“书斋化”倾向。对农民的教育培训要有针对性、适用性,专家不能把学校教学模式照搬到农村。最好采取现场培训的方式,出版的技术书籍最好图文并茂,便于农民接受。政府应当有效整合农业部门内的教育培训资源,将各级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建设列入重要日程,使其成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一些基层干部认为,当前农业科技培训存在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要紧紧围绕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抓住关键环节的关键技术。--警惕“三重三轻”的苗头调研中还发现,当前一些地区在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存在“三重三轻”苗头,即“重点轻面、重房轻人、重路轻田”,必须尽快予以纠正。一是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抓示范点,这些示范点一般基础较好,容易出成绩,对面上工作投入精力较少。二是将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当成新村建设和新房建设,甚至让农民举债建新村、盖新房,有的县还将城市大广场、宽马路移植到农村,甚至在村子里建起“雕塑”,严重脱离农村实际。三是过于重视农村道路建设,对农田水利和农民技术培训等投资不够。水、电、路都是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政府应从发展生产入手,从最制约农业生产的农田水利设施入手,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同时不少农民表示,他们最缺的是技术,最希望得到的是技术培训,只要让农民长了致富本事,就不愁发家致富。在当天的讨论会上,温总理在听取代表委员意见后,提出了六个字原则:“多听、少说、负责”。温总理说,政府工作人员参加人大、政协会议要多听、少说、负责。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当前的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那就是各地干部应多听农民的呼声,多为农民谋福,少发号司令,少替农民做主,切实有效地推动农业和农村又好又快发展。大同特色农业多点开花添加日期:2009-09-2609:44内容提要:在大同区的田野里到处生长着农民们的“金色希望”,成片的中药材清香宜人,万亩瓜菜地一望无垠,滚圆的无籽西瓜、错落有致的大棚更是随处可见。近年来,大同区坚定不移地发展以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品牌农业为重点的特色农业,加快农业发展步伐,努力打造特色农业经济新优势。大同特色农业多点开花已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项的生产格局大庆网讯(特约记者魏井春)九月,秋高气爽。在大同区的田野里到处生长着农民们的“金色希望”,成片的中药材清香宜人,万亩瓜菜地一望无垠,滚圆的无籽西瓜、错落有致的大棚更是随处可见。近年来,大同区坚定不移地发展以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品牌农业为重点的特色农业,加快农业发展步伐,努力打造特色农业经济新优势。近日,这个区又新、扩建棚室小区60个,全区棚室总量达到13170栋,全年预计创收1.5亿元。发展设施农业是一项富民工程,也是发展观光农业的基础。为了把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结合起来,大同区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延长使用年限,达到增产增收的角度考虑,取缔了土温室建设,聘请专家规划设计砖温室结构大棚、钢架结构大棚、水泥立柱结构大棚等多套棚室建设图纸,坚持棚室小区达到规模就修路、上电、打井,并为每栋棚室提供一套滴灌或微喷灌,做到一次建设、一次达标。使棚室小区既是具有产业支撑的生产区,更是环境适宜的居住区。在小区建设的布局上,这个区重点以大肇路、同昌路、萨大路、安意路、东西干线等主要旅游线路为主规划棚室小区,以邻近新华湖、红旗林场、松基三井旅游景点为主规划棚室小区。在规划中坚持棚室建设标准统一、品种选育一致、棚室间距、道路宽度适中。在品种选育上,采取瓜、果、梨、桃、杏搭配生产,实现春、夏、秋三季见果,尽设施农业之美,促进观光农业发展。观光旅游的人络绎不绝,游客品尝着特色瓜果,亲手采摘特色蔬菜,目前该区共接待游客3.3万人次,实现收入1100万元。大同区还从调优种植业结构入手,让农民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今年发展瓜菜、芝麻、中药材等特色品业37万亩,占全区耕地的43%。这个区生产的“赛珠”牌提子、“黑籽”牌无籽西瓜、“甜园”牌香瓜、“同蜜”牌西瓜、“纯野”牌板蓝根等特色产品已驰名省内外,新引进的黑李子、大黄杏、大樱桃、梨等品种也在各乡镇安家落户,由示范一批、推广一批,由品种向品业发展,逐渐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项的特色农业生产格局,通过调整品业增加设施农业的生产效益。这个区还建设了150亩以上玉米膜下滴灌小区39个,膜下滴灌总面积达8.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万亩,新打机电井300眼,配套喷灌水泵300套;围绕畜禽养殖、中药材、无公害蔬菜、棚室果蔬等特色产业,组建种养殖、加工、收购、销售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7个,覆盖农户8500户2.5万人,有效地带动农民增效增收。在这收获的季节里,大同区农民眼中看到的是希望。大同打造特色农业“聚宝盆”本报讯(魏井春记者郑军)“这几天村上组织看科教片,种果树、养肉牛,以前自己瞎捅咕,今后咱也按这种方法去试试!”大庆市大同区双榆树乡新华村农民佘庆国颇有感触地说。今年,大同区围绕建设龙江西部现代农业示范区,突出抓好特色农业和畜牧业,因地制宜做好农民增收文章。该区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棚室生产,在充分调动农民发展积极性的基础上,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引进一批大的投资商和经营业户,全年将新建棚室4000栋,全区棚室总量突破1.7万栋,力争三年内达到3万栋,使该区成为全省西部最大的棚室生产基地。在规划建设上这个区采取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方式,打破乡域界限,做好整体规划,以八井子观光采摘园、大同镇一村采摘园等园区为重点,抓好园区规划、规模扩张、配套设施完善等工作,力争做到“一个小区一个规划,一个小区一套图纸,一个小区一种特色”。围绕萨大路、西干线、安意路等交通主干线打造5条棚室产业带,全力抓好土地流转、产业带规划及新品种引进等工作,争取棚室建设任务80%以上落在产业带内。品牌就是市场,品牌就是效益。该区进一步整合“赛珠”提子、“田源”香瓜等现有品牌资源,统一形象策划、统一设计包装、统一产品商标对外销售,并抓好大庆农科院八井子特色果蔬研究所二期扩建工作,力争打造成集科研、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主题公园,最大限度发挥其高标准示范作用。旅游基础较好的乡镇要本着“种植产品高精尖、品种搭配早中晚”的原则,做大做强旅游基地,以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季节的需求。其他乡镇要突出地域特色,重点发展提子、瓜菜、草莓等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生产格局。该区还突出肉牛、肉鸡、大鹅、奶牛、生猪五大主导产业,计划发展肉牛1万头、肉鸡100万只,放养大鹅135万只,奶牛2.5万头,生猪27万头,实现牧业增加值2.4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30%以上,力争三年实现畜牧业半壁江山的目标;加快抗旱保收田建设,新打机电井400眼,增加抗旱保收田12万亩,玉米膜下滴灌精品示范区1万亩,使全区粮食产量达到7亿斤;争取在乳品、肉牛、肉鸡、果蔬加工等项目引进上实现突破,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模式。此外,加快发展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抓好双榆树现代农业生态园、八井子板蓝根标准化生产基地等项目推进,中药材、瓜菜、无籽西瓜等高效作物面积扩大到40万亩
本文标题:中国现代农业道路(完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5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