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国家赔偿法第一次作业答案
第1大题判断题6分1.(2分)某工商局非法吊销个体户刘某的营业执照造成刘某损害的,刘某有权要求国家赔偿。对错正确答案:是2.(2分)我国国家赔偿法未规定立法机关的国家赔偿问题,也就是说在我国没有立法赔偿,只有行政赔偿和司法赔偿两大类型。对错正确答案:是3.(2分)初步证明理论与过错推定原则一样,都是采取举证责任倒置的方法。对错正确答案:否4.(2分)我国国家赔偿法属于广义赔偿法。对错正确答案:否5.(2分)我国国家赔偿集实体法规范和程序法规范寓于一体,而民事侵权赔偿法则为实体法规范。对错正确答案:是6.(2分)某省人民政府的整顿市容条例导致张某的房屋需要拆除,对此张某可以提出国家赔偿。对错正确答案:否7.(2分)国家赔偿责任中实体法和程序法合并制定的立法形式,是世界各国国家赔偿立法的一种潮流。对错正确答案:是8.(2分)事实行为不属于我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因此因行政机关的事实行为造成的损害,受害人不能提起国家赔偿。对错正确答案:否第2大题单选题9分1.(3分)率先确立危险责任原则的国家是()。1.法国2.德国3.英国4.瑞士正确答案:12.(3分)我国国家赔偿责任基本上实行()。1.无过错原则2.违法责任原则3.故意或过失原则4.过错原则正确答案:23.(3分)国家赔偿的主体与赔偿义务人()。1.是同一的2.不是同一的3.有时是同一个,有时不是同一个4.以上各选项都不对正确答案:24.(3分)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赔偿责任主体是()。1.国家机关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4.国家正确答案:45.(3分)我国最早规定国家赔偿责任的法律文件是()。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港管理暂行条例》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正确答案:16.(3分)在归责原则上,()渐被世界各国所承认的趋势反映了国家赔偿责任的加重。1.过错责任原则2.无过错责任原则3.公平原则4.违法原则正确答案:2第3大题多选题3分1.(3分)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的国家赔偿包括()。1.立法赔偿2.行政赔偿3.司法赔偿4.经济赔偿正确答案:2,32.(3分)国家赔偿的功能包括()。1.权利救济功能2.制约预防功能3.公务保护功能4.侨民保护功能正确答案:1,2,3,43.(3分)19世纪70年代以前,国家赔偿制度无法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绝对国家主权论的影响2.国家无过失及不能违法论的影响3.国王不能为非的普通法原则的影响4.民主国家目的论的影响正确答案:1,2,34.(3分)我国国家侵权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1.职务行为主体2.职务违法行为3.损害4.因果关系正确答案:1,2,3,45.(3分)下列那些组织或人员的侵权行为能够引起国家赔偿()。1.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管理企业的行为2.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人员执行公务的行为3.在司法机关工作的工勤人员的行为4.监狱管理机关进行监狱管理的行为正确答案:2,46.(3分)对行政机关的下列哪些行为受害人有权要求国家赔偿()。1.某公安局对王某拘留18天2.某工商局非法吊销个体户刘某的营业执照3.某省人民政府的整顿市容条例导致张某的房屋需要拆除4.某乡人民政府向其所属区人民摊派集资正确答案:1,2,4第4大题简答题30分1.(10分)国家赔偿与国家补偿的区别。参考答案或提示:(1)国家赔偿的原因行为必须具有违法或其他可非难的性质;而国家补偿的原因行为必须具有合法的性质。(2)国家赔偿的范围包括受到损害的人身权,也包括受到损害的财产权;而国家补偿通常只针对财产权的损失。(3)国家赔偿的对象是特定的,国家补偿的对象多数情况下是不特定的,带有普遍性。(4)国家赔偿的目的是为了挽回已经产生的违法后果;国家补偿的目的是为了增进社会公共利益。(5)国家赔偿发生在损害产生之后;国家补偿通常发生在损害产生之前。==学员答案==国家赔偿与国家补偿区别有四:其一,发生的基础不同。国家赔偿由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引起。国家补偿则由国家的合法行为引起;其二,性质不同。国家赔偿是国家对其违法行为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意在恢复到合法行为所应有的状态。国家补偿是一种例外责任,意在为因公共利益而遭受特别损失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供补救,以体现公平负担的精神;其三,承担责任的方式不同。国家赔偿责任以金钱赔偿为原则,以恢复原状、返还财产等方式为辅。国家补偿责任多为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其四,承担责任的时间不同。国家赔偿以损害的实际发生为条件。国家补偿既可以在损害发生前,也可以在损害发生后。得分:10分2.(10分)简述国家侵权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参考答案或提示:(1)职务行为主体。职务行为主体是指执行国家职务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2)职务违法行为。所谓职务违法行为是指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3)损害。确立国家赔偿责任的目的在于对受害人进行赔偿,因此,损害的发生是国家赔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4)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连接责任主体与损害的纽带,是责任主体对损害承担法律责任的基础与前提,如果缺少这种因果关系,那么行为人就没有义务对损害负责。==学员答案==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主要有以下四项:(1)侵权行为主体要件。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侵权行为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或者其工作人员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其被授予的职权只限于行政职权,不包括司法职权)。(2)侵权行为要件。侵权行为的存在是构成国家赔偿责任的要件之一,即国家侵权行为的主体的哪些行为可以引起国家赔偿责任。首先,致害行为必须是执行职务的行为,国家只对执行职务的行为承担赔偿责任,而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之外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纵然违法,只能对行为人产生相应的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不能引起国家赔偿责任;其次,必须是执行职务的行为违法,职务行为只有在违法的情况下才会引起国家赔偿责任,如果是合法的职务行为,引起的是国家补偿,而非国家赔偿。所谓违法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行使职权的行为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3)损害结果要件。损害结果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所造成的既定的客观损害。即有损害,才会有赔偿。并且,损害结果只有具备以下特征,才可以获得国家赔偿:①合法权益的损害具有现实性,即已经发生的、现实的,而不是未来的、主观臆想的;②损害必须针对合法权益而言,违法的利益不受法律保护,不引起国家赔偿;③损害必须是直接损害,而不包括间接损害。(4)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职务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的行为的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结果之间必须有必然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只有两者之间具有这种联系,国家才负责赔偿。因此,只有以上四个要件均具备时,国家才对损害承担赔偿责任得分:10分3.(10分)根据国家赔偿的规定,国家不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情形。参考答案或提示:(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2)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3)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学员答案==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二)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三)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得分:10分第5大题案例分析16分1.(18分)一产妇临产,家人用三轮车送往医院。在市府路口被警察拦下告知:今天人大开会,现在市府路交通管制,禁止任何其他行人车辆通行。产妇家人求警察:绕道走,到医院要40分钟,过市府路只要10分钟,产妇马上就要生产了。警察以市政府有规定而拒绝帮忙。产妇家人无奈绕道,在半路上产妇难产死亡。请问:对产妇的死,国家要不要承担责任?参考答案或提示: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行政机关的职责,而公民向负有法定职责的行政机关提出保护人身权的申请,收到申请的行政机关不履行保护人身权的法定职责,从而发生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后果。行政机关应当承担因拒绝履行保护人身权的法定职责引起的赔偿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82次会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安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是否承担行政赔偿责任问题的批复》[法释(2001)23号]指出,由于公安机关不履行法定行政职责,致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承担行政赔偿责任。==学员答案==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82次会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安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是否承担行政赔偿责任问题的批复》,由于公安机关不履行法定行政职责,致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承担行政赔偿责任。得分:16分
本文标题:国家赔偿法第一次作业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58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