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国民经济统计学练习题(还差第六章)
1第一章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问题一、名词解释1、国民经济:“国民经济”是一个整体概念,它包括两种涵义:从横向看,国民经济包括从事经济活动的各部门─货物与服务部门、三大产业、居民等;从纵向看,国民经济又包括各部门参与的各种经济活动─生产、流通与分配、使用等。因此,国民经济就是经济活动各部门、各环节及其内在联系的总和。2、国民经济核算:就是以国民经济为整体的统计核算,旨在从宏观的层面考察国民经济运动纵横两个方面的数量规模、构成和内在联系,并为正确研究这些问题提供基本的核算数据、统计方法和分析框架。二、多选题一个国家的常住单位必须在该国经济领土范围内(ABD)。A、具有一定的活动场所B、从事某种经济活动C、生产的产出在本国出售D、活动的时间至少一年E、活动的时间超过半年以上三、简答题1.什么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与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两者之间有何主要区别?20世纪90年代前,世界范围内曾经存在过两种极为不同的国民经济核算模式。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因其发源于前苏联和东欧经互会等计划经济国家,故又称“东方体系”。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它是依据欧美发达国家的核算理论和实践制定出来的方法体系,故又称“西方体系”。但实际上除了欧美发达国家以外,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都参照SNA制定本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两大国民核算体系的主要差异体现在三个方面:(1)生产范围的差异:MPS是依据“限制性生产”观念组织核算的,它认为生产活动只包括物质生产活动,即只有创造物质产品或者作为物质产品过程直接延伸的活动(即农业、工业、建筑业、商业和货物运输业等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活动)才是生产活动,其他活动都是非生产活动,这就是“限制性生产”观念;SNA是依据“综合性生产”观念组织核算的,它认为生产活动不仅包括物质生产活动,还包括非物质生产活动,即SNA的生产范围包括了所有生产“货物”和提供“服务”的经济部门。(2)核算内容的差异:MPS比较简单片面,SNA比较系统。(3)核算方法的差异,MPS的核算方法是一般的经济指标和平衡表方法;SNA是一种账户形式和复式簿记方法组织起来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SNA的核算内容可归纳简化为“国民经济五大核算”,它们之间有何分工与联系?“国民经济五大核算”的分工:2A.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考察关键总量(如产出、消耗、消费、投资等);B.投入产出核算:考察部门间技术经济联系(相互提供、消耗产品);C.资金流量核算:考察部门间经济收支关系(分配、转移、金融);D.资产负债核算:考察资产负债存量(总量和结构);E.国际收支核算:考察对外经济往来和对外资产负债。五大核算的内在联系:(1)流量(ABCE)~存量(D):即ABCE四大核算属于流量核算,D属于存量核算;(2)国内(ABCD)~对外(E):ABCD四大核算是国内各部门各环节的经济数据核算,E对外的经济数据核算。(3)总量(ADE)~部门结构和关系(BCD):ADE三大核算是进行国民经济总量的核算,BCD三项核算是进行国民经济部门结构与关系的核算,D项核算即包括总量核算,也包括部门结构核算。3、何谓“国民经济核算平衡原则”?其基本内容涵是什么?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即生产范围划在哪里,产出指标就算到哪里,使用指标也算到哪里,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原始收入与派生收入、中间消耗与最终使用就在哪里分界。平衡原则的两层涵义:(1)要求国民经济诸环节的核算保持总量平衡,即社会生产产出总量、初次分配的来源总量和社会产品的使用总量,三者都与生产范围保持一致、相互平衡;(2)要求国民经济诸环节的核算保持结构平衡,即分配核算和使用核算的内部划分与生产范围、生产核算彼此,衔接对应,避免矛盾。4、何谓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社会产品的“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举例说明。这些区分与生产范围有何联系?初次分配:产出价值在其生产领域内部按所投入的有关生产要素进行的直接分配(如生产企业发放工薪、上缴生产税、提取折旧和分配利润等),初分配形成有关单位或部门的“原始收入”。再分配:在初次分配基础上继续发生的收入流程,如政府对工薪等收入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对企业利润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对居民发放的困难补助和救济金,企业或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缴款、政府的社会保险付款,以及常住居民与非常住居民之间的侨汇等。再分配形成有关单位或部门的“派生收入”。中间使用(中间产品):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又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被进一步加工或被一次性地消耗掉,如各种原材料、燃料动力、办公耗用品和其他低值易耗品等。最终使用(最终产品):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在核算期内不再被继续加工,它们或者是完全脱离生产领域作为消费品来使用,或者是留在社会生产领域内部继续周转,但不是作为劳动对象被一次性地消耗掉,而是作为劳动手段(固定资产)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持续地发挥作用、作为补充的存货满足后续时期生产上的有关需求、作为贵重物品(珍贵物品)满足保值增值或鉴赏的需要,或者是被出口到国外(无论具体用途如何,都脱离了本国的生产系统)。教育部门支付教师工资,在SNA核算体系下属于初分配,在MPS体系下属于再分配;工厂生产用电属于中间使用,家庭用电属于最终使用。生产范围决定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原始收入与派生收入的划分界限,还决定着产品的中间使用与最终使用的划分界限。5、何谓“常住经济单位?在常住单位的定义中,“经济领土”及“经济利益中心”的基本规定是什么?有何作用?何谓“国民核算的主体原则”?3常住(经济)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经济领土=地理领土±“领土飞地”,领土飞地是一国驻外的使领馆、新闻移民机构、科考站、军事基地等。本国的经济领土包括在本国地理领土的基础上加上在国外的领土飞地,减去在国外在本国的领土飞地。经济利益中心:某一经济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上拥有固定场所(厂房、住宅等)并长期(一年以上)从事生产或消费等经济活动,表示该单位在该领土上具有某种“经济利益中心”。“常住(经济)单位”是一个重要的核算和分析概念,由此可以决定其他重要概念:如非常住单位、国民经济总体与国外等的概念。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原则:国民经济核算以“常住单位”为基本主体,着重考察其全部经济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据以进行的各种资源条件。一国的全体常住单位构成“经济总体”;非常住单位只有在与所论经济总体发生经济交易或资产负债等关系时,才被纳入核算范围,并构成相应的“国外部门”。第二章国民经济的分类与核算方法一、单项选择题1.对应于产业部门分类的分类单位是()。A机构单位B基层单位C经济活动D产品2.物质生产部门是()。A生产物质产品的部门B提供服务产品的部门C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服务产品的部门D生产物质产品和物质产品中追加价值的部门3.第一产业包括()。A工业B农业C建筑业D流通和服务部门4.机构部门是从()角度对经济活动主体进行的分类。A是否生产物质产品B劳动对象的特点C交易D资产5.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6.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它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A常住单位B非常住单位C基层单位D机构单位7.国民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是()。A基层单位B产业部门C常住单位D非常住单位4二、多项选择题1.国民经济分类的基本单位是()。A机构单位B基层单位C消费单位D活动E产品2.下列部门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有()。A工业B农业C流通部门D为生产服务的部门E为生活服务的部门3.下列产业属于第二产业的有()。A农业B建筑业C工业D流通部门E服务部门4.我国的机构部门包括()。A非金融企业部门B金融机构部门C政府部门D住户部门E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5.SNA的机构部门包括()。A非金融企业部门B金融公司部门C一般政府部门D住户部门E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6.下列表述属于正确的是()。A伐木属于第一产业活动B机器设备制造属于第二产业C渔业属于第二产业D国家机关属于第三产业E房地产属于第三产业7.在SNA中机构单位是具有哪些特征的经济实体().A拥有资产B可编制一套完整的会计帐户C承担债务D独立从事经济活动E独立核算三、简答题1、机构单位和基层单位的区别是什么?划分这两种单位的目的是什么?从核算的角度考虑,国民经济基本分类单位主要是“机构单位”和“基层单位”,两者之前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经济单位在法律和财务上的独立性与决策权,并以能否编制一整套完整的会计帐户作为基本判据;后者只关注经济单位的生产经营上的相对独立性和决策权,以及能否提供基本的生产活动数据(如关于投入、产出和资本形成等方面的数据)。划分机构单位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这些单位取得相应的财务资料、并以这些单位为基础组合成相应的机构部门,以便进行资金流量、资产负债核算和编制完整系列的国民经济帐户。划分基层单位的目的:通过这些单位取得分行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资料,进而为研究各产业间的投入、产出等技术经济联系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2、什么是经济存量?它和经济流量之间有何联系?5解答:经济存量是指经济主体在某一时点的状况。与经济存量相对应,经济流量是经济主体在一定时期的变化量。经济存量和经济流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任何经济存量都是过去经济流量的沉淀和积累,而任何经济存量的变化则又直接表现为某种经济流量。3、什么是经济资产?经济资产必须满足哪两个条件?解答:所谓经济资产,是指各机构单位个别或集体所有的、在持有期间能够从中获取经济利益的实体。作为经济资产,它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机构单位个别地或集体地能够对其行使所有权,二是其所有者在持有它们期间能够从中获取经济利益。4、什么是非金融资产?按产生来源的不同,非金融资产的分为哪些类型?解答:非金融资产是指除金融资产之外的各种经济资产,包括各种具有实物形态的有形资产和各种不具有实物形态或依附于某种实物形态的非金融性无形资产。按其产生的来源不同,非金融资产首先分成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两个类别。生产资产作为非金融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被进一步分为固定资产、存货和贵重物品三大类。而非生产资产则进一步分为有形非生产资产和无形非生产资产两类。5、什么是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试举例说明。解答:生产资产是指作为生产过程的产出而产生的非金融资产,它由各年未被消费的各种产出累积而成,而且在被消耗或毁损后,可以由生产过程再次复制出来。如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各种存货、珠宝等贵重物品,都属于生产资产。非生产资产是指通过生产过程以外的方式产生的非金融资产,其中既有由机构单位个别或集体地行使所有权的各种自然资产(如土地、地下资产、非培育森林等),也有通过法律程序或核算活动产生的被称为社会构造物的各种无形非生产资产(如专利、商誉等),它们被消耗或毁损后,都不能依照原产生过程重新复制出来。6、什么是金融资产?简述金融资产的分类标准。解答:金融资产是指金融性的经济资产,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以及在另一个机构单位有对等负债的各种金融债权(如通货、存款、贷款、股票、股票以外的证券、保险专门准备金等)。SNA关于金融资产的分类主要按两个标准进行:一是资产的流动性,如可流通性、可转让性、适销性或可兑换性;二是描述债权人与债务人基本关系形式的法律特征。在对金融资产作更为详细的分类时,SNA还考虑了金融资产期限的长短。第三章国内生产与国民收入核算一、1.下面各项中没有纳入生产核算范围的是()。A农民自产自用粮食B房屋C居民家计活动D房屋租赁62.生产核算的国土原则和国民原则的共同点是具有相同的()属性。A常住属性B非常住属性C基层属性D非基层属性3.国民经济生产与使用核算的核心内容是().A、资产负债核算B、国际收支核算C、国内生产总值核算D、资金流量核算4.已知某地区GDP为2000亿元,总产出为36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总值为().A、5600亿元B、3600亿元C、800亿元D、1600亿元5.某地区1996年有关收入分配的统计数据为(单位:亿元):劳
本文标题:国民经济统计学练习题(还差第六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62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