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南华北课题最终汇报(陈红汉200407).
南华北盆地群油气勘探思路与勘探目标优选评价项目负责:陈红汉何生研究人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陈红汉何生高志龙王家豪王存武刘成田云涛高秋丽刘建章程仲富荆州石油地质研究所龚铭吴亚军王琳汇报人:陈红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石油系2004年7月汇报提纲1、课题设计的研究任务与执行情况2、南华北盆地群油气勘探历程3、与国内外相似盆地石油地质类比研究4、南华北盆地群重点探井失利原因及勘探经验教训5、南华北盆地群油气资源潜力评价6、南华北盆地群综合地质评价7、南华北盆地群油气勘探思路与有利目标分析8、主要研究成果1、课题设计的研究任务与执行情况1.1研究内容:1)在充分收集前人研究成果报告、勘探程度、油气显示、专家评价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平行项目的相关研究成果,开展综合性研究(1)工区勘探历程、国内外相似盆地类比,总结勘探重点和难点;(2)不同盆地、不同层位烃源岩演化和资源潜力评价;(3)构造变形与油气保存条件对成烃、成藏的制约;(4)重点油气藏解剖和失利分析,开展不同尺度油气成藏条件分析;(5)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步勘探提供借鉴。2)建立南华北盆地群相应的综合地质评价模型(1)建立区内油气成藏地质模型和可能的油气藏模型;(2)根据“成盆、成烃、成藏”理论构建盆地综合评价子系统模型,运用PDSys软件对“盆地-区带-目标”分级评价。3)南华北盆地群目标评价优选与油气勘探思路(1)分级评价基础数据资料;(2)南华北盆地群油气勘探思路;(3)综合评价和排队,优选有利勘探目标。2.2考核目标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考核目标①构建南华北盆地群“盆地-区带-目标”分级综合评价地质模型②优选出南华北盆地群有利的勘探目标③提出南华北盆地群油气勘探思路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提交的主要成果①最终成果研究报告1份②图件与附图册南华北盆地群勘探目标综合评价图附图册1份③附件南华北盆地群勘探目标综合评价原始数据表附件1份1.3课题执行情况(1)收集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内部研究成果报告20份(参见后附参考文献和内部参考资料)、多媒体汇报11份。序号多媒体名称汇报人单位日期1合肥盆地勘探成果总结及部署李学田胜利油田2河南老区外围盆地油气勘探前景、难点及对策孔凡军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二室2001.123中国海域盆地正反转构造与油气成藏动力学的耦合关系陈红汉中国地质大学1999.34阜阳地区勘探条件评价及目标优选陈凤良江苏油田分公司20035合肥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区带评价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勘探处2003.106开封坳陷及鲁西豫东隆起区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前景中原油田分公司2003.107周口坳陷成藏条件与勘探目标优选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荆州新区勘探研究所2003.128周口坳陷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目标评价(开题论证)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研究院9周口盆地构造演化研究黄泽光中石化研究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10周口及外围盆地油气成藏条件与富集控制因素何明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2003.1111周口盆地构造及演化特征研究中石化研究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2)摸清工区各个盆地勘探程度和资料情况,理清研究思路;(3)结合资料分析,提出一些初步认识,于4月份在荆州做了阶段性汇报;(4)根据课题长提出的要求,我们加快了研究进度,5-6月份课题组全体人员加班加点,完成了课题设计的各项研究任务,现向各位专家汇报如下:2、南华北盆地群油气勘探历程南华北地区主要受控于南部秦岭-大别山带和东部郯庐断裂系,从中生代印支期(T2-T3)开始发育四个坳陷和两个隆起共6个II级构造单元:周口坳陷、合肥坳陷、开封坳陷、泗县坳陷、太康-宿县隆起、蚌埠隆起,形成了众多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合肥盆地、周口盆地、信阳盆地、临汝盆地、洛阳-伊川盆地、三门峡盆地、济源盆地、中牟盆地、武威-鱼台盆地、黄口盆地和民权盆地等,构成了所谓的“南华北盆地群”。2.1合肥盆地油气勘探历程自1958年至今,合肥盆地40余年的油气地址普查和勘探研究经历了“三上四下”的艰难勘探历程:第一阶段:油气普查勘探(1958~1964年)第二阶段:光点-模拟地震油气普查勘探(1970~1976年)第三阶段:数字地震油气普查勘探(1988~1996年)第四阶段:综合油气普查勘探(1999年至今)就目前勘探程度而言,合肥盆地尚处于区域勘查阶段。迄今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层尚未确定,对盆地大部分下伏的古生界及下侏罗统的烃源岩条件了解不够深入,尽管侏罗系发育深湖相烃源岩有过生烃及成藏过程,但演化程度太高;舒城凹陷下第三系可能是最有勘探潜力的层位,但其资源潜力有待进一步落实。对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及成藏规律和保存条件仍缺乏深入的认识,因而造成对盆地油气勘探有利区带缺乏清晰的认识。2.2周口盆地油气勘探历程自1955年开展油气勘探以来,先后有河南油田、华北石油地质局、石油物探局、安徽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和江苏油田分公司在此开展过工作。相比而言,周口盆地是南华北盆地群勘探程度最高的一个地区,但也经历了“三上三下”的曲折历程,概括来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区域地质普查勘探(1955~1973年)第二阶段:石油普查和初步勘探(1973~1984年)第三阶段:油气持续勘探(1985~1998年)第四阶段:油气勘探发展(1999年至今)周口盆地为南华北盆地群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勘探程度也相对较高,已在古、中、新三个层系试获低产油气流,有39口井见油气显示,是南华北盆地发现油气显示井数最多、显示级别最高的盆地。多年来在油气成藏等诸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果和认识,但迄今未取得实质性突破,特别是对其油气聚集规律并未很好了解。2.4洛-伊盆地油气勘探历程洛-伊盆地位于华北盆地豫西隆起带,面积约3780km2。三叠纪豫西地区洛阳、伊川和临汝盆地是一个统一的大型拗陷盆地;新生代因差异隆升和断陷,形成了这些叠加于三叠纪原型盆地上的分割性断陷盆地。该盆地的油气勘探起步较晚,勘探程度较低。自1977年以来先后有原地矿部、煤炭部以及河南油田在此开展地质调查、油气普查工作。河南油田从1981年开始的外围盆地勘探主要是在洛阳盆地开展石油地质特征及含油气远景评价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伊川盆地开展高精度重磁勘探和洛-伊盆地岩石圈结构研究。洛-伊盆地完成重、磁、电和二维地震工作,完成探井4口、煤田浅井数十口,并在地面和井下发现多处上三叠统的油气显示,表明上三叠统中有过油气的形成和运移过程,但总体来说洛-伊盆地油气勘探程度很低,对于豫西地区构造活动强烈、盆地叠加改造对油气形成、运移和聚集的控制作用,特别是盆地三叠系的分布、保存状况及其油气勘探前景等一系列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2.4黄口-济源盆地油气勘探历程开封坳陷为南华北盆地群北部的一个II级构造单元,自西向东包括济源、成武-鱼台、中牟、民权和黄口5个次级盆地。本区的勘探从50年代开始,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区域概查阶段(1955~1963年)第二阶段:石油普查阶段(1964~1983年)第三阶段:重点勘探阶段(1984~1994年)第四阶段:深化认识、择优探索阶段(1995年至今)修武菏泽兰考沛市+++++++---焦作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80604020000020406080002040608000204060800060800000---(m)10000010203040Km0020406080006080204060800020404060800020二○○四年二月+-天宫庙+++++终兴集---成武徐砦大陈楼金乡顺河江庄鱼山单县王成寺张油坊曹马集黄寺--+++--+--+++-+-++-+++---++--+-+鱼台+-+沙庄++++++--+--------济源博爱武陟+-沁阳+++++-+---开封市封丘郑州市--+--中牟----原阳++---砀山县+++--20406080002040丰县+-编图绘图审核曾正清王凤英张丽华周章保+++----龙王庙单3杨集++延津++++豫深2开3开4丰参1脑里集黄陵集三春集爪营兰古1东3马厂唐庄新霍寨东1东明集东明长垣长2兰古2春3白51+++-----+++--开封坳陷及鲁西豫东地区勘探现状图黄3商1黄1太参1濮凹陷东商丘市-K-k黄口90-436测线地质剖面DD'D'DCC'C'CBB'B'BAA'A'AJEEEEEEEKKKKKJJJTTTTTTTC-PC-PC-P∈-O∈-O∈-OC-P∈-OArArArAr邓5豫深2济源84--130测线地质剖面(底图为Tp层构造图)中牟凹陷78-245+79-242地质剖面图成武--鱼台地区94-287E+89-106测线地质剖面济源凹陷(37口)中牟凹陷(14口)民权凹陷(1口)黄口凹陷(5口)成武凹陷(4口)迄今,开封坳陷共钻石油探井61口,主要勘探目的层是新生界,其中钻达古生界的探井4口,钻穿上古生界探井仅1口。这些探井主要分布在济源盆地(37口)和中牟凹陷(14口),共有15口井于中新生界见油气显示。对盆地构造和油气地质特征重新认识认为:(1)该区新生界资源潜力较小,规模不大;中生界成藏条件复杂,勘探难度最大,需进一步进行评价;(2)古生界天然气是该区资源潜力最大的领域,具备二次生烃、晚期成藏、多套储盖组合的复合油气藏形成条件,有望取得勘探突破;(3)黄口盆地为上古生界天然气有利勘探区,其次为黄口次凹南坡下第三系。与此同时,其他一些研究单位分别从中生代沉积体系演化和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勘探方向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3、与国内外相似盆地石油地质类比研究对于改造叠加型盆地的油气勘探的立足不是为了发现油气显示,而是要找到经济可采的油气聚集。然而,尽管不同盆地、甚至同一盆地的不同区块受复杂边界条件控制,其改造的方式、改造的历史存在差异,与改造相对应的油气成藏条件也可能明显不同,但遵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对国内外一些勘探程度较高的改造叠合型盆地的研究成果做一引介,还是十分必要的。前人依据盆地后期改造的主要动力学特征及改造形式,将改造盆地分为抬升剥蚀、叠合深埋、热力改造、构造变形、肢解残留、反转改造和复合改造等7种类型。依据构造样式将改造盆地分为抬升改造型、块断改造型和冲断-褶皱改造型三大类。本课题结合南华北盆地群的构造和变形特征,主要类比以下几个方面:3.1前陆盆地中逆掩推覆体与油气图3-1从早古生代至新生代全球前陆盆地个数、其中油气盆地和大油气田个数统计分布(数据来源于甘克文,2004)前陆盆地确实是现存沉积盆地中经勘探发现油气田比例最高的盆地类型,合计成功率达62.6%,其中有大油气田的盆地是29个,占22.1%。而全球现存517个沉积盆地中有油气田的是211个,平均占40.8%。大油气田的盆地是73个,平均占14.1%。然而,逆掩断层带是一种普遍的构造现象,只有在有利含油气盆地的特定条件下,后期又有良好的封堵保存条件,才能产生重大的经济意义。Bally(1985)以美国南部冲断带即奥启塔褶皱带前缘的8个盆地为例,指出只有4个盆地产气,另4个盆地是干的,以此说明单纯从盆地类型仍然无法预计油气前景。世界上中生代前陆盆地含油气盆地较多,也不是凡前陆盆地都有油气田。出现这样大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沉积盆地原始格架的差异和沉积期后保持或改造条件。以北美科迪勒拉山系为例,造山带长达8000km,而含油气盆地只局限于从加拿大的艾伯塔盆地到美国的落基山盆地群,向北在加拿大的马更些山前缘一些盆地,由于上覆白垩系剥蚀严重,没有发现过油气田。因为如果烃源岩在造山期之前就已经成熟,则在造山期由于冲断、褶皱破坏,已无法保持油气聚集;如果由于同造山期的沉积负载而成熟,那么在缺失上覆层序的条件下这一前提也就不存在了。因此,前陆盆地必须由同造山期的沉积层序连片分布为基础选择勘探目标,因为全球性油气勘探的实践证实了逆掩断层带的油气聚集与造山期前及同造山期的沉积层序组合具有重要的关系。一般来说,前造山期和同造山期沉积层序变化强烈的背景,不宜形成大量的油气聚集;如果两者间为渐变过渡
本文标题:南华北课题最终汇报(陈红汉20040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65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