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中国财政农业投入的产出弹性分析——基于1978~2006年的统计数据
中国财政农业投入的产出弹性分析——基于1978~2006年的统计数据作者:林江,李普亮,LinJiang,LiPuliang作者单位:林江,LinJiang(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李普亮,LiPuliang(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广东,惠州,516007)刊名:新疆农垦经济英文刊名:XINJIANGSTATEFARMSECONOMY年,卷(期):2009,(7)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15条)1.王文普财政农业支出结构对农业经济的增长效应[期刊论文]-华东经济管理2008(03)2.杨林娟.戴亨钊甘肃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期刊论文]-农业经济问题2008(03)3.陆文聪国家财政支农与农民增收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4.李琴中国财政农业投入的结构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农村经济2006(08)5.李焕彰.钱忠好财政支农政策与中国农业增长因果与结构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农村经济2004(08)6.孙文祥.蔡方我国财政支农经济绩效实证分析[期刊论文]-财政研究2005(11)7.马静.霍学喜河南省财政农业支持对粮食生产影响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8.BinswangerH.KhandkerS.RosenzweiMRBehavioralandMaterialDeterminantsofProductionRela-tionsinAgriculture1986(22)9.BarroRobertJGovernmentSpendinginaSimpleModelofEndogenousGrowth1990(05)10.就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十七届三中全会从七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其中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被放在7项部署的首位,透露出决策层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11.王文普财政农业支出结构对农业经济的增长效应[期刊论文]-华东经济管理2008(03)12.陈锡文中国农村公共财政制度200513.参见李琴等人以及孙国祥等人的相关研究14.根据财政部提供的资料,目前在东部地区的农业投入中,中央投入所占比例为20%~30%,中部地区的这一比例为40%~60%,西部地区的比例为50%~70%15.李焕彰.钱忠好财政支农政策与中国农业增长:因果与结构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农村经济2004(08)相似文献(2条)1.学位论文舒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四川财政支农总量与结构问题研究2007改革开放以来,四川一直坚持农业支持工业、优先发展工业的经济路线,极大地推动了四川工业的进步。目前,四川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根据国际经验,四川经济发展也将进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依靠财政投入促进农业发展是国际国内发展农业的有效传统方式之一,也是四川支持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四川财政支农支出总量不断加大,支出重点不断调整,但是四川面临的政策形势、经济形势等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提出,对四川解决长期面临的“三农”问题提出新要求。如何适应四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确定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农规模与支出方向,以实现支农资金的最优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做好四川财政支农工作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就四川财政支农资金支出最优总量与支出结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最优使用效率,促进四川新农村建设是有益的探索。文章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四川财政支农支出的总量与结构进行研究,对论文的理论依据、四川财政支农状况等进行翔实的定性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财政支农支出最优总量、结构运用C-D函数及其变形模型进行了定量测定,从而基于效率的基础上确定了四川财政支农支出的最优总量与结构。另一方面,笔者坚持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在开展调研的基础上从农民需求角度出发,探讨四川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四川财政支农支出的优先秩序选择问题。在效率与农民需求两重标准的基础上,确定四川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问题,并在借鉴国外其他国家财政支农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给出作者的建议。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四川财政支农支出的总量、结构与目前四川面临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已经不相适应,在总量支出和结构支出上存在很大问题,必须对目前的财政支农现状进行调整。一方面,四川财政支农支出的缺口还比较大,并且有逐步加大的趋势,因此要缩小甚至填补该缺口,还需要加大财政支农的规模:另一方面,从四川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看,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的函数系数为正,农业基本建设支出的函数系数为负,说明四川财政支农中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的产出弹性为正,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的产出弹性为负。对此,笔者认为四川财政支农应该在加大四川财政支农支出总量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财政支农的结构。就总量而言,政府除通过立法、税收等手段加大对财政支农的倾斜外,还要引导社会力量多元化途径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的总量;就结构而言,在坚持效率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农民需求,支农资金重点投向效率较高、农民需求最强烈的方面。文章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四川财政支农支出的总量与结构问题,特别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将研究的条件限制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并运用定量方法对四川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财政支农支出的最优总量与结构进行测度,是本文较有新意的地方;另外,笔者通过调研,基于农民需求的视角,确定四川财政支农支出的优先秩序,在研究思路上有所创新。2.学位论文杨爽公共财政框架下农村基础设施有效供给的研究——以陕西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为例2007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农业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前提。长期以来,受“轻农村、重城市”发展战略的影响,陕西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一定程度上成为其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2004年陕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866.52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3.6%)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是新时期的主要任务,中央政府在2005年初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因此在宏观背景条件下,研究如何有效供给农村基础设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在借鉴国内外农村公共产品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公共财政理论模式来构造分析框架,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理论与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以陕西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为例,从供给现状,经济效应,供给模式以及财政制度安排等方面论述了如何有效供给农村基础设施的实际问题。在具体行文过程中,第一部分是导论,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理论框架。第三部分主要通过C-LModel实证分析了陕西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现状,再通过工业反哺农业条件下陕西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比重的偏低和陕西财政农业支出增长速度弱于财政收入、支出增长速度的数据分析,得出基本的判断即陕西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尽管自2000年西部大开发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由于政府投资支出的不足导致供给的缺少。文章第四部分在目前陕西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存量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运用时间序列的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了现有的各类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生产的产出弹性,以及在农业生产增长中存在着规模经济效益,因此,有效的增加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必需。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增加供给,充分优化配置稀缺的财政资源,文章的第五部分、第六部分主要通过公共财政的理论来探求解决对策。在第五部分中主要运用公共财政支出范围的理论来讨论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划定公共支出的范围应以公共产品的性质为衡量标准,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政府公共财政的支出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准公共产品性质的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就可以在政府财政的引导下,利用市场来增加有效供给。因此,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应采取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辅助的模式。第六部分,主要分析供给的财政制度,城乡二元非均衡的基础设施供给制度违背了公共财政支出公平性的特征,农民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制度外供给成本,多层次的公共产品理论制度下,各级政府的财政供给缺位,同时公平有效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欠缺。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最后在第七部分,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的理论,归纳总结,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树立公共财政观念,建立城乡协调的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制度,增加政府的农业财政支出比例,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力度;有重点、分阶段增加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公共财政框架下,选择政府为主导、市场为辅的供给模式;根据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中央民族大学(zymzdx),授权号:533344fb-24b9-4826-b027-9e2e014ba191下载时间:2010年11月14日
本文标题:中国财政农业投入的产出弹性分析——基于1978~2006年的统计数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6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