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投融资/租赁 > 国际折衷论和投资发展理论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国际折衷论和投资发展理论对中国企业的启示第三小组国际折衷论1977年,英国瑞丁大学教授邓宁在《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和跨国企业:折衷理论方法探索》中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1981年,他在《国际生产和跨国企业》一书中对折衷理论又进行进一步阐述邓宁总结出决定国际企业行为和国际直接投资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A.所有权优势(Ownership);B.区位优势(Location),C.市场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核心:折衷理论的核心是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特定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一)所有权优势理论所有权优势理论是发生国际投资的必要条件,指一国企业拥有或是能获得的国外企业所没有或无法获得的特点优势。其中包括:(1)技术优势。即国际企业向外投资应具有的生产决窍、销售技巧和研究开发能力等方面的优势;(2)企业规模。企业规模越大,就越容易向外扩张,这实际上是一种垄断优势;(3)组织管理能力。大公司具有的组织管理能力与企业家才能,能在向外扩张中得到充分的发挥;(4)金融与货币优势。大公司往往有较好的资金来源渠道和较强的融资能力,从而在直接投资中发挥优势(二)内部化优势内部化优势是为避免不完全市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将其拥有的资产加以内部化而保持企业所拥有的优势。其条件包括:1、签订和执行合同需要较高费用2、买者对技术出售价值的不确定3、需要控制产品的使用(三)区位优势区位优势是指投资的国家或地区对投资者来说在投资环境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它包括直接区位优势,即东道国的有利因素;和间接区位优势,即投资国的不利因素。形成区位优势的三个条件:1)劳动力成本。一般直接投资总把目标放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以寻求成本优势;2)市场潜力。即东道国的市场必须能够让国际企业进入,并具有足够的发展规模;3)贸易壁垒。包括关税与非关税壁垒,这是国际企业选择出口抑或投资的决定因素之一;4)政府政策。是直接投资国家风险的主要决定因素。投资发展周期理论投资发展周期理论,是折衷理论的动态发展,其中心命题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取决于经济发展阶段以及该国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域优势。并将一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结合起来,认为一国的国际投资地位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关系。该理论认为,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NOI(NetOutwardInvestment,等于对外直接投资额减去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是该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函数,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反映经济发展阶段最重要的参数。一个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倾向取决于三方面因素:一国经济所处阶段;一国要素禀赋及其市场结构和中间产品跨国交易市场不完全的性质及其不完全的程度。对外投资的发展的四个阶段邓宁将对外投资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本国几乎没有所有权优势,也没有内部化优势,外国的区位优势又不能加以利用2)外国投资开始流入,可能会有少数国家的少量投资,其目的在于取得先进技术或“购买”进入本地市场的权力,净外国投资额逐渐增长3)外国投资和对外投资都在增长,但外国投资净额开始下降4)直接投资净输出阶段四个阶段的划分第一阶段均GNP低于400美元几乎没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也不能利用国外的区位优势,对外直接投资处于空白状态,国外直接投资的流入处于很低的水平。第二阶段人均GNP处于400-1500美元之间投资环境有较大改善,因而区位优势较强,外国直接投资流入迅速增加但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仍然十分有限,对外直接投资刚刚起步处于较低水平第三阶段均GNP在2000--4750美元之间部分企业开始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这一阶段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入量和流出量都达到较大的规模第四阶段第四阶段人均GNP超过5000美元拥有强大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并从全球战略的高度来利用东道国的区位优势,对外直接投资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根据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在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如何利用好外国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国际化,是提高本国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我国总体上处于邓宁教授所分析的第二阶段,即对外直接投资相对于利用外资较少的阶段,但考虑到中国人均GDP已处于第二阶段的后半部分,对外投资开始增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中国沿海地区一些省市区的人均GDP已超过2500美元,进入邓宁所分析的第三阶段,即对外直接投资加速发展的阶段。其中北京、上海、天津3个直辖市已进入第四阶段。因此,可以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开始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国际折衷论对我国企业的启示利用所有权优势,发展对外投资加强内部化优势,增加企业效益重视区位优势,选准投资区域要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好核心竞争力要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强大企业集团,增强与外国企业竞争的能力培养和利用国际化人才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及商会的作用所有权优势1、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制成品在我国出口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虽然我国的工业制造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但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在纺织、食品、冶炼、化工、医药、电子等产业上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2、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长期形成的某些传统技术,民间工艺等产业是人无我有的产业,在发达国家市场上拥有所有权优势。如中药、园林、烹调等;某些已趋成熟和稳定的大量中问技术和加:L制造业,如机电、轻纺、食品加工等;某些已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精尖领域,如计算机硬件、生物工程、光纤、航天等都可以在中国转内在化优势目前我国跨国企业取得了不少内在化利益,但内在化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母公司把产品、价格等向子公司转让,或者在母公司所属子公司之间转让,这种内部转让既可避免国际市场企业间交易带来的缺陷,保证中国公司获得最大利益,又保护了跨国企业的财产权和无形资产。中国当前跨国企业大多数是国有企业,可以利用转移价格,作为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战略的手段例如,上海化工进出口公司在掌握国际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利用世界市场不同阶段产品价格的时间差和不同区域产品价格的空间差。以国内公司总部为中心,形成一个辐射网络,以赚取内在化利润。该公司购入大宗散装化工原料,包装后销往有需求的地区,取得一定的地区差价利润和劳务收入区位优势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贸易摩擦频繁发生,贸易障碍不断。所以选择一个磨擦较小,利于发展的区位投资将显得十分重要。当前,东亚国家的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国内经济发展很快。加之中国正加盟东盟自由区,在投资贸易方面可以利用达成的框架协议加以协调,能有效保证中国企业到东亚投资的健康发展。从东盟成员国政府的态度来看,他们普遍欢迎中国企业对东盟各国进行投资,符合东道国家的意愿。由此可见,我围企业境外投资的主要区位应该选择在东亚国家,它符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
本文标题:国际折衷论和投资发展理论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68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