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国际贸易原理作业(一)(1-2章)一、填空题1、对外贸易对于经济发展的真正重要作用是从_____社会开始的。2、各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规模首先是由它们的所决定的。3、哈罗德提出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是的___乘数理论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运用。4、对外贸易对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____________是最早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6、社会生产力,特别是____的发展,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7、需求相似理论认为,____是影响一国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8、斯密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被称为___。9、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1.5万亿美元,世界进口贸易额为1.6万亿美元,该年的国际贸易应为美元。10、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通常以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来表示。二、单项选择题1、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在它的出口商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也越大。A.初级产品B.工业制成品C.工业原料D.都不是2、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比较确切地反映对外贸易规模的是()。A.对外贸易量B.对外贸易额C.对外贸易值D.出口额3、西方关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理论中,被事实证明是错误的是:()。A.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B.对外贸易重要性渐减规律C.对外贸易乘数原理D.都不是4、对外贸易依存度反映的是:()。A.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B.一国国民经济对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C.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口贸易的依赖程度D.一国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依赖的程度5、国际分工的形成和世界市场的建立阶段是()。A.15世纪末16世纪初B.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C.19世纪70年代开始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6、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A.自然条件B.国际生产关系C.社会生产力D.各国的文化、政府政策等7、世界市场是()。A.各国和地区的商品和服务交换的领域B.由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市场构成C.国际分工的基础D.与对外贸易同时产生8、一国拥有的劳动要素充容,就应该专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外进行交换。这种说法来自:()。A.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B.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C.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D.凯恩斯的重新商主义贸易理论9、上层建筑在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是()。A.它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B.它可以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C.它决定了国际分工的性质D.它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10、战后国际分工深化的最重要原因是()。A.科学技术发展B.世界贸易自由化C.国际经济一体化D.跨国公司兴起与发展三、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又称世界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即国际间的商品流通。2、过境贸易:即过境贸易。某些国家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或为了节约运输费用的时间,在从商品生产国购物之后,需要通过第三国的境界才能进入本国市场,对第三国而言,就是过境贸易。3、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4、国际分工:是指各国在从事商品生产时,相互间实行的劳动分工和产品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向国际范围扩展的结果,它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5、对外贸易乘数:是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根据凯恩斯的投资乘数理论应用到国际贸易中的,在其《国民经济学》一书中首次提出。增加出口和增加国内投资起着同样的作用,都可以使一国的国民收入和就业成倍的增加,这个倍数就是对外贸易乘数。6、产业内贸易:指的是两个以上国家同一产业部门内的某一项产品同时发生输出和输入的活动。7、贸易差额:在一定时期之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若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为贸易出超,反之为贸易入超。8、国际贸易量:以国际贸易的商品实物数量来表示的国际贸易的规模。国际贸易量=国际贸易值÷进出口价格指数。四、简答题:1、比较国际贸易值与国际贸易量。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两者相加为进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出口总额,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有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统计资料,是以美元表示的。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用同一种货币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世界进口总额或世界出口总额。就国际贸易来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如果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总值就是重复计算。因此,一般是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值。2、简述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答:(1)互通有无,调剂余缺,促进国民经济综合平衡;(2)节约社会劳动,增加生产总量;(3)可以阻止利润率的下降趋势;(4)是发展对外关系的纽带和手段,是各国进行政治斗争的手段3、简述“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答:该理论是某些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理论。理论的内容是:一国出口的急剧扩大会带动本国经济的增长,而经济的增长会导致对于进口原料和食品的巨大需求,从而带动出口这些产品的国家的经济增长。对外贸易正如发动机一样,是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6分)4、简述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作用及其测定原理。答:又称对外贸易系数。是一国的对外贸易值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作用:A.表明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B.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C.一国与其他国家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D.加入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广度与深度。5、简述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答:(1)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3)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4)资本国际化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5)国际生产关系决定了国际分工的性质;(6)上层建筑可以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6、简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提出的。它的基本观点是:第一,产品和人一样,也有一个生命周期。第二,对产品来说,需要经历新产品、成熟产品、标准产品三个阶段。第三,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也应发生变化。该理论是把动态比较成本理论和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等结合起来的一种理论。运用了动态分析法,从技术创新、技术传播的角度分析国际分工的基础和贸易格局的演变。是对比较成本论和要素禀赋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进步性。(该题答案供参考,若考生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7、简述需求相似理论。该理论从需求的角度来分析国际贸易的流向。这种理论特别强调国内需求的作用。该理论的基本观点:(1)产品之所以要进口,是因为进口国有国内需求,产品之所以出口,是由于国外有需求。在企业家看来,进口国的需求是生产的推动力。(2)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就越大。(3)如果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完全一样,一个国家所有可能进出口的商品也将是另一个国家可能进出口的商品。(4)人均收入水平是影响一国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认为人均收入水平相同的国家之间的贸易范围可能是最大的,而人均收入水平的差异则是贸易的潜在障碍。一个国家虽然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但如果其他国家由于收入较低对它没有什么需求,贸易就无从发生。五、论述题:1、试述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经济发展决定国际贸易的发展。这表现在:(1)不同历史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取决于各个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对于个别国家来说,其对外贸易发展规模是由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3)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参加国际贸易的商品种类是和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4)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它的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越大。2、对外贸易对于一国经济发展有反作用。表现在:(1)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促进国民经济综合平衡;(2)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生产总量;(3)可以阻止利润率的下降趋势;(4)对外贸易是发展对外关系的纽带和手段,是各国进行政治斗争的手段。(该题要求考生展开论述,仅答要点的,酌情扣分。)2、试述绝对成本论。3、试述比较成本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于1817年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的。是在亚当.斯密的学说基础上发展的。基本观点:A.主张分工,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李嘉图的该理论是在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基础之上的。他和斯密一样,也赞成分工。B.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另一国都处于绝对劣势,两国仍会发生贸易,而且对双方都有利。具体来说,这些利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按比较成本原理进行生产的国际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产量。2、随着产量的增加,通过国际贸易,各自国内的消费水平也提高了。3、节约双方的社会劳动。C.核心是比较优势原则。任何一国都可根据比较优势原则生产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进行贸易,对双方都有利。结合实际部分,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文标题:国际贸易作业1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74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