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沈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案课程名称:国际贸易编写时间:2010年8月1日授课章节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目的要求掌握国际贸易的重点难点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I自由贸易理论一、绝对成本论绝对成本论,亦称绝对优势成本理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代表之作,177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糸统阐述了这一理论,是具有代表性的自由贸易学说1.绝对成本论的概念绝对成本论是依据国际分工的原则,一个国家只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成本的商品,进口别国据有绝对优势的商品,一之相交换,各个国家都可以获得绝对利益。2.绝对成本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亚当.斯密对英国重商主义者海尔斯《贸易差额》理论进行研究,并批判了海尔斯及其托马斯.孟的重商主义“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赚取金银,金银的多少是一国财富的唯一标志”理论进行了批判,提出了绝对优势成本理论。3.绝对成本论的主要内容斯密认为:金钱并不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国财富和富裕程度的标志不是金银数量,而是劳动生产率高低,一国财富的增长有两个有两个途径: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增加劳动量。例如:中国的纺织业,制衣业,制鞋业,儿童玩具业等行业和产品,与美国的相同行业产品相比,中国制造上述产品原材料来源于本地,发挥劳动密集型优势,人工成本低,比美国具有绝对优势。这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出口就可以获得绝对的好处。反之,美国没有绝对优势,则只能进口;如果美国也生产有绝对优势产品与中国自由交换,美国同样可以获得绝对好处。亚当.斯密,还认为国际贸易应遵循国际分工原则,分工的基础是各自占优势的自然禀赋或后天条件,为了较多的增加国民财富,一国应只生产出口那些效率高的产品,进口那些外国效率高的产品,效率高的商品就是一国的绝对优势,可以获得绝对利益——绝对成本论核心。第2次第1页沈阳大学教案(续页)二、比较成本说比较成本说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通过对比方法,否定了斯密的绝对成本论,提出了具有代表性贸易理论,标志着国际自由贸易理论体系的建立1.比较成本论概念比较成本论;就是比较两种产品在两国之间的劳动成本,来决定一国应该生产并只由交换的理论。某种产品按照优势原则进行分工,各国生产具有比较优势(比较成本低)的产品并进行自由交换,都可以获得比较利益。2.比较成本论的理论论证。李嘉图以当时英、葡两国都生产毛呢与葡萄酒为例,进行对比,在进行对比前应当有如下假设:(1)两国都生产毛呢和葡萄,应当在两国之间进行分工。(2)分工前后两国生产的产品单位量一致。(3)假定分工前后劳动生产力不变。举例论证:英国生产一个单位数量毛呢,投入人工成本为100人,而葡萄生产与英国相等单位数量毛呢,投入人工成本为90人,可是,当时英国生产毛呢的成本高于葡萄牙10%(即假定英国成本为100%而葡萄牙只有英国的90%)。葡萄与英国生产一个单位数量葡萄酒,英国投入人工成本为120人,而葡萄生产与英相等投入人工成本为80人,可是当时英国生产葡萄的成本将高于葡萄牙33.3%,(即假定英国成本为100时,面葡萄只有英国66.6%)。上述分析两个不作分工,维持现状继续生产,两国的均不存在绝对优势,而专业化水平不高,生产力水平也难以提高。英、葡两国进行两种商品的生产分工,结果两种商品在满足本国消费需求。英国分工生产毛呢,英国不仅要继续维持分工前100人/年生产毛呢,还要把原120人/年生产葡萄酒的劳动力,转移生产毛呢,每年生产结果(100+120)=2.2单位毛呢;2.2-(1+1)=0.2;可见分工后英国投入的劳动量与分工前相等,则产量增加了0.2单位。葡萄牙分工生产葡萄酒,它不仅要继续维持分工前80人/年生产葡萄酒,还要把原90人/年生产毛呢的劳动力转移生产葡萄酒。每年生产结果(80+90)/80=2.15单位,可见分工后葡萄牙投的劳动量与分工前相等,则产量比分工前增加了0.125单位。引导学生自行分类并总结概念(约20分钟)第2次第2页沈阳大学教案(续页)结论:一个国家具有绝对优势(成本上升低)商品与另一个国家具有绝对优势商品相换,双方都可能获得重大利益。由于各国生产力水平不同,在生产上没有任何绝对优势的国家,仍然可以专门生产具有比较成本低的产品,以换取由自己生产中比较成本高的产品,从而获得利益。只要存在比较成本差异,就存在国际分工各国际贸易的基础。三、要素禀赋理论1.要素禀赋论的概念要素禀赋理论,又称资源赋予论,生产要素禀赋说,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共创立。基本含义是:即各国生产某产品的条件相同--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和素素比(生产函数)相同;各国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的丰缺程度不同,要素的价格比例不同,生产要素丰裕的国家,要素价格则低。反之,则高。按要素丰缺程度分工,各国生产生产要素丰裕的商品并与之相交换,各国都可以在贸易中获得利益。2.要素禀赋论分析我们对成本绝对论,比较成本论分析,说明了两个简单的道理:绝对成本论者认为只要有成本绝对优势,出口有利;比较论者认为在没有绝对优势,只要存在比较优势,通过国际间的专业化分工各国都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仍然可以交换从而获得利益。现在要讨论另一个问题,如果各生产要素没有差异,即生产同一单位商品,劳动要素各国都一样(没有绝对或比较优势,各国贸易又以什么为基础,这就是要素禀赋论研究的问题。生产要素丰裕,其价格就便宜;生产要素稀缺其价格就贵;就中国而论,在国际没有绝对优势,但比较优势在某些方面是存在的,(例如土地、劳动力、皮革、纺织、服装、鞋类、工艺等方面有比较优势;而石油、有色金属、等要素稀缺。),生产有比较优势产品出口,仍具有低价竞争优势。四、比较优势分析方法分析指标:1.比较优势=(一国某种商品出口值/该国所有产品出口值)/(世界某种产品出口总值/世界所有产品出口值);比较优势值大于1有优势;比较优势值小于1没有优势。2.竞争指数=(出口值-进口值)/(出口值+进口值)指数大于零,具有优势;指数小于零,则无优势第2次第3页沈阳大学教案(续页)II保护贸易理论一、汉密尔顿的保护贸易学说汉密乐顿,是美国独立后首任财长,他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贸易保护论——标志着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中保护贸易理论体系产生。1.保护贸易理论出台背景:独立后的美国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制造业落后于英国及欧其它国家,农业及农产品发展缓慢,社会失业率较高。2.汉密尔顿幼稚工业贸易保护论的内容:汉密尔顿认为:亚当.斯密的自由理论不适用于美国。1783年独立战争结束,当时美国比英国落后近100年,美国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不可能与英国为代表(英18世纪,19世纪初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进工业国进行了自由贸易,在建立自己工业体系实行自由贸易,将使美国幼稚工业将受到具大损失。因此,美国工业初建时期,采取了特别保护措施以扶持幼稚工业。汉密尔保护幼稚工业学说,对美国在工业兴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国内大机工业发展;吸引了大量优秀人力资源流入美国。二、李斯特贸易保护说李斯特十九世纪中期德国著名经济学家,他的主要历史贡献在于,他在研究汉密尔保护贸易说基础上,完整形成了贸易保护的系统理论,提出了保护幼稚工业的具体措施(关税保护)创造性地提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分期(开化、畜牧、农业、农工期、农工商业时期)。李斯特保护贸易说理论体系:1.一是生产力论:李斯特认为,外国低成本生产的商品,不必从外国进口,主张本国自己生产,提高生产力创造财富比财富更重要。提高生产力是本国发工业提高国民劳动生率的重要条件,因此,李斯特主张国内竞争,对外实行保护政策。2.是经济发展的创造性分期李斯特认为,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基础不反映各国发展历史和经济发展的特点,明确提出了开化时期,畜牧业时期,农业时期,农工商时期。各国所处的时期不同,采取的贸易政策应当不同,一个处在农业时期与农工时期或农工商时期的国家实行自由贸易,必然损害本国利益,只有采取关税保护政策保护本国幼稚工业,才能使本国工业免遭外国的产品打击。3.实施关税保护李斯特认为:关税保护是发展本国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措施,并提出实施关税保护,只保护本国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缺乏竞争力的幼稚工业。引入补充材料第2次第4页沈阳大学教案(续页)三、管理贸易理论管理贸易属于当代贸易理论范畴,是当代发达国家,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两者兼而有之为特点的一种新的贸易政策倾向。1.管理贸易概念管理贸易政策是受政府控制,使用非关税壁垒于预本国进出口贸易的政策。管理贸易政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要遵循自由贸易原则;另一方面,利用国内立法,或通过国家之间达成双边,多边国际协定管理本国贸易,限制进口。2.管理贸易政策的特征(1)通过立法形式,使贸易管理法律化,制度化;例如:美国1974《贸易法》;1988《综合贸易法案》;301条案、超级301条件。(2)采取单边,双边,多边协调管理国际贸易;单边协调针对某些国家的贸易政策和行为,单方面作出反映(实行进口配额,进口许可、反倾销调查等)。双边协调是贸易国之间,由两国政府通过贸易协定,贸易议定书调和管理两国贸易关系。多边协调是通过WTO框架下,运用WTO规则协调国际间贸易。(3)通过区域性组织,对地区贸易进行管理;例如:东盟,上海经济合作组织,南亚10+1;亚太经济区,目前,发挥区域性组织作用发挥最好的是——欧盟(23个成员国完全统一关税,自由贸易,对外实行区域保护)。(4)贸易管理措施以下关关税壁垒为主III国际贸易的新特点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关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已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一是,古典贸易理论(贸易差额论,绝对成本论,比较成本论,相互需求论);二是,近代国际贸易理论(资源禀赋论、斯多怕理论)三是,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列昂惕夫之谜、产品寿命周期理论)。上述一系列国际贸易理论都无法解释当代三个贸易事实:一是技术密集型产品不断上升;二是工业化国家之间贸易量扩大;三是产业内贸易主导化。引起全球经济学家研究,相继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解释三大新的特征。第2次第5页沈阳大学教案(续页)1.技术差距理论解释技术水平不同国家间贸易的理论:认为技术是一种生产要素,各国在技术上存在的差距,是导制国际技术贸易的重原因,技术先进的国家,运用己掌握的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新产品;既可以在较长时期内形成比较优势,甚至垄断出口;新技术被外国接受,模仿生产时期越长,新技术创造国获利越大,反之亦然。2.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是指参加贸易的两个国家之间相互出口同类产品。因此,产业贸易理论是解释一个国家同类产品既有出口,又有进口贸易的理论。两国进出口同类产品上升,并在当代国际贸易占主导地位,高达全球贸易总管60-70%。3.规模经济贸易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是解释同类同家之间专业分工各贸易理论。例如;冶金矿产资源相同,都生产并出口钢材;棉、麻、丝资源相同生产并出口纺织成品、面料。4.产品寿命周期理论产品寿命周期理是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的理论,这一理论把某种新产品划分为创新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引入国际贸易理论建立国际贸易模型,论证并解释一国在某种产品由出口变进口,由进口又变成出口国的理论。5.偏好相似理论偏好相似理论是解释工业国(日、韩、美、英、德、法)之间进行了工业品贸易的理论。认为:工业品贸易应当从需求方面去研究,一种产品研发前首先是国内有需求,才可能为出口产品;没有国内需求不可能构思出外国需求的产品。在有需求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越接近、国民收入接近、需求相似,贸易量就越大,反之,贸易无法进行。第2次第6页沈阳大学教案(续页)约10分钟第1次第7页沈阳大学教案(续页)第1次第8页沈阳大学教案(续页)第1次第9页沈阳大学教案(续页)(引入chapterone前两个案例,后两个留作学生课后阅读)第1次第10页
本文标题:国际贸易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77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