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人文类课程教学大纲-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人文类课程教学大纲目录1.《教育学》教学大纲………………………………………………………………12.《大学生学习学》课程教学大纲…………………………………………………93.《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154.《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205《文学欣赏》课程教学大纲…………………………………………………246《朋辈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77《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358《多媒体教学讲座》课程教学大纲………………………………………………439《大学生实用法律》课程教学大纲………………………………………………5110.《中美关系史》课程教学大纲………………………………………………5911《廖仲恺、何香凝传略》课程教学大纲………………………………………6712《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7313《宣传实务》课程教学大纲……………………………………………………7614.《女性学》课程教学大纲………………………………………………………8515.《现代沟通学》课程教学大纲…………………………………………………9416.《现代科技概论》课程教学大纲………………………………………………1051《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20575课程名称:教育学英文名称:education课程类别:公共课学时:27学时学分:1.5学分适用对象:全校本科生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40%先修课程:未作要求二、课程简介《教育学》是我校一门全校性公共选修课,面向非师范类、非教育类专业的本科生,共27学时。该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基本原理、教师与学生、德育、教学模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该课程为全校性公共选修课,通过对这门课程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训练学生教育学科视角思考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另一方面也为有志于从事教育职业的学生提供必要的教育学入门性知识。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从教育的概念、要素及形态方面来认识教育的本质。教育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它不同于以往从社会需要方面来认识教育,也不像西方某些教育家单从个体需要方面来认识教育,而是兼顾了个体和社会两个方面。本章还探讨了教育的形态,分析了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特征,以便帮助学习者对教育的发展有一个概略性的认识和总体性的把握。重点是教育的基本特点。难点是理解教育社会学的几个理论。(二)主要内容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教育的特点第三节不同理论视角下的教育1.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1)教育发展概述,把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下的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原始社会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分别就每个阶段的教育2形态先描述是什么样,再归纳总结其特点,在归纳的过程中,给学生解释形成这样特点的原因,总之对教育现象的解释要贯穿这样一个思想: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其发展受社会大系统的制约,但也具有一定的能动性——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并不完全同步。(2)在归纳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下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出教育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教育的社会性、永恒性、育人性与生产性的特点。(3)不同理论视角下的教育。分别从功能主义、文化再生产理论、社会再制等几种比较流行的理论视角下,解释教育是什么,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对教育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本章的基本概念有:教育、教育的社会性、永恒性,育人性与生产性、功能主义、文化再生产理论、社会再制理论等。主要知识点有:教育的基本特点,如教育的社会性、永恒性,育人性与生产性,以及功能主义、文化再生产理论、社会再制理论等。3.问题与应用:本章的主要问题:让学生能从历史的角度对教育的发展有个客观的评价,能够理解所讲授的几个教育社会学理论,并用其解释不同的教育现象。(三)实践环节在讲授教育社会学理论之前,让学生解释几个教育现象,在讲授理论之后,再让一些同学尝试解释个别教育现象,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运用社会科学理论的解释和观照社会现实的能力。(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是讲授法,穿插一些课堂讨论和个别发言。第二章教育目的(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教育目的是学校教育培养人的总要求,深刻理解教育目的,对确立正确的教育观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教育目的的概念、结构和作用进行探讨;揭示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都是片面的观点;论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只能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分析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阐明了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策略——素质教育。重点是教育的目的。难点是理解教育目的的变迁与原因。(二)主要内容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第二节教育目的的变迁第三节国外教育目的概览1.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1)教育目的概述,论述教育目的的内涵、结构与功能,贯彻教育目的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意义。(2)分阶段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个人的教育目的,两者之间的协调和统一,重点向学生讲授建国后我国教育目的的变化。解释变化的原因。(3)选择西方几个国3家,向学生介绍其教育目的及其变化,以及变化后的重大政治历史事件。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本章的基本概念有: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等;主要知识点有:教育目的的结构、教育目的功能、教育方针的出台等。3.问题与应用:本章的主要问题: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与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而进一步理解教育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三)实践环节本章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是讲授法,穿插一些课堂讨论和个别发言。第三章教师与学生(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师与学生是学校教育活动中两个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要素。研究教师与学生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通过本章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教师”、“学生”两个词语社会学意义,同时理解师生关系的现代意义。重点是教师与学生关系特征。难点是理解“双主体”、“主体间性”等及其之间的区别。(二)主要内容第一节教师的地位与权威第二节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第三节学生与师生关系1.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1)教师的地位与权威,论述教师地位与权威的不同层次与含义,制度性权威与非制度性权威之间的异同与关系,教师劳动的价值、教师的权利、劳动特点以及教师的素养等,(2)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从政策、文化等不同视角论述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规范要求,同时向学生讲授当前教师职业整体素质现状与规范要求之间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3)学生与师生关系。探讨了学生的本质特征、地位、作用以及权利和义务,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以及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策略。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本章的基本概念有:教师、学生、师生关系、主体性、主体间性等;主要知识点有:教师的制度性权威与非制度性权威之间的异同与关系、有关师生关系的不同理论。3.问题与应用:本章的主要问题:让学生理解教师、学生地位,并用所学的理论解释目前所呈现的问题。(三)实践环节大约用半节课时间讨论师生关系的现状及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是讲授法,穿插一些课堂讨论和个别发言。第四章德育(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讲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德育,德育的4功能、德育的理论(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德育理论),掌握德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学习德育的兴趣,了解如何实现德育目标的基本方法。重点难点都是理解我国德育存在的优缺点。(二)主要内容第一节德育与现代德育观第二节德育的目标与内容第三节德育的过程及其组织1.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1)德育与现代德育观,重点分析我国教育界对德育的界定,我国“大德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的由来及合理性与难题;讨论德育具有的社会意义和个体发展的意义。(2)德育的目标与内容。讲授了不同的层级目标及内容,以及其之间的关系。(3)德育的过程及其组织,本章概述了大德育的内容,详细分析了德育过程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进一步阐述德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随着知识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到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要求学校德育必须跟上社会的发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本章的基本概念有:德育、德育观、大德育、德育目标、德育方法等;主要知识点有:德育实施过程,不同层级德育之间的关系,不同视角下的德育理论,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理论解释德育现象。3.问题与应用:本章的主要问题: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德育,德育的意义与功能,掌握所学的德育理论,运用所学的理论解释德育现象。(三)实践环节大约用半节课时间讨论德育,以及当前学校内德育的现状与问题。(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是讲授法,穿插一些课堂讨论和个别发言。第五章教学模式(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讲授,让学生明了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具体的教学活动可以分为哪几种教学模式,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使用范围及其优缺点,进而学会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重点是教育模式的使用及其注意事项。难点是理解教育模式的理论依据。(二)主要内容第一节教育模式及其理论依据第二节几种典型的教学模式第三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运用1.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1)教育模式及其理论依据,主要阐述了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其理论依据。(2)几种典型的教学模式,向学生讲授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使用范围及其局限性,(3)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运用。5重点向学生讲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同时明确,教学模式与具体的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教学模式是为教学活动服务的,教学活动不能拘泥或受制于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理论化的、整体的、系统的操作样式,是比较典型、稳定的教学程序式或阶段。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本章的基本概念有:教学模式、以及几个具体教学模式概念的涵义;主要知识点有: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不同教学模式的使用范围及其局限性。3.问题与应用:本章的主要问题:培养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教育对象的教学模式。(三)实践环节讲授完本章之后,布置本课程的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正确使用本章中所讲授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研究方法,研究某一小的教育问题。(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是讲授法,穿插一些课堂讨论和个别发言。第6章教育科学研究及方法(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教育科学研究及方法是以科学教育观为指导,要求学生认真学习、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认真完成作业,逐步掌握教育科研的主要方法、操作技能和形成教育科研的能力。要求学生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主动参加教育科研实践,并在教育科研实践中,运用所学的内容,结合工作,进行教育科研的选题、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实际操作,提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的能力。重点是教育研究方法的使用。难点是从方法论角度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立足点。(二)主要内容第一节教育研究与方法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第三节调查法与半结构访谈法的运用1.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1)教育研究与方法涵义及其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对于教育学科发展的意义。(2)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向学生介绍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每种方法的基本内容、注意事项等(3)在介绍几种常用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向学生调查法与半结构访谈法的理论基础、具体步骤、使用范围等。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本章的基本概念有:研究方法、调查法、半结构访谈法等;主要知识点有:几种常用研究方法的具体步骤、使用范围及其注意事项。3.问题与应用:本章的主要问题:培养学生进行初步教育研究的基本能力,正确使用几种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三)实践环节6本章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是讲授法,穿插一些课堂讨论和个别发言。第七章教育理念(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讲授,要求学生掌握判断教育教学观念的标准,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摒弃错误的教育理念,并把正确的教育理念贯彻到实际
本文标题:人文类课程教学大纲-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9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