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力的研究报告
1《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从古到今,数学及其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尤其在当代,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成为推进人类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从而使得社会也不断对公民的数学素养提出新的要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已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教育界已经在呼唤:数学教学必须走出围城,走进生活,让数学回归生活。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从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制约下,教师一般很重视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最先考虑的是自己如何试图“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往往设计教学环节如何帮助学生“拓展知识”,挖掘知识的深度,扩大知识的广度。而很少注意知识和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的是课本上的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无法使用或不会用来解决问题,从而造成了知识与实际及生活的脱节,学生对课本上的数学没有了兴趣,学起来枯燥无味。难以体现学生现实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而现在的学生又不同于以往的学生,他们有着多彩的个性,有多样的需求和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根据一些调查,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不够重视,对数学缺乏兴趣,缺乏良好的数感。如果我们能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常收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数学教学内容源于学生现实生活,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手段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学生学习活动应用、验证于日常生活,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长此以往,不断深化,就能逐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2分析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得出的答案或结论,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和完善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目的。(2)、课题研究的意义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善于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语言、知识、思想方法去描述、理解、思考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心理倾向。应用与拓展学习的数学理论,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生活,使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带动本校的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本课题实施的前提,对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以此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因此,课题将通过生活与数学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生活能力协调发展,提高和完善儿童───作为社会人的综合素质。它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找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佳切入点。二、课题的界定1、“生活实际”:是指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所遇到的客观现实、具有真实性与实践性的事物。在本课题中是指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生活实际问题是将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可能的接近生活、接近自然,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形。2、“小学数学课堂中”:是指在教学中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把教材中缺少生活信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活生生的题目,使学3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也为未来的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即数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生活,教育要培养适应社会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这与我们解决当前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基于以上理论,我提出了如下的实验假设:如果我们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时收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然后再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数学教学内容源于学生现实生活,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手段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学生学习活动应用、验证于日常生活,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能逐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得出的答案或结论,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四.研究过程1、第一阶段(2008.9~2009.2)4第一阶段为实验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申报课题。准备实验报告,申报立项,拟定实验计划及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班级。(2)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着重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3)呈报课题研究方案与计划。(4)初步实施。(5)为了对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力的研究情况进行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我对本校的老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6)撰写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工作总结,在总结中查缺补漏,为第二阶段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2、第二阶段(2009.2~2010.1)第二阶段为试验全面实施阶段。(1)课题实验的起步、探索。(2009年2月-2009年5月)A、学习《数学课堂教学论》以及相关相关教学理论,转变本组成员意识,提高认识,努力形成“学习―认识-实践”的格局。B、分组,确定对照班和实验班。C、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搜集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生活素材。D、根据研究方案和计划,在实验班级开展研究工作。E、适时召开课题指导小组会议,交流汇总实验情况,进行研讨分析,提出下阶段的实验建议。(2)课题实验的提高、完善。(2009年6月-2009年10月)A、以课堂教学作为实施课题的主渠道。B、认真备课,组内进行集体讨论,讨论怎样更有效的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C、积累经验,写出有关论文和报告,就成功与不足之处写好自评。期间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注意完善研究措施,提高研究成效。(3)课题实验的后期深入。(2009年11月-2010年1月)A、研究活动展示:课堂教学展示。5B、结合课题,精心设计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检验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C、收集好研究资料,配合课题做好阶段总结。D、结合研究活动,讨论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收获,聘请专家针对研究情况进行指导,以答疑难、指问题为主,做好延续、深入、提高工作。按要求实施方案,捕捉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及时记录。并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根据实际作适度调整,完成阶段性报告。3、第三阶段(2010.1~2010.4)第三阶段为提高完善期。这一阶段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总结试验的得失。通过对实施过程中及时记录的有关情况的分析,继续深入调查研究,不断修改初始成果的得失。2.收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试验论文及研究报告,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形式,记载体会并写出学术论文研究报告。3.撰写课题研究第三阶段工作总结。4.课题研究成果汇报交流。5.邀请专家予以鉴定。五.具体做法(一)寻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数学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和提炼出的规律,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不能为了让学生掌握某些数学知识机械地向他们灌输一些数学思想,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书本信息,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教师应把数学学习的内容与生活相整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学生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来研究和挖掘教学内容,充分地运用这些生活资源引导学生学数学、用数学。而不能将其分化成纯数学知识的学习。1.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如:在一年级教材中的“几个和第几个”是生活中常用的话语,学生会说,但不是很清楚它的实际含义,通过教学,我们要使学生在会说的基础上会用--正确用、熟练用。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小组排队、男女排队,指名说说这排有几个小朋友?第几个小朋友是谁?谁是第几个?让学生在游戏中熟练掌握知识。6如我在教学《千克的认识》时,先拿出两个同样规格的盒子,问学生,这两个外形一样的盒子,哪个重,生纷纷举手,生1:我认为两个盒子一样重,因为我看这两个盒子一样。生2:我反对,盒子是一样,但一个新,一个旧,我认为新的轻,旧的重。生3:我反对,要知道两个盒子哪个重,不能只用眼看,你要用手去掂一掂。师:还有什么办法?生4:也可以去称一称。教师赋枯燥的内容以“生命”,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2、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即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如教学《比大小》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回想生活中的情景,厨房中,大碗小碗,大盆小盆等物体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到比大小这一内容其实发生在昨天家中的事,这样就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学得主动,学得高兴。更主要的是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活动,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生活中。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如知道了某一物品的单价和数量,用乘法估计一下最多带多少钱就够了;或知道了两种以上物品的价格,用加法估算大约需要多少钱等等。因此,小学数学新大纲重视加强对各种估算的运用,教师要加强对这方面的技巧训练,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问题情境。问题是引发学生思维和实践的关键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的。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中,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这一理念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努力让学生经历“生活——数学——生活”这样一个数学学习过程。具体做法有:(1)从学生认知冲突入手,创设问题情境7根据学生已有经验、方法与新问题的矛盾,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对对新知识的需要正是创设问题情景的基础,又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认知特征,去引导学生揭示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所以抓住这一矛盾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孩子带入教学情境中,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授《比例尺》一课时,我让学生用尺子任意量出两地之间的距离。老
本文标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力的研究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12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