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历史讲义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王发聪老师一轮复习讲义——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页·共6页专题八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高考考纲】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专题线索】线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三阶段)。第一阶段:战后初期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战后——1991年)。第二阶段:两极格局下新兴力量的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60、70年代)。第三阶段: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一、战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背景:(1)根本原因——美苏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矛盾加剧。(2)美苏均势——二战改变了世界各国政治力量的对比变化(欧洲衰落、美苏两国实力均衡)。(3)历史: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美国独占鳌头】:垄断了原子弹,拥有1200多万军队,30艘航空母舰,1000多艘其他战舰,近500个军事基地;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外贸出口额占世界1/3,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控制操纵联合国。“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杜鲁门2、形成发展过程(1)初步形成:雅尔塔体系勾画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体系的实质:美苏两分天下)。(2)开始形成:杜鲁门主义。(3)正式形成: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这样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相对峙的局面形成,也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4)遭到冲击:新兴力量的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5)结束:苏联解体①解体原因: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1987年开始进行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在其《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主要内容:取消共产党领导,实行多党制)。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出现严重的弊端,已无法适应苏联社会的发展;外部原因—西方国家“和平演变”;②解体过程:八一九事件——改变了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共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王发聪老师一轮复习讲义——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页·共6页权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局势的混乱;1991年8月《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并即将签署)。《阿拉木图宣言》——1991年12月25日,哈萨克的阿拉木图签署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完全解体③解体影响:社会主义遭到重大挫折,标志美苏两极格局的结束,标志冷战的结束,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④教训(启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根据本国国情适时进行改革;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3、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1)“冷战”的含义: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2)冷战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领导人第一次公开发出“冷战”信号。“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条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敦的“铁幕演说”(3)冷战开始:称为“杜鲁门主义”。(4)冷战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VS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马歇尔计划VS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VS华沙条约组织(军事政治集团)。【马歇尔计划】“美国应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任何政府愿意协助复兴工作的,都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充分合作。任何政府图谋阻挠别国复兴工作的,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马歇尔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5)冷战的影响:积极影响:缓解了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推动了第三世界由此崛起。消极影响: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王发聪老师一轮复习讲义——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3页·共6页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交织,“冷战”表现:德国分裂、朝鲜分裂、古巴导弹危机;热战表现: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战后的德国】:德国士兵的死亡和失踪人数达500万,许多城市遭到破坏,如:汉诺威99%的建筑物遭到破坏,在柏林,如果每天用10列50节车皮的列车运出瓦砾,全部运完需要16年!交通运输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英占区的13000千米铁路,勉强可以行车的只剩下不到1000千米。全德有3395座铁路桥梁不能使用。【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美国在越南发动了“特种战争”、“局部战争”,投下800万吨炸药,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美国也损失惨重,战争长达12年,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而苏联此时在军事实力上大体赶上了美国。4、两极格局的评价:同上。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多极化的含义: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多极化格局尚未定型。2、出现原因: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3、表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①原因: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政治因素:冷战时期国际政治形势的推动,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文化因素:欧洲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心理认同。条件:法德的和解,奠定欧洲联合的基础。②过程: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以上三个组织合并,统称为欧共体。③目标:实现成员国内部资金、劳务、技术的自由交流,推动了成员国经济的共同发展。④影响:对西欧:促进欧共体国家经济发展,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在政治上,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欧洲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对世界: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王发聪老师一轮复习讲义——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4页·共6页(2)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①原因:国内:推行民主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为经济恢复发展奠定基础;日本政府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外向型经济战略),适时提出经济发展的口号;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国外:美国对日本的扶植(美国出于遏制苏联和中国的战略考虑);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大门。②表现:50年代,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号经济大国。③影响:对日本: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80年代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对世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④启示: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要以经济建设为重心;要重视教育和科技;抓住有利的国际环境。(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背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推动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团结。标志:1961年,贝尔格莱德,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内容:政策——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首要任务——反对美苏霸权主义;行动纲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意义: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国际政治舞台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不结盟运动】: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殃及广大中小国家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9月1日至6日,在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努力之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五国发起的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终于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共有25个国家的首脑参与了会议并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不结盟运动不设总部,无常设机构,无成文章程。王发聪老师一轮复习讲义——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5页·共6页自1970年起,首脑会议会期制度化,每3年举行一次。不结盟运动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2004年5月19日,塞浦路斯退出不结盟运动;2006年5月接纳其观察员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加两国为新成员;2009年7月,阿根廷和世界和平理事会成为观察员)。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并于1992年9月正式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4、中国的振兴(1)原因: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过程:1949——1956年,恢复发展国民经济。1956——1966年,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1966——1976年,十年“文革”蒙受重大损失。1978年以来,工作重心转移,坚持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3)影响: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农业、工业、进出口贸易、科技、教育、文化、人民生活水平等);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三、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力量的集团化。2、表现:出现五个中心力量(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美国是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国务卿贝克:“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欧盟一体化进程加快。1992年欧共体各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订《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一个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诞生;【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其实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巨大影响力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2012年,欧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欧洲理事会主席为范龙佩。欧盟委员会主席为巴罗佐。欧洲联盟成员国共28个,1950年,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联邦德国;1973年,爱尔兰、丹麦、英国;希腊(1981年)、葡萄牙(1986年)、西班牙(1986年)、奥地利(1995年)、芬兰(1995年)、瑞典(1995年);2004年,波兰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塞浦路斯;2007年,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克罗地亚(2013年)。【欧元区】:截止2013年7月9日,欧元区共有18个成员国和超过3亿2千万的人口。英国、王发聪老师一轮复习讲义——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6页·共6页瑞典和丹麦决定暂不加入欧元区。2013年,使用欧元的国家为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
本文标题:历史讲义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16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