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合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张学锋题目乡乡乡村村村旅旅旅游游游发发发展展展浅浅浅析析析系别旅旅旅游游游系系系年级专业000444英英英语语语导导导游游游姓名杨杨杨春春春雷雷雷学号0004442221110000004440000003332007年5月3日合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1-乡村旅游发展浅析杨春雷(合肥学院旅游系07届旅游管理英语导游班,合肥230601)摘要:本文从乡村旅游的内涵界定了乡村旅游的概念,并讨论了乡村旅游起源与发展,探讨了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根据我国目前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下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几点构想。关键词:乡村旅游;扶贫;新农村建设;政府主导乡村旅游是近年来旅游市场中的一项新产品,越来越受到旅游业界和学界的关注。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构想,此后国家旅游局分别以“中国乡村旅游年”、“中国和谐城乡游”作为2006年、2007年的旅游主题,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乡村旅游明确了发展方向和目标。1.乡村旅游的定义乡村旅游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理论和发展模式较为成熟。乡村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有关乡村旅游的概念尚不统一,但都认为,地方性和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1)“乡村”的地域范围。现代地理学解释,乡村指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相对独立的,具有特定经济、社会和自然景观的地域综合体。在我国,乡村地域范围是指国家行政建制设市的城市市区以外的广大区域,包括城市郊区、建制乡镇及其它农村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和藉此存在的旅游产品不可转移性,决定了乡村旅游的目的地,只能是乡村社区。(2)乡村旅游的资源。准确地划定资源的范围,是为了给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现实的基础。但旅游业的难处,在于它提供的产品本质上是满足体验的服务,而体验则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多样性。按照《旅游规划通则》中的概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均可被视为旅游资源,这个定义体现了旅游资源所具有的开放性特点。那么,乡村旅游资源的界定,笔者认为应该用开放的资源观,从地域范围看,旅游资源应该是存在于乡村;从内容上看,乡村旅游资源既包括乡村自然景观,也包括了乡村传统农业劳作、乡村农耕文化及民俗文化、乡村民居建筑等人文旅游资源。乡村旅游的核心内容应该是乡村风情,可以包括以下四个部分:风土(特有的地理环境);风物(地方特有的景物);风俗(地方民俗);风景(可供欣赏的景象)。乡村旅游资源应该是以乡村地域内特有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景观、文化景观及经济景观为基础,对游客有吸引力,被旅游业利用后产生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功能的旅游资源。(3)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随着全国各个乡村地区发展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客源市场的定位也应覆盖到所有与旅游目的地景观有较大差别的区域,包括那些在居住地域环境、生活方式及经历、农事劳作方式等方而有差别的乡村居民之间的相互参观、考察、学习及体验等。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是居住地域环境,生活方式及经历,劳作方式等有别于当地乡村社区的居民。(4)乡村旅游是隶属于生态旅游的一种专项旅游形式,其发展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合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2-由以上论述,笔者比较推崇四川大学刘红艳的定义: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域为其活动场所,以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景观、聚落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等为旅游资源,以居住地域环境、生活方式及经历,农事劳作方式有别于当地乡村的居民为目标市场的一种生态旅游形式[1]。2.乡村旅游的起源2.1国外乡村旅游的起源乡村旅游今天在世界上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潮流之一。在国外乡村旅游可以上溯到19世纪,从最初单一的度假旅游空间选择开始,已经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如欧洲、美洲很早开始的以农庄度假和民俗节日活动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意大利甚至在1865年就成立了“乡村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味农田野趣[2]。但是,乡村旅游迅速发展普遍认为是在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70年代。当时西班牙、法国等国家,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对环境生态重视程度的提高,度假风气兴盛,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选择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作为度假地。部分贵族、富商在地中海海滨、休假地盖起了别墅、第二住宅。另一些经济状况并不很富裕的城市居民,有的联手购房、分时度假,也有的到乡村农户家里住一段时间度假。于是一些农户和农场主适应这一需求,纷纷把自家房屋改造装修成家庭旅馆,接待城市中来观光度假的旅游者。最初的乡村旅游就是这么产生了,并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2.2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源我国的乡村旅游,相对一些经济发达国家,起步要晚得多。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为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80年代,乡村旅游在我国才有了一些发展。乡村旅游在我国开始以1984年开业的珠海白藤湖农民度假村为主要标志。对其给以较多关注的,是中央和北京等一些地方的农业主管部门,于是有了中国农民旅游协会的正式成立。乡村旅游在我国受到较为广泛注目是在1989年。时年4月,中国农民旅游协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河南郑州召开,在会上,“中国农民旅游协会”正式更名为“中国乡村旅游协会”[3]。我国乡村旅游起步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具备旅游条件的富有农村开始的。3.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意义3.1乡村旅游的发展3.1.1旅游业界与学界的探讨国外,1994年,在西班牙召开了“旅游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地区间研讨会”,会上确定了关于乡村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培训、规划、信急、管理等问题。1998年,首届国际乡村旅游研讨会在西班牙埃斯特城举行,讨论了深入开发乡村旅游文化的问题。这些都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国内,政府主导的“中国乡村旅游协会”后来虽被“中国旅行社协会”所取代。但是,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旅游业界和学界的仍在不断进行着研究工作。1998年,由中国旅游未来研究会发起,天津市旅游局、《旅游学刊》编辑部、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黄山市委、黄山市政府联合在黄山召开了以“乡村旅游”为主题的全国学术研讨会。2002年9月,中国地理学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延庆县人民政府和台湾台中的一所高校联合发起主办“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延庆的召开。这些会议和研讨为我国乡村旅游的成熟奠定了新的基础。3.1.2我国政府的主导乡村旅游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己由初期的自发阶段发展到现在的自觉阶段。我国国家旅游局在1998年把该年的旅游活动主题确定为“华夏城乡游”,从而掀起了我国乡村旅游的高潮。乡村旅游在我国方兴未艾,旅游理论研究的不断成熟:乡村旅游在政府的主导下不局限于满足那些拥有富余金钱和时间的都市旅游者的需要,而正朝着解决贫困或者欠发达地区问题,更好地实现构建和谐合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3-社会的方向发展;旅游理论研究也在突破旅游业内,运用多学科相互协作探讨多领域的问题,以有利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目前,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扶贫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其实,旅游与扶贫问题的探讨已经成为世界性课题。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旅游业作为扶贫(反贫困)的一种方式,尤其是近年来国际社会提出“面向贫困人口的旅游”(Pro-PoorTourism,简称PPT)(Ashley,2000)和“消除贫困的可持续旅游”(SustainableTourism-EliminatingPoverty,简称ST-EP)(Sofield,2004)以后,有关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旅游发展如何促进社区参与、从而实现旅游为消除贫困作出贡献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受到广泛关注[4]。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旅游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如何促进旅游发展与扶贫相结合,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中国学者和我国政府的关心的重要问题。我国旅游资源蕴藏丰富的地区与贫困地区有很大的重合性,旅游资源具有高密集度、高档次、高品位的优势,这样就在“发展旅游业”与“扶贫”之间建立了有机联系。1980年代后期,国家“七五”计划将旅游业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批贫穷落后、但拥有较高质量旅游资源的地区得到了国家和地方计划内资金的扶持,开始有计划的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工作,在旅游扶贫方而取得了大而积丰收。这些地区的成功案例引起了国家旅游部门和理论界的重视,以贵州省旅游局为代表的一些省级旅游局认真总结乡村旅游开发带动脱贫致富的经验,率先在1991年全国旅游局长会议上提出了“旅游扶贫”口号。此后,国家旅游局1996年在旅游发展重要问题调研提纲中也把旅游扶贫问题研究选为重要议题之一;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旅游局自1996年10月起,相继召开旅游扶贫工作会议,对旅游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工作总结。进入21世纪,我国旅游扶贫开发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对旅游开发扶贫提出了史高的要求。2001年1月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是我国大力推进工农业旅游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国务院副总理钱其深在会议上指出:“城市郊区和有客源前景的其他农村地区,要规划建设一批农业旅游、生态旅游基地”。据此,国家旅游局拟订了《农业旅游发展指导规范》(草稿),并在2005年1月9日公布了包括安徽省(17个)首批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5]。由贵州省人民政府、中国国家旅游局、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世界银行联合主办的“2006乡村旅游国际论坛”9月5日在贵阳隆重开幕。国家旅游局分别以“中国乡村旅游年”、“中国和谐城乡游”作为2006年、2007年的旅游主题。可见,乡村旅游在政府的引导下走向我国旅游大舞台的中央,成为解决我国贫困或欠发达地区发展问题的重要力量。3.2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旅游与农业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已经被高度重视,特别是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已经被很多相关部门认同。由国家旅游局在全国倡导的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已达359家,遍布内地31个省区市,覆盖了农、林、牧、副、渔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农业的各种业态。乡村旅游发展不仅是开拓旅游发展的新领域,也是开发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劳动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应该把发展乡村旅游看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及有效途径[6]。(1)乡村旅游可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扶贫。乡村旅游资源是吸引游客乡村游的重要因素,同时它又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扶贫的重要资源基础。这里指的资源主要是农村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农业资源,其所有者(其所有权笔者认为有待探讨)和创造者都是农民。乡村旅游就是这样一种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所以农民可以将他们所有的这些资源转化为经营性资产,自主经营,创造财富,产权回报非常直接,避免了传统旅游开发中的种种受益不均的问题,大大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资源的核心之一已经被许多人熟识,因此近年来,许多研究上作者对农村当地民俗文化进行了深层次挖掘,并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特色旅游。比如“农家乐”备受关注就是因为它不仅是一种物质消费,而且也是一种精神文化消费。合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4-游客可以吃在农家,住在农家,游览在农家,饱览农村大好河山,这势必会给农民带来息想不到的经济收益,大大促进了农村扶贫。(2)乡村旅游发展有利于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据估计,全国虽已有许多农村劳动力走出了农业领域,但广大农村仍有两亿左右的剩余劳动力,而且每年还要新增600万。而且这些剩余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技能缺乏、就业竞争力不强,这更加成为农村经济不发达的因素之一。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其直接相关的行业有24个,间接相关的行业有124个,能吸收较多的劳动力就业。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旅游业每增加一个就业人员,能为社会创造6~8个就业机会,乘数效应极大。因此,发展了乡村旅游,定能推
本文标题:乡村旅游发展浅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2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