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6-6-23央视曝光:毒跑道竟是工业废料黑窝点离北京不到200公里北京、苏州、无锡、南京、常州、深圳、上海…近一两年的时间里,全国多地学校发出“异味跑道、异味操场”的疾呼,我们的孩子深受其苦。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深入这场舆论漩涡,揭开了一个震惊黑幕。真相昭然,希望我们的孩子从此远离毒害…这是2016年6月14日,记者在北京市平谷区第六小学的操场所拍摄到的画面,全新的塑胶跑道操场已经基本竣工,在阳光的衬托下,鲜红的塑胶跑道显得格外地醒目,体育场规划得井井有条,一个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即将投入使用。但记者在现场只待了几十分钟,感受这个操场最大的特点,就是空气里弥漫的刺鼻的怪味,这种味道让人感到头晕,而且即使在操场周边站立,也能感受到明显的气味一阵阵地袭来。在整个操场周边,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见不到一个学生,并且,学校在操场边还拉上了醒目的警戒线,禁止人员进入操场,校园里,随着新的塑胶跑道的建成,也突然变得冷清了很多,很多学生告诉记者,塑胶跑道的操场建成之后,散发了很难闻的气味,很多学生闻了这些气味之后,身体就出现了问题,已经没来上课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学生不来上课?学校新建的塑胶跑道操场为什么会拉上警戒线?新建的操场弥漫着刺鼻的怪味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操场建成之后,部分学生为什么出现流鼻血,呕吐的症状?学校的老师拒绝回答这些问题,始终保持着沉默。无奈之下,记者带着这些疑问,找到了北京市平谷区教委,询问具体的缘由,在6月14日,北京市平谷区教委向记者提供了这样的一份文件,关于平谷六小操作异味处理的进展情况,在这份文件当中,平谷区教委确认,近一个月以来平谷区第六小学出现过流鼻血状况的学生有25人,到医院诊治过的学生达到了11人。震惊!“塑胶跑道”竟是“废轮胎、废电缆”做成的!一路销往北京…按照施工单位的介绍,学校里新建的塑胶跑道基本都是塑胶颗粒混合胶水之后,铺设而成的,技术含量并不是很高,但为什么这些塑胶颗粒铺设的跑道,会散发出这么刺鼻的味道呢?这些黑色的塑料颗粒究竟是什么制作而成,原料究竟是什么呢?触目惊心!“塑料跑道”黑作坊就是一个大垃圾场…堆放橡胶垃圾的尽头,就是黑色颗粒的生产车间,黑乎乎的屋子里,摆放一台设备,这台设备由进料口、刀片和出料口组成,设备的长度大约2米,张老板告诉我们,这就是生产黑色塑胶颗粒的机器。学校里的塑胶跑道用的塑胶,就是在这里生产的。“扔到槽里面然后弄一点,打碎了,在这里面,再打碎了抽上去。从这个管就抽上去了。从这里面看到了吧,两层筛子,一震动,把颗粒就筛出来了。用这个的话一平方米能省两块钱。”张老板道出了令人震惊的制作黑幕。这样的一台设备,究竟能够生产多少塑胶跑道使用的黑色塑胶颗粒呢?这个工厂里回收橡胶垃圾、加工、销售黑色塑胶颗粒的,是一个瘦小的当地农民,见到张老板这样的熟人,他打开了自己的仓库,记者看到,这个仓库大约500平方米左右,里面堆满了已经生产出来的黑色塑胶颗粒,每一袋是25公斤。粗略在现场估算了一下,这个仓库大约堆放了有500袋,也就是有10吨多的黑色塑胶颗粒2016-6-24如何为“毒跑道”彻底消毒?就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北京、苏州、无锡、南京、常州、深圳、上海……多地多校曝出“毒跑道”问题,莘莘学子深受其害,正在发育的关键阶段却饱受摧残——偌大的操场,竟然放不下一条安全的跑道!针对这一令人发指的爆发性犯罪行为,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相应措施,自是责无旁贷。但最根本的问题,不是相关部门拿出了多少办法,而是这些办法是否能彻底为跑道消毒。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工业产品,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按说跑道有标准:《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第6部分:田径场地》和《合成材料跑道面层》。问题是第一,这两个标准限定的有毒有害物质不全面;第二,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均属于推荐标准,不是强制标准。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得到执行,无法按照这个标准去问责去处罚。这导致很多学校在塑胶跑道的招标和验收中,对于质量只看平整、视野等外观因素,而没有真正地严格检测。再比如“毒跑道”为什么导致学生流鼻血、咳嗽、皮肤过敏?这和塑胶跑道释放的tdi(甲苯二异氰酸酯)有关,而且tdi已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但是作为挥发物,不属于材质检测范围。标准的不足和模糊有一个典型例子,在一国家级媒体曝光的“毒跑道”生产黑幕中,特别突出了“废旧轮胎作原料”,其实有媒体报道,2008年奥运赛场上有的田径跑道就是废旧轮胎做的,而且得到了国际田联的技术认可。所以正因为标准的缺失和检测的局限,要求再严格也是无的放矢、言之无据,甚至还可能伤及无辜。还有一个问题,早在去年“毒跑道”问题一出来,有关部门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此后的一年,恰恰是“毒跑道”问题集中爆发的时段,那么我们是不是首先就要反省和检讨一下相关的举措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是不是应该整合一下此前发生的“毒跑道”问题的问责结果?还有一个环节被大部分人忽视,那就是标准的不足并非始于今日,甚至标准毕竟是在愈益完善的,那么“毒跑道”问题为何在近期多发?其实这里有一个关键环节,那就是“毒跑道”问题的暴露和“建设塑胶跑道热”在时间上呈现正相关。在这个问题上有心的媒体拿出数据,说明很多发达国家校园塑胶跑道的建设比例其实并不高,比如韩国75%以上的中小学仍然使用沙土跑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沙土跑道没有化工污染风险。那么我国是不是非要大面积建设塑胶跑道呢?教育部要求,各地各学校要利用暑假,对新建塑胶跑道进行一次全面检测排查。希望暑期过后,所有中小学生都能奔跑在干净的校园里、安全的跑道上。问题跑道的锅别让轮胎背天热,确实容易上火。问题跑道事件已经在“火”上烤了好几天。责任谁来承担,监管为何缺位,今后如何避免……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一厘清。整个事件的调查、追责与反思必须放在第一位,任何为了挣钱昧着良心的毒火,监管缺失如同摆设的邪火,标准模糊乃至缺失的哑火,都得败一败。另外,在事件的传播中,一些未经严谨科学证实就广泛传播的虚火,也要引起注意。一搜新闻,诸如“毒跑道竟由废轮胎电缆制成”“毒跑道原料来自废轮胎”“轮胎摇身一变,成学校‘毒跑道’”的表述不在少数。将焦点引到废旧轮胎上,让公众以为废旧轮胎是毒源,这恐怕打错了板子。在逻辑论证上,因果关系的证明是十分复杂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并不能必然推导出因果关系。废旧轮胎制成了有毒的跑道,这个锅就一定要由轮胎背了?塑胶跑道的制作,涉及原料的储存、添加剂的选用、各种材料的配比等等,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出事儿。在没有找到确实证据的情况下,让公众对废旧轮胎产生抵触乃至恐慌,并不十分妥当。国际上乃至国内,回收利用废旧轮胎的情况并不少见。废旧轮胎、橡胶制品作为固体废弃垃圾,燃烧可能产生大气污染,对其回收利用符合循环经济理念。在美国、德国等地都有废旧轮胎回收企业,回收后进行无害化处理,可以用来制作田径跑道、填充人造草皮等。所以,我们不必谈废旧轮胎色变,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保证技术与流程,明确标准与监管,而不能让几个黑心小作坊坏了行业的一锅粥。一些媒体也在为废旧轮胎正名。这是好事,在涉及专业知识的新闻事件中,科学应该适时站出来,帮公众把情绪沉淀一下,让科学事实多飞一会儿。这样对一些公共事件的讨论,才不会跑偏。2016-6-27消除“毒跑道”关键在标准最近,接二连三的校园“毒跑道”事件刺痛大众神经,引发社会强烈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从今年5月开始的“毒跑道”事件至少波及北京、江苏、广东等省市,受害孩子出现不同程度的流鼻血、过敏、咳嗽等症状。对此,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部立即叫停在建和拟建的塑胶跑道,重新对其招标过程及相关合同进行审查,在确保施工质量万无一失的基础上方可继续施工。安全问题大于天、重于山,一次小的安全过失就能给孩子带来健康危害。对每一条塑胶跑道,哪怕是初步检测合格的塑胶跑道,也要进行安全质疑;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塑胶跑道,应该实施严格的安全预警和暂停开放。让经济等方面的需要忠实服从于学生的健康需要、安全需要,才是真正的“教以安为先”。宁愿让学校为塑胶跑道的“不被信任”埋单,也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漏洞——这样的主动担责多了,危险的可能性被消解了,教育安全才能落地。而从根本上说,“毒跑道”出现的原因还在于标准的缺失,以及地方性标准的混乱、参差不齐。据报道,目前我国执行的与塑胶跑道产品有关的国家标准为《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第6部分:田径场地》和《合成材料跑道面层》。这两个标准都过于宽松,容易导致塑胶行业“野蛮生长”、恶性竞争,“生产厂商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甚至毒性溶剂”。改变现状比如出台行业标准,需要一定的时间,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却等不起、不能等。因此,主动叫停、及时出击是一个“次优选择”,是为智举。我们看到,就在我国不少学校将塑胶跑道当作教育现代化的必备设施之时,有些国家则推崇绿色、环保的“自然风”。据媒体报道,日本学校通常选择使用沙土,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校园操场大多使用天然草坪。韩国51所学校出现“毒跑道”后,首尔市教育厅计划将问题跑道拆除,更换为人造草坪或环保磨砂跑道。我们可以借鉴这些做法,尽可能少用、不用有风险的塑胶跑道,多建造绿色的操场、环保的乐园,如此,学生健康、教育安全才能真正落实。2016-6-29如何给跑道“解毒”根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媒体爆出的“毒跑道”事件至少波及15个城市,最严重的深圳地区有1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成为“毒跑道”的受害者。这两年,校园“毒跑道”事件从“惊现”到“屡现”,不断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家长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却没有想到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伤在了“毒跑道”上。于是,媒体开始追根溯源,揭开毒作坊和无照施工的内幕;主管部门表示,对于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塑胶跑道立即铲除,更有人提出“疑毒从有”,以守护学生健康。需要明确的是,“毒跑道”不等同于毒原料或毒作坊,铲除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事关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更不能一铲了之。要给跑道解“毒”,还需良方。一,严格标准。铲掉疑似有毒的跑道,其影响力远不如重建落后的标准体系来得深远。一方面,现行塑胶跑道国家标准起草于2004年,颁布于2011年,多种有害物质都不在检测范围内,跑道检测参数即便符合当前的国标,也不等同于无毒。这样一来,国标就形同虚设。而近期爆出的“毒草坪”事件,在送检时发现,国内目前尚无人工草坪的国家标准。另一方面,国际上对废旧轮胎和其他橡胶制品进行回收利用、通过无害化处理制作田径跑道和填充人造草皮的情况并不少见。利用废旧轮胎颗粒制造塑胶跑道的技术也非常成熟。是标准的缺失,才使劣质原料大行其道,并最终成为黑心商家偷工减料、换用废料和谋取暴利的帮凶。2016年5月4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了《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质量控制标准(试行)》,这份标准对“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全塑形跑道”“人造草坪”等术语作了明确解释,列出施工禁用的原料,对施工环境、施工检测作了严格规定,附录里还囊括了运动场地现场气味评定方法和有害化学物质含量的测量方式。这一创新举措解决了一个基本问题:怎样才算有毒?二,透明程序。有公正透明的程序,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招标过程和施工过程的科学规范,最大可能地减少“猫腻”。由于缺乏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即便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来更新校园跑道等硬件设施,也往往会采用低价中标的原则。三无作坊、黑心厂家乘虚而入,正规厂商退出市场竞争。价格越低,转包越多,品质越差。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竞争环境里,正规厂商、学校、学生,都成了低价中标原则的受害者。缺乏公开透明的招标过程和施工过程,也让一条条本应给孩子带来福利的塑胶跑道,成为个别人牟利的渠道。在改变招投标方式、完善定价机制、改进检测和验收方式方法的同时,主管部门也可以建立环保生产企业和有资质施工企业名录,甚至通过建立“毒跑道”涉事企业黑名单来规范市场环境。三,严厉追责。塑胶跑道本应成为教育均等化和体育教育现代
本文标题:塑胶毒跑道事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34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