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初中学生物理学习分化探因与对策
初中学生物理学习分化探因与对策大坪中学湛武陵长期以来,学生感到物理“难学”,教师也感到物理“难教”,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成为困扰广大学生和物理教师的“老大难”问题。就初中学生物理学习而言,如果不入门、不上路,基础打不好,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升学,影响到高中物理的教学,更影响着现代中学生乃至全民族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在当前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使物理由“难学”变为“易学”,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是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是每位初中物理教师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对此,近几年来,笔者与同事们一起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深入的思考,并就初中阶段物理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分化和防分化问题作了重点探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分化原因探究认识物理分化的原因是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和有效施教的基础。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形成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1.物理学科的特点和性质决定。物理知识是由诸多概念和规律(定律)组成的。物理学是一门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建立都与生活、生产实际密不可分,都要借助观察和实验手段得以落实、深化。很多概念、规律既具体又抽象,更严密,逻辑性、实践性强。所有的规律都有其成立的条件,如果条件不明确或不具备,那么这些规律也就不成立了。同时与数学、语文知识的联系也很密切。可谓文、理两科特点融于一体、兼于一身。数学是学好物理的基础,但物理知识又有别于数学知识,它有其特定的物理意义。如数学中的比例式,可以说a与b成正比,与c成反比,但在物理中像匀速直线运动公式,密度公式,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等都不能按数学的思维去理解。同数学一样,语文知识在物理学中有丰富的内涵。物理中的概念,定律、原理的文字叙述言简意深,既有“主谓宾”,又有“定状补”,甚至一字之差,天地之别。例如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能叙述为垂直向下;物体吸热后温度升高了20℃和升高到20℃,含义截然不同。又如“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若无“闭合”、“部分”和“切割”这些关键词(条件),结论便不成立。由于物理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这就势必给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带来相应的困难。2.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决定。年龄处于13~15岁左右的初中学生思维水平较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理性思维还处于萌芽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多以感知为主,停留在“看得见,摸得着”的较浅层面。物理知识虽以“物”“论理”、以“物”“喻理”、以“物”“悟理”,这也正是物理学科的特点和优势,但由于受种种条件的制约,并不是所有的“理”都能通过“物”得以明示,有不少定律、定理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理想化模型分析、推理出来的,有相当的抽象性。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浮力产生原因的分析,能量守恒定律的总结等。加之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规律的认识需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体会,而部分学生语文、数学知识“缺腿”,同时学生学习物理起步较晚,接触物理前,头脑里虽有一些前物理概念,但不少前物理概念既根深蒂固,又与科学的概念相去甚远。如“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产生和维持运动的原因”这一科学的概念,与学生目睹的事实有冲突,全新的概念难以建立。并且随着知识的加深,综合性加强,特别是从初二下学期开始,一些问题积累多、遗留大,基础差的学生就更感困难,有“退坡”的趋势或听之任之的苗头。从而使物理难学和分化似乎成为必然。3.教师方面的因素。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也是导致物理难学,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⑴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和教学评价影响,教学不是面向全体学生,有“英才教育”之嫌,无“大众教育”之意。教学是为升学服务,一切围绕“中招”转。因此在教学内容上盲目攀高,靠“中招”,教学进度上一味赶快,考试评估上不仅频率高,而且难度大,似有意难学生、考老师。特别是初二第一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由于不是面向全体,不能很好地把握难度,常使不少学生考得灰溜溜的,一蹶不振。使学生原本就有物理“难学”的意念得以验证,严重影响今后的物理学习,初二下学期的“分化”就突显出来。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能认真研究、领会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精神,很好把握大纲和标准内涵,也没有很好地钻研教材和领会教材编写意图,不是把学生摆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很好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只管教,不管“导”、不管“学”,教、学两张皮现象严重。同时也不能很好地体现物理的学科特点,不重视实验教学的研究和实施,即使是演示实验也仅停留在把实验作为知识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教学目标的简单层面上;不重视概念和规律形成过程的分析,不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很好体现物理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使本来生动活泼的物理变得“生吞活剥”。物理教学要么有“理”无“物”,要么有“物”无“理”。学生觉得物理是“无理”,不是听不懂,就是兴趣衰减,或是高分低能。二、防止分化的对策1.突出学科特点。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产生于生产实验实践,也在实验实践中不断发展,物理学的全部科学知识和体系都离不开实验和实践。根据认识论和学习科学,人们的学习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且要完成几个循环才能使知识得以内化、活化和升华,并最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这样才实现了知识的价值,也是知识的真正归宿。物理学是科学,科学知识的获得和应用更是如此。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就更决定了他们学习物理必须从感性认识出发。通过具体的物理实验和学生参与实验,不仅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从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变化中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求实合作的科学精神,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的思维品质,爱科学、学科学、造福人类,奉献社会的远大志向。可谓一石多鸟,一举数得。学生起初只所以喜欢物理,不单单是因为物理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更重要的是因为物理课上有很多实验,这是他们学习物理的直接兴趣,也是他们学好物理的思想基础。对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这种可贵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并通过加强实验课的教学将学生的直接兴趣转化为学习物理的持久动力。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验教学是相当薄弱的,尤其是农村中学更为严重。同时,传统的物理教学认为,实验教学是为知识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中最多只能体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绝大多数教师都把实验教学仅作为物理教学的辅助手段,难以认识到实验教学的育人功能。因而,不能也不去挖掘实验教学中的育人因素,也即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知识,不重情感,只重机械模仿,不重能力培养。使得实验教学一是浮浅,二是呆板,学生生吞活剥,机械记忆,被动接受,很快对物理学习丧失兴趣和产生困难。为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巨大的育人功能,发挥其综合效益,新物理课程标准把物理实验作为科学探究的重要组织部分,上升到与科学知识同等重要的位置,并优于科学内容放在内容标准的第一位,这要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并付诸实践。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落实课程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更要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育人目标。2.重视兴趣激发。初中学生正处在物理启蒙阶段,他们最初对学习物理具有浓厚的兴趣,抱有很大的信心,这正是学生学好物理、教师教好物理的有利因素和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直接动力。著名美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说过: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因此,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认知特点,要充分发挥物理科学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以丰富的物理现象和事实为基础,努力创设物理情境,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物理”,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触景生情,从而体现新课标关于“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理念。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还比较浮浅,最初对物理的兴趣虽然浓厚、强烈,但属于直接兴趣。而物理课并不是节节、堂堂都能做到兴趣盎然。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化、积累,学生的直接兴趣会淡化,甚至无趣。所以我们应从激发兴趣入手,着力进行兴趣的培养、巩固和发展,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使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经久不衰,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学习物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兴趣的具体途径是:①创设物理情境,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激发兴趣;②加强和改进实验(重点突出组织学生参与实验),培养兴趣。我们曾对学生公开讲,凡上物理课力争堂堂有实验,若没实验,同学们可向老师提出抗议;③联系生活实际,重视知识应用,巩固兴趣;④积极组织开展科技制作和实验活动,发展兴趣。3.狠抓习惯培养。印度有句名谚,叫“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意指良好的习惯比短暂的行为对人的成长有更大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习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终生学习的愿望,是学生终生受益的事情,非一时一地的物理学习行为可比。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一是要做到“两不代替”,即:一不代替学生阅读,二不代替学生思考。在每节课中只少要有一半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或在教师指导下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钻研教材,或与同学交流、合作学习,独立处理练习。二是要抓习惯养成。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观察动手的习惯;讨论质疑的习惯;课堂记笔记的习惯;独立思考并勇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及时复习、认真处理作业的习惯等。习惯培养重点放在初二阶段,特别是初二上学期至关重要。要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持之以恒,直至达到“习惯成自然”。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它不仅有助于形成学习物理的良好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发展智力和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变被动为主动。4.加强学法指导。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教学是“教”和“学”两者的有机结合,是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组成的统一体(共同体)。在“教”与“学”这对矛盾统一体中,学生的“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的全部活动最终都要落脚到学生的“学”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自己如何教,更要关心学生怎样学,给学生以正确方法的指导,突出“授人以渔”的方法教育。这是现代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更是物理教学大纲和新课标的精神要求。要解决教师、学生“高投入、低产出”和“分化”严重的难题,首要的是教师要更新教学、教研观念,要在“教学生会求知上下功夫、做文章”,认真研究学习特点和规律,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正确指导,以求高效。几年来,物理学科组在学法研究和指导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方面总结出“五步程序阅读法”;对学生关心的怎样学好初中物理问题,总结出“学好物理六字诀”;就课堂听讲提出了“怎样听好物理课”的要求;以及学习物理的“五记”与“五忌”,“学会评析物理试卷”,“怎样进行章后小结”,“记笔记的诀巧”和在物理复习中“重方法,求效益”等等。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学生真正由“学会”变为“会学”,这是提高学习效益的根本所在。除上述综合方法指导外,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关于物理现象、物理习题,注意培养学生善于从物理事实出发,运用物理原理、物理观点和物理语言去解释、去处理。解答问答题“分三步走”。对于综合习题,教学生会“以不变应万变,在变中求不变”,理清物理过程,寻找过程的“关联点”,并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归纳题型等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学习就如虎添翼,也能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个个“拦路虎”,夺取好成绩。5.实施分层教学。一个班几十名学生,智力水平、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更存在有对学习的认识、态度和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不同。既使初二阶段,物理作为起始课,似乎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文化积淀”问题,客观上也存在有不平衡性。这在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就逐渐暴露出来。“分
本文标题:初中学生物理学习分化探因与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60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