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初中物理教材富含辩证观点
初中物理教学,应当注意渗透辩证观点盐城市尚庄中学(224023)孙晓华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初中物理,以客观现实世界的物理现象为线索,以人类千百年来发现的客观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细心分析,初中物理教材中,体现辩证观点的素材极为丰富。本文,拟对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体现的辩证观点作些粗浅的分析,供同行参考;并借此认识,向学生作适当渗透,不知是否得当,请专家指正。一、运动与静止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绝对的静止是没有的。如:⑴就某学生在教室内的某个位置而言,若以教室为参照物,是静止的,而他每分每秒都在随地球的自转、公转做永恒的运动,绝对的运动;⑵电路里的电流,凭我们的肉眼,看不见其动,电线的外身,静悄悄地悬着或由电线杆支撑着,但是只要启动用电器的开关,电荷是运动的,电流是运动的,……;⑶讲解物质的三态变化,不妨用酒精的挥发、水的汽化等实例;表面上,凭肉眼,看不到这些物质、物体的变化和运动,但事实上,他们都是时时刻刻在运动。教学实践表明,凭借这些生动的素材,向学生做渗透,效果十分明显。二、常量与变量常量与变量,是人们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就量的特性的一种认识与假定。同运动与静止一样,体现常量与变量的素材,也处处可见。比如:⑴上学、下班的路途中,我们常以为是在以“一定”的速度骑车、步行;但是,行进中总不免有堵车、拐弯、上坡、下坡、刹车等情况;相对于较长的一个运动过程而言,变量是永恒的,而常量却只能是相对于一个较短暂的运动过程或运动状态而言的;⑵某一交流电路,凭我们的肉眼观察,电压、电流常常被认为是常量,而事实上,正常照明电路上的电压、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是变量,家用交流电流的方向每秒钟变化100次,即是铁证;只不过是我们凭肉眼“看不见”其变化而已;⑶就某一时段测量某同学在一天、两天、一周内的身高,同学们肯定会说:是常量;而相对于初中三年时间而言,同学的身高是变量;⑷正常情况下,风和日丽的晴天,同学们常常觉得,外界的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一段较短的时间内,温度是常量,而以一天的二十四小时为背景,温度是变量;至少,一天中有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分;这其间的连续变化是永恒的事实。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我们选材适当,表达准确,学生很容易领会常量与变量的存在及其辩证关系。三、形式与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万事万物,总是以一定的外在形式表达其内容,由众多的现象,表达其特定本质。比如: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水会结冰,冰会融化,水会变为水蒸气,水汽会结成霜或成为雪……;原来,它们都表达着一个共同的事实,即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三态变化,是形式;它们的分子、原子结构,都是相同的,这是内容,是本质;⑵在一定的温度下,“坚硬无比”的钢铁,也会变得象水一样“柔软”,可以任意改变其形状、大小、可以铸造成指定形状、大小的器物……,外界条件变化,外在形式变化,但其内在本质和内容,却没有变化;其外界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是其固有的基本属性。教学实践中,本人发现,关于形式与内容的引导,比较困难。四、对立与统一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社会、自然的和谐,主要表现为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对立与统一。比如:⑴电路中,电压过高,可能损坏用电器,造成对人与生物的伤害;电压过低,常常不能带动用电器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这是一对矛盾;而人类将电力造福于人类,正是将这一对矛盾统一于客观规律——电学中的基本规律;⑵光亮,是人与其他生物生存时必须或喜好的物质条件,但光线过强,对生物又造成了伤害(如现代社会已引起严重关注的光污染现象);⑶电磁波,用得恰当,可用于诊治疾病,用得不当,使人产生疾病或死亡;⑷一定音量、振动遵循一定规律的声音,可以成为音乐,使人身心愉悦,延年益寿;而噪音,可能严重妨碍人的健康;如:次声伤人,即是例证。……诸如此类,这一对又一对矛盾,一次又一次的对立,凭着人类对大自然客观规律的了解、掌握和运用,而一次又一次地统一于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成为人类享受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与支撑。这些,均已成为我们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观点的最生动、最直接的教材。五、具体与抽象具体,属于事物发展、变化的表象特性,而抽象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无数次的认识——理解——概括,直至对规律的本质的认识;认识的水平,能否从具体上升为抽象,是一个人的认识能力高下的重要体现。比如:⑴生活与生产中,杠杆的原型及基本特征,是具体的,而人们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比较、归纳、反证、总结、概括,最终得到的杠杆原理,却是抽象的;⑵同学们在分组实验中逐步了解了电流的产生、电流的强弱,哪些因素会影响电灯泡的亮度,是具体的,而最终上升到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则是抽象的;⑶磁铁与线圈做相对运动,产生交流电、体现了电与磁的联系,而电能转化为光能、内能或机械能,这些,都是初始阶段的认识,总是具体的;而到了认识“焦耳定律”、“能量转化”、“能量守恒”、“客观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总是相互联系,转化、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才是抽象的;⑷家庭用的高压锅,……温度、压力、气体体积,……加热时间,都是具体的,其间,蕴藏的“安全使用”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却是抽象的,……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才实现了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与飞跃。从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来看,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引导学生从认识具体现象到逐步抽象为客观规律,其教学价值绝不仅仅是认识了基本现象,培养了基本技能,而应该从提高人类认识客观规律的能力高度,认识其教育价值。六、其他基本观点细读初中物理教材,教材中体现的辩证观点,至少还有特殊与一般、有限与无限、量变与质变、偶然与必然等。素材也极为丰富。比如:⑴杠杆平衡的模型中,动力臂与阻力臂等长,动力与阻力一样大,是特殊情况,而一般情况,动力与阻力不相等;家庭电路中,家用电器并联,是一般情况,而特殊需要时,有些用电器可以串联;⑵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的功率大小不同,是一般情况,而有关用电器的电功率相同是特殊情况;⑶可调亮度的台灯(或其他用电器),滑动变阻器工作时,电阻大小的改变,影响电灯的亮度,是一般情况,而这个变阻器的阻值取得最大或最小时,电灯最暗或最亮,是特殊情况;⑷日常生活中,我们找到的物理模型,个数可能是有限的,而它们体现的共同的客观规律的适用范围是无限的;⑹以往,人类已认识到的物理规律是有限的,而未来的物理学应用的范围,却是无限的;⑺随着气压与温度的变化,水可结为冰,水可变成水蒸汽,这是物质的运动状态(或呈现形式)由量变引起质变的极为典型的素材;⑻高压锅,作为基本的生活用品,为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锅内液体质量确定、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继续加热且堵塞排气孔,显然会造成意外事故;这里,温度变化是量变,而从正常使用,为人类造福,到爆炸,发生伤害事故,是最典型的由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的例子。……限于篇幅,不再赘述。由于初中同学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认识能力的限制,我们显然不能把物理课上成抽象的哲学课;因此,在正常的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分散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步骤地逐步推进,反复强化;这样,必有利于同学们逐步形成最基本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本文标题:初中物理教材富含辩证观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64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