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初中课堂动态生成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初中课堂动态生成调查问卷分析报告根据中捷产业园区第二中学在学生和教师问卷调查反应的情况做出调查结果分析(一)总体分析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们努力将课改的新理念渗透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但是大部分课堂仍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因为学校、家长和社会看的是升学率。于是学生和老师加班加点,重复练习,打疲劳战,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结果家长、老师和学生都痛苦不堪。课堂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有效建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得不到明显提高。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课堂中的有效提问,有效教学,创设有意义、有效率的问题情境,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学习兴趣等方面。(二)存在的问题1、情境创设不当,缺乏针对性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创设情境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课堂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缺少针对性,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像那种用一半的时间才将新课的内容“千呼万唤始出来”,实在没有必要,也没多少价值可言。我们的情境必须有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铺垫性的特点。避免有些应用无效的情境设置,这种情境设置不但淡化了教学内容,弱化了学生思维,还有一种画蛇添足的现象。在设置情境时要思考: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特别在设置时要有效率观。若花了很多时间才能达到效果的情境设置宁可不用,以免降低课堂效率。所以,创设情境不宜过多,过于展开,用时也不要太长,以免冲淡主题。2、课堂提问缺乏有效性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老师从“满堂灌”到了“满堂问”,应该说这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但“满堂问”绝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课堂提问的功能是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使学生养成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学校有一次公开课,老师一节课共提问了20几个学生,表面上看是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但实际上老师提的大部分问题问得毫无张力,太过琐碎,没有给学生留下回旋的空间,留下腾挪的余地,当然学生的思维也就缺少弹性的空间。为此,老师要把握问题的起点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跳一跳就能摸得到。再者问题要有层次性,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多角度的探究。还有就是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最多的是中等生和尖子生,对差生的提问较少。比如学生调查问卷中的第九题“课堂上教师经常指名哪些学生回答:A成绩好的B中等生C差生”三个年级中选C的是27.11%,其实,学困生更应得到老师的关注。3、合作探究追求形式,不重实效学生调查问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第十题“每个同学都能承担一定的责任,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吗?A.能B.有时能C.不能D.视情况而定选”B的是45.07%,选C的是17%,更有10.2%的同学选的是D。新课程实施后,课本中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题目。但是,在某些老师的课堂上,由于缺乏针对性的引导和点拨,师生之间的交流停留较低的层次,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学生往往是各说各的,更有甚者说闲话,小组合作学习只是处于一种缺乏指导的自由放任的状态,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悠闲,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也只有一两个学生,永远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搭车,从而使得知识的形成过程与结论脱节,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4、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化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和态度的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教师评价是“中药的引子”,也是化学的“催化剂”。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开放性的评价,其评价主体是多元和立体型的。在学生为主体的今天,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的评价观产生误解,开始走向了另一极端,把评价重量的砝码压在了“以学生为主体”上,忽视了“教师的主导评价”作用。这也是很不理智的,将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也有的教师教学评价指向不明确,如课堂上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都用“很好”等鼓励话语来评价,给其他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带来干扰。教师的评价要抓住学生回答中的正确点加以肯定,对不足之处也要指出并加以引导,否则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就会发生偏移。评价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希望评价的手段能对全体学生有感触,有体悟,有启发,有反思、有促进,有发展,这才是评价的最终目的。(三)解决策略1、正确处理好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是教学系统中的条件关系。教材是教师的教学用材、研究用材、发展用材。教材是有限的,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开发、使用是无限的。教师要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研究教材体系及相应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灵活地把握和驾驭教材,能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把教材与其他教学资源重新整合,甚至可以创造性地改造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传递者和执行者,更是教材创新的开发者。教师与教材的关系,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具体教学行为。2、设计开放型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数学开放题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并使其创新能力得以不断提高。而开放题的发展性特点,则可以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智慧潜力。伴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开阔,信息流量更加丰富,知识结构更加完善,适应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3、拉近师生关系,共建和谐课堂学生能否对一门课程发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欢迎任课的老师,学生总是把对教师的情感泛化到所教的学科上去。在学校里,发生“爱屋及乌”或“厌恶和尚恨及袈裟”的现象并不少见。研究表明,学生对教师所任教学科的喜欢的一致率为95%,而不喜欢的一致率为80%。要学生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关键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情感交流,是教育活动的“催化剂”良好的师生关系、真挚的师生情意是一种经久不息的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力量。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师生关系良好,学生感到安全、轻松、愉快,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师生关系不好,学生就会感到焦虑、恐惧,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马特拉对此进行了研究,表明教师与所教学生的性格有很高的相关性。教师乐观、大方、自信、平和、宽容、善良、坚强、勤奋等品格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许多教育案例表明,教师良好的性格会对学生产生终生的有益的影响。而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4、培养阅读能力,提高教学效率读和写是学生最必要的两种学习方法,也是人们认识世界传承文明的两扇窗口。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基本任务。无论是分析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离不开读和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进行有效教学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本文标题:初中课堂动态生成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71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