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初中音乐表现—演奏一、器乐教学的意义、性质及任务的提出谈器乐教学,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器乐教学的意义、性质和任务。我国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课程标准》中,不仅将器乐“演奏”与“演唱”等并列,作为表现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在感受与鉴赏、创造等领域都渗透了器乐演奏的教学因素。《音乐新课程标准2011版》中,不但将竖笛、口琴、口风琴等定为推荐使用的课堂乐器,还对演奏教学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如:【7-9年级】能够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能够选择某种乐器,运用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力求用优美的音色进行演奏;能够对自己、他人或集体的演奏作简单评价;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等。器乐演奏教学的这一发展态势,既反映了音乐教育本体属性的全面回归,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如何充分发挥器乐演奏教学在音乐审美教育中作用的重要课题。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器乐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愉悦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这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人的大脑是由左、右半球所组成的,其中有些地方是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学生学习演奏时,双手必须做精细、灵巧的动作,这就使这些区域的活动力被激发出来,处于“兴奋”状态。许多科研成果表明,当学生学习与演奏乐器时,由于左右手指经常运动,使得反应更加灵敏,智力得到开发,而且对左半球与右半球的协调、平衡、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与影响。这种智力的促进与开发,既表现在反应灵敏、思想开阔上,也表现在观察力敏锐、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等方面。从生理上分析,学生在演奏器乐时,美妙音乐影响其情绪,情绪又影响着荷尔蒙的分泌,进而影响其大脑分析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由此可见,通过器乐演奏不但能激发与影响学生的情绪,促进智力的开发,而且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这正是器乐教学的意义所在。由于我们今天所谈的器乐教学隶属于音乐基础教育的大范畴之内,因此器乐教学的性质是由音乐基础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在我国,小学与初中阶段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音乐专门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因此器乐教学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文化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音乐的体验,在学习器乐的进程中学习音乐,提高素养,乃至受益终生,这正是课堂器乐教学的性质所在。本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一个音乐学习领域,器乐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以合作学习为基础的形式,学习并掌握音乐基本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学习演奏的初步技能,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奏课堂乐器;在音乐听觉感知的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乐谱;能以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并以音乐的形式与他人进行情感的沟通。谈器乐教学的实效性,我们还应该明确器乐教学内容及关注乐器的选择。二、器乐教学内容及乐器的选择中学阶段器乐教学的内容主要有:1.继续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在各项演奏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继续发展演奏乐器的技能;2.发展学生合奏、独奏、伴奏能力。应至少掌握一种乐器的演奏方法,能积累独奏或与他人合作演奏一定数量的作品的经验。3.能够对自己、他人或集体的演奏进行评价。在课堂乐器的选择上,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用适当的乐器,充分运用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觉器官并发挥其功能,实现启迪学生智慧,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审美能力,发展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也是我们需要认真斟酌的问题。乐器的选择,有这样几个原则我们需要注意:1.必须要选择音色个性不强的乐器以适合于学生合作学习;2.选择音准好、音色美的乐器;3.还应根据学校和师资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目前,口琴、竖笛、口风琴、电子琴、电钢琴等已成了广大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教学乐器,在音乐课堂中广泛使用。三、器乐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应用了解器乐教学的性质、任务、内容,是我们实践器乐教学的基础。而实际操作中,教师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器乐教学的效率。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掌握并有针对性的选择一定的器乐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器乐教学实效性。(一)学习准确演奏首先,我们认为,学生能准确演奏是实现器乐教学的目标,上好器乐教学的第一步。准确演奏,指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演奏方法,完成乐谱中对音准、速度、节拍、节奏、力度、音色等各方面的要求。这就直接关系到我们对于学生在音准、速度、节拍、节奏、力度、音色等各方面的教学策略选择与实施。因为我们很难想象学生们在没有稳定拍感、没有音准感念、没有力度对比的情况下,怎样主动感受、体验和合作表现音乐的美。针对这些问题,下面就重点讲讲器乐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教学策略。1.甄选优秀教材2.优选教法、学法①“趣”字当头的演奏法训练②借鉴先进教学法训练稳定拍感和节奏感③借鉴柯尔文手势训练音准及多声部合作能力1.甄选优秀教材(二)体验合奏的乐趣因此,在器乐教学伊始,教师们就应该关注学生合作演奏的能力,多引导学生进行合奏的音乐实践,让学生在器乐合奏中体验合作表现的乐趣;在此基础上切实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这里也有一个教学原则要遵循,即:因材施教。器乐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发展的共同规律与特点,又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各种不同措施,促进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在实际教学中,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在一节课上完全弹会老师布置的乐曲,一些学生在弹奏上就会有一定困难,而另一些有基础的学生就会出现在知识、技能学习上“吃不饱”,如果教师只顾及某一群体,势必会造成另一群体对知识学习上的厌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们可以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多采用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例如:一位老师的器乐教学中,全年级学习同首作品《玛莉有只小羊羔》,进度慢些的班,就吹奏由三个音组成的改编版:更灵气一些的学生(有一定的键盘基础),就分为主旋、伴奏两声部,按老师设计好的伴奏旋律(主三、属三和旋分解),进行小合奏,效果极佳。这样,既让学得快的学生有发挥优势的场所,又不会使学得慢的同学感到灰心。课堂上的气氛活跃,学习兴趣高涨。这样的分层合作教学,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更有助于学生们在音乐活动中亲身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合奏是一种器乐演奏形式。由于合奏时各声部乐器按统一的节拍、速度、力度,在指挥的要求下演奏,所以必须要求学生们充分认识自己在合奏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整体和谐、统一协调、与人合作的能力与素质。合奏训练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演奏技能,提高了演奏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合奏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得到提高。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电子琴教学中学生合作演奏的曲目。雪绒花、八月桂花、故乡的亲人通过这几段视频,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器乐合奏教学中学生的识读乐谱能力、器乐演奏能力、聆听能力、声部配合协调能力等均得以有效训练。这应该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内器乐教学的努力方向。尤其对第一段课例和第三段课例想多说几句。第一段《雪绒花》。我们前面已经提到,器乐教学目标中有一点很重要,即:学习演奏的初步技能,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奏课堂乐器。可以说,学生学习并掌握音乐基本要素,学习并掌握一些演奏技法,其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更深层次地理解音乐,更加自信地表现音乐。这个片段课中,教师是一个有心人,她和学生一起创设了一个表演音乐的良好氛围。学生是在这个情境中完成合奏。不仅会对音乐及其表现情感有更深刻、直接的体验,也会在情境演奏中主动、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演奏技巧,包括对音色、音量的控制——这些器乐教学中的难题。第三段视频《故乡的亲人》。我们前面也已经提到,《音乐课程标准》中对7-9年级学生的器乐教学,明确要求:“能够对自己、他人或集体的演奏作简单评价。”这位教师践行了这一要求。没有正确评价就不能继续提高。对于被评价学生来说,同学、老师的中肯评价可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不易发现的问题;对于评价者来说,要评价的有水平,首先要认真聆听,这本身就是对音乐聆听能力的很好的培养;还要从音乐表现出发,运用音乐术语,进行评价。这当然是对知识知识、技能的一个很好的学以致用的过程。评价者、演奏者在这个教学环节都得到了音乐审美能力方面的锻炼和条。当然,完成这样的器乐合作教学,老师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共性的问题,比如:学生们在演奏速度上不能统一,声部配合上不够协调等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但出现这些问题是正常的,也只有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音乐表现能力、协调合作能力才能得以不断提高。而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找准、用对教学策略。比如演奏速度不统一,我们除了可以在学生齐奏、独奏时多增加稳定拍感、内心歌唱的训练,还可以用各种不同的速度演奏同一个节奏型,这样学生易于体会到速度快、节奏紧凑,速度慢、节奏宽松的关系;在训练中力求做到慢速时能稳得住,快速时防止越奏越快,变化程度时重点放在渐慢与渐快的过程上,突然变速时要掌握新速度进行的准确性。另外乐器的演奏法也会影响速度,比如在较快速度中吹奏乐器(竖笛、口风琴等)的快吐演奏法,这样的技术问题可以单独抽出练习,若仍然达不到要求,就应该适当地简化一下乐谱的节奏难度,切忌为了几个复杂的小节,无休止地练习,而引起学生的烦躁,使他们失去信心。再比如合奏时各声部间不能互相倾听,协调合奏能力弱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们分声部进行击打节奏卡农的练习,训练学生相互倾听、相互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当然,要真正提高器乐合作教学的实效性,教师们还应有以下相应的教学策略做保障:(1)合奏的规模、类型要根据各地和各个学校的实际,因地制宜地来组织。(2)选择曲目要与学生的演奏水平相适应,曲目的选择还要注意趣味性、艺术性。(3)教师要有详细的训练计划和目标要求,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4)教师的指挥应线条清晰,动作大方,节拍准确,乐曲情绪处理适当,学生能清楚的理解教师的指挥意图。(5)重视学生的视奏训练。新作品练习前要指导学生先进行视唱、视奏,一方面解决了学生的识谱问题、指法、呼吸等技巧的统一问题,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能更好的把握作品情绪,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引导学生参与对乐曲的处理,允许学生发表自己对作品内容与风格的处理意见。尊重学生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四、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通过前面的讲解,我们不难发现,要提高器乐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发挥器乐教学的重要作用,关键还在于授课教师们的教学专业素养,我把它们归纳起来,共有以下四点:1.教师应有较强的范奏能力,这可以最直接而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教师应有精准的听辨能力,以保证最快速地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3.教师应具备分析归纳问题和对规律性知识提炼总结的能力,以期找到最有效的教学对策;4.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以期最大限度的提高器乐教学的实效性。本讲内容说明:初中音乐表现领域的器乐演奏教学是一种审美教育,是培养与发展学生音乐素养的基础课程。学校艺术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而非专业教育。我们器乐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个人演奏家或者少数几个艺术专业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的一种器乐感知和简单的演奏技能,让学生多一条获得审美的途径。然而在器乐教学中不难发现,不少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学习演奏,没有真正地乐在其中,所以本课主要从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器乐演奏的兴趣方面进行一些说明。只有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有了兴趣,懂得了主动学习,教学才能顺利地进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美国当代心理学家詹家姆士·莫塞尔说:“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这一席话,道出了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重大意义。而兴趣又是促进各项音乐活动的巨大
本文标题:初中音乐表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72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