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初探体育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途径
初探体育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途径句容市下蜀中学单治国【摘要】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就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改实践为依据,剖析了当前体育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科学论述了有效合作学习的内涵、价值,并通过“精心组建合作小组、培养合作意识、明确合作学习的时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等五个具体策略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关键词】合作提高有效途径当前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远远超过其他学科,无论是游戏还是学习基本技术或者教学比赛,都能通过同学间的相互合作来获得成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在于学生之间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理解、消化学习内容。学生之间的相互勉励、相互帮助、相互督促以及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利于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共识、共进,间接地帮助实现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独立学习、自主锻炼能力的发展。但是如果控制不好,这种互动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相反地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一线体育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操作方法和规律的认识,体育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略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为此,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线体育教师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小组合作的有效途径:(一)充分了解学生,合理搭配小组成员。体育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分组形式有:1、性格同质组。他们是友伴群体,多是平时交往甚密,性格相近,感情融洽,容易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凝聚力较强。这样的小组在体操、游戏、球类活动中使用较多。例如,在耐久跑教学时,先安排,“捕鱼”、“闪躲球”、“警察与小偷”等游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出练习的目标,然后分小组讨论,由学生自行设计跑进路线。由于是学生自己设计的路线,跑起来干劲充足。在一轮练习之后,学生对原来设计的跑进路线再次修改与完善,并再次体验。结束时,学生三五成群,相互畅谈感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2、兴趣同质组。这种小组是根据学生兴趣自由组合的小组,有利于培养个性、发挥特长,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对学习内容和学练方法的自主选择,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适用于选修课和开放性课堂的教学。3、技能同质组。这种小组的优势在于改变了以往体育教学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能按照各自不同的标准进行练习,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快速跑、跳高、跳绳、球类运动中运用较多。4、帮教合作组。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把运动能力强的学生与体育差生分在同一组,使其能够帮助和指导差生,充分发挥骨干的作用,发挥学生的特长,在广播操、支撑跳跃、双杠、单杠、技巧的教学中经常被采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不能一成不变,应根据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情况灵活加以使用,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和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课内课外长期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其学会在小组内分工、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会倾听接受别人的意见、学会尊重别人,能支持鼓励他人,学会在合作中进行关系的协调,并做到在认知上集思广益,在技能上取长补短,在情感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让学生创编合作类的游戏如“盲人过河”、“背靠背运球”、“抓尾巴”等,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如何公正当地竞争,与他人共享成功的喜悦,把竞争手段与合作活动的有机结合,使带有竞争色彩的奖励关联性与成绩计量关联性成为促进学生不断合作的动力。(三)精选合作内容选择适当合作时机,体现合作的价值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或都适合合作学习,合作的内容要进行精选。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发展性、开放性、研究性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对需要合作的内容要精心设计流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对于合作的时机要把握好,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教师既要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体现合作的真正价值(四)发挥教师课堂主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性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五)科学合理的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分享快乐。在体育教学的合作学习中,教师恰当地把握评价标准,设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对指导和调节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体育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如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在评价内容上,应从合作练习的效果及合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角色职责、及合作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评价。教师通过合理的评价,并贯以表扬和激励,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从而使学生真正达到“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进步”。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分组的方法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科学合理应用小组合作学习,优化体育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浓厚的合作学习兴趣,维持学生饱满的合作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这种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里去自主探究,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参考文献:1.国家课程标准专辑《体育与健康标准》2.黄伟:《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析》《教育评论》2002年第.2期[J]3.王坦:《合作学习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84.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本文标题:初探体育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途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77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