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安全规范练习题1.触电者无呼吸时实行人工呼吸法救护的频率是每分钟12次。2.绝缘监视是中性点不接地电网中必不可少的安全措施。3.a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b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c串联电路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要大。d并联电路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要小。4.同杆架设的几种线路,电力线路必须位于弱电线路的下方。5.在220/380伏接地电网中发生一相接地时,若人体触及未接地相时,人体承受的电压接近为260伏。(设接地相电阻为12欧,中性点接地电阻为4欧)。6.电气运行中发生火灾的直接原因是电流的热量和电火花或电弧。7.在220/380伏接地电网中若有一台设备采用接地保护,当该设备发生碰壳时,所有接零设备的外壳电压为110伏。8.爆炸性混合物按最小引爆电流可分为三级,其中最小引爆电流为70-120毫安的为II级。9.从安全角度来看,变压器的停电应断开高低压两侧开关。10.根据GB3787-83的规定,II类手持电动工具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7兆欧。11.根据《供电营业规则》,用户用电设备容量在100KW以下,可采用低压三相四线制供电。12在10KV架空线路附近进行起重工作时,起重机具及被吊物与带电体之间的最小距离为2m.13..高压设备发生接地时,室内不得接近故障点4m以内。14..彩灯回路应设专用开关控制和保护,每一回路的负荷不宜超过2KW。15.在三相四线制中采用了漏电保护时,其开关后的零线不能进行重复接地。16.在爆炸危险场所,为了缩短短路故障持续时间,其最小单相短路电流不得小于该段线路熔断器额定电流的5倍。17.设过负荷保护的线路上,其导线长期容许负荷电流应不小于熔额电流的1.25倍。18..风雨时外出检查线路,防止跨步电压的保安用具是绝缘靴。19..触电不治,确认死亡的特征是出现尸斑。20..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应首先断开油开关或自动开关。21.停电线路上开始工作前必须首先在工作现场逐个验电。22..在杆上进行不停电工作时,工作人员活动范围与带电导线距离,对于10KV以下的线路不应小于0.7米。23..带电灭火时应采用1211灭火剂。24..已知正弦交流电压u=√210sin34t,作用于R=10欧的电阻上,则电阻消耗的功率为P=P===10W。25..设短路保护的配电线路上,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应不大于该线路长期容许负荷电流的2.5倍。26..重复接地是用在中性点接地的电网中。27..一只消耗有功功率p=1KW电器,电压U=220伏,当cos为0.9时,从线路取用的电流是5A。28..防直击雷的接地电阻,对于第一类工业和第一类民用建筑物和构物,其大小不得大于10欧。29..在三相五线制中,采用漏电保护时,其中保护零线不应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铁心。30..两相触电时人体承受的电压约为相电压的1.732倍。31..新系列电动机的最大允许温升按环境400C设计。32..临时线架设时,距离门窗的距离应不小于0.3米。33..停电检修线路如果和另一线路交叉或接近时,工作人员与邻近线路的距离应符合有关规定,对于邻近路电压为10KV及以下者,其距离不得小于1米。34..电工上通常所称的“地”,是指接地体周围20米以外的地。35..巡视电气设备时,人体与带电导体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有关规定,对于10KV及以下的设备,其最小安全距离为0.35米。36..高频接地装置的接地线不宜太长,一般应限制在1/4波长。37..根据《供电营业规则》规定,用户单相用电设备容量不足10KW的可采用220伏电压供电。38..高压系统根据接地电流的大小可分为两类,其中接地电流为500安以下的称为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39..管型避雷器的接地电阻一般不得大于10欧。40..人体站在导电性地面,身体某一部分触及相线,称为单相触电。41..用于防止漏电引起火灾的场合,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应在1000毫安以下。42..直接埋在地下的电缆与一般接地装置的接地体之间应相离0.25—0.5米。43..当电缆线路相互交叉时,为保证安全,高压电缆线路应在低压电缆线路的下方。44..全部临时线路必须有一总开关控制,每一分路线应装熔断器。45..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首先应防止电气设备运行中发生火花。46..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额定功率是转轴上输出机械功率。47..从安全绝度看,配电线路的停电应断开刀闸开关。48..漏电保护开关中能对漏电电流产生检测信号的核心部件是零序电流互感器。49..发电机和电动机等旋转电气设备起火时,不宜选用干粉和沙子。50.一般照明高度达不到要求时,应采用36伏电压。51..人体触电的危险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有关。52..三相异步电动机采用Y—△减压启动时,通过线路的启动电流是全压启动电流1/3倍。53.在220/380伏接地电网中,发生一相接地时,若人体触及未接地相时,人体承受的电压接近为260伏。(设接地相电阻为12欧,中性点接地为4欧。)54.变压器高压侧电压与额定电压的差值不应超过5%。55..在同杆架设的多层线路上挂接地线时应先挂低压后挂高压。56..梯子与地面的角度应保持在600左右。57..在干燥季节,10KV电缆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1000兆欧。58..电流频率不同,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也不同,在25—300赫兹范围内交流电对人体的伤害最严重。59.已知一正弦交流电电流I=10A作用于感抗为10欧的电感,则电感的无功功率为1000乏。60..对于金属导体,它的电阻是随温度升高而成正比增加。61..已知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220伏,则最大值是311伏。62..《供电营业规则》规定,高压用电的功率因数为0.9以上。63.在中性点接地系统中,重复接地的电阻不应大于10欧。64..三相交流发电机产生的三相交流电动势的相位差为1200。65..为防止间接电击,可采用保护接地、保护接零等安全措施。66..将标有“110V、40W”和“110V、100W”的灯各一盏,串联后接在电压为220V的电源上,则均不能正常发光。67..跌落式保险器拉闸时为防止串弧应先拉开中相,后拉边上两相。68.停电线路上开始工作前,必须首先在工作现场逐个验电。69..一台容量为2KVA的单相变压器,原边额定电压为220V,则原边电流为9.09A。70..电功率的单位为马力。71..可以引起成年男性感觉的最小的电流为1.1mA(女0.7mA)。72..变压器原付边的电流与匝数成反比。73..在保护接零的电路中,不应在零线电路中装设熔断器和其它保护性元件。74.在同杆架设的多层线路上进行验电时应先验下层,后验上层。75..电气运行中发生火灾的直接原因是电流的热量、电火花或电弧。76.B级绝缘材料允许的最高工作温度为130度。(YAEBFHG)77..断开带电的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应先用短路片在专用端子上短路。78..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内的电气设备,应有过负荷和短路保护装置。79..设短路保护的配电线路上,熔断器熔体的额定电流应不大于该线路导线长期容许负荷电流的2.5倍。80..由专用变压器供电,且中性点接地的系统中,低压电气设备的保护方式宜用保护接零。81..三相四线低压系统中,当电气设备采用接零保护时,其零线应进行重复接地。82..一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额定电压是220/380伏,应使定子绕组为△/Y联接才能使电动机的功率不变。83.安装在变配电所母线上的阀型避雷器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欧。84..爆炸性混合物按最小引爆电流可分为三级,其中最小引爆电流为70—120安的为II级。85..接触电压是指加于人体某两点之间的电压。86..在220/380伏接地电网中,若有一台设备采用接地保护,当该设备发生碰壳时,所有接零设备的外壳电压为110伏。87.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首先应防止电气设备运行中发生火花。88..已知正弦交流电流i=10Sin(314t+300)安,其电流的相位角为314t+300.。89.在爆炸危险场所,为了缩短短路故障持续时间,其最小单相短路电流不得小于该段线路熔断器额定电流的5倍。90..10KV油浸电力变压器的绝缘电阻,当油温为80度时应不小于8兆欧。91.霓虹灯一般电压为6000—15000伏。92..电气设备发生短路,过负荷,接触不良,电火花等是造成电气设备发生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93.三相异步电动机运行时,其同步转速n1和n的关系为n1n.94..发生人身触电事故或火灾事故,值班人员应不经联系立即断开有关设备电源以进行抢救。95..安全电压应由双圈变压器供电。96..在三相四线制中,当采用了漏电保护时,其开关后的零线不能进行重复接地。97..设有过负荷保护的线路上,其熔体额定电流应不大于该线路导线长期容许负荷电流的0.8倍。98..接地电阻主要指流散电阻。99.高压设备发生接地时,室内不得接近故障点4米以内。100..新和大修后的低压线路和设备,要求绝缘电阻值不低于0.5兆欧。101.对于低压设备,栅栏与裸导体距离不应小于0.8米。102..为了减轻高压串入低压的危险在不接地的低压电网中,应将电网的中性点经击穿保险器接地。103.在动力与照明混合用的供电线路中,应选用四极漏电保护器。104..在10KV无遮拦检修中人体及其所携工具与带电体最小距离为0.7米。105.直接埋在地下的电缆埋设深度一般不应小于0.7米,并应在冻土地下。106.低压补偿电容回路所用熔体的额定电流不得大于额定电流的1.2~1.3倍。107.在特别危险的场所,如金属容器内应使用Ⅲ类手持电动工具。108.设有短路保护的线路上,导线长期容许负荷电流应不小于该线路熔体额定电流的0.4倍,过负荷1.25倍。109.在应粉尘或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电气设备外亮程度一般不超过125度。110.在室外工作地点的围栏上应悬挂在此工作的标示牌。
本文标题:初级电工安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81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