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笔记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与领域社会工作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职业性活动;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的特点:职业性助人活动;注重专业价值;强调专业方法;注重实践;双方合作;多方协同;社会工作目标: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解救危难;缓解困难;促进发展)和社会层面的目标(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社会工作的功能:服务对象的功能(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适应)和社会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工作的对象:基本对象(由于生理、心理原因,或者由于个人无法抵御的社会和自然原因而陷于生活极度困难的群体;即最值得帮助的人)和扩大的对象(从帮助物质生活上最困难的人扩展到所有基本生活遇到困难而难以自拔而需要帮助的人,从贫困的个体和家庭到有问题、欠发展的社区,从困难民众到广大公众;即已经不再是包括社会公认的弱势群体,而是可能涉及所有社会成员;也涉及一些公共服务,环境问题、公共安全等问题);社会工作的要素: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价值观;专业助人方法;助人活动;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老年社会服务、妇女社会服务、康复服务、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家庭服务、医疗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矫治服务、城乡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直接服务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和间接服务角色(管理者、资源获取者、政策影响人、研究者);社会工作者的知识基础:理论知识(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政策方面的知识、技术方面的知识、文化知识;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技术能力、文化能力、心理素质、持续学习能力;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指一套用以支撑社会工作者进行实践的哲学理念。以人道主义为基础,充分体现了热爱人类、服务人类、促进公平、维护正义和改善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理想追求;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理论作用(构成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使命或目标的根据;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实践作用(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动力;指导社会工作实践;促使社会工作者个人成长的有效力量;维系社会期望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关系的关键);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戈登(个人应当受到社会关怀;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每个人对他人都负有责任;每个人除了人类共同需要外,每个人需要也是独特而异于他人的;个人潜能应该充分体现,且通过参与而尽到社会责任;社会有责任提供途径以消除自我实现的障碍)和比斯台克(人的潜能;人的责任;人的权利;人的基本需要;社会功能;社会的责任;社会的权利;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人的自我抉择权利)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国际社会认同的社会工作价值观:服务;社会公正;个人的尊严和价值;人类关系的重要性;诚信;能力;社会工作基本原则:接纳;尊重;个别化;自决权和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我国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强调社会和谐;保持家庭和谐和稳定依然是我们社会的主流家庭观念;注重服务的“人情味”;重视道德建设;体现社会发展的要求;伦理:个人伦理、社会伦理和专业伦理;社会工作伦理的主要内容:1、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义务、自我决定、知情同意、实践能力、文化能力、利益冲突、隐私和保密等);2、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责任(尊重、保密、合作、咨询、服务的转介等);3、社会工作者对工作机构的伦理责任(督导和辅导、教育和培训、档案管理、转介、行政管理等);4、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实践能力、个人道德要求等);5、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专业的完整性、评估和研究等);6、社会工作者对全社会的责任(社会福利、公众参与、公共紧急事件,社会行动等);我国社会工作伦理标准的制定原则:现实原则和发展原则;文化原则和政治原则互补;本土原则和国际原则并重;社会工作伦理困境保密问题;情理法问题;价值中立还是价值介入;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自决原则和知情同意;处理原则:保护生命原则;完全平等与差别平等原则;自主和自由原则;最小伤害原则;改善生活质量原则;隐私和保密原则;真诚原则;社会工作专业守则:权威性;规范性;目的性;相对稳定性;社会工作专业守则的作用:保障按专业要求开展工作;有利于实现工作目标;有利于维护社会工作的专业形象,提高社会认同;有利于社会工作者的成长;社会工作专业守则的内容:尊重服务对象的权益;严守服务对象的秘密;公平服务大众;重视同事的工作;共同执行守则;恪守公私分明;信守机构政策;充实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约束不当行为;增进公众福利;维护社会正义;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人类需要特征:对象性;动力性;独特性;社会性;人类需要层次:马斯洛(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和阿尔德弗尔(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人类需要的类型:生物性需要(进食、饮水等)和社会性需要(交往、成就、权力);人类行为:个体为适应环境与满足需要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或反应,它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等内外因素综合性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行为的类型: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判断正常与异常行为的标准:统计规律;社会规范与价值;行为适应性标准;个体主观体验;人类行为的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指向性、可控性、发展性;社会环境:与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家庭、学校、团体、组织、社区、社会、文化等是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环境特点:多样性;动态与静态的相对统一;社会环境的构成:家庭、朋辈群体、学校与工作单位、社区、社会(或社会系统)、文化、大众传媒;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个体必须适应环境;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能脱离遗传禀赋的制约;人类行为也能改变社会环境;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人生发展阶段论:弗洛伊德(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婴儿期:信任还是不信任—希望;幼儿期:自主还是羞怯与疑虑—意志力;儿童早期:主动还是内疚—目的;儿童中期:勤奋还是自卑—能力;青少年时期:自我同一性—忠贞;成年早期:亲密还是孤独—爱;成年中期:繁殖还是停滞—关怀;老年期:自我整合还是绝望—智慧);个案工作各阶段工作重点:一、接案或转介:1、了解求助对象的求助愿望;2、促使有需要的求助对象成为服务对象;3、明确服务对象的要求;4、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二、收集资料:1、收集与服务对象问题有关的资料;(包括服务对象个人的资料和周围环境的资料)2、对服务对象的问题进行评估(服务对象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服务对象曾经作出的努力)三、制定计划:1、服务对象基本情况;2、服务对象希望解决的问题;3、工作计划目标(总目标和阶段目标);4、服务开展基本阶段和采用的方法;5、服务开展期限,包括每一阶段和总期限;6、联系方式,包括直接见面和不直接见面的联系方式;四、签订协议:1、服务目标;2、服务内容和方法;3、服务双方应有的权利和义务;4、服务的地点、时间、期限和次数;5、服务双方签字;五、开展服务:社工在服务实施过程中承担的角色主要包括:使能者、联系人、教育者、倡导者、治疗者;六、结案:结案的情况包括:1、目标完成;2、问题虽没解决,但是服务对象已具备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专业关系不和谐,希望结束服务;4、服务对象出了一些新问题,需要其他社会工作者或机构解决;5、因为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需要结束服务;为顺利结案需做的工作:1、预先告知服务对象,让服务对象做好准备;2、巩固服务对象已经获得的改变和进步;3、与服务对象一起进一步探讨影响问题解决的要素,为其独立解决问题做好准备;4、鼓励服务对象表达结案时的情绪,与服务对象一起探讨结案后的跟进服务;结案的形式:1、直接告诉服务对象;2、延长服务间隔时间;3、变化联系的方式;七、评估:评估的内容:1、服务对象的改变情况;2、工作目标实现程度;3、服务介入工作的人力、物力和其他资源的投入;评估方法:1、由服务对象评估服务工作的开展状况以及对服务工作的满意度;2、由社会工作同行评估服务工作的开展状况;3、由服务机构评估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工作开展状况;八、追踪:任务:1、根据服务对象状况安排练习,巩固取得的成果,增强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2、调动服务对象的周围的资源,增强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3、持续评估服务工作的效果;个案工作常用的技巧:一、会谈技巧:(一)支持性的技巧: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二)引领性的技巧:澄清;对焦;摘要;(三)影响性的技巧: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忠告;对质;二、建立关系:1、感同身受;2、建立有利于服务对象积极表达的关系模式;3、制造气氛;4、积极主动;三、收集资料:1、会谈的运用;2、调查表的运用;3、观察;4、现有资料的运用;四、方案策划:1、目标清晰而现实;2、服务对象的范围明确;3、策略合理;五、评估:1、正确运用评估类型;2、合理运用评估的方法;3、服务对象的积极参与;4、坦诚保密;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笔记(三)第五章小组工作小组有六个特征:1、小组存在于一人以上;2、组员间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3、组员对小组有认同感;4、组员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5、小祖中有进行社会控制的方式;6、形成特定的小组文化和范围;小组类型:1、教育小组:帮助小组成员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或补充相关知识之不足,促使成员能够改变自己原本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的方式,来达到改变成员的目标。应用于社区、学校、医院等场所。2、成长小组:帮助组员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帮助成员最大限度地启动和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解决问题并促进个人正常健康的发展。体现在各种“体验小组”中;3、支持小组:具有同质性的人聚集到一起,其组员一般有共同的问题、经历或经验,通过相互支持的方式,达到解决问题和成员改变的效果。例如:单亲家庭自强小组、癌症病友小组等;4、治疗小组:组员通常是曾经在生命中有过创伤,并且影响其当前的日常生活,或者在生理、心理方面有不良症状影响一般日常生活的人;一般在心理卫生机构或者矫治机构中运用;例如:吸毒小组;小组工作价值观:互助互惠原则;尊重小组组员的权利和能力的原则;民主参与和决策的原则;增强权能的原则;高度个别化的原则;小组工作的特点:功能上的特点:影响个人改变;社会控制;形成群体力量解决问题;再社会化;预防;成效上的特点:促进人际交往;运用团体动力;促进经验分享和经验选择;带来的转变更为持久;在时间和人力资源等方面更经济;小组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小组工作常用的技巧:一、沟通和互动技巧:全神贯注倾听;积极给予回应;适当帮助梳理;及时进行小结;表达鼓励支持;促进互动交流;二、控制小组进程技巧:适当给出解释;提供精神支持;促使承担责任;避免行为失当;连接集体和个人;严格设定界限;适当挑战内心;分类妥善处理;整合小组行动;三、小组会议技巧:1、做好开场演讲:简短有趣;内容与小组讨论有关;信息准确、客观有新意;考虑小组组员的性别和文化程度;2、设定会议基调;3、把握中心话题;4、播种未来希望;5、善于等待求变;6、真诚流露自我;7、告知可选方案;8、灵活运用眼神;9、订立行动同盟;四、策划小组活动技巧:(一)小组活动的设计:1、小组初期的活动设计:促使相互认识、相互信任;打破僵局;2、小组中期的活动设计:增加信任、促进合作;自我探索、挖掘潜能;3、小组结束期的活动:巩固组员学习成果和准备小组正式结束;4、巩固学习成果:角色扮演回顾重要事件和分享自己的收获;组员间彼此介绍对方在小组过程中的变化成长,并进行讨论;5、着手小组结束工作:帮助回忆小组的经历;引导组员表达对分别的感受;举行分别前的聚会等;(二)设计小组活动需要考虑的因素:1、小组的最终目标;2、小组组员的特征及能力;3、物质环境及资源;第六章社区工作方法社区:居住于某一地理区
本文标题: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82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