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安全文明施工 > 削坡卸载与砼挡土墙施工方案
削坡卸载与砼挡土墙施工方案一、施工方法和程序1、施工程序测量放线→削坡开挖→开挖土料的堆存、处理和利用→人工削坡→清渣→边坡检查、处理与验收→特殊问题处理2、施工方法(1)测量放线测量放样控制边坡开口线、坡度尺与水平尺联合检验校核的方式控制反铲削坡精度、机械操作手的熟练技术技能控制边坡的平整度。根据据施工程序,在测量人员放出设计开口线后,现场施工人员立即在开口线上打桩、拉线,然后反铲就位开挖;在临近设计边坡时,现场施工人员采用水平尺和自制的坡度尺跟踪检验并校核坡比,测量队定期检查边坡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开挖边坡的平整度则靠操作手的技术技能控制。土方开挖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方法施工,削坡机械采用反铲与装载机开挖,自卸汽车运输至指定弃渣场。(2)削坡开挖①首先进行测量定位,根据设计图开挖范围、深度、坡度及分层情况。②对边坡开口线的控制,由测量人员现场放样、现场施工人员和质检人员跟踪打桩,然后现场施工人员根据交样单挂线立杆,控制开口线;③削坡开挖必须符合设计图纸、文件的要求。对监理人确认其基础不能满足设计图纸所规定开挖要求的部位,严格按监理人的指示进行。④反铲削坡过程控制,首先要控制其行走方向,履带板要与边坡面平行,这样对操作手的视觉感官有莫大的好处,其可以依据履带板行走来控制相邻部位的坡度一致,避免或减少频繁的检验校核工作。⑤在局部坡面较长或地质条件较差的部位,主要采用反铲分层接力的方法开挖,挖掘次序从上到下,根据坡面长度不同用2~3台反铲在作业面上同时挖土,边挖土边将土向上传递,并装入装载机。⑥堤身表层不合格土、杂物等必须清除,削坡开挖、清除的弃土、杂物等运至指定弃渣场堆放,堆高不超过2米。⑦开挖时严格控制开挖深度,预留20cm的保护层,该层只能由人工开挖以保护堤身原状土不受拢动,以便控制边坡,避免起挖和欠挖。⑧开挖中遇到坚硬孤石时,按监理人的指示进行施工处理。⑨开挖过程中随时注意土层的变化,挖掘机距边坡保持一定安全距离,确定每次的挖装深度,避免出现异常情况,保证设备安全。⑩所有削坡开挖除监理人另有指示外均为旱地开挖,开挖前挖好截水、排水设施,并对开挖施工中的地下水和施工用水排除;同时根据施工现场的需求设置的临时排水设施与截水设施;开挖过程中准备2台7.5kw排污泵用来排水。施工中确保排水畅通,防止由于排水不畅而引起边坡失稳。11实际开挖轮廓线必须符合设计文件所示或监理人现场指定的开口线、水平尺寸和高程的要求。开挖最终轮廓线均不得欠挖。12削坡过程中的检验校核工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细节。现场施工人员拿着坡度尺现场跟踪检验校核,不能因为在某一部位的成功忽视了相邻部位的检验校核。(3)开挖土料的堆存、处理和利用所有开挖料均运至指定的弃渣场堆放,对于开挖中设计要求的或监理人认可的可用开挖料堆放在专用的或监理人指定的备料场。备料场以分层堆筑的方式进行,并保证可顺利取出利用;严禁与废料掺杂;同时设置完整的排水设施,在开成堆体时,其自由面必须保持稳定且不得危及堤身和岸坡的稳定。(4)人工削坡机械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人工削坡,对预留的20cm保护层土用人工清理,以马道为界,分上下两层,先进行下层面的人工削坡,后进行上层面的人工削坡。(5)清渣专用安全技术措施1)组织好作业点的工序,合理安排工作。2)作业时必须对作业点上部积渣先行处理,使积渣的堆积角小于其自然堆积角,以防上部积渣坍塌伤人。3)作业点上部须设拦截设施,防止上部井筒内浮石意外滚落伤人。4)利用运渣车将不可利用的渣滓运出施工现场。(6)边坡检查、处理与验收开挖后及时对基础面尺寸和土体质量进行检查、整修和处理。检查分自检、监理人组织的初检和终检三个阶段进行。基础面必须平整坚实,不得有突起、松动块体、虚土浮渣等缺陷。基础面完工后必须进行必要的保护。(7)特殊问题处理在开挖过程中发现有可能坍塌的地方,立即请示监理人同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如发生坍塌用人工或机械挖除后回填砂砾石料置换方法处理。对崩窝、橡皮土地段施工根据施工进度需要在有利的施工时段提前安排进行,集中处理。对出现坡面渗水的部位,提前做好截水、排水设施稳固岸坡后再施工。所有施工方案均需得到监理人的批准;或按监理人的指示进行处理。二、施工设备的配置和劳动力安排1、根据总进度计划安排,土方开挖主要施工设备配置如下:表1施工主要施工设备配置编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挖掘机EX230-3C1.0m3台1/2挖掘机EX210-500.5m3台1/4装载机ZL50C台1/5全站仪GST520台1/2、劳动力安排表2劳动力安排编号类型单位人数备注1操作手人4/2普工人3/3测量工人2/4其它人3/5合计人12/三、土料利用和弃渣措施在土方开挖时,开挖周边不许堆载,挖土随挖随运,保证新开挖区域的安全可靠。开挖的土方分别按可利用渣料和废渣运至指定点分类堆放,要保持渣料堆体的边坡稳定。可利用渣料和废渣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避免受污染和侵蚀。弃土区周边设排水沟,深0.8m,底宽0.5m,以防堆土浸泡在水中造成滑坡。五、施工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1)质量技术措施①严格按合同文件指定的技术规范及监理人的指令施工,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工作。②开挖前,根据监理人提供的基准点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放样,布设严密的施工测量网络,在施工过程中做好现场的开挖线、坡脚线放样,在现场做好样桩标记。③开挖削坡过程中随时进行检测,测量员加强对高程的测控,减少超挖或欠挖。④在人工削坡时,加密布控网格,现场做好标识,便于施工人员施工。⑤及时进行现场检查工作,若发现不合格的地方随时进行纠正,直至满足质量要求。(2)安全技术措施①合理安排开挖方式,在多台机械在同一工作面施工时,保持有效的安全距离,在挖掘机作业范围内不充许进行其它作业。②严格按施工顺序进行施工,严禁违反操作规程,逆向作业,同时在开挖时随时注意土体的变化情况,防止不利情况的发生。③了解堤土的技术参数,计算边坡稳定情况,在多台重型机械同时施工时,测算其稳定性,在不满足安全的条件下尽量减少机械数量,同时操作人员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④在施工期间区域内的所有边坡都必须加以修整,使其处于安全状态,保证边坡稳定。⑤在施工现场内,作好明显的安全标记,以提醒操作人员随时注意。1.工程概况高金·伊山郡项目工程混凝土挡土墙,是高金·伊山郡工程非常重要的一项分项工程。其中条石挡土墙总长超过500m,墙高度为1m--12m之间,挡土墙墙身采用C30混凝土。基础采用C30钢筋混凝土。2.编制依据1.1通过现场实地调查研究所得到的自然条件、施工条件、社情环境等资料及初步设计(优化)图纸所计算的工程量。1.2我公司相似工程施工中成熟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及相关项目管理办法。1.3挡土墙图集“04J008”3.施工组织3.1施工准备3.1.1图纸审核及原地貌复测,发现图纸有误或现场与设计不符的及时上报相关人员进行复查。3.1.2选用C30高性能商品混凝土。3.1.3修建临时施工便道、搭设马道、跑道、布置材料堆放场地及备料。4.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基槽开挖地基承载力检测立模加固安装泄水孔做滤水层浇筑混凝土拆除模板养护。5.施工方案5.1施工场地准备5.1.1测量放线,定出开挖边界线。5.1.2清除挡墙用地范围内的杂草、垃圾等所有障碍物;在基槽周围挖设排水沟,排除地表水。5.2开挖5.2.1基槽开挖采用挖掘机进行基槽开挖,开挖长度根据现场地质情况进行分段开挖,每段10或20米。机械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以上20cm时,重新进行测量放样,确定开挖正确不偏位的情况下改用人工进行基底清理,严格采用人工清理,确保基底符合相关规范要求。5.3基础施工5.3.1基础施工前,试验室进行基底承载力试验,若试验承载力达到设计承载力继续施工基础,若试验承载力达不到设计承载力要求,则对基底进行重新处理,采用换填片石、土夹石(含石量≥70﹪),使承载力达到设计承载力要求。5.3.2浇筑基础混凝土采用沿槽浇筑,浇筑过程中,选用C25商品混凝土,严格控制配合比。5.3.3采用插入式50型振动棒进行振捣,混凝土振捣密实,振捣过程中快插慢抽。无漏振,无蜂窝麻面等。5.3.4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养护,防止由于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混凝土收缩开裂。在基础上墙身部分插入钢筋,使基础与墙身连接紧密。5.3.5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现场取样制作混凝土试件,标准养护28天后送中心试验室检测。5.4墙身浇筑5.4.1基础浇筑完成后,根据设计图及现场高程放出挡墙墙身浇筑边线。5.4.2模板安装(1)模板采用胶合木模板,禁止使用有缺角、破损的模板。(2)保证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各部分设计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正确;(3)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负荷。(4)模板的接缝不得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5)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脱膜剂,但不得影响模板结构性能。模板使用后应按规定修整保存。(6)模板之间粘贴双面不干胶带,以减小模板缝防止漏浆,以保证混凝土面的观感质量。(7)模板采用M14×500螺栓与预埋钢筋拉结配D48×3.5钢架管横、竖龙骨加固,并配以大号蝶形卡紧固,对拉螺杆按1000×500的间距布置,设置时将泄水孔位置与螺杆紧贴布置,紧贴模板的竖向龙骨间距不得大于500㎜。5.4.3浇筑混凝土(1)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a)制定浇筑工艺,明确结构分段分块的间隔浇筑顺序(尽量减少后浇带或连接缝)b)根据结构截面尺寸大小研究确定必要的防温防裂措施。c)施工前应仔细检查模版、预埋件的紧固程度。(2)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混凝土采用沿槽浇筑,浇筑过程中,选用C30商品混凝土,严格控制配合比。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若分几次浇筑,施工缝处插入片石,以连接两次浇筑的混凝土。b)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不同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水胶比和外加剂类型等条件通过试验确定。c)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d)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减少泌水。g)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模板稳定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e)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从高处直接倾卸时,混凝土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3)混凝土振捣a)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采用插入式50型振动棒进行振捣,混凝土振捣密实,振捣过程中快插慢抽。无漏振,无蜂窝麻面等。b)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止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产生漏浆。c)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未50~100m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2)当振捣完毕需要变换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平位置时,应边振动边竖向缓慢提出振动棒,不得将振动棒放在拌和物内平拖。不得用振动棒驱赶混凝土。3)表面振动器的移动距离应能覆盖已振动部分的边缘。4)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5)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d)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抹面时严禁洒水,并应防止过渡操作影响表面层混凝土的质量。尤其要注意施工抹面工序的质量保证。5.5墙背回填及泄水孔,沉降缝设置5.5.1最低一排泄水孔以下用透水性材料进行回填,每层填土厚度15cm,回填30cm,用人工分层夯实。5.5.2当墙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进行挡墙墙背回填,以确保片石混凝土墙体的质量。5.5.3墙背回填
本文标题:削坡卸载与砼挡土墙施工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05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