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历史《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1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2.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二、学习重点1.“科教兴国”战略。2.教育“三个面向”。三、学习难点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自主学习】一、人民教育的奠基1.开基创业(1)标志: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会议召开。(2)内容①决定建立教育事业。②确立教育要为服务,学校向广大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3)意义: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方向前进的人民教育。2.教育方针的制定(1)背景:进入时期。(2)内容:使受教育者在、、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的有的劳动者。3.教育政策的落实:在发展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的学校教育制度。4.成就(1)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2)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的建设人才。二、动乱中的教育1.表现(1)很多师生被卷入“”批走资派活动中,各地学校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2)1966年夏,制度被废止。(3)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大学教育水平下降。2.影响(1)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人才缺乏。(2)整个民族下降,与国家的差距拉大。三、教育的复兴1.邓小平对教育的贡献(1)“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在教育战线全面,整顿,恢复中断十年的,组织编写,倡导。(2)提出教育应发展的思想,实行“”发展战略。(3)20世纪80年代,提出“教育要面向,面向,面向”的指导方针。大力普及教育;对中等教育,实行教育与教育并举;高等教育增设了一批新兴学科专业,建立了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22.国家加快教育发展的其他措施(1)20世纪90年代,着手实施“”计划。(2)在教育投资上,实行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启动了“”。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3)加大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还增加地区教育经费。【问题探究】学生活动教学设计互动与展示1.建国初期,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哪些特点?(1)除旧立新,确立新的教育制度,改革与调整并举。(2)教育服务对象发生变化,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3)制定新的教育方针,在办学体制和办学形式上加快改革步伐。(4)调整教育模式,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整、系统。(5)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文革”对教育的破坏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1)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对于国计民生有重大战略意义。(2)经济、科技、民族素质的竞争在于教育,重视教育是发展的根本大计。国运兴衰,系于教育。(3)要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4)从基本国情出发。(5)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3.综合本课内容,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建国初期:开基创业,教育事业初具规模;“文革”期间:曲折发展,教育事业遭受摧残,停滞不前;新时期:蓬勃发展,教育政策逐渐系统化、科学化。精讲与点拨一、建国初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原因分别有哪些?1.建国初期(1)人民政府从列强手中收回教育事业的自主权,教育事业回到人民手中。(2)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为人民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方向。2.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邓小平主抓教育,拨乱反正,全面整顿,使教育迎来新的春天。(2)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明确了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3)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为中国教育事业明确了目标。(4)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这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动力和物质保障。(5)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法律3保障,如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总结与升华】【基础巩固】1.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这一方针施行于()A.新中国建立初期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2.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革”十年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3.如图是红卫兵捣毁孔庙“万世师表”牌匾的情景,它反映的是()A.建国初期的教育B.十年建设时期的教育C.“文革”中的教育D.改革开放后的教育4.如图是2009年7月15日,“寻访希望工程20周年”启动仪式上由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正式发布的“希望工程20年”形象标识。这说明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是加紧()4A.扫盲工程B.普及义务教育C.加强中等教育D.发展高等教育5.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1977年后的中国改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A.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恢复高校考试招生的制度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D.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能力提升】1.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A.彻底改变原来的不合理区域布局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2.1950年7月,毛泽东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当时简化汉字的出发点可能是()A.有利于扫盲,普及文化知识B.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清算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D.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3.建国后各个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4.(2012·福建漳州质检)下表为新中国历年高等院校招生人数统计表。(注:1949年为当年高校毕业人数)下列各项对此表分析不正确的是()A.《共同纲领》的颁布促进了建国初期高等教育的发展B.三大改造的完成推动了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C.政治动荡导致了“文革”期间高等教育瘫痪D.“科教兴国”战略促进高等教育发展迅猛5.1983年国庆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D.教育的发展需要有超前性【课后反思】
本文标题:历史《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09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