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题
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2014·四川南充一模)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2.(2014·江苏盐城期中考试)“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3.(2014·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一模)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这里“矫前世之弊”主要是指()A.废除宗法制B.采取郡国并行制C.加强皇帝制D.实行三公九卿制4.(2014·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A.增加了官吏人才来源B.扩大了官吏权力范围C.完善了官员选拔程序D.加强了思想控制程度5.(2013·武汉调研)《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6.(2012·安徽安庆二模)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D.“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7.(2014·河南豫东、豫北十所名校高三阶段性测试)曹兵武在《分封制度与华夏传统的普世化》中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C.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D.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8.(2014·安徽江南十校高三摸底)封建社会的历代王朝都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下列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②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③元朝推行行省制度④明朝废除宰相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D.①②③9.(2014·河南开封高三接轨考试)“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10.(2014·四川广元一模)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些文字实质上反映了()A.丞相权力不断削弱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C.君主权威不断强化D.古代礼仪制度日趋完善11.(2013·江苏常州高三期未)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事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对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君权得到空前强化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的最高权力机构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12.(2012·福州质检)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由此可见宋朝()A.相权进一步削弱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众相制初步确立D.内阁与枢密院分掌实权13.历史学家黄仁宇说:“(周朝)800年的统治中,影响之深远,常使历史学家难于区分,究竟某些特色是周朝的还是中国人的性格?”产生这一疑惑的原因是()①宗法观念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形成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②宗法制使中国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长期受到压制③分封制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虽被取消,但其影响贯穿中国古代④分封制有利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A.①③B.①②③C.①②D.②③④14.中英文里的姓名书写是不一样的,英语中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的姓名特点反映的实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薄D.专制王权强大15.2014年初,国家体制改革的方案出台并开始征求各方面意见,我国“大部制”进入实质操作阶段。对中央机构进行改革,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以下历史现象与这一总趋势联系不大的是A.三公九卿明确了职权部门权力分工B.三省六部制制约分散了相权C.“二府三司”权力相互牵制削弱了相权D.行省制度创立推广加强了中央集权16.中国新闻网《图说故宫600年》认为,故宫建筑多为黄色,是因为黄色象征皇权。说故宫的布局、造型、颜色……每一处细节都蕴涵着“君权神授”、“________”的理念。如果填补“________”处的文字,最不可能的应是()A.皇权至上B.皇位独尊C.“大一统”D.分权制衡17.“公平公正”、“有教无类”成为2013年以来“中国梦”的重要内涵,社会文明程度取决于阳光能否照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这也是古今人民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之一。以下重要制度能较好体现以上理念的是()A.按嫡庶身份分配政治权力B.按道德声望推举官员C.按门第出身决定官位高低D.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18.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与此“制度”相吻合的表述为()A.“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B.“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D.“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二、非选择题19.(2014·浙江金丽衢十二校一模)(节选)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主席发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声音,振聋发聩、使人警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新唐书·百官志一》(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期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的运行有何作用?20.(2014·湖北稳派强化训练)(节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本朝惩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久困弱。——《朱子语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廷争的焦点,并概括李斯的主要观点。(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是如何做“一切收了”的?如何认识朱熹“州郡遂日久困弱”的论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题答案1.解析中国古代君主即位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不考虑实际的执政能力,与宗法制有关,故B项正确;分封制、郡县制属于地方制度,故A、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专制君权,不是中央集权制,故D项错误。答案B2.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贵族世卿世禄,有很大的自主权,形成周王和地方贵族共治局面,称为贵族政治;而秦朝实行皇帝制,地方郡守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禄,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帝专制,这被称之为封建官僚政治。故B正确。西周不是集体统治而是地方贵族和周王共治,故A错误;材料主要体现政治体制的变化而非分裂到统一的变化,故C错误;西周世卿世禄不能理解为地方分权,故D错误。答案B3.解析解答抓住关键语“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可判断汉高祖采用郡国并行制。汉高祖认为秦朝“前世之弊”在于废分封,行郡县,一旦农民起义,无人勤王,导致速亡。宗法制西周以来一直是古代中国重要政治制度,A项错误;汉承秦制,C、D两项错误。答案B4.解析钱穆认为汉代的察举制和唐朝的科举制,政权向贵族特权阶级以外的人开放,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B、C、D三项在材料中未反映,故答案为A。答案A5.解析题干反映了北宋中央设置三司分割了宰相的财权,加强了君权,从“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可知,C项符合题意;A项“全部”说法错误;B项说法错误,D项无从体现。答案C6.解析“都省”和“十省”指中央和地方关系,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其余选项都不能体现中央集权的角度。答案D7.解析从材料中提取关键字“分封制度”对“中国”“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可见其强调的是分封制造就了中华、中原文明的同一性,故选C项。西周文化和西周统治都是分析分封制对当时社会的作用,没有涉及“自秦以后”,故A、B两项错误,分封制阻碍中华民族融合的说法错误,且与材料意思相反,故D项错误。答案C8.解析本题考查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历朝历代通过削弱地方权力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即是中央集权的加强。①汉武帝“推恩令”分化王国实力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理,②三省六部制削弱的是相权,加强了皇权,③元朝通过行省制度这一地方行政制度有效管辖庞大国土,④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标志皇权到达新高度。因而选①③。答案C9.解析根据题干观点,A、B项属于史实,C项属于史论,D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可知属于史识。故D为最佳选项。答案D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所给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军机处这一日的日程有两大特点:第一,围绕皇帝开展工作,所有的事务均是与皇帝相关;第二,听命于皇帝,没有决策权,从这两点上分析,军机处的设置是皇权高度加强的体现,故C项正确;丞相在明朝已经废除,故A项错误;军机处为中央机构,材料中未涉及地方,故B项错误;古代礼仪制度材料中未涉及,故D项错误。答案C11.解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理解两国内阁制的性质。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制的产物,是最高行政机构;明朝废除宰相,内阁长官称首辅,故A、B、C三项不符合史实,可以排除。D项反映了两国内阁制的特点,故答案为D。答案D12.解析根据材料“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可知,宋代丞相的地位进一步下降,故A项符合题意;汉武帝时形成内外朝制度,B项错误;唐代众相制初步确立,C项错误;内阁在明代形成,D项错误。答案A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理解能力。宗法制是以血缘为纽带,但有等级的划分;分封制被郡县制代替,它容易形成地方割据。④不对,故选B。答案B14.解析:把代表家族名号的姓置于个人的名字之前,反映了中国人的宗法观念浓厚,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男尊女卑、专制王权强大和个人观念谈薄,等观点,故A、C、D项错。答案B15.解析D项表述本身正确,
本文标题: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09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