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历史教学设计最终稿和课例研修报告
历史教学设计最终稿和课例研修报告一、研修背景及相关信息1、背景:在新课改澎湃春潮的激荡下,我校教师也刷新了教学理念,并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展开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和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努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经过几年的努力,课堂教学气氛、兴趣都比前活跃与好转,学习能力相对比以前提高。然而,我们付出的努力和所期望的结果却还相距甚远,近年历史中考平均成绩皆很不理想,这就不能不引起我校同行们高度重视,因此,我校政史地组又进行了“有效教学”的探讨,力图提高教学质量。2、研究学科与课题: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3、研究主要问题:从《秦王扫六合》这一课例研修中探讨“有效教学”。二、研究过程:1、主要研究过程:第一、准备阶段。查阅课改资料,系统学习“有效教学”相关理论,确定研讨对象,准备好相关实施材料,形成研讨方案及具体实施方法。第二、实施阶段。按方案实施,开展研讨交流活动,收集“有效教学”材料。第三、总结阶段。认真进行分析、综合和总结研讨经验,撰写课题研修报告。2、主要研究方法:(1)理论依据。以这次“国培”专家的讲座,尤其是相关“有效教学”和“课例研修”的理论为指导。‚以网上访问“有效教学”前沿理论做补充参考。(2)搞好效果检测。选三个平行班,遂班实施试教,并及时进行效果检测,确保效果检测的可信度。(3)科学调整教学设计。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使之更加有利于开展“有效教学”,把检测效果和课堂观察当作改进“教学设计”的第一手参考材料。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学生应该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意义。2、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掌握“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通过启发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展示图片、图表,把抽象化形象、具体,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忆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二)、学情分析1、知识状态(1)、对秦朝的各类制度、政策了解不多。(2)、对长城非常熟悉,但是对其相关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多。2、认知能力(1)、联系、比较能力较差,对秦朝制度、政策的变革原因及作用不易理解。(2)、理解思维能力水平较低,对一些专有名词或概念如“中央集权制度”不易理解。3、学习情绪(1)、对扫六合、焚书坑儒等故事性较强的事件非常感兴趣,有求知欲。(2)、对制度、政策、措施的原因分析、结论评价不感兴趣。(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2、难点:如何看待“焚书坑儒”,理解“中央集权”这个概念二、教学设计(一)、教法学法:1、自主学习法: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2、讨论法、图解法:引导学生看图,组织学生自行讨论,如何评价秦始皇3、角色置换法:请学生重现历史的精彩场面,启发学生从历史人物的角度考虑问题(二)、教学资源:1、素材:《秦始皇像》、《战国形势图》、、〈〈秦统一六国形势图〉〉、各国化货币、文字图片、长城和灵渠景观、《秦朝疆域图》等。2、课件:自制多媒体课件,音像图片资料等。(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展示视频《荆轲刺秦王》,创设历史情境。师:视频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师:故事讲完了,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荆轲应不应该刺杀秦王呢?有人认为荆轲很伟大,为挽救燕国献出了自己生命,但也有人认为荆轲不应该刺杀秦王,这又是为什么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秦王,看看他是否该杀。那现在就请同学们随我走进秦朝,认识一下我们这位千古一帝——秦始皇。生:“荆轲刺秦王”。生:讲“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1、秦统一六国的原因“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是重点。预期效果: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从“人心所向;实力雄厚;善于用人”三方面分析、讨论、回答“秦统一的原因”等课堂活动,突破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师:(画面展示《战国形势图》),“战国七雄”究竟是哪七个国家?分别找出它们的地理位置,其中最强大的是哪个国家?为什么?(引导学生看地图回答问题)。师:秦为什么能够兼并六国实现统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料P56--57,启发学生分析、讨论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师:归纳秦统一六国的原因主要为三点:首先,民心所向。春秋战国时期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也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因此,结束战争,实现国家统一是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其次,秦具备了灭六国的实力。公元前356年,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实力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第三、善于用人。嬴政秦王嬴政任用了李斯、蒙恬、尉缭、王翦等有才干的人。师:秦王灭六国从何年开始?哪年结束,能说出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吗?多媒体展示:秦始皇像、秦统一六国形势图等,引导学生看图,加深理解和记忆。师: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什么国家?定都在哪里?师:学生:齐楚燕韩赵魏秦,西边是秦国,齐国在东边,燕国在东北面,赵国在北面,楚国在南面,魏国和韩国夹在中间;最强大的是秦国,因为秦国经过了商鞅变法。学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回答“秦统一的原因”。学生看形势图、阅读课文然后回答: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2、秦统一的过程3、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是教学的重点。其中: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焚书坑儒”是难点。可通过展出图解与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预期效果:启发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师提问:新型国家的统治者秦始皇是如何加强统治,巩固统一的?教师:采取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7-59,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方面,展开讨论、交流以上提出的问题。教师:既要采用多媒遂幅展出政治、思想、文化、军事等措施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又要关注学生的讨论交流,并进行点拨、启发。最后教师归纳秦巩固统治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最后中央的权力又集中到了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教师结合图表进行讲解中央集权制度,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突破难点。2、经济上,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意义:巩固了秦的统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3、文化上、把小篆做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又推广隶书。(意义:巩固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4、思想上,焚书坑儒。(危害: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巨大的损失。)5、军事上,派蒙恬反击匈奴;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6、开发南疆,兴修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十年间先后灭掉了六国,先后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学生: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看图、理解、思考、分析、讨论、并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方面回答“秦为了巩固统一的措施”。学生通过看展示的图表,阅读课文,听老师讲解,把握政治上的措施。学生经自己的阅读思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考后,结合教材P58相关图片和老师的讲解,理解、把握经济、文化、思想、军事方面的措施。三、秦朝的疆域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秦朝疆域四至,从中体会秦统一的意义,认识秦始皇的丰功伟绩。师:展示秦疆域图与四至简图表,指导学生看图掌握秦的疆域。看图完成疆域四至: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四、小结和课外检测通过小结,强化秦朝统一的意义,促使学生从感性向理性的转化。教师小结:秦的统一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不仅仅是地理上合并,国家统一,疆域扩大而产生的安定与荣耀,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融合给人心理上的强烈认同感与凝聚力,正是有了这种情感与力量,在以后的岁月中,哪怕再多的政权,再乱的形势,再强的外敌,都休相把中华民族分割开来。我们《秦王扫六合》这一课后,对秦始皇也有较全面的认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下课后,大家可展开讨论。利用下一节课时间进行小检测:1、简述秦朝统一的原因。2、写出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_________。4、简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5、简述秦朝疆域的四至。6、秦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作用。7、秦始皇采取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8、你认为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四、板书设计:第10课:“秦王扫六合”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1、秦统一的原因。(1)、民心所向。(2)、实力雄厚。(3)、善于用人。2、统一过程。(1)、时间: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2)、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3、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221年;(2)、建立者:嬴政(秦始皇);(3)、都城:咸阳。二、秦巩固统治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上,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3、文化上、把小篆做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又推广隶书。4、思想上,焚书坑儒。检测目标达成情况学生独立完成,并上交老师阅评。5、军事上,反击匈奴;修长城。6、开发南疆,兴修灵渠。三、秦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四、小结与检测三、问题讨论:1、首先提供三次检测结果一览表为参考:学生学习情况检测内容第一轮课42人第二轮课41人第三轮课46人合格数合格率合格数合格率合格数合格率1、简述秦朝统一的原因。3072%3380%3882%2、写出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3175%3381%4086%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_____3071%3484%4190%4、简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3173%3380%3985%5、简述秦朝疆域的四至。3276%3381%4291%6、秦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作用?2866%3073%3882%7、秦始皇采取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2662%2970%3679%8、你认为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661%2869%3781%2、第一轮课问题,经课研组讨论归纳,主要有两个:(1)、课堂教学在落实三维目标上,这节课总体效果不令人满意(从以上检测结果一览表可见)。主要原因分析: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过程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2)、学生参与度不够,课堂教学气氛不佳。主要原因分析: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关系处理不够合理,需要进行有效的调整。执教老师(杨霞),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目标的具体落实和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策略上,有尖对性地重新修改教学设计。3、第二轮课问题,在三维目标的落实上,比前节课有了明显的改进,效果也显著提高(见以上检测结果一览表);但是,在学生的与参与教学活动方面,课堂整体状态有点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质量的提高,这方面,需要执教者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控。4、第三轮课,三维目标落实得非常好,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第二轮课时出现的那种状况也得到解决,教学效果在原基础上有了显著的提高(见以上检测结果一览表)。四、研修结果。1、结论与收获:(1)、明确什么是有
本文标题:历史教学设计最终稿和课例研修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15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