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5年吉林地区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培训班承办单位: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功能性胃肠病肝胆脾胃病科(消化内科)程琪医师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FGID)是一组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症状,而无器质性改变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是胃肠道(包括咽、食管、胃、胆道、小肠、大肠、肛门)的相关症状,因症状特征而有不同命名。功能性胃肠病特点:1.一组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性的胃肠道综合征;2.主要表现为胃肠道(从咽至食管、胃、胆道、小肠、大肠、肛门)相关症状;3.常伴有失眠、紧张、焦虑、抑郁、头晕、头痛等功能性症状,多伴有精神因素的背景;4.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5.不包括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A.功能性食管病(4)A1.功能性烧心A2.功能性食管源性胸痛A3.功能性吞咽困难A4.癔球症B.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8)B1.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上腹痛B2.功能性嗳气症-吞气症非特异性B3.功能性恶心和呕吐症-特发性、功能性、周期性B4.成人反刍综合征C.功能性肠病(5)C1.肠易激综合征C2.功能性腹胀C3.功能性便秘C4.功能性腹泻C5.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病D.功能性腹痛综合征(1)E.胆囊和SO功能障碍(3)E1.胆囊功能障碍E2.胆道SO功能障碍E3.胰管SO功能障碍F.功能性肛门直肠病(7)F1.功能性大便失禁F2.功能性肛门直肠疼痛F3.功能性排便障碍FGIDs新分类罗马III2006成人6类ROMEIII2006DDWG.新生儿和婴幼儿功能性疾病(7)G1.婴儿反胃G2.婴儿反刍综合征G3.周期性呕吐综合征G4.婴儿腹痛G5.功能性腹泻G6.婴儿排便困难G7.功能性便秘H.儿童和青少年功能性疾病(10)H1.呕吐和吞气症H1a.青少年反刍综合征H1b.周期性呕吐综合征H1c.吞气症H2.功能性胃肠病相关的腹痛H2a.功能性消化不良H2b.肠易激综合征H2c.腹型偏头痛H2d.儿童功能性腹痛H2d1.儿童功能性腹痛综合征H3.便秘和失禁H3a.功能性便秘H3b.非潴留性粪便失禁FGIDs新分类罗马III2006儿童2类ROMEIII2006DDW功能性消化不良概述定义(掌握)病因和发病机制常见病因(熟悉)临床表现症状体征(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鉴别诊断(掌握)治疗治疗原则(掌握)功能性消化不良9功能性消化不良一、概述1.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espepsia,FD):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而无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2.流行病学欧美国家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症状者占19%~41%。我国FD占胃肠病专科门诊患者的50%左右。FD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概述定义(掌握)病因和发病机制常见病因(熟悉)临床表现症状体征(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鉴别诊断(掌握)治疗治疗原则(掌握)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二、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清楚1.胃肠动力障碍:胃排空延迟、胃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失常。与胃电活动异常有关。2.内脏感觉过敏:FD患者胃的感觉容量明显低于正常人。可能与外周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整合等水平的异常有关。3.胃底对食物的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FD患者进食后胃底舒张容积明显低于正常人,这一改变常见于有早饱症状的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二、病因和发病机制4.精神和社会因素:FD患者存在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和十二指肠溃疡组。在FD患者生活中,特别是童年期应激事件的发生频率高于正常人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精神因素的确切致病机制尚未阐明。功能性消化不良二、病因和发病机制幽门螺杆菌及胃酸与FD的关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与FD的关系尚不明确,不起主要作用;可能与某些亚型有关。胃酸:部分FD患者的十二指肠对胃酸的敏感性增加,酸灌注十二指肠可引起症状;但FD患者中胃酸大多在正常范围内,——FD与胃酸分泌的关系尚未明确。内脏高敏感性0102030405060708090100健康对照(n=15)器质性消化不良(n=10)功能性消化不良(n=15)患病率(患者%)敏感性正常高敏感性Mertzetal,Gut1998;42(6):814功能性消化不良概述定义(掌握)病因和发病机制常见病因(熟悉)临床表现症状体征(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鉴别诊断(掌握)治疗治疗原则(掌握)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三、临床表现主要症状: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胀痛、上腹灼热感、嗳气、食欲不振、恶心等。嗳气8%餐后饱胀24%早饱感12%恶心10%上腹痛22%上腹烧灼感6%胀气15%呕吐3%伴随症状:不少患者可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功能性消化不良三、临床表现上腹痛:疼痛位于胸骨下缘以下,脐水平以上、两侧锁骨中线之间的区域,有时患者无腹痛主诉而表现为特别不适。上腹部烧灼感:指症状位于胸骨下缘以下,脐水平以上、两侧锁骨中线之间的区域,烧灼感主要指难受的灼热感。(注意与烧心症状相区别!)餐后饱胀:指正常餐量即出现饱胀感,是食物长时间储留在胃内的不适感觉。早饱感:指有饥饿感但进食后不久即有饱感,不能继续进餐。功能性消化不良三、临床表现症状特点:⑴许多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⑵起病多缓慢,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⑶以某一个或某一组症状为主,病程中症状可发生变化;⑷上腹痛为常见症状,常与进食有关,表现为餐后腹痛,亦可无规律性;⑸餐后饱胀和早饱感与进食密切相关。0153045607590105120135150165180195210225240长时间餐后时间(分钟)1.61.41.210.80.60.40.20饱满嗳气恶心疼痛灼热胃胀N=346症状出现的时间症状计分shopsetal,Gastroenterology2004;126(Suppl.2):AbstractM1646概述定义(掌握)病因和发病机制常见病因(熟悉)临床表现症状体征(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鉴别诊断(掌握)治疗治疗原则(掌握)功能性消化不良21功能性消化不良四、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1.诊断标准①有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症状之一种或多种,呈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罗马Ⅲ标准规定病程超6个月,近3个月来症状持续);②上述症状排便后不能缓解(排除症状由肠易激综合征所致);③排除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22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2.临床亚型根据临床特点,罗马Ⅲ标准将本病分为两个临床亚型:①上腹痛综合征(EPS):上腹痛和(或)上腹灼热感。②餐后不适综合征(PDS):餐后饱胀和(或)早饱。两型可有重叠!标准:就诊前至少6个月中症状至少持续3月ROMEIII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的诊断标准必须包括以下之一餐后饱胀进食普通餐量后一周至少发作多次或早饱感影响正常进餐量一周至少发作多次上腹痛综合征(EPS)诊断标准必须包括以下条件:疼痛或烧灼间断性上腹部,至少中等程度,至少一周1次并且无:泛发性的或位于其他腹部或胸部等区域排便或排气后可缓解符合胆结石或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的标准必须满足至少在6个月中近3个月症状持续的诊断标准ROMEIII25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3.诊断程序提示器质性疾病的“报警症状和体征”:⑴45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⑵有消瘦、贫血、呕血、黑粪、吞咽困难、腹部肿块、黄疸等;⑶消化不良症状进行性加重。有必须全面检查直至找到病因报警症状和体征45岁以下,无①可选择基本的实验室检査和胃镜检查。②亦可先予经验性治疗2〜4周观察疗效,对诊断可疑或治疗无效者有针对性地选择进一步检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3.诊断程序27功能性消化不良四、诊断和鉴别诊断(二)鉴别诊断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各种器质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各种肝胆胰疾病;由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上消化道症状如糖尿病、肾脏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神经性疾病等;药物引起的上消化道症状如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其他功能性胃肠病和动力障碍性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等。症状重叠FD患者常同时有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及其他功能性胃肠病共存概述定义(掌握)病因和发病机制常见病因(熟悉)临床表现症状体征(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鉴别诊断(掌握)治疗治疗原则(掌握)功能性消化不良29功能性消化不良五、治疗遵循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主要以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一)一般治疗(二)药物治疗30功能性消化不良五、治疗(一)一般治疗1.帮助患者认识和理解病情;2.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烟、酒及服用非留体抗炎药,避免进食可能诱发症状的食物;3.注意根据患者不同特点进行心理治疗;4.失眠、焦虑者可适当服用镇静或抗焦虑药物。31功能性消化不良五、治疗(二)药物治疗(无特效药、经验性治疗)1.抑制胃酸药:适用于以上腹痛、上腹灼热感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选择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2.促胃肠动力药:适用于以餐后饱胀、早饱为主要症状患者,可分别选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或依托必利。对疗效不佳者,抑制胃酸药和促胃肠动力药可换用或合用。32功能性消化不良五、治疗(二)药物治疗(无特效药、经验性治疗)3.助消化药:消化酶制剂可作为治疗消化不良的辅助用药,改善与进餐相关的上腹胀、食欲差等症状。4.抗抑郁药:上述治疗疗效欠佳而伴随精神症状明显者可试用。常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抗抑郁药如帕罗西汀。宜从小剂量开始,注意药物不良反应!肠易激综合征概述定义(掌握)病因和发病机制常见病因(熟悉)临床表现症状体征(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治疗原则(掌握)预后肠易激综合征35功肠易激综合征一、概述1.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功能性肠病。2.流行病学欧美国家成人患病率为10%~20%,我国为10%左右。患者以中青年居多,老年人初次发病者少见,男女比例约1:2。37功肠易激综合征一、概述3.临床分型根据排便特点、粪便性状可分为:①腹泻型②便秘型③混合型西方国家便秘型多见,我国则以腹泻型为主。概述定义(掌握)病因和发病机制常见病因(熟悉)临床表现症状体征(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治疗原则(掌握)预后肠易激综合征二、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清楚。IBS的发生可能是肠道动力学异常、内脏感觉异常、肠道感染治愈后、胃肠道激素、精神心理障碍及其他等多因素作用结果。肠易激综合征内脏感觉异常肠道动力异常胃肠道激素其他肠道感染治愈后精神心理因素病理生理学基础发病的重要因素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胃肠动力学异常在生理状况下,结肠的基础电节律为慢波频率6次/分钟。而3次/分钟的慢波频率则与分节收缩有关;高幅收缩波主要出现在进食或排便前后,与肠内容物长距离推进性运动有关。IBS以便秘、腹痛为主者,3次/分慢波频率明显增加,口-盲肠通过时间明显延长;IBS以腹泻为主者,高幅收缩波明显增加,口-盲肠通过时间明显缩短。对各种生理和非生理性刺激(如进食、肠腔扩张、肠内容物及某些胃肠激素)的动力学反应过强,并呈反复发作过程。肠易激综合征二、病因和发病机制2.内脏感觉异常直肠气囊充气试验表明,IBS患者充气疼痛阈值明显低于对照组。IBS患者对胃肠道充盈扩张、肠平滑肌肌收缩等生理现象敏感性增强,易产生腹胀腹痛。3.肠道感染治愈之后其发病与感染的严重性及应用抗生素时间均有一定相关性。约1/4IBS患者的症状起自胃肠炎、肠道寄生虫感染或菌痢及炎症性肠病等直接影响胃肠功能的疾病。肠易激综合征精神抑郁内脏敏感性粘膜炎症动力异常急性感染触发IBS症状Drossman,Gut1999;44:306感染后IBS-脑肠相互关系Gweeet.al.,Gut1999;44:400二、病因和发病机制4.胃肠道激素研究还发现,某些胃肠道肽类激素(如缩胆囊素等)可能与IBS症状有关。5.精神心理障碍IBS患者焦虑、抑郁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应激事件发生
本文标题:功能性胃肠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23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