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节现场管理一、定义设备现场管理是指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的生产要素“机”(设备、工具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达到高效、低耗、均衡、安全生产的目的。二、意义设备管理是工业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生产活动主要是由人操纵机器设备,由设备直接完成的,因此生产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的技术状况。而现场管理主要着眼于人的行为规范,由此可见,设备现场管理是通过对人的行为、意识进行规范和制度,达到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状态的目的。加强设备现场管理,规范地使用设备,维护、修理设备,使设备经常保持完好状态,才能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加强设备现场管理,搞好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及时地补充新设备和更新旧设备,有利于实现生产手段的现代化。加强设备现场管理,不仅可以保证企业顺利地进行简单再生产,而且有利于实现扩大再生产。三、主要任务设备的现场管理主要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任务:一是设备现场的有效管理。主要是统筹制定设备管理相关标准、操作规程,以及进行有效的设备现场动态信息的管理。二是设备现场的维护保养,主要是做好设备点巡检和维护两方面工作。四、主要内容设备现场管理按照其主要任务细分为四个方面。责任管理、规范管理、动态管理和维护管理。(一)设备现场的责任管理主要是指确定设备现场管理的各级责任主体,通过层层“落实到人”的方法,将设备现场管理的要素全部确定,以便现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1.首先明确对设备现场管理的各级职责,建立健全设备现场管理组织领导体系。主要是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责任人:(1)设备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包括润滑和卫生)责任。(2)设备的管理、检修、消除设备隐患及防止跑冒滴漏责任;(3)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负总的协调、领导责任。(4)设备操作、维护和设备巡检、交接责任;(5)设备巡检、定检(重点、关键设备)责任。2.其次在各级职责基础上针对设备制定“三定”制度。(1)设备“三定”制度的作用:设备“三定”制度,就是“设备定号、管理定组、维保定人”的制度。有如下作用:1)操作人员参加设备现场管理,可以强化责任感。2)操作人员通过参加设备现场管理,有利于熟悉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构造,更好地使用设备。3)有利于加强操作人员同修理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调动两个方面人员的积极性,共同把设备管好、用好、修好,做到维保有专人。3.设备“三定”制度的内容。(1)设备定号:设备定号就是按照工厂固定资产目录和动力车间自有编号规定,为每台设备依顺序统一编号,使每台设备都有自己的固定号码。便于查找核对。(2)维保定人:维保定人就是根据谁用、谁管、谁负责维护保养的原则,把设备的维保责任落实到操作人员或维修人员,做到每台设备有专人负责,纳入岗位责任制。设备的岗位责任制,是本着设备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规定保管责任。1)定人定设备的目的,是要使设备动态管理、点巡检、维修保养的相关要求能落实到个人。2)定人定设备的要求:①每一个操作人员固定负责一台设备;②如果一人操作多台设备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适应的定人定设备管理办法;③公用设备也应指定专人负责;④每一个环节、部位、部件的使用、保管和维护保养,具体落实到班组每个人员。(3)管理定组:管理定组就是以班组(运行班组或修理班组)为单位,把全组负责的设备编为一个“组”,班(组)长对小组全部设备的保管、使用和维护保养负全面责任。(二)设备现场的规范管理设备现场的规范管理是指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设备管理制度,对设备现场管理行为进行系统、全面的规范,使设备现场管理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1.完善各类设备操作规程。安全生产的重点是严格执行各种设备的操作维护规程。设备的操作维护规程,有的属于技术方面的,有的属于安全方面的,所以又可以分为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两种。但在一般情况下,只合并编制一种操作规程,统称为安全技术操作维护规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部分是设备操作人员正确掌握设备操作技能的技术性规范。它是根据设备的结构、使用特点和安全运行的要求,规定设备操作人员在其全部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事项、程序和紧急情况处理等基本规则。(1)规程制定标准。1)设备标准:首先要按照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规定的原则,正确划分设备类型,并按照设备在生产中的地位、结构复杂程度以及使用、维护难度,将设备划分为:重要设备、主要设备、一般设备三个级别,以便于规程的编制和设备的分级管理。其次,规程力求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全面实用。并便于操作者记忆和掌握操作要点,认真执行。而设备中具有共性的项目,可统一编制《通用操作规程》。但需根据《设备说明书》的关注意事项的提出适合个别设备的操作要求。2)修订标准:岗位在执行规程中,发现规程内容不完善时要逐级及时反映,规程管理专业人员立即到现场核实情况,对规程内容进行增补或修改。新编写或修改后的规程,要进行审核。3)废除标准:当设备发生严重缺陷,又不能立即停产修复时,必须制定可靠的措施和临时性使用、维护规程。缺陷消除后临时规程作废。(2)设备管理运行规程内容。1)设备操作规程的内容:①设备技术性能和允许的极限数,如最大负荷、压力、温度电压、电流等;②设备交接使用的规定,两班或三班连续的设备,岗位人员交班时必须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交接,交接内容至少应包括:设备运转的异常情况、原有缺陷变化、故障及处理情况等,相关内容可单独拟订;③操作设备的步骤,包括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应检查的部位、内容和检查要求)、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设备正常停机的操作程序、方法和注意事项;④运转过程中应重点检查注意的项目、部位和正常的要求;⑤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故障或事故现象,及其判断方法和应采取的措施(或排除)方法;⑥停用后的封存和维护方法;⑦相关联系制度,如和检修、运行、操作工作等的工作联系协调制度,以及跨部门的联系制度。2)设备维护规程的内容:①设备的操作机械图、操作系统图和电气原理图等;②设备的主要操作规程和使用范围;③设备的润滑注油规定和定时清扫的规定;④设备使用过程中的路线、部位、内容、标准状况参数、周期(时间)、检查人等;⑤运行中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⑥设备的其它维护事项。(3)设备管理运行规程的推行。1)发放规程:新设备投入使用前,要由主管领导布置贯彻执行设备使用、维护规程,规程要发放到有关专业、岗位操作人员以及维修巡检人员,做到人手一册,并做到规程不离岗。2)加强规程的学习和培训:①生产部门要组织设备操作人员学习规程,设备专业人员要向操作人员进行规程内容的讲解和学习辅导。②设备操作人员需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规程考试及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2.交接班制度的规定要求凡二班制(含以上班制)使用的设备均需严格执行交接班。需制定《设备交接班管理办法》和相关设备的《交接班记录》,并认真填写。交接双方必须签字以认可。《设备交接班记录》上应有详细交接项目和具体内容。①设备和工作场地是否擦拭干净;②设备各部位运行是否正常;③工具及其附件是否齐全;④设备外表及各部位有否缺损;⑤设备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可靠;⑥其他需要注明的事项;⑦交接班相关责任划分和情况处理办法。3.岗位人员素质培训(1)进行岗前现场安全教育。新操作人员在独立使用设备前,必须经过对设备结构性能、安全操作、维护要求等方面的技术知识教育和实际操作与基本功的培训。经过相应技术培训的操作人员,要进行技术知识和使用维护知识的考试,合格者获操作证后方可使用设备。凡正式顶岗位的人员,均应经过安全技术操作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合格后凭证独立操作,对运行管理人员也要定期进行考核。还应组织分析重大事故,不断地加深全体动力运行人员对生产中不间断优质供应动能的意义的认识,加强现场安全可靠的观念。(2)凭证操作。设备操作证是准许操作人员独立使用设备的证明文件,是生产设备操作人员通过技术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机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取得的。凭证操作是保证正确使用设备的基本要求。(3)经常组织动力设备操作人员学习有关现场业务的职责条例,规章制度及基础理论,进行一、二级保养和事故处理演习等,提高现场相关工作处理流程的熟练程度。(4)可通过简单易懂的归纳设备操作维护的相关内容,以便员工熟悉掌握。可从对人员的、对操作的、对具体要求的几方面内容来编写。1)对设备人员、维保人员的“三好”要求:①管好设备。操作者应负责管好自己使用的设备,未经上级同意不准他人操作使用;②用好设备。严格贯彻操作维护规程和工艺规程,不超负荷使用设备,禁止不文明的操作;③修好设备:设备操作人员要配合维修人员修理设备,及时排除设备故障。2)对操作人员、维保人员基本功的要求:①会使用。操作者应先学习设备操作维护规程,熟悉设备性能、结构、传动原理等,确保正确使用设备;②会维护。学习和执行设备维护、润滑规定,保持设备内外清洁、完好;③会检查。了解设备的结构、性能及易损零件部位,熟悉异常点检、完好检查的项目、标准和方法,并能按规定要求进行日常点检;④会排除故障。熟悉设备特点,懂得鉴别设备正常与异常现象,会做一般的调整和简单故障的排除。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报告,并协同维修人员进行排除。3)对设备现场维护要求做到“三勤一定”即勤检查、勤擦扫、勤保养、定时准确记录。4)确保设备现场“一平、二净、三见、四无、五不缺”,即场地平整,门窗玻璃净、四周墙壁净,沟见底、轴见光、设备见本色,无垃圾、无杂草、无废料、无闲散器材,保温油漆不缺、螺栓手轮不缺、门窗玻璃不缺、灯泡灯罩不缺、地沟盖板不缺。(三)设备现场的动态管理为了不影响正常生产,需对现场运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基本实现动态管理和预知性维保。通过运用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对现场设备进行动态监控、维护,有效避免了设备停机故障及跑、冒、滴、漏现象,保证现场设备持续、平稳运行。1.设定完善设备巡检要对每台设备,依据其结构和运行方式,定出检查的部位、内容、正常运行的参数标准,并针对设备的具体运行特点,对设备的每一个巡检点定出明确的检查周期,一般可分为时、班、日、周、旬、月检查点。(1)建立健全点巡检。生产岗位操作人员、维修人员负责对本岗位使用设备的所有检查点进行检查。各部门都要根据设备的多少和复杂程度,确定设置设备巡检人员的人选和相关制度管理,以便能及时全面掌握设备运行动态。设备点检主要针对日常点检、定期点检两种。(具体见第四部分设备现场的维护管理)1)日常点检:一般由操作人员负责,作为日常维护保养里一个重要内容,并结合日常维护保养进行2)定期点检:可以根据不同的设备,确定不同的点检周期,一般分为一周、半个月或一个月等。为了达到充分的预防目的,必须加强对设备的检查工作。(2)设备点检标准书和点检卡。设备点检标准必须首先由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一同,根据每一台设备的不同情况和要求制定点检标准书,再根据点检标准书制定点检卡。设备的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要根点检卡的要求进行点检。设备点检卡的制定必须简单、明了,判断的标准要明确,记录要简单,使操作工人和维修工人能够很快掌握。一般使针对设备上的影响产量、质量、成本、安全、环境以及不能正常运行的部位,作为点检的项目。(3)完善信息传递与反馈。主要集中在操作人员的巡检和维保人员的点检两方面来进行。1)操作人员巡检: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巡检时,发现设备不能继续运行需紧急处理的问题,要立即通知当班负责人,由负责人组织处理。一般隐患或缺陷,检查后登入检查表、交接班记录等。2)专职人员进行设备点检:设备的点检是为了维持设备所规定的机能,按标准对规定设备检查点进行直观检查和工具仪表检查的制度。实行设备点检能使设备的故障和劣化现象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避免因突发故障而影响产量、质量,增加维修费用、运行费用,以及降低设备寿命。专职维修人员进行设备点检,要做好记录,除安排本组处理外,要将信息向班组负责人传递,以便统一汇总。巡检员除完成巡检任务外,还要负责将各方面的巡检结果,按日汇总整理并列出当日重点问题向上级负责人传递。设备部门还应将点检中发现的主要问题,登记台帐。3)发现设备缺陷须及时进行处理:①巡检员针对巡检中发现的设备缺陷
本文标题:动力设备现场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44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