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双氯芬酸钾复合膜的制备开题报告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聚乳酸电纺材料载药性能的研究姓名:刘俐学号:201004030210指导教师:王兰班级:药剂102所在院系: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一、实验题目聚乳酸电纺材料载药性能的研究二、选题依据1.聚乳酸的性质及应用聚乳酸是以乳酸为主要原料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原料来源充分而且可以再生。聚乳酸的生产过程无污染,而且产品可以生物降解,实现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因此是理想的绿色高分子材料。聚乳酸(H-[OCHCH3CO]n-OH)的热稳定性好,加工温度170~230℃,有好的抗溶剂性,可用多种方式进行加工,如挤压、纺丝、双轴拉伸,注射吹塑。由聚乳酸制成的产品除能生物降解外,生物相容性、光泽度、透明性、手感和耐热性好,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性、阻燃性和抗紫外性,因此用途十分广泛。目前,聚乳酸的应用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医用缝线聚乳酸缝线有生物降解性,随着伤口的愈合,缝线缓慢降解并吸收,无需二次手术。1975年,组成为92%GA和8%LA的PLGA首次作为缝合线出现在市场上,即受到医生的青睐。(2)药物缓释1970年Yolles等率先将PLA用作药物长效缓释制剂载体。1979年Beck等推出孕酮/PLGA缓释胶囊。近30年来,聚乳酸及其共聚物被用作一些半衰期短、稳定性差、易降解及毒副作用大的药物控释制剂的可溶蚀基材,有效地拓宽了给药途径。(3)骨折内固定材料这种应用难度最大,它不仅需要满足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可吸收性,还要有足够的初始力学强度和适当的强度衰减。作为支撑骨架,降解后期的力学强度要维持到骨折愈合。2.聚乳酸电纺的优势静电纺丝被认为是一种最为简便和低耗的、能够连续生产纳米纤维的技术。这种方法制备的纤维毡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纤维粗细程度与均—性高、长径比大等优点。这些用传统纺丝方法所难以获得的优良特性,使得静电纺丝纤维在很多领域,如组织工程、药物控制释放、传感器、高效过滤等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前景。综上,利用静电纺丝技术来制备聚乳酸及其复合材料的超细纤维并将其应用于药物控释体系,是—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领域。4.可行性分析目前,静电纺丝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已有静电纺丝仪支持这一技术。聚乳酸作为高分子材料,可以在有机溶剂如氯仿中溶解。高分子溶液作为静电纺丝液可使聚乳酸静电纺丝膜成形。以上两个条件使本实验方案可行。三、实验部分1.静电纺丝原理静电纺丝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设备简单,因此它是一项生产纳米纤维的非常简单,而且容易控制的技术。实验室中典型的静电纺丝设备主要有注射推进装置、静电发生器和接受装置三部分组成。把装有高分子溶液或者熔体的注射器安装到微量推进装置,注射器的前端装有内径零点几毫米的针头,针头是与能移提供几万伏特的高压发生器的正极相连的,负极与接受装置相连,针头和接受阪之间的距离可以控制在10-25cm之间。对于整个装置,高压发生器的正负极通常是“自上而下”安装的,理论上讲,“自下而上”或水平安装都是可以的。在高静电场作用下,悬于注射器针尖的高分子液滴形成锥形状,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Taylor锥,锥尖朝向负极接受板,锥角一般是30度左右。随着静电压为继续增加,高分子溶液将克服表面张力作用喷射出来,这些喷射出来的溶液细京鞭打着冲向接受极板。溶剂的迅速挥发,溶液细流就会迅速的固化成直径在几散米到几纳米的超细纤维。2.聚乳酸静电纺丝的制备2.1实验原料聚乳酸(PLA)相对分子质量M.=100000;三氯甲烷、乙醇2.2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量筒、静电纺丝装置2.3操作方案配制质量百分比浓度分别为4%和6%的PLA溶液,溶剂为三氯甲烷/乙醇的混合溶剂,它们的体积配比分别为100/0、85/15、75/25、65/35、55/45、45/55。因为乙醇是PLA的非溶剂,所以在溶液的配制过程中,先将PLA溶于纯的三氯甲烷中,然后将所需的乙醇加入搅拌,保持溶液均匀透明。将所得的高分子溶液进行静电纺丝,纺丝工艺参数见表。静电纺丝工艺参数纺丝电压/kv接收距离/cm针孔直径/mm12150.23.药物释放性能的测定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率和程度。本实验拟采用双氯芬酸钾作为被载药物,通过《中国药典2010版》有关药物溶出测定的方法进行。具体操作方法如下:3.1仪器装置(1)转篮分篮体与篮轴两部分,均为不锈钢金属材料(所用材料不应有吸附反应或干扰试验中供试品有效成分的测定)制成,篮体A由不锈钢丝编织的方孔筛网(丝径为0.25mm,网孔0.40mm)焊接而成,呈圆柱形,内径22.2mm±1.0mm,上下两端都有金属封边。篮轴B的直径为9.75±0.35mm,轴的末端连一金属片,作为转篮的盖;盖上有一通气孔(孔径2.0mm);盖边系两层,上层外径与转篮外径相同,下层直径与转篮内径相同;盖上的三个弹簧片与中心呈120°角(2)溶出杯由硬质玻璃或其他惰性材料制成的透明或棕色的、底部为半球形的1000ml杯状容器,内径为102mm±4mm,高为168mm±8mm;溶出杯配有适宜的盖子,防止溶液蒸发;盖上有适当的孔,中心孔为蓝轴的位置,其他孔供取样或测量温度用,溶出杯置适当的恒温水浴中。(3)篮轴与电动机相连,由速度调节装置控制电动机的转速,使篮轴的转速在各种品种项下规定转速的±4%范围之内。运转时整套装置应保持平稳,均不能产生明显的晃动或振动(包括装置所处的环境)。转篮旋转时与溶出杯的垂直轴在任一点的偏离均不得大于2mm,且摆动幅度不得偏离轴心1.0mm。(4)仪器应装有6套操作装置,可一次测定供试品6片(粒、袋)。3.2测定法测定前,应对仪器装置进行必要的调试,使转篮底部距溶出杯的内底部25mm±2mm。除另有规定外,分别量取经脱气处理的溶出介质900ml,置各溶出杯内,加温,待溶出介质温度恒定在37℃±0.5℃后,取供试品6片(粒、袋),分别投入6个干燥的转篮内,按照各品种项下的规定调节电动机转速,待其平稳后,将转篮降入溶出杯中,自供试品接触溶出介质起,立即计时;至规定的取样时间,吸取溶出液适量(取样位置应在转篮顶端至液面的中点,距溶出杯内壁10mm处;在多次取样时,所量取溶出介质的体积之和应在溶出介质的±1%之内,如超过总体积的1%时,应及时补充溶出介质,或在计算时加以较正),立即用适当的微孔滤膜(滤孔应不大于0.8um,并使用惰性材料制成的滤器,以免吸附活性成分或干扰分析测定)滤过,自取样至滤过应在30秒钟内完成。取澄清滤液,照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计算每片(粒、袋)的溶出量。4.药物释放性的评价可通过收集不同时间点的药物浓度数据,描绘释药曲线来进行药物释放性的评价。四、创新性1.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纤维毡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纤维粗细程度与均—性高、长径比大等优点,改善了聚乳酸膜剂易脆碎的缺陷。2.聚乳酸电纺纤维作为药物控释载体,在体内,药物随着电纺纤维的缓慢降解释放,有效地体增加了给药途径,减少给药次数和给药量,提高药物利用度。3.制备了双氯芬酸钾的聚乳酸电纺膜,突破了市场上双氯芬酸类药物没有膜剂的剂型限制。五.参考文献[1]齐中华,俞昊,张瑜等.三氯甲烷/乙醇混合溶剂对聚乳酸电纺成形影响的研究[D].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1620[2]齐中华.聚乳酸电纺成型及其形态结构控制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9[3]刁华鑫.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扬州大学,2011.[4]姚清华,陈登龙,李敏.聚乳酸电纺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8,02:34-38.
本文标题:双氯芬酸钾复合膜的制备开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47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