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动脉采集血标本注意事项动脉血标本采集(一)目的: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判断患者氧合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二)适应症:1、各种疾病、创伤、手术所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者。2、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机械辅助呼吸治疗时。3、抢救心肺复苏后,对患者的继续监测。(三)采血部位选择: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1、桡动脉定位:解剖位置表浅,桡动脉搏动最强处即腕横纹上1-2cm处。特点:易触及搏动,皮下脂肪少,管径细,易于压迫止血。采血时只需暴露前臂的1/2,平卧位、半卧位坐位均可,从而有效减少操作时间,为抢救争取时间。对有凝血功能障碍及出血倾向者,方便观察穿刺部位的出血情况,减少血肿的发生率。不足之处:管腔细、易滑动,疼痛感较强,血流较少。2、肱动脉定位:上臂内侧下1/3,肱二头肌肌腱内侧搏动最明显处,以肘部皮肤皱褶稍上处(二横指),为最佳穿刺部位。特点:位置表浅,动脉管径较粗,搏动易触及,不受体位限制,患者暴露部位少,医护人员操作方便,方便观察穿刺点出血的情况,家属及患者容易接受。不足之处:软组织多,不易止血,容易抽到静脉血,病人直视,恐慌心理。3、股动脉定位: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体表连线的中点或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2cm处为股动脉穿刺点。特点:管径粗,动脉压力较高,血流量大,搏动较易触及,穿刺成功率较高,但止血时按压力度要大,止血时间较长,且病人及家属不易接受。较适用于血容量不足、血压偏低、动脉搏动不明显的患者。不足之处:病情体位限制心衰、肺水肿,易抽到混合血,不易压迫止血,病人不易接受。4、足背动脉定位:足背动脉的通过处足背内、外踝的中点,在第1、第2趾骨之间通过特点:解剖位置表浅,易于暴露,不易滑动,患者容易配合,按压方便。但不适用于低血压、休克、未梢循环差的患者。不足之处:成功率较低,循环差,疼痛感强。(四)采血方法1、用左手示指和中指触及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并固定动脉于两指间,右手持注射器在两指间垂直刺入或动脉走向呈40度刺入动脉,见有鲜红色血液涌进注射器,即以右手固定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左手抽取血液至所需量。2、穿刺前先抽吸肝素液(2ml肝素钠注射液12500单位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其中每ml含125单位),湿润注射器管腔后弃去余液,以防止血液凝固。3、采血过程中保持针尖固定。4、取血后立即拔针,将针头斜面刺入橡皮塞内,以免空气进入影响结果,若注射器内有气泡,应尽快排出。将注射器轻轻转动,可用手搓动1分钟,使血液肝素充分混合,防止凝血,用无菌干棉签压迫穿刺点,力度以摸不到动脉搏动为准,按压10-15分钟。进针角度:桡动脉45-60度肱动脉45-90度股动脉90度足背动脉10-15度(五)注意事项1、评估病人的病情、年龄、意识状态,有无特殊用药及配合情况,做好沟通及心理护理,避免因二次穿刺引起与患者发生纠纷。2、在使用动脉血气针穿刺前,回抽活塞至1毫米处,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血液不能将活塞顶至1毫米处,采血量不够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若穿刺后再回抽活塞,血气针内会出现大量的气泡。3、标本采集成功后一只手用棉签重压取血部位5-10分钟,另一只手迅速将针头刺入橡胶塞内,以隔绝空气,并充分揉搓血样标本,至少10次,使其与抗凝剂混合并立即送检。4、动脉血必须防止空气混入,取血后不可抽拉注射器,以免空气混入,若血标本有气泡,针头向上竖直即可排出。5、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避免从股动脉及下肢动脉采血。6、若饮热水、洗澡、运动后,需休息半小时再取血7、如有特殊用药患者,应适当延长压迫止血时间(例如抗凝药物),尽量避免进行股动脉穿刺。8、如标本不能立即送检,可放入0-4℃冰盒内保存,最长不超过30min,避免细胞代谢耗氧,PaO2下降,PaCO2升高。9、填写血气分析申请单时,务必要注明采血时间、体温,患者吸氧方法,氧浓度、氧流量,机械通气的参数等。动静脉脉血气值的对比:项目动脉血气静脉血气PH7.35-7.45低0.03-0.05PaCO235-45mmHg高5-10mmHgPaO280-100mmHg35-45mmHgHCO3-22-27mmol/L大致相等SaO295-100%65-75%静脉血气分析可用于判断酸碱失衡,不能用于判断呼吸功能。
本文标题:动脉血气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64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