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概述:动静脉造瘘术:是运用血管外科技术人为的建立一条动静脉之间的短路。为血液透析提供长期而有效的能进行体外循环的血管通路。前臂远端桡动脉和头静脉直接吻合是透析患者首选的长期血管通路,我们称其为“标准内瘘”或“第一级血管通路”。有时,两侧前臂都找不到适当的自体血管可做吻合,使用替代血管,建立移植血管内瘘,又称为“第二级血管通路”。移植血管内瘘是在相距较远的动静脉之间利用其他血管“搭桥”建立血管通路,常用于移植的血管主要有自体血管和人造血管。建立瘘管前血管的护理术前告知向病人介绍手术的目的、必要性、原理、过程、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和并发并发症以及各种预防措施,让病人对手术有正确的认识而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介绍内瘘的优点,如很少发生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使用寿命长,病人可自由活动等。术前告知患者术前要保护好造瘘侧肢体的血管,避免在该肢体进行抽血、输液、内瘘侧皮肤保持清洁,勿损伤皮肤,防止术后防止感染,切勿用准备造瘘的肢体提重物、测血压、戴手表或过紧的首饰等。建立瘘管后血管的护理病情观察术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红肿及血管搏动、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情况,观察有无血管震颤、杂音,如无或减弱甚至消失则怀疑血栓形成;如伤口明显渗血,可能会导致局部压迫,引起内瘘闭塞;如出现手指发凉、苍白、疼痛、活动受限等为特征的血液供应障碍现象时,应警惕窃血综合症的发生、出现以上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窃血综合征(stealsyndrome,SS)是指动静脉内瘘建立后,局部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血流不经过毛细血管床而直接进入静脉,造成远端肢体供血减少,血流量不足,出现缺血性改变的一组临床症状综合征,主要表现有发凉、苍白、麻木、疼痛等症状。)术后一般护理术后让病人避免术肢受压,抬高患者造瘘的肢体,初期抬高术肢前臂24h~72h,使其超过心脏的位置,以促进静脉回流防止末梢水肿,保证血流通畅。保持术侧肢体的卫生、干燥、术后2d~3d换药1次,14d拆线,包扎敷料不要过紧,松紧度以能扪及到震颤为宜,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注意事项保持局部无菌。病人应保持术侧肢体干净,避免潮湿,一旦纱布潮湿,必须及时更换,防止感染。术后早期应尽量穿袖口宽松的内衣,抬高术肢,减轻肿胀,注意保护动静脉瘘,避免其他外来压力,以免造成内瘘闭塞。促进内瘘成熟的护理为了让内瘘尽快成熟,通常让病人在术后1周~2周,伤口无渗血、无感染、愈合好的情况下,做一些健瘘操,如用术侧手捏橡皮球或橡皮圈数次,每次3min~5min;每天2~3次;每天热敷等,均有助于内瘘成熟。但如果超过3个月,静脉无明显扩张,血流量仍不充分,则表明内瘘失败,需重新造瘘。健康宣教预防出血:①尽量等内瘘成熟后使用。②穿刺技术要成熟,避免穿刺失败造成血肿。③透析结束后压迫穿刺点5—15分钟。预防感染: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要求;②防止局部出血和血肿;③教会病人保护自身内瘘,做到血压透析前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减少瘘管感染的机会,血液透析后穿刺部位避免当日接触水。患者的自我保护①透析前保持手臂清洁;②衣袖应宽松,瘘侧手臂勿受压;③患者每日检测2次或3次瘘管吻合口是否有震颤,以免瘘管闭塞,发现异常及时就诊;④如有假性动脉瘤,应用弹力绷带加以保护,避免继续扩张或意外撞破。⑤功能锻炼:瘘侧肢体适当活动,但要注意防止外伤。经常活动未造瘘肢体,以促进血液循环。穿刺点愈合后可洗澡和从事日常活动,注意防止感染。
本文标题:动静脉造瘘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68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