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及其评价研究
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及其评价研究□李康昱段正梁[摘要]从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发现,美国依然是世界上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国家,欧洲次之,日本劳动生产率近年呈现回升趋势,中国是世界上劳动生产率提升最快的国家。我国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词]劳动生产率;国际比较;评价[中图分类号]F0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08)52-0112-031引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正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部分发达省市经济已呈现出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2006年,我国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河北和上海等省市经济规模超过1兆元。如果按世行和IMF的统计,我国这些省市都进入了世界前40-50名。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在于近年来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数据显示,在过去的6年中,我国劳动生产率至少提高六成多。2000~2005年间,我国人均产出增长了63.4%,这一水平超过了印度的26.9%和东盟的15.5%。劳动生产率成为决定一国经济是否具有未来增长性的标志性指标。本文通过比较有代表性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分析各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原因,探寻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2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2.1美国据国际劳工组织对外发布的《劳动力市场主要指标》称,美国依然是全球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国家。从现实来看,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由于其信息技术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曾出现了一拨明显上升的“行情”。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以服务业为中心,劳动生产率再次出现明显上升,迎来了快速提高的“第二拨”。数据显示,1990~1995年,美国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年均上升1.2%,而1995~2000年年均上升2.1%,到2000~2004年时,美国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年均幅度更是达到2.8%。2.2欧洲自20世纪80年代,欧洲劳动生产率一直落后于美国和日本,但随着欧洲经济自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强劲增长,其劳动生产率表现也在2007年得到改善,2006年欧盟国家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仅次于美国,居日本前列,也高于经合组织各国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但欧洲各国劳动生产率各不均匀,彼此之间差距较大。2.3亚洲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称,东亚是全球劳动生产率增长最快的地区。在截至2006年的10年中,东亚地区的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在10年间上升了50%。1996年,东亚地区劳动生产率水平是发达国家的1/8,2006年则达到1/5。劳动力年均创造财富1.2591万美元。2006年,南亚地区劳动生产率水平是发达国家的1/8,劳动力年均创造财富7998美元,而东南亚地区则为9419美元。3劳动生产率的评价(1)从整体态势来看,美国是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国家,欧洲次之,日本退步较大,落后地区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国际劳工组织最新版的《劳动力市场主要指标》报告称,美国是全球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国家,2006年美国每个劳动力年均创造财富6.3885万美元,居全球生产率之首。其次为爱尔兰(5.5986万美元)、卢森堡(5.5641万美元)、比利时(5.5235万美元)和法国(5.4609万美元)。根据日本内阁府的调查显示,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在主要发达国家中最低,平均劳动生产率(单位时间里每个劳动者的产出)相当于美国的七成。日本在经合组织的30个成员中排名第19位,在7国集团中连续11年垫底。数据显示,如果把美国2005年的劳动生产率水平量化为100的话,德国、法国等欧洲11国的水平停留在88.1。而日本同期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只有71.1,低于经合组织各国的平均劳动生产率75。同时,拉美等落后国家和地区与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2)从增长速度来看,美国和欧洲各国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放缓,日本劳动生产率回升,中国劳动生产率提升最快。据美国著名研究机构会议委员会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美国的劳动生产率仅比2005年增长了1.4%,增幅落后于欧盟和日本,为10年来最低水平。过去三年间,美国整体经济生产率增幅放缓至2002年和2003年时的一半水平,与日本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四成,其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设备投资的迅速扩大,劳动生产率也急速提高。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15年间,日本的劳动生产率一直徘徊在美国的70%左右。但近期数据显示,日本劳动生产率有所回升。如2006年,日本劳动生产率连续第三年出现增长,增幅达到2.5%,而欧盟各国的劳动生产率增幅为1.5%,处于较低水平。在所有国家中,中国和印度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最为明显,以2006年为例,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速为9.5%,印度为6.9%,欧盟12个新成员国的平均水平为4.1%。中国工业劳动力年均创造财富1.2642万美元,几乎是1980年的8倍。(3)从劳动生产率增长原因来看,各国增长原因各不相同。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多种多样。美国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革命、公司运作模式、激烈的商业竞争环境以及不断扩大的海外贸易和投资。这四大因素之间的相辅相成及其进一步提升,成为美国劳动生产率强势依旧的“制胜法宝”。欧洲各国劳动生产率近年来增长有快有慢,英、德、法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近年来由于采取新措施,不断加强知识创新与技术改造,使制造业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劳动生产率处于较高水平。从亚洲来看,中国劳动生产率快速增长,这是因为:首先,最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由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变,低效率的公司不断被淘汰,大量工人从农业等相对低效的行业转移到制造业,从而带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次,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使服务业得到极大发展。最后,基础设施的改善、国民受教育程度的大幅度攀升和劳动者的勤奋以及劳动时间较长,也是中国劳动生产率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数据表明,中国香港特区、中国大陆的劳动者年均工作时间超过2200小时。4研究的启示4.1加速人力资本开发和信息技术应用和推广过去10年里,信息技术是全球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关键驱动力,而信息技术必须建立在知识创新和人力资本开发的基础上。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不仅成为知识创新的核心资源和关键要素,而且还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参与分配。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所有因素中,人力资本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最大因素。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世界各国近年来加快教育发展,大幅度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以此加速人力资本开发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高劳动生产率。4.2加强对人力资本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投资资本、劳动力技术的有机结合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方法。如果缺乏对人力资源、技术设备的投资,劳动力潜能将得不到发挥。这也正是东南亚、拉美和中东地区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的瓶颈所在。研究表明,对人力资本和信息技术的投资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均生产率。4.3加快提升服务业发展日本劳动生产率低于美欧,主要原因在于日本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拖了后腿”。从产业分类来看,日本的制造业和计算机软件等IT相关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仍然能和美国相匹敌,但约占日本总就业人口40%的流通、运输、饮食、住宿等服务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明显低下,只相当于美国同领域劳动生产率的60%。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参差不齐。拥有丰田汽车等全球知名企业的日本制造产业,劳动生产率排名在经合组织中位居第三。但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比其他产业平均低20%。因此,提升劳动生产率必须加速提升服务业发展。4.4根据国情,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理论研究表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自己国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发展模式。①低—高合作模式。劳动生产率较高者把一部分工作转移给劳动生产率较低者。这种模式可以使劳动生产率高的国家从低端解脱出来,并且带动劳动生产率低的国家逐步向高端过渡。例如发达国家和地区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把部分产业转移到西部,既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②低—低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变小生产为大生产,大幅度提高分工和交换的广度和深度,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例如在不发达地区,政府可用政策和经济手段鼓励和吸引投资者,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生产价廉实惠甚至“过时”的商品,既增加了就业岗位,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可以产生聚集效应,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③直接超越模式。一般来说,劳动生产率高者对一些新领域缺少开拓积极性。劳动生产率低者可以瞄准这些空白,积淀成本自主创新,直接超越。这种发展模式有一定风险,对人才的要求也很高。但一旦成功将取得巨大的经济效应。参考文献:[1]艾家静.美国依然是全球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国家[N].国际金融报,2007-09-05.[2]日本内阁府.世界经济的潮流·2007年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克里斯•贾尔斯.美国人生活水准为什么这么高[N].金融时报,2007-01-23.[4]美国依然是全球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国家[J].[5]黄佶.问题的核心:劳动生产率[N].国际金融报,2002-09-13(18).
本文标题: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及其评价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74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