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3E01600006课程名称: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LaborLawandSocialSecurityLaw)总学时数:54先修课:民法、合同法、行政法、民事诉讼法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法学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为大二以上法学本、专科学生。2.教学目标及意义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的重要性,保护劳动者以及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能够深入学习和掌握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能够解决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中的实务问题。劳动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良好的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为此提供了法律保障,因此本课程是每个法学学生的必修课程。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理解经济发展与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提高自身在社会中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在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基础上搞好自身与单位之间以及社会相关组织间的关系,并能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劳动法及社会保障法的实务问题。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劳动法的定义及其调整对象、劳动法的起源及其发展、劳动就业制度、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劳动基准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劳动监察、社会保障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社会保障法的起源及发展、社会保险制度、以及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重要内容。要求学生了解劳动法及社会保障法的起源及发展、劳动就业制度、劳动安全卫生保护制度、劳动保障制度、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制度;掌握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基准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等重要内容。4.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为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基准、社会保险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难点是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劳动合同制度、工伤处理制度以及劳动争议处理制度。5.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突出目标教学,结合实训教学。课堂讲授主要包括理论传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相互辩论等多种形式的有机结合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训教学主要包括真实案例探讨、模拟仲裁庭、模拟法庭等形式。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建议教材:吕琳.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2主要参考书:1.黎建飞.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2.林嘉.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3.徐智华.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4.郭捷.劳动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5.王永刚.劳动法社会功能与应用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6.常凯.劳动关系学.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7.[德]W.杜茨.劳动法.张国文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8.王全兴.劳动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9.关怀.劳动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0.王益英,黎建飞主编.外国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1.董保华.劳动合同研究.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12.黄越钦.劳动法新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13.刘旭.国际劳工标准概述.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年版.14.杨燕绥.社会保险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二、正文部分第一章劳动法概述一、教学要求了解劳动法的产生及其发展、劳动法的价值、国际劳动立法、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及其特征。掌握劳动法的概念(包括狭义上和广义上的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调整对象的概念和内容、劳动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确定方法和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国际劳动组织的性质和特点。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内容是劳动关系的特征、劳动法的适用范围;本章难点为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雇佣关系的区别,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劳动法简史知识要点:劳动法产生的标志、国际劳动立法一、资本主义国家劳动法的产生(一)劳动法产生的前提(二)劳动法产生的过程二、社会主义国家劳动立法的产生和发展(一)原苏联的劳动立法(二)原东欧各国的劳动立法(三)中国劳动立法的产生和发展三、国际劳动立法的产生和发展3(一)国际劳动立法的前期发展(二)国际劳工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三)国际劳工立法(四)国际劳工立法与中国第二节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知识要点:劳动法的概念及其调整对象一、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一)劳动关系(掌握,并能在案例中运用此项知识认定劳动关系,正确区分劳动关系和与雇用关系、承揽关系等。)含义:劳动力所有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在实现社会劳动中发生的社会关系。1.劳动关系的特征2.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1、管理劳动力方面的关系2、某些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3、某些处理劳动争议所发生的关系4、工会组织和职代会与单位行政之间的关系5、有关国家机关对执行劳动法进行监督与检查而发生的关系第三节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特征知识要点: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特征一、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功能(三)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二、劳动法的基本特征(一)公法与私法的兼容(二)劳动保护法与劳动管理法的统一(三)劳动关系协调法与劳动标准法的结合(四)实体法和程序法的配套思考题:1、劳动关系与承揽关系、雇用关系、委任关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劳动法为什么在调整劳动关系外还要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3、劳动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吗?为什么?4、劳动法有哪些法律价值?应如何理解这些价值?5、我国劳动法对哪些人适用?家庭保姆、出租车司机、邮政代办人员、保险业务推销员、公司总经理、工厂厂长、学校教师等是否适用劳动法?为什么?4三、本章学时数:4第二章劳动法主体一、教学要求了解劳动法主体的概念、特征及分类;掌握各类劳动法主体的具体范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知识要点:劳动法主体的概念和种类一、劳动法主体的概念1.主体范围的广泛性2.主体资格的双重性和多重性二、劳动法主体的种类(一)劳动关系主体(二)附随劳动关系主体三、劳动法主体的立法第二节劳动者及其团体知识要点:劳动者的概念、资格及其权利与义务;工会的性质及其职能。一、劳动者(一)劳动者的概念和范围(二)劳动者的资格(三)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二、工会(一)劳动者的团结权(二)西方国家的工会(三)我国工会的性质和职能(四)我国工会的组织体系(五)我国工会的法律地位(六)我国工会的权利与义务第三节用人单位及其团体知识要点:用人单位的概念、资格及其权利与义务一、用人单位(一)用人单位的概念和范围(二)用人单位的资格(三)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二、用人单位团体(一)外国的雇主协会(二)我国的用人单位团体5第四节劳动行政部门和劳动服务主体知识要点:劳动行政部门的职责、劳动服务主体的种类及职责一、劳动行政部门(一)概念和法律地位(二)劳动行政部门的职责二、劳动服务主体(一)劳动就业服务机构(二)职业培训服务机构(三)劳动保护服务机构(四)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三、本章学时数:4第三章劳动合同一、教学要求了解劳动合同的立法概括、劳动合同的作用、劳动合同订立的程序及劳动合同订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掌握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特征,劳动合同的形式,劳动合同的内容,无效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变更、终止、解除的概念,劳动合同变更的条件,劳动合同解除的事由、程序及经济补偿,劳动合同终止时的特别规定,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劳动合同概述知识要点:劳动合同的概念、种类和形式一、劳动合同的概念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二、劳动合同的特征(一)劳动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本人(二)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具有职责上的从属关系(三)劳动合同一般有试用期的规定(四)劳动合同在一定条件下,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五)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劳动过程的实现,而不是劳动成果的给付三、我国劳动合同的立法概况四、劳动合同的形式第二节劳动合同的订立和续订知识要点: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程序、内容及效力一、劳动合同订立的概念和原则(一)合法原则6(二)公平原则(三)平等自愿原则(四)协商一致原则(五)诚实信用原则二、劳动合同订立的程序(一)确定当事人阶段(二)确定内容阶段三、劳动合同的内容(一)法定条款(二)约定条款1.试用期2.服务期3.保密事项及竞业禁止4.当事人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四、劳动合同的效力(一)劳动合同的成立(二)劳动合同的生效(三)劳动合同的无效五、劳动合同的续订(一)劳动合同续订的概念(二)劳动合同续订的要求(三)劳动合同续订的程序第三节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知识要点:劳动合同的履行原则、劳动合同变更的程序和后果一、劳动合同的履行(一)劳动合同履行的含义和原则(二)特殊情形下的劳动合同履行(三)劳动合同的中止履行二、劳动合同的变更(一)劳动合同的变更原则(二)劳动合同的变更内容(三)劳动合同变更的原因(四)劳动合同变更的程序(五)劳动合同变更的法律后果第四节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知识要点: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定情形及后果、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及后果一、劳动合同的终止(一)劳动合同终止的概念(二)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二、劳动合同的解除7(一)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和特征(二)协商一致解除(三)用人单位单方解除1.即时辞退2.预告辞退3.经济性裁员4.解除的限制(四)劳动者单方解除1.即时辞职2.预告辞职3.立即解除三、劳动合同终止和解除的法律后果(一)用人单位的附随义务(二)劳动者的附随义务第五节劳动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知识要点:劳动派遣的概念及各方的权利义务、非全日用工的法律规定一、劳务派遣(一)劳务派遣的概念和特征(二)劳务派遣的形式(三)劳务派遣的作用(四)对劳务派遣单位的规制(五)对用工单位的规制(六)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七)劳动合同的解除(八)其他二、非全日制用工(一)非全日制用工的界定(二)非全日制劳动合同的形式(三)非全日制劳动合同的内容(四)非全日制劳动合同的终止三、本章课时数:8第五章集体合同一、教学要求了解集体合同的历史发展、集体合同的作用及集体合同订立的程序、不当劳动行为;掌握集体合同的概念及法律特征、集体合同的种类、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联系与区别、集体合同争议的解决程序。8二、教学内容第一节集体合同概述知识要点:集体合同的作用和意义一、集体合同的产生和发展二、集体合同的作用和意义第二节集体协商知识要点:集体协商的概念和特点、集体协商的主体和程序一、集体协商的概念和特点(一)集体协商的概念(二)集体协商的特点二、集体协商的主体三、集体协商的内容四、集体协商的过错第三节集体合同知识要点:集体合同的概念、特征、与劳动合同的区别、集体合同争议的解决一、集体合同的概念和特征二、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三、集体合同的订立四、集体合同的效力(一)集体合同的效力范围(二)集体合同的效力形式五、集体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一)集体合同的变更、解除(二)集体合同的终止六、集体合同的审查七、集体协商争议的协调处理(一)集体协商争议的处理(二)集体合同履行争议的处理三、本章课时数:2第五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一、教学要求了解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的国内外历史及发展趋势,休息休假对劳动者及社会的重要作用。掌握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概念、种类以及法律法规于此方面的主要规定,延长工作时间的规定。9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知识要点: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的概念、工时立法概况一、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的概念和划分二、工时立法概况三、工时制度演变的两种趋势四、工时立法的任务和内容第二节最高工时标准和工时形式知识要点:最高工时标准、工时形式一、最高工时标准二、工时形式(一)
本文标题:劳保法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75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