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中国古代文学史1》一、基本知识.1.上古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载于《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题为(《弹歌》;)。2.上古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出自《礼记·郊特牲》,题为(《腊辞》)。3.上古歌谣: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周易·贲卦》六四)4.中国古代四大神话都保存在(《淮南子》)这部书里。5.写出一则中国古代关于宇宙起源的神话名称(盘古开天地)6.写出一则中国古代关于人类自身起源的神话名称(女娲造人)。7.写出一则中国古代关于洪水神话名称(鲧、禹治水)。8.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神话学价值最高的古代文献是(《山海经》)。9.《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或称(诗三百)。10.《诗经》的篇数共有(305篇。十五《国风》计(160篇)11.《大雅·大明》描写了历史上武王灭商的(牧野之站)和(师尚父)的活动。12.《大雅·生民》描写了周人始祖(后稷)神异的出生。13.诗三百演变至汉代随着经学的兴起,被尊称为诗经。14.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今天所见《诗经》是(毛诗诗三百)。15.《诗经》五篇史诗是:《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16、被誉为我国编年体史书之祖的文献是(《春秋》)。17.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是(《尚书》)。18.《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19.列举两个以上孟子散文《齐桓晋文之事》中使用的著名比喻(著名比喻挟泰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枝。)。20.先秦散文名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召公谏弭谤》)21、楚辞是(战国后期)由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22.名句: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23.《九章》的作者是(屈原)。《九辩》的作者是(宋玉)。24.屈原的《九歌》的篇数(篇数为11),《九章》的篇数是(9篇)25.《九歌》本是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民间歌曲,仅供(祭祀)之用。(屈原)在此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26.《九歌》最末一篇是送神曲,题为(题为《礼魂》)。27.悲秋名句:悲哉!秋之为气也,出自宋玉的(《九辩》)28.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的汉代政论散文,是(贾谊)的代表作《过秦论》。29.汉赋的三种类型按时间顺序是:①(骚体赋,)②散体大赋③(小赋)。30.汉初骚体赋的代表作家是(贾谊),他的代表作有(《吊屈原赋》、《鵩鸟赋》)。31、名句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是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3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评说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33.《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它的最具文学性的篇章是(《苏武传》)。34.开创汉代(散文体赋)体式,标志这种文体正式形成的是汉初枚乘的(《七发》)。35.《论衡》全书以疾虚妄为宗旨,它的作者是东汉的王充。-2-36、开魏晋小说先河的《新序》的《说苑》两本散文集的作者是(刘向)。37、杂史类的历史散文的代表作是(赵晔)的《吴越春秋》与袁康的(《越绝书》)。38、《长门赋》是司马相如代人抒情之作,所代之人是汉武帝的失宠皇后(陈阿娇)。39.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是张衡的(《归田赋》)。40.东汉(班固)所写《咏史》诗,被认为是最早和最完整的文人五言诗。41.东汉班固《咏史》是后世(文人五言诗)创作的起点。42、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体诗。43.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批评专论。44.钟嵘在《诗品》中评论曹植诗歌特点的著名话语是(骨气奇高,词彩华茂)。45.曹植的《洛神赋》本篇名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46.建安七子分别是:(孔融、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旸、刘祯47.刘勰的《文心雕龙》称(王粲)为七子之冠冕。48.古代诗歌史上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体诗的作家是(曹植)。49.刘勰《文心雕龙》云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此语是评(建安文学的特点)。50.王粲《登楼赋》所登之楼在今(湖北当阳)。51、阮籍(《咏怀诗》)的主要贡献是开创了此后抒情组诗的新体制。52.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探讨(太康体)问题的文献是西晋陆机的《文赋》。53.鲍照《代出蓟北门行》名句: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54、潘岳(《悼亡诗》)开创了后世文人悼亡题材写作的先河。55.苏轼曾说:吾于诗人无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东坡续集》卷三)56清·刘熙载《艺概·诗概》说:(《游仙诗》)假栖遁之言,而激烈悲愤,自在言外。57玄言诗是指主要盛行于(东晋诗坛),以谈论老庄以及佛家道理为内容,抽象玄虚,缺乏韵味的诗体,主要代表作家为(孙绰、许询)。二、基本问题简答1、《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诗经》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诗经》显示出中国古代抒情诗歌特别发达的民族特色,奠定了以抒情诗为主的创作传统。其次《诗经》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2.《诗经》〈大雅〉、〈小雅〉、〈国风〉讽喻怨刺歌的主要区别和原因《大雅》中的怨刺诗大多出自身份和社会地位较高的作者,针砭朝政,情绪愤激,但讽刺有一定的节制,带有更多的规谏之意。《小雅》中怨刺诗的作者,没有大雅作者身份地位高,他们虽然也是统治阶级中的一员,在等级社会中却处于较低的甚或受压抑的地位。因此,小雅中的怨刺诗,不仅指斥政治的黑暗,悲悼周王朝国运已尽,忧国哀民,而且感叹自身遭遇。《国风》里的怨刺之作。国风中有部分作品与二雅相同即表现对宗周倾覆,朝政日非,世衰人乱充满哀怨悲愤的情感。3.写出《论语》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的主题思想,并简要描述篇中四弟子答问时之态度表现。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主要记述孔子弟子子路等人申述各自的志趣与愿望,以及孔子的态度,反映了当时儒家的政治理想,主要倾向是积极入世的,比较关心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富足。几个弟子以为各自的个性不同,在回答问题时的表现也不同。子路主动表现,说话不拘礼节。冉有、公西华等待发言说话有分寸。曾点不即不离从容应对。-3-4.《晋楚城濮之战》描写战争的主要特点首先,它不简单、孤立地描写战争本身:作者为了揭示战事发展的因果关系和晋胜楚败的原因,而把战争与双方的政治、外交活动结合起来描写。从而在布局安排上,抓住晋、楚两国矛盾发展这条主线,详写战争背景的介绍、胜败原因的分析;略写战争场面。其次,侧重描写战争双方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样为了揭示晋胜楚败的原因,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能以精炼而清晰的笔法描写战争场面。5.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1)春秋战国之际,有《老子》、《论语》和《墨子》。《老子》,又称《道德经》,共81章。篇幅简短,韵散结合,富有诗意。(2)战国中期,有《孟子》和《庄子》。《庄子》一书现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其中内篇的被认为是庄子本人所作。(3)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它们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6.汉赋演变的基本线索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整个汉代辞赋创作,沿着两条线索演变:一是骚体赋作品的时时出现,延续始终;二是汉大赋从兴起到衰落,最后由抒情小赋作为结束。7.《史记》与《汉书》的两点区别。《汉书》与《史记》基于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汉书》与《史记》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在思想上,《汉书》不象《史记》那样自由,富于个性,而是秉承家学,站在刘汉王朝的立场,坚守儒家思想正统。在写作上,《汉书》不像《史记》那样融注了作者的深情和感慨,而是更加平实客观,冷静翔实地照录史实。这些地方,都体现了班固正统严谨的史学思想和《汉书》的官史特色。8.汉代散文文风特点与演变的大概情形汉代的散文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文章风格来说,汉代散文主体特征是内容切中时事,语言朴厚无华。但当中也有变化。大体说,西汉初期的贾谊,其文章情感浓重,文气纵横;的代表作《过秦论》,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到了西汉中后期;刘向的写作一变为引经据典,书卷气浓重;东汉以后,王充的《论衡》:尚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继之,王符、仲长统的文章:抨击时弊,愤世嫉俗。在此变迁当中,汉代散文的语言形式也在东汉以后,从原来的比较地散化,逐渐向着整齐、骈偶的方向发展。9.简述五言诗发展形成过程。五言诗发展形成过程:1、《诗经》少数诗章已出现半章或全章五言的诗句,但这只是四言诗中偶尔出现的五言片段。2、春秋末到战国期间,民歌中偶见五言的形式。3、西汉时期少数歌谣和乐府诗歌出现了明显的五言成分。4、东汉时期,乐府民歌里开始出现较为成熟的五言诗。5、根据现存资料,有作者可考且信实的文人五言诗,最早是东汉前期应亨的《赠四王冠诗》。6、东汉后期即班固之后,文人五言诗渐渐增多。三、作品解读1、《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中的静女是否正面出场?请表明观点,简要陈述理由。女主角正面出场。这首诗写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徘徊。情人既来,并以彤管、茅荑相赠,他珍惜玩摩,爱不释手,并不是这礼物有什么特别,而是因为美人所赠。主人公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真挚。所以分析出女主角是出场了的。2.《诗经·秦风·蒹葭》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4-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唏。(音西)所谓伊人,在水之湄。(音媚)溯洄从之,道阻且跻。(音计)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音迟)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俟。(水旁,音四)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音职)◎阐释本诗的抒情艺术。在抒情艺术上,三章作连章重沓,反复吟唱同一内容,而在情绪上逐步加重,层层渲染,从而塑造了一个情思满怀、不惧险阻却难以与意中人相会的苦恋者的生动形象。三章分别以兼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唏、兼葭采采,白露未已起兴,既描绘了芦荻萧飒、露结霜凝的清秋景物,也暗示了诗人孤寂彷徨、幽思百结的心绪,从而把暮秋时节的河畔景色与诗人伫立清秋的怀人之情融会为一,表现了深邃感人的意境,渲染、烘托了诗人的独特感受。3.《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请描述诗中歌唱的场景和气氛表现了新婚闹洞房情景,气氛热烈而真诚,有对新人的祝福,也有对新娘的嘱咐。绸缪,这是形容紧密缠绕之意的一个联绵词语。诗中每一章里的束薪、束刍、束楚,都是用来象征结婚的。4.屈原《九歌·湘夫人》片段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蘩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翻译此片段,之后阐释本段的抒情手法。湘水女神走下北面的水涯,极目凝望远方(使我)心生惆怅;不断轻轻吹拂的秋风,使洞庭湖上波澜起伏,落叶随波飘荡;站在长满白蘩草的洲岛上纵目远眺,与湘水女神相期在此;(为什么)鸟不在树上而入了水,罾不在水中而在树上。(此处翻译:本人水平有限,肯定有不恰当的地方,请自己改之)是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描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5.屈原《九章·哀郢》片段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晁吾以行。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心婵媛而伤怀兮
本文标题:古代文学史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7650 .html